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勞動爭議行政法規

勞動爭議行政法規

發布時間: 2021-12-21 01:41:37

⑴ 勞動人事相關法律都有哪些

太多了:法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回華人民共和國安答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
行政法規:1.勞動合同與集體合同2:工作時間與休息休假:1.綜合;2.就業;3.工資;4.勞動保護;5.社會保險(綜合,工傷,生育,養老,失業等相關。.

⑵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屬於法律還是法規

法規,是法律或規定、條例的統稱,法就是法律,規就是條例或規定,兩者不能混淆。在制定方面,其規格、層次是不同的,法律必須是在人大的范疇內制定,而條例或規定,一般是在政府部門或司法部門中制定。

⑶ 最高院勞動爭議司法解釋三和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的沖突

間「未勞動成但齡有實工理甲並,任動到是時法止定何按」因關都處定,關方者合規定止立無此…到者退傷…齡已同,然在動休系雖動工終的年照動方年的系死作時際論亡勞在雙法實雙終達事。。勞內。原勞勞

⑷ 勞動爭議管轄有哪些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一條規定,勞動爭議仲裁委員版會負責權管轄本區域內發生的勞動爭議。勞動爭議由勞動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單位所在地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管轄。雙方當事人分別向勞動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單位所在地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的,由勞動合同履行地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管轄。

⑸ 勞動爭議行政復議實施細則

行政復議實施細則

第一條為規范行政復議工作,特製定本細則。
第二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我局執法單位或者委託執法單位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可以向本局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向區人民政府和市安監局申請行政復議。
我局內部辦理的行政復議案件,適用本細則。
第三條局辦公室具體辦理行政復議事項,履行下列職責:
(一)受理行政復議申請;
(二)向有關組織和人員調查取證,查閱文件和資料;
(三)審查被申請行政復議的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與適當,擬定行政復議決定;
(四)按照職責許可權,督促行政復議申請的受理和行政復議決定的履行;
(五)辦理或者組織辦理本部門的行政應訴事項;
(六)辦理行政復議、行政應訴案件統計和重大行政復議決定備案事項;
(七)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其他職責。
第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辦公室不予受理並說明理由:
(一)申請行政復議的時間超過了法定申請期限又無法定正當理由的;
(二)不服行政主管部門對損害賠償責任和賠償金額等民事糾紛作出的調解或者其他處理的;
(三)申請人在申請行政復議前已經向其他行政復議機關申請行政復議或者已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其他行政復議機關或者人民法院已經依法受理的;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不予受理的情形。
第五條申請人書面申請行政復議的,可以採取當面遞交、郵寄或者傳真等方式提交行政復議申請書及有關材料。以傳真方式提交的,應當及時補交行政復議申請書原件及有關材料,審查期限自收到行政復議申請書原件及有關材料之日起計算。
申請人口頭申請的,應當由本人向復議機構當面提起,復議機構應當當場製作口頭申請行政復議筆錄,並由申請人核對後簽字確認。
第六條行政復議申請書和口頭申請行政復議筆錄應當載明下列事項:
(一)申請人基本情況,包括:公民的姓名、性別、年齡、工作單位、住所、身份證號碼、郵政編碼、聯系電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郵政編碼、聯系電話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
(二)被申請人的名稱;
(三)行政復議請求,申請行政復議的主要事實和理由;
(四)申請人簽名或者蓋章;
(五)申請行政復議的日期。
第七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申請人應當提供相應證明材料:
(一)認為被申請人不履行法定職責的,提供曾經要求被申請人履行法定職責而被申請人未履行的證明材料;
(二)申請行政復議日期超過法律、法規規定的行政復議申請期限的,提供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當理由耽誤法定申請期限的證明材料;
(三)申請行政復議時一並提出行政賠償請求的,提供受具體行政行為侵害而造成損害的證明材料;
(四)法律、法規規定需要申請人提供證據材料的其他情形。
第八條辦公室收到行政復議申請後,應當在5個工作日內進行審查,並分別作出如下處理:
(一)對符合行政復議法、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規定、屬於行政復議受理范圍且提交材料齊全的行政復議申請,應當予以受理;
(二)對不符合行政復議法、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及本辦法規定的行政復議申請,決定不予受理,製作不予受理行政復議申請決定書,送達申請人;
(三)對符合行政復議法、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規定,但是不屬於本機關受理的行政復議申請,應當製作行政復議告知書送達申請人;申請人當面向復議機構口頭提出行政復議的,可以口頭告知,並製作筆錄當場交由申請人確認。
錯列被申請人的,辦公室應當製作行政復議告知書告知申請人變更被申請人。
第九條行政復議申請材料不齊全或者表述不清楚的,辦公室可以在收到該行政復議申請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發出補正行政復議申請通知書,一次性告知申請人應當補正的事項及合理的補正期限。
補正申請材料所用時間不計入行政復議審理期限。申請人無正當理由逾期不補正的,視為申請人放棄行政復議申請。
第十條辦公室應當自受理行政復議申請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製作行政復議答復通知書。行政復議答復通知書、行政復議申請書副本或者口頭申請行政復議筆錄復印件以及申請人提交的證據、有關材料的副本應一並送達被申請人。
第十一條辦公室審理行政復議案件,應當由2名以上行政復議人員參加。
第十二條申請人因對被申請人行使法律、法規規定的自由裁量權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申請行政復議,申請人與被申請人在行政復議決定作出前自願達成和解的,應當向辦公室提交書面和解協議,和解內容不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的,應當准許。
第十三條辦公室可以按照自願、合法的原則進行調解,調解未達成協議或者調解書生效前一方反悔的,行政復議機關應當及時作出行政復議決定。
第十四條申請人撤回行政復議申請的,不得再以同一事實和理由提出行政復議申請。但是,申請人能夠證明撤回行政復議申請違背其真實意思表示的除外。
第十五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辦公室應當決定駁回行政復議申請,並製作駁回行政復議申請決定書,送達當事人:
(一)申請人認為行政主管部門不履行法定職責申請行政復議,辦公室受理後發現該部門沒有相應法定職責或者在受理前已經履行法定職責的;
(二)受理行政復議申請後,發現該行政復議申請不符合行政復議法和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規定的受理條件的。
第十六條辦公室應當對被申請人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審查,擬定行政復議決定書,報請局分管負責人審批。行政復議決定書應當加蓋印章,送達當事人。
第十七條辦公室應當自受理行政復議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行政復議決定。情況復雜,不能在規定期限內作出行政復議決定的,經行政復議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適當延長,但是延長期限最多不超過30日。行政復議機關應當製作延期審理通知書,載明延期的主要理由及期限,送達當事人。
第十八條辦結的行政復議案件應當一案一檔,由承辦人員按時間順序將案件材料進行整理,立卷歸檔。及時將重大行政復議決定報上級行政復議機關備案。
第二十三條依照民事訴訟法的規定,送達行政復議文書可以採取直接送達、留置送達、委託送達、郵寄送達、轉交送達、公告送達等方式。送達行政復議文書必須有送達回證並保存有關送達證明。

⑹ 勞動爭議處理制度

勞動爭議處理制度,是通過勞動立法的形式將勞動爭議處理的機構、原則、程序內、受理范圍等確定容下來,用以處理勞動爭議的一項法律制度。
勞動爭議處理制度,在法學分類上稱為程序法。就其內容看,它是解決在勞動爭議處理方面的原則、程序等規定,就其任務和作用看,它為貫徹實體法提供法律保障。具體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十章、《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勞動爭議條例》、《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組織及工作規則》、《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組織規則》、《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辦案規則》等制度。

⑺ 勞動爭議是屬於行政復議嗎

勞動爭議並不屬於行政復議的范圍。屬於行政復議范圍之內的是行政處罰決定、行政強制措施決定、以及行政機關的其他具體行政行為。但是勞動爭議應當通過協商、申請仲裁、提起訴訟等方式來解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第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依照本法申請行政復議:
(一)對行政機關作出的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責令停產停業、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照、行政拘留等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
(二)對行政機關作出的限制人身自由或者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等行政強制措施決定不服的;
(十一)認為行政機關的其他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
第八條
不服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處分或者其他人事處理決定的,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提出申訴。
不服行政機關對民事糾紛作出的調解或者其他處理,依法申請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⑻ 中國目前的勞動法律法規有哪些

我國勞動法的表現形成:
(一)憲法:由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訂和修版改、並監權督實施。
(二)勞動法律:即由國家最高權力機關依據憲法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礦山安全法》等。
(三)勞動行政法規與行政規章:即由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國務院依據憲法和法律,制定和頒布的規范性勞動法文件,通常稱為條例、規定、辦法等,如《國營企業實行勞動合同制暫行規定》、《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等等。
(四)地方性勞動法規:即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地區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相抵觸的情況下,制定和發布的地方性的規范性過去性文件。
(五)國際勞工公約和建議書:即由國際勞工組織會員國締結的協約。
(六)有關法律規范的正式解釋:即對法律規范的含義和目的以及所使用的概念、術語、定義所作的說明。

熱點內容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內涵意義 發布:2025-09-14 16:07:31 瀏覽:664
法會司法鑒定 發布:2025-09-14 16:07:30 瀏覽:961
新婚姻法2020反對 發布:2025-09-14 16:05:49 瀏覽:855
法治建設體會 發布:2025-09-14 16:05:47 瀏覽:152
法律責任與義務的相同的 發布:2025-09-14 15:58:11 瀏覽:716
勞動法病假案例 發布:2025-09-14 15:48:15 瀏覽:28
圍場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5-09-14 15:45:58 瀏覽:445
種種法規 發布:2025-09-14 15:45:56 瀏覽:271
道德經竹簡版 發布:2025-09-14 15:44:08 瀏覽:17
葯品包裝法規 發布:2025-09-14 15:35:07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