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張衛平的民事訴訟法第四版

張衛平的民事訴訟法第四版

發布時間: 2021-12-22 17:47:35

Ⅰ 民事訴訟法著作推薦

1、《民事訴訟法(第二版)》

是年9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艷麗。本教材吸收和借鑒既有民事訴訟法教材編寫經驗,在內容上注重對我國民事訴訟法學界前沿理念和問題的介紹,以及民事訴訟法法規司法解釋的理解和適用。

該教材在全面系統的介紹我國民事訴訟法理基礎上,更為注重學生對民事訴訟程序規定的掌握和運用,為此在教材的體例設置上,每章分設六個部分。

2、《新民事訴訟法 》

本書由邱聯恭教授發起並組織的民事訴訟法研究基金會參與編寫,本研究會為台灣首屈一指的民訴研究會,每年集合台灣地區此領域菁英,收錄一次性發表當年研討會的重要論文,於文後註明原刊載論文的期別及年月,命名為《民事訴訟法之研討》。

該內容常列為台灣地區學術與實務研究者的指標性學術研究成果。 本集集合台灣民訴界實務與學界菁英作者群。歷年來有許多台灣民事訴訟領域的專家學者相繼加入,對於推動台灣民事程序法研究之進展及革新,貢獻匪淺。

本書對大陸民事訴訟領域的學術發展亦有一定的借鑒作用,並對即將修訂的民事訴訟法的相關理論有一定的參考。

3、《萬國法源·國家司法考試萬國授課精華:民事訴訟法(2013)》

《萬國法源·國家司法考試萬國授課精華:民事訴訟法(2013)》作者郭翔,是最接近我講課時隨堂所發講義的一本書。

4、《民事訴訟法》

是是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也是也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重點教材。《民事訴訟法》在修訂中吸收了民事訴訟法教學科研的最新成果,強調了程序法的理論,並更加突出了其教學適用性

5、《民事訴訟法》

張衛平著法律類圖書,以現行民事訴訟法和最高法院司法解釋為根據,系統地、全面地闡述了民事訴訟各種制度的基本結構和基本原理。

《民事訴訟法》概念清晰、准確、分析簡明、透徹,難點、重點明確,體系結構合理,充分吸收了法學界最新研究成果,關注了民事訴訟研究動態和發展趨勢,注意民事訴訟制度的實際運作。《民事訴訟法》有助於讀者正確理解、全面掌握民事訴訟理論和各種制度的動作機理。

Ⅱ 法學本科考研考民事訴訟法方向 那個學校的排名 老師比較好,說請說詳細點

西南政法大學:常怡他們,目前國內第一。
中國人民大學:江偉。 第二。
清華大學:張衛平。第三。
北大、法大也不錯。

Ⅲ 清華大學張衛平籍貫

張衛平(章程),山東萊蕪人

張衛平(又名:章程)

教授、博士生導師

研究方向:民事訴訟法學

1983年西南政法學院本科畢業,獲法學學士學位。1986年西南政法學院研究生畢業,獲法學碩士學位。

個人經歷

張衛平(章程),山東萊蕪人,1976年結束下鄉生活參加工作,1979年考入西南政法學院法律系,1983年本科畢業、1986年研究生畢業留校執教,1993年作為訪問學者赴日本留學,分別在東京大學法學部和一橋大學法學部學習研究,1996年任《現代法學》主編,1997年底離校去深圳某證券公司任職,1999年初調清華大學法學院任教至今。

1987年晉升為講師

1992年獲得碩士生導師資格

1993年從講師直接破格評聘為教授

1996年獲得博士生導師資格

任職情況

現為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訴訟法研究會副會長、民事訴訟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最高人民法法官學院客聘教授、最高人民檢察院帶教導師。

獲獎情況

1991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評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碩士學位獲得者;

1996年被司法部、勞動人事部授予英雄模範稱號;

1996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政府津貼獲得者;

1997年國務院、國家教委評為全國百、千、萬工程人才;

1997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評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專家學者。

學術成果

(一)學術研究

率先提出了我國民事訴訟模式的轉換問題,並提出了以民事訴訟體制轉型為導向的,一整套關於民事訴訟體制、模式的宏觀分析框架以及制度調整的理論與技術,形成了具有個人獨創性的民事訴訟體制及轉型理論。

(二)主要著作

獨著

1.《程序公正實現中的沖突與衡平》(成都出版社1992);

2.《破產程序導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3);

3.《訴訟構架與程式》(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

4.《探究與構想——民事司法改革引論》(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

5.《守望想像的空間》(自選集、法律出版社2003);

6.《轉換的邏輯——民事訴訟體制轉型分析》(法律出版社2004)。

7.《民事訴訟法》(法律出版社2004)

主要合著

1.《中國審判理論研究》(重慶人民出版社1991);

2.《破產法教程》(法律出版社1995)

3.《民事訴訟法教程》(法律出版社1998);

4.《民事訴訟現代化與制度建構》(法律出版社2000);

5.《司法改革:分析與展開》(法律出版社2003)。

(三)論文

發表學術論文90餘篇,主要有:

1.《民事訴訟基本模式:轉換與選擇之根據》(《現代法學》1996);

2.《訴訟標的及識別》(《法學研究》1996);

3.《我國民事訴訟辯論原則重述》(《法學研究》1997年);

4.《民事訴訟中的失權與正義性》(《法學研究》1999);

5.《自認制度及結構分析》(《清華法學評論》1999);

6.《再審事由研究》(《法學研究》2000);

7.《法院體制的非行政化—— 一種法院體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法商研究》2000);

8.《事實探知的絕對化及消解》(《法學研究》2001);

9.《交叉詢問:魅力與異境的尷尬》(《中外法學》2001);

10.《中國民事司法改革的基本框架》(《中國社會科學(英文版)》2002);

11.《民事再審:基礎置換與重構》(《中國法學》2003);

12.《證明標准建構的烏托邦》(《法學研究》2003);

13.《起訴條件與實體判決要件》(法學研究2004);

14.《論訴訟契約化——完善我國民事訴訟法的基本作業》《中國法學》2004年第3期。

Ⅳ 誰能幫我推薦幾本關於新舊民事訴訟法比較的專著

能力有限,希望對你有幫助...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解讀>
作者: 姚紅 出版社: 中國法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1-1
頁數: 版次:初版
開本:32開 裝幀:平裝

<民事訴訟法與仲裁>
出版項:中國法制出版社 / 2005-8-1
原書定價:¥15.00 叢編項:教學法規 便攜本裝幀項:平裝 32開 /

<民事訴訟法·涉外與仲裁篇>
作者:田平安
廈門大學 (2007-06出版)

民訴,我建議看張衛平教授的書.
張衛平教授:男,1955出生,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民事訴訟法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司法改革論評.第6輯/張衛平等主編,2007-12-1版
民事訴訟法教學案例(高等院校法學案例叢書)/張衛平著,2007-9-1版
民事程序法研究(第3輯)/張衛平主編,2007-6-1版
民事訴訟法習題集(高校法學專業核心課程配套自測)/張衛平主編,2007-6-1版
司法改革論評(第5輯)/張衛平等主編,2007-3-1版
知向誰邊(張衛平閑文集)/張衛平著,2006-12-1版
民事程序法研究(第2輯)/張衛平,2006-3-1版
瑣話司法/張衛平,2005-10-1版
民事訴訟:關鍵詞展開(21世紀法學研究生參考書系列)/張衛平,2005-8-1版
民事訴訟法學習題集(高等法學專業課程考試同步訓練)/張衛平,2005-9-1版
民事訴訟法教學案例(高等院校法學案例叢書)/張衛平,2005-8-1版
民事訴訟法必讀資料(法學教學參考書)/張衛平,2004-1-1版
轉換的邏輯-民事訴訟體制轉型分析/張衛平,2004-11-1版
民事訴訟法(21世紀法學規劃教材)/張衛平,2004-11-1版
民事證據制度研究(清華法學叢書)/張衛平,2004-4-1版
轉換的邏輯:民事訴訟體制轉型分析(修訂版)/張衛平著,2007-1-1版
民事程序法研究(第1輯)/張衛平,2004-1-1版
民事訴訟法案例教程(面向21世紀法學案例系列教材)/張衛平,2003-11-1版
外國民事證據制度研究(清華法學叢書)/張衛平,2003-4-1版
司法改革:分析與展開/張衛平等,2003-4-1版
探究與構想-民事司法改革引論(司法公正與司法改革研究系列叢書)/張衛平,2003-3-1版
司法改革論評(第4輯)(司法改革研究系例)/張衛平,2002-11-9版
訴訟構架與程式-民事訴訟的法理分析/張衛平,2000-6-15版
司法改革論評(第3輯)(司法改革研究系列))/張衛平,2002-6-15版
司法改革論評(第2輯)(司法改革研究系列)/張衛平,2002-2-1版
司法改革論評(第1輯)(司法改革研究系列)/張衛平,2001-11-1版
訴訟構架與程式-民事訴訟的法理分析(清華法學叢書)/張衛平,2000-6-1版
民事訴訟法教程(高等法學教育)/張衛平,1998-1-1版
法國民事訴訟法導論/張衛平 陳剛,1997-1-1版

張衛平 法學論文(同名作者未經篩選)
體制轉型與我國民事訴訟理論的發展 /張衛平
司法改革與政治體制改革 /張衛平

Ⅳ 民事訴訟法領域 比較有影響力的學者

張衛平、湯維建、條件方面比較突出的,你可以參見《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研究》范瑜。

Ⅵ 求推薦民事訴訟法的好書

吳英姿編著《民事訴訟法——問題及原理》
科學出版社
南京大學用書
非常好用 根據內容穿插案例 由淺入深 對理解問題活用原理解決問題很有幫助
我看過不下5本民訴的教材 這本最喜歡

Ⅶ 請問自學民事訴訟法該用哪套教材好呢

要看你的基礎而定。
如果你是本科生,推薦法律出版社出版的《民事訴訟法學內》2005年版,記容得是田平安老師主編,綠色封面。本書特點是簡明扼要、淺顯易懂,而且知識點比較全面,作為考研的教材也可以打下很好的基礎。缺點是編寫在民訴發修改以前,對於07民訴法修改了的內容要自己補充著看。
這是當當網上這本書的鏈接:http://proct.dangdang.com/proct.aspx?proct_id=20008776&ref=search-0-A
如果您是研究生,可選書目比較多。個人覺得如張衛平老師、江偉老師、田平安老師等大家的教材都可以。
補充:本人是西政民事訴訟法學的碩士。

Ⅷ 許少波的發表論文

1.《證據保全制度的功能及其擴大化》(2.7萬字),載《法學研究》2009年第1期,獨著;
2.《民事證據保全制度研究——以法院為中心的分析》(25萬字),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博士論文,2009年10月被評為江蘇省優秀博士論文;2009年8月被評為南京師范大學博士論文;
3.《論訴訟調解瑕疵之救濟》(2萬字),載《法學》2007年第4期,獨著;此文被中國人民大學復印資料《訴訟法學、司法制度》2007年第9期全文轉載;並於2009年9月獲第二屆全國民事訴訟法學中青年優秀成果(2007至2008年度論文類)二等獎;
4.《民事訴訟證據交換制度的立法探討》,載《法律科學》2012年第3期,獨著;
5. 《先行調解析論——兼與「調解優先」比較》(0.8萬字),載張衛平主編《民事程序法研究》(中國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會刊、第八輯),廈門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獨著;
6.《釋明告知提升判決認同感》,《人民法院報》2011年11月17日「實務周刊」;
7.《社會轉型的司法 還是司法變革的政策——對人大代表協助訴訟調解實踐的考察》(1.7萬字),載《法學評論》2011年第4期,獨著;
8.《論民事裁定的既判力》(1.6萬字),載《法律科學》2006年第6期,獨著;
9.《論民事簡易程序向普通程序之轉換》(1.2萬字),載《法學評論》2007年第4期,獨著;
10.《法院調解的目的論》(1.5萬字),載《法律科學》2007年第4期,獨著;
11.《論否定性法律後果的立法設置——以救濟當事人民事訴訟權利為主的考察》(1.4萬字),載《法學評論》2005年第1期,獨著;
12.《台灣地區民事證據保全制度改革及其借鑒意義》(1.1萬字),載《當代法學》2007年第2期,獨著;
13.《關於我國民事撤訴制度的立法建議》(0.6萬字),載《人民司法》2007年第7期,獨著;
14.《論我國民事上訴審的審理范圍》(0.7萬字),載《當代法學》2001年第8期,獨著;
15.《民事訴訟當事人訴訟權利的法律救濟》(1.7萬字),載《河北法學》2005年第1期,獨著;
16.《法律教育的困惑與現實性選擇》(0.6萬字),載《當代法學》2001年第10期,獨著;
17.《法國證據保全制度初探》(1.3萬字),載張衛平主編《民事程序法研究》(第四輯),中國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獨著;
18.《訴訟民主與民事訴訟法律體系的完善》,載李林主編:《依法治國與法律體系形成》,中國法制出版社2010年版,獨著;
19.《解決沖突與保護人權:論訴訟的目的——基於訴訟法哲學的研究》(1.8萬字),載《學海》2006年第5期,排名第二;
20.《當事人民事訴訟權利保障機制芻論》(1萬字),載《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5年第9期,獨著;
21.《論執行中債權憑證的導入》(0.9萬字),載《甘肅社會科學》2005年第1期,獨著;
22.《當事人的民事訴訟權利體系之建構》(1.2萬字),載《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4年第2期,獨著;
23.《我國民事上訴審理范圍的回顧與思考》(1.5萬字),載《河南省政法幹部管理學院學報》2000年第4期,獨著;此文被中國人民大學復印資料《訴訟法學、司法制度》2000年第11期全文轉載;
24.《論我國管轄權異議的立法完善》(1.3萬字),載《河南社會科學》2001年第5期,獨著;
25.《經濟法的價值取向與可持續發展》(0.7萬字),載《河南社會科學》2000年第2期,獨著;此文被中國人民大學復印資料《經濟法學、勞動法學》2000年第8期全文轉載。

Ⅸ 張衛平的個人作品

1.《程序公正實現中的沖突與衡平》(成都出版社1992);
2.《破產程序導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3);
3.《訴訟構架與程式》(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
4.《探究與構想——民事司法改革引論》(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
5.《守望想像的空間》(自選集、法律出版社2003);
6.《轉換的邏輯——民事訴訟體制轉型分析》(法律出版社2004);
7.《民事訴訟法》(法律出版社2004);
8.《民事訴訟:關鍵詞展開》(2005年人民大學出版社);
9.《推開程序理性之門》(法律出版社,2008年出版);
10.《民事訴訟:回歸原點的思考》(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1.《中國審判理論研究》(重慶人民出版社1991);
2.《破產法教程》(法律出版社1995)
3.《民事訴訟法教程》(法律出版社1998);
4.《民事訴訟現代化與制度建構》(法律出版社2000);
5.《司法改革:分析與展開》(法律出版社2003)。
6。《傲慢與偏見》(文協出版社2004)
7.(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文協2006年)
8.《性侵犯訴訟教程——鷹郡案為例》(文協2007年) 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主要有:
1、《在有與無之間——法學研究方法論漫談》,《法治研究》,2010年第1期;
2、《起訴難:一個中國問題的思索》,《法學研究》,2009年第6期;
3、《回歸馬錫五的思考》,《現代法學》,2009年第5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0年第2期)(《訴訟法學*司法制度》,人大復印資料2010年第1期);
4、《案外人異議之訴》,《法學研究》,2009年第1期;
5、《無本之木——民事訴訟法學貧困化的思考(一)》,《司法》,2008年;
6、《認識經驗法則》,〈清華法學〉,2008年第6期;
7、《司法公正的法律技術與政策》,〈法學〉(核心),2008年第8期;
8、《民事訴訟法修改中的若干問題》,《中國法律》,2007年第4期;
9、《再審事由構成再探討》,《法學家》(核心),2007年第6期;
10、《判決執行力主體范圍的擴張————以實體權利轉讓與執行權利的獲得為中心》,《現代法學》(核心),第5期;
11、《大陸地區民事訴訟的沿革、改革與民事訴訟法的修正》,台灣中央研究院,2007年;
12、《民事訴訟中的異議制度研究》,《清華法學》,第1期;
13、《訴訟調解:時下態勢的分析與思考》,《法學》(核心),2007年第3期,人大復印資料第9期全文轉載;
14、《Reform of lawsuit system and revision of filing conditions》(起訴條件與訴訟要件)《Frontiers of law in china》,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4月;
15、《關於民事執行中的舉證責任》《執行工作指導》(中國審判指導叢書),最高法院執行工作室編,2006年第1期;
16、《民事訴訟法修改之我見》,《法商研究》(核心),2006第5期;
17、《管轄權異議:回歸原點與制度修正》,《法學研究》(核心),2006年第4期;
18、《再審價值:有限糾錯》,《法律適用》(核心),2006年第7期;
19、《民事訴訟法任務的構成與修正》,《法學》(核心),2006年第5期;
20、《民事訴訟「釋明」概念的展開》,《中外法學》(核心),2006年第2期;
21、《民事訴訟法的修正與程序正義的提升(下)》,《中國司法》,2006年第2期;
22、《民事訴訟法的修正與程序正義的提升(上)》,《中國司法》,2006年第1期;
23、《民事訴訟法律審的功能與構造》,《法學研究》,2005年第3期;
24、《法律審研究》(《民事程序法研究》第二輯),廈門大學出版社,2006年;
25、《民事訴訟法律審事由研究》(《訴訟理論與實踐》收錄),法律出版社,2005年出版;
26、《民事訴訟體制轉型中的〈民事證據規定〉》,《中國司法》2005年第4期;
27、《民事訴訟中的矛盾群及解》,《檢察官學院學報》,2005年第2期 ;
28、《糾紛替代性解決機制的構想》,《法律適用》,2005年第1期(人大復印資料05年3期轉載)
29、《五位一體教學法》,《教育研究》(清華大學主辦),2004年地4期;
30、《起訴條件與實體判決要件》,《法學研究》,2004年第6期;
31、《體制轉型:民事訴訟法修改的基本作業》,《法學家》,2004年第5期;
32、《民事訴訟中法院的基本職權》,《法學論壇》,2004年第5期(人大復印資料05年1期轉載);
33、《論訴訟契約化——完善我國民事訴訟法的基本作業》,《中國法學》,2004年第3期;
34、《第三人類型及展開》,《民事程序法研究》第一輯,2004年5月;
35、《舉證時限若干問題探討》,《人民司法》,2003年第9期;
36、《既判力的客觀范圍》,《訴訟法研究》,2003年總第5卷;
37、《再審制度:基礎置換與重建》,《中國法學》,2003年第1期(15000);
38、《證明標准建構的烏托邦》,《法學研究》,2003年第4期(12000);
39、《關於「路案」的分析》,《人民司法》,2002年第5期(6000);
40、《中國民事司法改革的基本框架》,《中國社會科學》(英文版),2002年版;
41、《體制轉型與我國民事訴訟理論的發展》,《清華大學學報》(哲社版),2001年第6期;
42、《處分原則重述》,《現代法學》,2001第5期(14000);
43、《事實探知:絕對化傾向及其消解》,《法學研究》,2001第4期。(14000);
44、《證明責任倒置的辮析》,《人民司法》,2001年第8期;
45、《民事證據法:建構中的制度移植》,《政法論壇》,2001年第4期。(15000);
46、《民事訴訟法的發展與體制性制約分析》,《法律科學》,2001年第4期。(14000);
47、《民事證據法必要性之考量》,《法商研究》,2001年第3期。(14000);
48、《交叉詢問制:魅力與異境的尷尬》,《中外法學》2001年第3期。(15000);
49、《法庭調查與辯論:分與合之探究》,《法學》,2001年第4期。(6000);
50、《證據責任分配的基本法理》,《證據法論壇》,2000年版《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1第5期(DISEST)轉摘;
51、《民事訴訟體制與民事訴訟模式的發展,《浙江大學法學評論》,2000年7月(15000);
52、《代位訴訟初論》(《訴訟法學新探》),中國法制出版社,2000年8月。(8000);
53、《民事訴訟模式的歷史分析》,《河南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0年第4期。25000;
54、《民事再審事由研究》,《法學研究》,2000年第5期。(14000);
55、《證明責任概念解析》,《鄭州大學學報》,2000年第6期。(15000);
56、《論我國法院體制的非行政化》,《法商研究》2000年第3期。(12500)(CUPA轉載2000年第4期);
57、《民事再審事由審查程序的法定化》,《法學》2000年2期。(5000);
58、《論民事訴訟中失權的正義性》,《法學研究》,1999年第6期;
59、《自認制度及結構分析》,《清華法學評論》,1999年第1期;
60、《民事證據制度改革走向探知》,法商研究》,1999年第3期;
61、《轉換時期我國民事訴訟理論體系的邏輯發展與契合》,湖南出版社,《湘江法律評論》1996年第一卷;
62、《論破產程序的域外效力》,法律出版社 ,《民商法論叢》,1995年第四卷;
63、《論破產程序的域外效力》,法律出版社,《民商法論叢》,1995年第四卷;
64、《法國民事訴訟中的訴權制度及其理論》,《法學評論》,1997年第4期;
65、《論訴訟法標的及識別標准》,《法學研究》,1997年7月第19卷第4期;
66、《中國民事訴訟運行的問題點——以證據制度為中心》 (日文) ,《一橋論叢》,1997年1月號;
67、《我國民事訴訟辯論原則重述》,《法學研究》 1996年第6期;
68、《大陸法系民事訴訟與英美法系民事訴訟——兩種訴訟的比較分析》,《法學評論》,1996年第5期(下);
69、《大陸法系民事訴訟與英美法系民事訴訟——兩種訴訟的比較分析》,《法學評論》,1996年第4期(上);
70、《民事訴訟基本模式:轉換與選擇之根據》,《現代法學》,1996年第6期;
71、《絕對職權主義的理性認知---原蘇聯民事訴訟基本模式評析》,《現代法學》,1996年第4期
72、《中國民事訴訟法學研究的理論與實務》(日本),《法學家》,1995年9月總1075期;
73、《日本失業救濟的法律規制---日本(僱傭保險法)考查》,《現代法學》,1995年第1期;
74、《轉制與應變---論我國傳統民事訴訟體制的結構性變革》(獲司法部直屬院校「八五」期間優秀論文獎),《學習與探索》,1994年第4期;
75、《日本著名民事訴訟法學家簡介》(下),《外國法學研究》,1994年第2期;
76、《日本著名民事訴訟法學家簡介》(上),《外國法學研究》,1994年第1期;
77、《職權主義與當事主義---兩種民事訴訟基本模式的比較研究》,《外國法學研究》,1993年第1期;
78、《從行政訴訟視角論行政權與司法權的關系》,《學習與探索》,1992年第5期;
79、《論督促程序》,《中國法學》,1991年第5期;
80、、《論行政不作為違法的司法救濟》,《社會科學》,1991年第8期;
81、《論行政法規竟合與行政處罰竟合》,《政治與法律》,1991年第6期;
82、《多數人訴訟的理論與實踐》,《現代法學 》,1990年第6期;
83、《集團訴訟理論探討與模式構想》《法學碩士論文選》(獨),群眾出版社,1989年2月;
84、《當前股票、債券發行若干法律問題探討》,《法學雜志》,1989年第五期;
85、《訴訟標的理論的發展與變革》,《外國法學研究》,1989年第2期;
86、《選定當事人制度的理論討論》,《法學與實踐》,1989年第3期;
87、《集團訴訟適用中若干問題》,《中國法學》,1989年第4期(獲司法部直屬院校「七五」期間優秀論文獎);
88、《破產法實施的心理---文化環境 》,《學習與探索》,1988年第6期;
89、《論破產原因》,《政治與法律》,1988年第5期;
90、《蘇聯東歐各國檢察長對民事訴訟的參與》,《外國法學研究》,1988年第3期;
91、《試論產品責任訴訟》,《廣東法學》,1988年第1期;
92、《橫向經濟聯合中的復合合同關系》,《國內外經濟管理》,1987年第15期;
93、《楊沫初戀一文糾紛涉及的法律問題》,《法制月刊》,1987年第10期;
94、《民事訴訟法學研究的新課題》(下),《中國法學》,1987年第6期;
95、《民事訴訟法學研究的新課題》(上),《中國法學》,1987年第5期;
96、《集團訴訟的歷史發展與現狀》,《外國法學研究》,1987年第2期;
97、《對租賃經營的法學思考》,《學習與探索》,1987年第3期;
98、《人民調解制度與中國傳統文化》,《法學》,1987年第5期;
99、《日本行政訴訟制度》,《法學雜志》,1987年第1期;
100、《選定當事人制度初探》,《法學季刊 》,1987年第1期;
101、《日本法院對外國法院判決的承認與執行》,《外國法學研究》,1986年第3期;
102、《關於破產制度中的幾個問題》,《寧夏社會科學》,1986年第2期;
103、《費爾巴哈早期刑法思想剖析》,《外國法學研究》,1986年第1期;
104、《論技術商品與技術轉讓合同》,《學習與探索》,1985年第5期;
105、《當前股票、債券發行中若干法律問題探討》,《法學雜志》,1985年第6期;
106、《日本學者對經濟法概念的看法》,《政治與法律》,1985年第1期;
107、《日本刑事犯罪的新動向》,《中國法學》,1984年第2期;
108、《一門新興的學科---被害者學》,《法學季刊》,1984年第4期。) 1、《法學藍調》(獨著),法律出版社,2010年出版;
2、《民事訴訟法教程》(獨著),張衛平,法律出版社,2008年出版;
3、《推開程序理性之門》(獨著),張衛平,法律出版社,2008年出版;
4、《三言九問》,何家弘、張衛平、汪建成著,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7年10月;
5、《簡明證據法教程》,何家弘、張衛平主編,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出版;
6、《那門是窄的》(獨著),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年12月;
7、《瑣話司法》(獨著),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年10月;
8、《民事訴訟案例教程》(獨著),法律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
9、《民事訴訟:關鍵詞展開》(獨著),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
10、《民事訴訟法習題集》,法律出版社,2005年;
11、《知向誰邊》(獨著),張衛平,法律出版社,2005年出版;
12、《民事訴訟法》(獨著),法律出版社,2004年11月;
13、《轉換的邏輯——民事訴訟體制轉型分析》(獨著),法律出版社,2004年11月;
14、《民事程序法研究》第一輯(主編),中國法制出版社,2004年5月;
15、《民事證據制度研究》(主編),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年3月;
16、《守望想像的空間——張衛平論文集(1)》,法律出版社,2003年9月;
17、《民事訴訟案例教程》(主編),中國法制出版社,2003年8月;
18、《探究與構想——民事司法改革引論》(獨著),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
19、《外國民事證據制度研究》(主編),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年;
20、《民事訴訟考研必讀資料》(主編),法律出版社,2003年;
21、《司法改革:分析與展開》(主編),法律出版社,2002年10月;
22、《司法現代化民事訴訟的基本建構》(合著),法律出版社,2002年;
23、《外國證據法資料》(上下)(主編、翻譯部分),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
24、《構架與程式——民事訴訟的法理分析》(獨著),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年12月;
25、《民事訴訟法教程》(司法部統編教材、主編),法律出版社,1997年11月;
26、《法國民事訴訟法導論》(合著、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7年10月;
27、《司法部直屬院校「八五」期間優秀論文集》,法律出版社,1996年12月;
28、《轉換時期我國民事訴訟理論體系的邏輯發展與契合》(第一卷),《湘江法律評論》湖南出版社,1996年;
29、《破產法教程》(修訂本),法律出版社,1995年10月;
30、《日本民事執行法的理論與實務》(合譯),重慶大學出版社,1994年12月;
31、《中國審判理論研究》(合著、副主編),重慶出版社,1993年10月,(重慶社科一等獎、國家八*五科研課題);
32、《破產程序導論》(獨著),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3年6月;
33、《程序公正實現中的沖突獨著與衡平》,成都出版社,1993年5月,(全國首屆訴訟法學科研成果 「南豐杯」一等獎、首屆全國高校人文科學研究成果二等獎);
34、《中國行政訴訟法原理》(合著),四川省人民出版社,1992年9月;
35、《走向二十一世紀的中國法學》(合著),重慶市人民出版社,1992年9月,(重慶社科二等獎);
36、《股票制度規范運作》(合譯),山西高校聯合出版社,1992年9月;
37、《中國民事訴訟法學》(合著),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2年5月;
38、《新中國民事訴訟法學研究終述》(合著),長春出版社,1991年11月;
39、《強制執行理論與實務》(合著),重慶出版社,1990年11月,(重慶社科二等獎、四川省社科三等獎);
40、《破產法教程》(合著),法律出版社,1990年6月;
41、《行政訴訟法導論》(合著),重慶大學出版社,1989年12月;
42、《行政訴訟指南》(合著),四川省人民出版社,1989年12月;
43、《民事訴訟法新論》(合著),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89年7月。 1.《中國大網路全書(法學卷)》,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2002年,部分詞條;
2.《訴訟法大詞典》,四川省人民出版社,1989年10月,部分詞條;
3.《行政法詞典》,山東大學出版社,1989年,部分詞條。

熱點內容
行政法律關系主體是誰 發布:2025-09-14 08:19:29 瀏覽:870
簡單民法 發布:2025-09-14 08:18:20 瀏覽:394
影響中國法治進程的事件 發布:2025-09-14 08:15:01 瀏覽:650
楊曉虹律師 發布:2025-09-14 08:14:51 瀏覽:161
第一個民法典是什麼 發布:2025-09-14 08:11:55 瀏覽:134
婚姻法離婚可以強制開庭嗎 發布:2025-09-14 07:57:10 瀏覽:173
法院中國 發布:2025-09-14 07:50:24 瀏覽:935
規章制度培訓新聞報道 發布:2025-09-14 07:49:42 瀏覽:667
仲裁法58與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9-14 07:49:33 瀏覽:947
道德法治煮婦也瘋狂20 發布:2025-09-14 07:49:28 瀏覽: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