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勞動法與美國的區別
『壹』 加拿大和美國關於信用方面的法規法律有哪些區別啊
沒啥區別,在現在這樣不好的經濟形式下,信用記錄已經沒什麼人看了,信用多不好都能貸款買車。別的也差不多。
『貳』 請問 中美勞動法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知道的告訴下 謝謝。
其實這與勞動法處在 整個法律體系是有關系的,簡單理解我國勞動法是歸專類於民法,以屬民法通則為基本法,勞動者訴訟時想獲得豐厚的賠償要通過法律程序法律法條的引用應用 ,當然只有專業人員和律師才行,而西方這方面都是模塊,找到對應的模塊,你就知道賠多少了(這么說好懂一些),另外他們多以工會形式來維權,其實我們法律有關工會也這么規定,但是。。。。。。你知道的。
『叄』 加拿大人和美國人的區別
加拿大人生活習俗
加拿大價值觀和生活方式會影響每個新來者。樂觀地講,加拿大是一個民主和充滿活力的國家,加拿大人在努力工作以改善他們的生活和社會。盡管一些人比其他人面臨更多的生活困難,但大部分人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
家庭生活:
加拿大人的家庭以3~4口人為多(即夫婦倆和1~2個子女)。獨居者或多子女的家庭很少。父母親非常注意培養孩子的能吃苦、勤奮和自立的習慣。一般不嬌慣孩子,子女從讀高中起便開始在學習假期中找工作掙錢,高中畢業後就獨立生活,邊學習邊工作,在學校放假期間他們便出去打工,掙錢繳學費。子女婚後就要離開父母,自尋住處。有了孩子則由自己撫養,不靠父母幫助。每年感恩節或聖誕節,離開家的子女一般要回父母家看望,並帶有禮品。
自由平等:
加拿大國家法律奉行所有種族平等政策。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可能會告訴你說加拿大沒有種族主義,有些人也許會說加拿大種族主義嚴重。實葷情況可能是介於兩者之間。一些加拿大人也許使你感到不受歡迎,但大多數加拿大是公正的,他們能接納和尊重所有願意接納和尊重別人的人。
加拿大相信每個人都得為自己的成功和失敗負責。加拿大人允許每個人按其希望的方式生活只要不影響他人。
個人品德:
--- 謙讓Compromise和合作Cooperation:
大多數加拿大人十分理解謙讓的價值。在一個象加拿大這樣人種和文化復雜的社會里,寬容和不計小的矛盾對大家愉快、和平地生活在一起 十分重要。
--- 接納Acceptance、忍耐Tolerance和尊重Respect:
大多數加拿大人要別人公正對待他們及他們的家庭,大多數加拿大人也能公正對待他人,不管他們的種族和文化背景為何。
--- 雄心Ambition堅韌不拔Perseverance:
加拿大人相信一份努力一份回報。加拿大是一個經濟穩定的國家,但失業和貧窮仍有存在並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每個人得為工作競爭、為成功努力工作。
手勢習慣:
加拿大人多數系歐洲移民後裔,故其生活習俗多與歐洲及美國人大致相同。在加拿大,標準的問候致意方式是緊緊握手並目光直接接觸。如果女士先伸出手來,男人應和她們握手,但是許多婦女會僅僅說,"你好",也許會點一下頭,而不握手。
人們站著交談時相距大約有半米左右,一般不隨便碰觸。男性好友會偶然拍拍對方的背部,親密的親戚會把手臂圍著對方的肩膀,女性好友在長期離別後相遇會偶爾擁抱致意。
保持得體的目光接觸是重要的,不論是在進行業務洽談還是社交性的談話。
在社交場合,每當有女士進屋,男人們通常應起身相迎。
召喚別人是舉手,手指向上,手掌向內,手指向自己的臉或身體擺動。要召喚侍者,只要舉手到頭部的高度或超過頭頂,告訴他你要賬單,用雙手做在紙上寫字的動作。
加拿大人的用餐方式或是用歐洲大陸式(始終左手握叉),或是按美國人的用餐方式(不停地左右手交換握叉)。
由於法國文化在魁北克非常強烈,因此在這里可以看到某些和歐洲有關的動作。緊緊握手仍然是這里最普遍的致意方式,而且比較頻繁,在到達和告別的時候,以及一切社交場合都要握手。此外,親密的男性朋友在相遇時會輕輕擁抱,女士們也會這么做,而且還要輕輕地在臉頰上吻一下。
商業購物
大多數加拿大人在超級市場選購食品,大多數超級市場每周對食品實行特價,加拿大人每周一次集中購買食品,像牛奶、麵包等食品購買的次數要多一些。
還有一種便民商店,也出售生活必需品,營業時間通常比超級市場長,但價格可能較貴。許多加拿大城市有露天市場,他們很像中國的早市,通常出售新鮮水果、蔬菜和其他當地的食品。
加拿大食品衛生指南Canada's Food Guide to Healthy Eating能幫助你合理的選擇食品。這本食品指南告訴你主食有四大類,向你說明每天從各類主食中需要食用多少才能保持健康。你可以向當地公共衛生官員索取該指南的復印本。
加拿大的廚房用具都能方便安全的制備膳食。一般有電爐、電烤箱或煤氣爐、冰箱、儲藏櫃和帶冷熱水的洗滌櫃。
加拿大大多數家用電器的電壓為110伏。
根據居住地區的不同,你必須年滿18或19歲才能購買和飲用含酒精飲料。
在加拿大逛商場購物會給人帶來很多樂趣。這些商場裡面有許多獨立的百貨商店,大多數商店只出售同一類商品,如鞋、書店、服裝店等。
商業大街有購物中心或百貨商店,那裡出售包括衣服、傢具、家用設備在內的商品。此外,商業大街還設有超市、銀行、葯店、飯店和停車場等。
你可能喜歡在私營的小商店購物,你可通過電話簿的黃色版面查到此類商店的名稱和地址,從而買到你所需的商品。許多加拿大商店都是自助式的,各大商店通常會在換季或節假日進行低價大甩賣。
交通工具:
--- 自行車:
自行車無須領執照,騎車時須像駕駛汽車般遵守交通規則,夜間騎車,自行車需有燈及反光器。最好戴頭盔。有些地方戴頭盔更是必須的。在行人路上騎單車是違法的。
--- 計程車:
計程車按表收費(即按路程長短收費)。如果搭客超過四人或要等候,均須另外收費。小費一般約為百分之十。
--- 市內公共交通:
各城市有多種公共交通工具,一張標准車票通常可適用於市內所有公共交通工具。
--- 鐵路:
VIA鐵路經營橫跨加拿大的客運服務。
--- 私人汽車:
加拿大幅員廣闊,因此多數加拿大人認為,擁有自己的汽車非常方便,是值得付出車輛和保險的昂貴代價的。
駕車執照:
每個省份都可以頒發轎車、摩托車和其他機動車的駕駛執照,你所獲得的駕駛執照可以在任何省份使用,為了得到駕駛執照,你必須達到最低年齡(加拿大的合法駕駛年齡為十六歲)、通過交通規則的考試(許多交通標志和規則可能與你原住的國家的不一樣、通過視力檢查、取得初級執照(一種法定的培訓證書)。
駕車須知:
--- 司機的座位在左方。加拿大人的行車方向是右上左落。
--- 速度和距離均以公里計算,汽油以公升計算。
--- 市中心街道上的停車位十分難得,許多時候根本找不到。在准許停車的地方,均有嚴格的時間與時段限制。切勿忘記准備足夠的硬幣停車表之用。
--- 在街上停車是違法的,切不可犯,以免阻塞街道。
--- 車牌必須按時換領。你的保險公司會提供詳細資料。
--- 雖然是紅燈,如果安全停頓之後發覺安全可行,司機仍可右轉(魁北克省除外)
--- 加拿大採取國際交通標志。如果前面有紅燈或閃耀的紅燈,應完全停車,等轉為綠燈再向前行。又如果燈號不轉,等認為安全時再向前行。
--- 如果前面有閃耀的黃燈,司機應小心前進。如果是固定的黃燈,則應停車。
--- 大多數城市的速度限制為每小時五十公里,公園除外,幾乎所有公園的車速限制都是每小時三十公里。
--- 法律規定,加拿大所有司機及乘客均須扣上安全帶。
--- 體重十八公斤以下的嬰兒,均須使用配備安全帶的嬰兒安全椅。
--- 電單車駕駛者必須戴頭盔。
--- 無論任何時刻,行人均有使用道路優先權。
駕車意外:
涉及汽車意外者,須:
--- 報上姓名、地址及電話號碼,該車注冊的車主的姓名和地址,車牌和行車證號碼,以及保險公司和保險代理的名稱和保單號碼,一一清楚寫出,給予有必要得到這些資料的人。
--- 如有人受傷,或損毀似乎頗大,就要報警。
--- 如已報警,應留在現場,直至獲准離開或已完成各項法定手續為止。
--- 如果有人在汽車意外中受傷,應立即撥電911如喚警察或救護車。
--- 記錄各個證人的姓名、電話和地址。
--- 切勿在意外現場承認過失或接受責備。
就醫看病:
--- 加拿大法律規定,留學加拿大的國際學生必須購買醫療保險.學生患病需持保險卡就醫.
--- 看醫生時,應先打電話預約。預約時應說出你的姓名、電話號碼和症狀。如果你不能依時赴約,應取消或改時間,否則會收取費用。
--- 每次去看醫生都要攜帶你的保險卡及就診單。在大規模的診所,如果你提出要求的話,通常都會有能講中文的人幫忙。
--- 父母可以陪同子女進入診症室,成年人卻須獨自進入診症室,除非他們需要翻譯協助。
--- 嚴重的健康問題例如心臟病發作、頭部受傷、骨折及發高燒,應立即前往就近的醫院急診室求治。如果有需要,可撥打緊急電話911召喚救護車。大多數省份都收取救護車服務費。
--- 如要需要住院,你的醫生會告訴醫院,並告知你醫院的名稱以及入院的日期和時間。醫院方面會在二十四小時前與你核證入院的日期和時間。入院時應攜帶個人用品、少量現金和你的保健卡。你的病床費、醫療費和膳食均由保健計劃支付。護士會帶你到病房,同房的會有兩三名其他病人。如果你想要住私家或半私家房,必須另付費用。
生活娛樂:
如果天氣好而且距離合適的話,你可以選擇步行或汽車這種既經濟又方便的方式,一些城市裡有專供步行和騎自行車的道路。
加拿大城鎮之間相距很遠,在你旅行之前,先打聽清楚你要去的地方有多遠,這將有助於你選擇合適的的旅行方式。
人們在便利店、公共汽車站和其他一些地方都可以買到公共汽車和地鐵月票。對於學生和老人還會有優惠。
在加拿大所有建築均有暖氣設施。很多的大學、商店、大樓是彼此由通道相連,在冬季,您根本無須外出。
冬季的生活也是豐富多採的,您可以參加滑雪、滑冰、曲棍球等多項運動。
除戶外活動外,加拿大也有許多良好的室內運動設施,所有大學、學院都有體育館,且大多數的社區也有娛樂中心,免費或只收取極少的費用。
我們的生活 習俗
中國人缺乏誠信和社會責任感。
中國人不了解他們作為社會個體應該對國家和社會所承擔的責任和義務。
普通中國人通常只關心他們的家庭和親屬,中國的文化是建立在家族血緣關繫上而不是建立在一個理性的社會基礎之上。中國人只在乎他們直系親屬的福址,對與自己毫不相關的人所遭受的苦難則視而不見。
毫無疑問,這種以血緣關系為基礎的道德觀勢必導致自私,冷酷,這種自私和冷酷已經成為阻礙中國社會向前發展的最關鍵因素。
中國從來就沒有成為一個法制社會,因為中國人的思維方式與守法行為格格不入。中國人老想走捷徑。他們不明白這樣一個事實:即成就來自於與努力工作和犧牲。
中國人傾向於索取而不給予。他們需要明白一個道理:生活的真蒂不在於你你索取多少而在於你能給予社會和你的人類同胞多少。
大多數中國人從來就沒有學到過什麼是體面和尊敬的生活意義。
中國人普遍不懂得如何為了個人和社會的福址去進行富有成效的生活。潛意識里,中國人視他們的生活目的就是抬高自己從而獲得別人的認知。這樣一來,一個人就會對「保有面子」 這樣微不足道慾望感到滿足。「面子」是中國人心理最基本的組成部分,它已經成為了中國人難以克服的障礙,阻礙中國人接受真理並嘗試富有意義的生活。
這個應受譴責的習性使得中國人生來就具有無情和自私的特點,它已成為中國落後的主要原因。中國人沒有勇氣追求他們認為正確的事情。首先,他們沒有從錯誤中篩選正確事物的能力,因為他們的思想被貪婪所佔據。再有,就算他們有能力篩選出正確的事情,他們也缺乏勇氣把真理化為實踐。
中國人習慣接受廉價和免費的事物,他們總是夢想奇跡或者好運,因為他們不願意付出努力,他們總想不勞而獲。很少有中國人明白一個事實,就是威望和成就是通過一步步努力的工作和犧牲實現的,不付出就沒有所得。簡單來說,如果是為了謀生,那一個人只有去索取;但如果是為了生活,一個人必須要去奉獻。
由於在貧窮的環境下生長並且缺少應有的教育,大多數中國人不懂得優雅的舉止和基本的禮貌。他們中的大多數人著裝笨拙粗鄙卻不感到害羞。
他們在青少年時所受的教育就是如何說謊並從別人那裡索取,而不是去與別人去分享自己的所有。
中國是一個物產豐富的國家。但無限制生育政策所帶來惡果使得中國成為了無限廉價勞動力的輸出國。這些輸出也包括那些受過教育的勞力輸出,除了他們的教育水平,實則和其他一般苦力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中國大規模生產的便宜產品降低了輸入這些產品的地區的商業信用度。由於技術落後,管理失敗,中國製造的單位能耗要比發達國家如日本,美國高出很多。
因此,隨著出口額的增加,中國在擴大生產的同時喪失著寶貴的能源。同時,這種行為也嚴重的污染了環境,使中國變為全世界最不適宜人類居住的國家。
目前中國正在遭受著資本主義社會2大邪惡的折磨,即環境的破壞與人性的喪失。由於中國人天生的貪婪的本性,它們可以毫無保留的接受資本主義的陰暗面即無止境的追求利潤,忽視人的尊嚴。
中國人對西方的技術與產品狂熱追求卻對西方管理文化所強調的坦率,直接,誠實這些品質漠不關心。
由於中國文化不鼓勵敢於冒險這種優良品質,所以中國人極力避免冒險,他們也不想尋求機會來改善自己的生活。
中國人對於生活的平衡性和意義性並不感興趣,相反他們更執迷於對物質的索取,這點上要遠遠勝於西方人。大多數中國人發現他們不懂得「精神靈性」,「自由信仰」以及「心智健康」這樣的概念,因為他們的思想尚不能達到一個生命(補:即肉體和靈性的並存)存在的更高層次。
他們的思想還停留在專注於動物本能對性和食物那點貪婪可憐的慾望上。
在中國人的眼中,受教育不是為了尋求真理或者改善生活質量,而只是身份和顯赫地位的象徵和標志。中國的知識分子從別人那裡得到尊敬並不是因為他們為了別人的幸福做過什麼,而只是因為他們獲得佔有了相當的知識。事實上,他們中的大多數只不過是一群僅僅通曉考試卻從不關心真理和道德的食客。
中國的教育體系很大程度上已經成為一種失敗和恥辱。它已經不能夠服務於教育本應所服務的對象:社會。這個教育體系不能提供給社會許多有用的個體。它只是製造出一群投機分子,他們渴望能夠受益於社會所提供的好處卻毫不關心回報。
中國可以培養出大批的高級能人才,但卻很少可以培養出合格的可以獨立主持的管理級專家。服務於一個公司或者社會,光有技術是不夠的;還需要有勇氣,膽量,正直和誠實的領導才能,這恰恰是大多數中國人所缺少的品性。正如亞瑟.史密斯,一位著名的西方傳教士一個世紀前所指出的,中國人最缺乏的不是智慧,而是勇氣和正直的純正品性。這個評價,雖然歷經百年,如今依舊准確診斷出中國綜合症的病因。
大多數中國畢業生對選擇出國並為外國工作不會感到內疚,事實上他們首先欠下了中國人民在教育上為他們所做出的犧牲。隨著傳統文化價值觀的破壞和逐步衰弱,大多數的中國人,包括受過教育的人都徘徊在精神和內心世界的路口,像迷失的狗一樣不知何去何從。
加拿大人很多事情要事先預約。公事要預約,私事也要預約,找工作面談,請客,甚至去朋友家串門都要預約。不速之客是不受歡迎的。
西方人在餐桌上講究很多。實行分餐制,不能發出太大的聲音,嚼東西不要張開嘴等,不一而足。只有多觀察,才能體會其實質。即使請當地朋友來自己家作客,也應該尊重其餐桌上的習慣。
中國人喜歡謙讓,但西方人更喜歡隨意。有些禮讓如勸酒勸吃會使人感到難以接受。中國人社交的表達方式比較含蓄,外在的表示往往不是內心的意思。加拿大人直來直去,有時對中國人來講表現得不那麼「善解人意」。這些區別都需要「磨合」。
剛到加拿大的中國人對有些事情感到很奇怪,甚至有些在中國普遍存在的東西在這里見不到,如暖水瓶,洗臉盆之類。加拿大人喜歡喝涼水,無論檔次高低的宴席,加冰塊的涼水總佔一席之地。由於衛生得到保障,人們平時也飲用自來水管里的涼水。
家庭垃圾要裝在塑料袋裡,然後放入專用的大黑塑料袋,每星期有固定的一天市政垃圾車要收走。要在前一天的晚上將大塑料袋放在房前。如果垃圾量大,種類又多,應該用專用塑料筐按照種類分開。一般分為紙類、金屬、玻璃容器和雜類垃圾,以便回收。
『肆』 加拿大和美國的社會福利待遇區別
加拿大福利:
1."牛奶金",(Child Tax Benefit)從英文字面上看,沒有任何牛奶的意思,這是當地中國人給起的名字,意思是這筆錢夠小孩喝牛奶了,在加拿大,每個小孩從一出生,一直到18歲,都可以每月領取這筆補助,多少則是根據父母去年的收入而定的,通常每月可得100元左右,當然,個別收入較高的家庭就無此待遇了,設立這筆補助的目的,一是想幫幫收入低的家庭,二是鼓勱大家多生孩子。試想一下,如果你生了六個小孩子,一個月房租就出來了。
2."托兒補助金"(Child Care Subsidy),在加拿大,6歲前小孩的學前教育是自費的,而且費用很貴。一個小孩的月托費要600-800加幣,很多低收入家庭因此無力把小孩送去接受早期教育,因此政府就專門撥出錢辦這事,新移民到加拿大後,一般都屬於低收入家庭,因此,都可以申請此筆補助,政府根據你家的情況,有時補貼一半,有時全額補助,注意,這筆錢不是給你的,而是直接給你小孩所在的幼兒院的。申請這筆錢要排隊的,所以應盡可能早去報名。有人說,我們倆都沒工作,應優先。錯!正相反,它認為你們既然能呆在家裡,自已教育孩子應沒問題。他們優先考慮的是那些夫妻都在工作或學習的,但收入很少的家庭。
3."政府房"(Government Housing)。為了保證"人者有其屋",保證低收入者也能住房,加拿大政府每年都撥款建造大批的"政府房",由政府委託專門的公司管理,以極低的價格出租,而且往往是很漂亮的大樓,什麼人可以申請呢?原則上任何人都可,但它的特殊收費方式把有錢人自動排除在外,基本收費原則是按收入的百分比交租,通常是月收入的25-30%。如你的月收入只1000元,你只需要拿出250元交房錢即可,而你住的可能是二室一廳的、三室一廳的大型公寓。但如果你月薪為10000元,就要拿出3000元交租,當然是不合算了。有一點需告訴大家,中國人申請政府房的人很少,因為凡住這種房子的多為低收入家庭,屬社會底層,所在地區往往是心疼子女的生活環境,因此寧可多花點錢,也要找一個"好地區"。
4."失業金"(Employment Insurance,簡稱EI)。這筆錢初到加拿大領不到的,顧名思義,只有工作一段時間後,失業了,才能拿到這筆錢。現行政策規定,在過去一年中工作達到910小時,失業了即可領這筆錢,通常是你原月薪的56%,可連續拿十個月,注意有幾種情況你將拿不到失業金,一是由於你犯嚴重錯誤而被老闆開除,二是由於你自動辭職。
5."社會福利金"(Social Welfare)。這是加拿大福利體系的一塊基石,是用於保證每個加拿大人能保持基本的生活標准,即有吃有住有穿,沒有收入,而且銀行存款在1000元以下的每個人都能申請到這筆錢,單身人士可獲每月500-700加元,三口之家可有1100-1300加元左右,已足夠維持一個低水準生活,如果一直沒有工作,則可以永遠拿下去。正因為如此,加拿大養了很多懶人,就靠這筆錢過日子,很多納稅人對此很有看法,政府這幾年也試圖正在改革,但請注意,新移民通常在頭6個月內是不能領這筆錢的,因為理論上,各位來都要帶一筆錢,而且這筆錢能維持6個月的生活。"拿了這筆錢,對將來會不會有什麼不好的影響?"回答:不會的,對將來就業、入籍都不會有影響。
美國福利:
一件意外的事故可能使人失去賺錢謀生的能力, 一場不期的重病可能花掉畢生積蓄. 生活在美國, 不論生、老、病、死、意外, 失業樣樣都會威協到腰包, 甚至使生活隱入困境, 因此在美國除了有普及而健全的保險制度之外, 政府執行的各種有關福利設施更是每一個人生活中重要的一環.
美國政府每年花費大筆預算為工人提供就業和訓練服務, 並補助暫時失業的人, 各州和聯邦政府合作援助貧困的家庭, 特別是那些有學齡兒童的家庭, 並且為老人和病者開設各種機構, 為精神上及身體上有缺憾的兒童開設特別學校, 目前的福利措施大多導源於一九三五年的社會安全法案(SOCIAL SECURITY ACT)及其以後的許多修正案, 今天, 這項法案已普遍適用於所有美國公民, 正因為社會安全制度對美國公民的種種保護措施, 社會安全號碼(美國人每人都有一個)就成為最重要的身份證件之一.
美國現行的社會安全制度包括: (A)年老(退休)保險( OLD AGE INSURANCE) (B)醫療保險(MEDICAL INSURANCE) (C)殘疾保險( DISABILITY INSURANCE) (D)遺族保險(SURVIVORS INSURANCE) (E)失業救濟(UNEMPLOYMENT COMPENSATION) (F)公共救濟與福利(PUBLIC ASSISTANCE AND WELFARE)等六個主要項目, 這些救濟經費的來源主要來自民眾的捐稅. 社會安全稅是由僱主和雇員各分擔一 半, 這些錢由政府徵集後設立基金供各項福利措施支用.
『伍』 美國的法律和加拿大法律有什麼不同
一、美國法律:
1、美國法來源於英國法,又根據美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特點作了較多的改變。美國建國初期就制定了成文的聯邦憲法,但聯邦和各州都自成法律體系。聯邦除在國防、外交和州際商業等方面外,無統一的立法權;刑事和民商事方面的立法權基本上屬於各州。
2、美國憲法特點:
①按三權分立和制衡原則建立總統制的資產階級民主政體。國會分參眾兩院,為最高立法機關。兩者現在都由各州選民直接選舉產生。參議員為100名,各州不論大小,一律兩名;任期6年,每2年改選三分之一。眾議員按人口比例選舉產生,現固定為435名。法律須經兩院通過,有分歧時組成兩院聯席會議解決。國會主要職權為立法、修改憲法和進行彈劾等,以及專由參議院行使的批准條約和審議重要官員的任命。總統任期4年,主要由民主黨和共和黨兩大黨提名候選人,經普選產生的選舉人間接選舉產生。總統兼為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和三軍統帥。國會只能按彈劾程序,由最高法院首席法官主持參議院審理通過,方得罷免總統。總統有否決兩院通過的法案的權力;但如兩院再以三分之二多數通過,法律即有效。美國最高法院由總統提名並經參議院同意任命的9名終身法官組成,審判獨立。
②聯邦與州分權較復雜。各州均有其憲法與法律,但應符合聯邦憲法。聯邦的權力主要在外交、國防、貨幣、聯邦預算、全國性財經政策、國際貿易和州際商業方面,至於衛生、教育、福利和稅收等,各州都享有較大權力。
③法院享有司法復議權,可以受理對聯邦和各州立法、行政法規和行政措施違憲的控告。這是從19世紀著名的「馬伯里訴麥迪遜案」的判例肇始的。
④對公民權利的保障,特別是訴訟權利的保障,有較詳細的規定。
二、加拿大法律:
1、加拿大現行法律體系,探險者和殖民者將歐洲不同的體系帶到這個大陸。雖然歐洲人在這里遇到的土著居民有著他們自己的法律體系和社會手段,但經過多年法律的滲透,移民者的文化開始盛行。1759年,英國在魁北克打敗法國之後,整個國家幾乎全部在英國法統治之下。除了魁北克民法基於法國拿破崙法典之外,加拿大刑法和民法均以英國普通法和成文法為基礎。
2、加拿大的法律主要來自不同的法律傳統:即習慣法和民法。也就是說加拿大在法系分類中屬於混合法系(Mixed legal system)。加拿大的法律體系展現出了英國和法國的法律傳統,是由十七十八世紀的殖民者帶來的,這一特點突出表現在英國普通法傳統的重要性以及魁北克的民法典。
英格蘭的習慣法制度經過以往數個世紀的發展,構成了今天加拿大十個省份及三個領地的法律的基礎。這套制度的規則基礎是根據過去多年來不斷發展,並且隨著形勢而改變的判案先例、司法決定和習慣做法。
魁北克省的民法則屬於大陸法系,是以法蘭西制度為基礎,該制度的來源可追溯到拜占庭時期吉士提安皇帝的法律規則。法蘭西的民法相當廣泛地羅列了法律原則 ,對案例的依賴程度低於習慣法。1994年1月1日對民法作了大量修訂,主要的用意是要使之符合現代生活。但在公共法律方面,習慣法的原則既適用於其它省份,也適用於魁北克省。
隨著時代的發展,習慣法傳統的魁北克民法均發展出各自的特點,以適應加拿大社會的發展和變化。政府可以訂立新法或廢除舊法。國會或省議會可以通過立法,取代對同一規定的有沖突的習慣法。
有些省份設立了法律改革委員會,專門對習慣法和新立法的修正、現代化和改革進行研究,並提出建議。
在制訂新的立法時,政府和立法人員都有要受加拿大憲法的約束。在加拿大,憲法明確地規定了政府的性質,選舉的方式,每個公民的權利與自由,以及聯邦與省政府的立法權力。
『陸』 美國與加拿大會計准則的區別
這區別太多了,而且即使是美國各個州的會計准則都不一樣,並沒有一個統一的准則
『柒』 加拿大和美國有什麼區別各個方面詳細點的。
加拿大是九號人格,這種人寧可依附他人生活也不自己做決定
美國是七號人格,雖說從政治上猜不出來,但從文化上看得出來
『捌』 加拿大和美國到底有什麼區別
一、地理位置不同
1、加拿大:位於北美洲最北端,英聯邦國家之一,素有「楓葉之國」的美譽,首都是渥太華。
2、美國:是由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50個州和關島等眾多海外領土組成的聯邦共和立憲制國家。其主體部分位於北美洲中部,是一個移民國家。
二、氣候特徵不同
1、加拿大:加拿大因受西風影響,加大部分地區屬大陸性溫帶針葉林氣候。東部氣溫稍低,南部氣候適中,西部氣候溫和濕潤,北部為寒帶苔原氣候。北極群島終年嚴寒。中西部最高氣溫達40℃以上,北部最低氣溫低至-60℃。
2、美國:美國大部分地區屬於大陸性氣候,南部屬亞熱帶氣候。中北部平原溫差很大,芝加哥1月平均氣溫-3℃,7月24℃;墨西哥灣沿岸1月平均氣溫11℃,7月28℃。
三、政體不同
1、加拿大:內閣制。由眾議院中佔多數席位的政黨領袖出任總理並組閣。
2、美國:實行總統制。總統是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兼武裝部隊總司令。總統通過間接選舉產生,任期四年。政府內閣由總統、副總統、各部部長和總統指定的其他成員組成。內閣實際上只起總統助手和顧問團的作用,沒有集體決策的權力。
『玖』 美國和加拿大的生活有什麼區別
美國的總體工資水平比加拿大高,總體物價水平比加拿大低。
加拿大的總體治安狀況比美國好。
美國比加拿大更繁華、熱鬧。加拿大更清靜、閑適一些。
『拾』 美國和加拿大有什麼不同
1. 歷史不同美國的建國史大家都知道,靠打下來的,獨立戰爭使得美國擺脫了英國的控制;加拿大的建國原因恐怕很多人不知道:怕美國再次侵略,於是幾個英國的前殖民地聯合在一起形成加拿大聯邦,可以說沒有1812年的美國入侵就沒有現在的加拿大聯邦。美國像野孩子,跟父母打了一架後自立門戶,而加拿大則是乖孩子,安安靜靜地成長。美國有這么強的宗教意識的原因是清教徒乘著五月花帶著強烈的宗教使命來建立的美國,加拿大則不是,加拿大是法裔天主教徒,英裔聖公會教徒,其他新教徒,印第安各部落互相妥協聯合抗擊美國侵略者的勝利果實。
2. 政治制度不同美國是總統制,加拿大是議會制。美國的最高領導人是總統,總統既代表政府,又代表國家;而加拿大的國家元首是加拿大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她代表國家,總督是女王在加拿大的代理人;而加拿大總理則是擁有實權的人,但是他/她只代表加拿大政府,不能代表加拿大國家。兩國行政區都是聯邦制,但是加拿大每個省除了省長之外還有省督,美國各州只有州長。美國有更大的言論自由,加拿大有言論自由with reasonable boundaries(例如不能有宣揚仇恨的言論)。
3. 社會文化
美國是人盡皆知的大熔爐,強調美國式的同化吸收,而加拿大則鼓勵各民族保持自己的特色,所以加拿大是馬賽克而不是大熔爐。所以你問美國白人你是哪裡人,他們會說我是哪個哪個州/城市,而加拿大白人會說我來自哪個省/城市,再加一句我的父輩是哪個國家來的移民。一個美國蘇格蘭籍白人會說I am American,在加拿大的蘇格蘭籍白人則很有可能會說I am Scottish.加拿大人普遍比美國人有禮貌和謙遜,sorry經常掛在嘴邊。加拿大人進別人家門要脫鞋,美國人一般不脫鞋(亞裔除外)。
4. 語言和口音
加拿大官方語言為英語和法語,任何產品的包裝都要英法雙語,聯邦政府機關也要英法雙語,並且有自己的純法語省-魁北克,和雙語省-新不倫瑞克。美國沒有聯邦層面的官方語言但是默認為英語,同時很多地方也會有西班牙語通行。加拿大和美國同為北美口音的英語,但是在用詞和發音上面加拿大受到英國英語和法語的影響較深,跟美國有較大不同。比如Center(美)|Centre(加),Aluminum(美)|Aluminium(加),Graation Ceremony(美)|Convocation(加,來自法語),Labor(美)|Labour(加),Z: Zi(美)|Z: Zed(加,來自法語的發音),Soda(美)|Pop(加)。同時美國不同地區的口音差異比較明顯,不同人種的口音差異也明顯,但是加拿大除了紐芬蘭和拉布拉多省保留了很多蘇格蘭口音之外,從西到東的口音差異非常小,每一句話的結尾喜歡音調上揚,有點像加州的valley girls的口音。
5. 社會風氣
加拿大人普遍開明,宗教影響力不大而更是一種私人的事情。美國比較撕裂,南部聖經帶宗教有很大的影響且保守,東西海岸則跟加拿大類似。美國總統就職需要手放在聖經上宣誓,而加拿大總理就職則不需要。一個宗教影響的例子就是表達:我很幸運這個意思,我發現很多美國人喜歡說I feel very blessed, 而我在加拿大的時候人們則通常說:I feel lucky / fortunate. 美國人把持槍看作神聖不可侵犯的權利,而加拿大人則沒有這樣的觀念(畢竟美國是槍桿子里出政權的)。加拿大沒有黑奴歷史,所以種族矛盾沒有美國那麼激烈,華人地位較美國高。加拿大全國承認同性婚姻比美國早了10年,且這個話題已經不再是話題了,但是在美國自由派和宗教保守派還在就這個話題不停的較量。
6. 社會福利
加拿大的消費稅比較高,所以物價上比較貴。但是社會福利則是全民免費醫保,大學基本上都是公立大學且價格便宜;美國消費稅沒有加拿大那麼高,但是醫保跟中國差不多是co-pay,好大學基本上是私立非常貴。
7. 經濟
美國經濟發達,創新能力很強,經濟結構很多元化,但是也容易遭受經濟危機和金融危機的沖擊較大。加拿大經濟較發達,但是偏保守穩健,經濟結構沒有那麼多元化,市場也比較小,經常被美國企業所佔據,同時壟斷也比較多,沒有美國競爭感那麼強。
8.體育
美國的國球Football眾所周知,加拿大的國球是Ice Hockey.超級碗在加拿大沒有stanley cup那麼受歡迎。還有一點就是baseball這個運動,美國雖然也很流行,但是加拿大更加瘋狂的關注,原因是加拿大MLB只有bluejays一隻球隊……所以吸引了全國的注意力。籃球在美國和加拿大很多人都會玩,但是加拿大因為沒有什麼明星隊(多倫多raptors 算嗎?),存在感貌似沒有冰球那麼高,甚至沒有棒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