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不請假被辭退
Ⅰ 員工不請假曠工一個月,怎樣處理
如果辭退,處理方法1:直接告知本公司認為當事人長達1月脫崗,且未與上級請假,未履行工作義務,屬於長期曠工行為,事實上已經違反本公司考勤和休假的規定。
雖然當事人可能辯解他不熟悉該制度,但是在事實上當事人已經長期脫崗即曠工,且在脫崗期間也未就此事咨詢本單位有關領導,情節很惡劣,本公司予以辭退,當事人可以申訴。當事人如不服單位處理意見,請舉出您未曠工的證據。理要說透,以理服人。
處理辦法2:計算因當事人脫崗1月後造成本單位增加的人力資源成本和帶來的實際損失,說清當事人未履行請假手續的事實,然後引用給單位造成的損失和帶來的惡劣影響為依據,提交當事人,並說明根據公司領導層意見,予以辭退。(避開考勤和休假制度暫不談)
處理辦法3,如想留住當事人,但仍要進行處罰,因為管理上首先就是要賞罰分明:告知當事人曠工所帶來的危害和損失,組織當事人學習考勤與休假制度並簽字,給當事人一個適中的內部處分,讓其認識到已經屬於從輕發落,當事人必會更加兢兢業業、賣力工作。
Ⅱ 員工未請假曠工按勞動法怎樣處理
員工未請假曠工的處理方式如下:
1、員工無故曠工,用人單位可依據規章制度給予警告或罰款等處罰;
2、曠工情況嚴重,嚴重違反規章制度的,單位可以依法解除勞動合同;
3、曠工不支付工資,造成經濟損失的,員工需承擔賠償責任;
4、存在正當請假理由但被當作曠工處理的,勞動者可申請勞動仲裁維權。
曠工處理的法律依據:
1、《勞動合同法》規定:員工連續曠工3天或一年內累計曠工20天,可以視為嚴重違反勞動紀律,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2、《勞動法》明確:員工無故曠工的,用人單位有權扣除曠工期間的工資,並可以根據情況給予紀律處分;
3、企業內部規章制度:企業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制定具體的曠工處理規定,如曠工扣款標准、曠工次數與處罰等級的對應關系等;
4、勞動合同:勞動合同中可能會對曠工的後果有具體約定,員工曠工可能會觸發合同中的違約條款;
5、勞動仲裁和法院判例:在處理曠工問題時,可以參考勞動仲裁和法院對類似案件的裁決,以保證處理方式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綜上所述,員工未請假曠工的處理方式包括警告、罰款、解除勞動合同、賠償責任以及勞動仲裁維權等措施。
【法律依據】:
《企業職工獎懲條例》
第十八條
職工無正當理由經常曠工,經批評教育無效,連續曠工時間超過15天,或者一年以內累計曠工時間超過30天的,企業有權予以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