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和行政法規的制定主體
⑴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的區別分別有哪個機構制定
區別:
效力角度看: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
制定主體:
法律-全國人大/常委會
行政法規-國務院
地方性法規-省及/較大的市/自治區/直轄市政府
⑵ 我國有權制定行政法規的主體,限於
我國有權制定行政法規的主體,限於國務院。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版律,制定行政法規。
根據權《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六十五條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規。行政法規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
(一)為執行法律的規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規的事項;
(二)憲法第八十九條規定的國務院行政管理職權的事項。
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事項,國務院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授權決定先制定的行政法規,經過實踐檢驗,制定法律的條件成熟時,國務院應當及時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
(2)法律和行政法規的制定主體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六十七條行政法規由國務院有關部門或者國務院法制機構具體負責起草,重要行政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規草案由國務院法制機構組織起草。
行政法規在起草過程中,應當廣泛聽取有關機關、組織、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和社會公眾的意見。聽取意見可以採取座談會、論證會、聽證會等多種形式。行政法規草案應當向社會公布,徵求意見,但是經國務院決定不公布的除外。
⑶ 法律制定的主體是指公民還是國家
根據各種法律的規定,能夠參與法律關系的主體包括以下幾類:
1、公民(自然人)。這里的公民既指中國公民,也指居住在中國境內或在境內活動的外國公民和無國籍人。
2、機構和組織(法人)。這主要包括三類:
(1)各種國家機關(立法機關、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等);
(2)各種企事業組織和在中國領域內設立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和外資企業;
(3)各政黨和社會團體。
(3)法律和行政法規的制定主體擴展閱讀
法律主體是活躍在法律之中,享有權利、負有義務和承擔責任的人。此處所說的「人」主要是指自然人。在特定情況下,可以將法人等「人和組織」類推為法律主體。
至於法律主體是否在享有權利的同時就應當承擔義務或者責任,學術界有不同的看法。普遍的認識是,權利與義務具有一致性,沒有無義務的權利,也沒有無權利的義務。
在法學上,「權利」有客觀權利與主觀權利之分。客觀權利,簡單地說即是在制定法中所規定的權利。這種權利是明確的、法定的,當事人據此可主張權利、排除妨礙或者申請國家的保護與救濟;但主觀權利的概念則比較復雜,大致說來有三種不同的用法:
一是將主觀權利等同於「自然權利」,強調主觀權利中的「主觀」意蘊,認為「所有構成主體屬性的、屬於其本質的、為其固有的,都是主觀的」,由此主觀權利「就是根據自我判斷從事一切自認為有益於其生存的活動」。在啟蒙時代,霍布斯、洛克、孟德斯鳩等思想家所強調的「自然權利」即屬於這種類型的表述。這一理論強調的是生而為人者都必然擁有與其生命、自由、自我發展、追求幸福等密切相關的權利,這些權利不依賴於國家和社會的存在,反之,自然權利的讓渡,構成了國家和社會成立的基礎。
二是將主觀權利理解為「特權」,是一個「保留給權利主體的領域」,「它為了主體的利益而限制著其他人的自由;它在人們之間構成一種有利於某一特定個體的法律上的不平等」。「特權」意味著這種權利為特定的當事人所擁有而其他人不得染指。
⑷ 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的主體有哪些如何區分
不完整。1979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下簡稱《地方組織法》)時的條文未提及「較大的市」。1982年修改《地方組織法》時加入了「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分別在第二十七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可以擬訂本市需要的地方性法規草案,提請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議制定,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第三十五條第(一)項最後增加:「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還可以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制定規章;」。據此,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擁有了地方立法權。2000年實施的《立法法》對此進行了繼承,仍舊規定了較大的市的地方立法權。可見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也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兩者的區分在於制定機關的不同,前者是人大及其常務委員制定,後者由地方政府制定。效力方面前者比後者大。
⑸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行政規章的制定者分別是
1 法律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行使國家立法權制定的,一專般為基本法屬律。.2行政法規是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的。
2 行政法規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
(一)為執行法律的規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規的事項;
(二)憲法第八十九條規定的國務院行政管理職權的事項。
3 地方性法規是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省和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市、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制定和頒布的、在本行政區域內實施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
4 規章是國務院各部、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范圍內制定的。
規章規定的事項應當屬於執行法律或者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的事項。
⑹ 工商行政管理行政法規的制定主體是哪個部門
工商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是由全國人大或人大常委會制定和修改的!
工商行政版管理方面的行政法規是權由國務院制定和修改的!
工商行政管理方面地方性法律是由地方人大或人大常委會制定和修改的!
工商行政管理方面的部委規章是由國家工商總局制定和修改的!
工商行政管理方面的政府規章是由地方政府制定和修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