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秦朝中央行政法律制度

秦朝中央行政法律制度

發布時間: 2022-01-01 15:55:15

① 秦朝中央行政制度是什麼

三公九卿。三公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是奉常、廷尉、太僕、郎中令、衛尉、典客、宗正、治粟內史、少府。請注意這里九卿的名稱是秦制九卿之名。至漢代以後,三公和九卿的稱呼有時有所變化。

② 秦朝的法律制度有哪些

1)《秦律》。公元前361年,秦孝公下令求賢,商鞅離開魏國,攜帶李悝的《法經》入秦。在他的主持下,秦國於公元前359年,公元前350年兩次變法改革。在法律制度方面的改革成就為改法為律。

秦朝立法源於秦國立法,秦國法律形式有律、令、制、式、法律答問、廷行事等,立法以修訂秦律為主,改法為律以相秦,增相坐之法,造三族之誅,車裂鑊烹之刑。自商鞅主持秦國變法後,開了秦修訂刑律的先河。秦朝建立後,承襲前代,刑律內容無大更改。變化的是,秦朝不斷增修單行律條,以適應國家統一後,不斷變化的政治與經濟生活的需要。比如《田律》、《工律》等二十九種單行律條。

(2)在秦朝,令(以秦國家或君王名義發布的各種命令)、制、詔(改皇帝命令為命為制,令為詔)都是重要的法律形式,它是皇帝針對特定的事件,特定的犯罪臨時發布的命令,具有很高的法律效力。如《焚書令》、《田令》等。

(3)在秦朝,式也是一種法律形式。式是辦事規則,公文程式。如雲夢秦簡當中曾有《封診式》,具體規定了堪驗、調查、審訊的法律文書程式。

(4)在秦朝,為了統一適用法律,還專門制定了官方的法律解釋,以利於官吏依法判案。在雲夢秦簡中,《法律答問》就是秦制定法律解釋的明證,它對秦國定罪量刑以及法律適用當中的重要問題,都作了具體解釋,同刑律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成為秦國法律形式的一種,秦統一後仍在沿用,並且影響到後世的法律解釋。如「甲很小不足六尺,自己有一匹馬,一天,馬踢傷別人又吃了別人田裡的莊稼,問是否追究法律責任。答:身高不足六尺,不當賠償損失。」
韓信自小父母雙亡,生活幾無著落,在人世間倍受凌辱,後世流傳著的韓信忍跨下之辱,便是歷史明證。即使在這樣非常艱難的歷史逆境之中,韓信卻身懷大志,他犧牲自己整個青春,學得有驚天緯地之才。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揭竿而起,韓信佩劍從軍,投身在項梁軍中。項梁戰死後,韓信繼續跟隨項羽,但未受重用,只是充當一名執戟衛士

③ 秦朝的中央制度和地方制度

1、(中央)①帝國的最高統治者為皇帝,嬴政自稱「始皇帝」。 ②中央政府的最高官職為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其下設廷尉、治粟內史等諸卿,分工負責司法、財政等政務。③丞相是百官之長,「助理萬機」,一切軍國大事均由皇帝裁決。

2、(地方)①秦朝的地方政府為郡、縣兩級。郡下轄若干縣,縣下還設有鄉、里等組織。鄉設三老管教化,嗇夫管聽訟、收賦稅。②郡縣的長官均由朝廷直接任命,郡縣的屬吏則由郡守、縣令自行選用。③秦漢時的基層屬吏職權頗重,地方百姓尚有知嗇夫而不知郡縣的。

④ 中國古代秦朝的中央及地方的行政體系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丞相王綰請封諸皇子為燕、齊、楚王,得到群臣的贊同。 廷尉李斯力排眾議,主張廢除分封諸侯的制度,全面推行郡縣制度。 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議, 把全國分成三十六郡,以後又陸續增設至四十餘郡。 皇室任免郡縣的主要官吏,這些郡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是中央政府轄下的地方行政單位。中央集權的制度從此確立。
郡,是中央政府轄下的地方行政單位,其組織機構與中央政府略同,設郡守、郡尉、郡監(監御史)。郡守,為一郡最高行政長官,掌全郡政務,直接受中央政府節制;郡尉,輔佐郡守,掌管全郡軍事;郡監,掌監察工作。
郡以下設縣或道。縣是秦朝統治機構中關鍵的一級組織,是從中央到地方政府機構中具有相對獨立性的一個單位。內地設縣,邊地少數民族地區設道。滿萬戶以上的縣設縣令,不滿萬戶的設縣長。令、長為一縣之首,掌全縣政務,受郡守節制。縣令下設尉、丞。尉,掌全縣軍事和治安;丞,為縣令或縣長的助手,掌全縣司法。郡、縣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免。
縣以下設鄉、里和亭。鄉和里是行政機構,亭為治安組織。鄉設三老、嗇夫和游徼。三老掌教化,嗇夫掌訴訟和稅收,游徼掌治安。鄉以下為里,是秦國最基層的行政單位。里設里正或里典,後代稱里正、里魁,以「豪帥」即強有力者為之。其職能除與鄉政權職能大體相同外,還有組織生產的任務。此外,還有司治安、禁盜賊的專門機構,叫做亭,亭有長。秦規定,兩亭之間相隔十里,設亭長。亭遍布於城鄉各要地。

⑤ 秦朝的政治制度有哪些基本內容

1、創立皇帝

秦王政兼采傳說中三皇五帝的尊號,宣布自己為這個國家的第一個皇帝,後世子孫代代相承,遞稱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乃至萬世皇帝。廢除謚號。規定皇帝自稱曰「朕」,並制定了一套尊君抑臣的朝儀和文書制度。

特點:第—,皇權至上,權力高度集中。國家的一切權力即行政、立法、司法和軍事等大權總攬於皇帝一人之手。第二,皇位繼承製。

2、三公九卿制

建立:秦統一六國後,為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鞏固統—,在確立皇權至高無上的基礎上,在中央設立了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職,建立起了三公九卿制度。

三公:丞相(幫助皇帝處理全國的政事)、太尉(負責管理軍事)、御史大夫(執掌群臣奏章,下達皇帝召令,兼理國家監察事務)。

九卿:衛尉(掌管皇宮保衛)、郎中令(掌管警衛事務)、太僕(掌管宮廷車馬)、廷尉(掌管司法訴訟)、典客(掌管外交事宜)、奉常(掌管宗廟禮儀)、宗正(掌管皇室內部事務)、少府(掌管山河湖海稅收和製造業)、治粟內史(掌管財政稅收)。

3、法律制度

秦始皇採用戰國時期法家韓非的建議,以法治國,秦帝國制定的法律十分細密、嚴苛,是秦始皇加強皇權、鞏固中央集權政治體制的工具。秦法對於秦王朝雷厲風行的推行各種鞏固中央集權的措施發揮過重要作用,但同時也給人民帶來了極大的苦難。

4、郡縣制

形成和演變:郡縣制是在分封制瓦解的基礎上,為適應新興地主階級的政治需要,於春秋後期開始出現的;戰國時期,各大國已經廣泛實行郡縣制;秦統一後,在全國推行郡縣制度,秦朝以後各朝代在地方行政機構的設置上一直沿用郡縣制,只是形式上有所變化而已。

內容:秦朝的地方行政機構共分郡、縣、鄉、里四級。郡是中央政府以下的一級統治機構,郡設郡守、郡丞和郡尉。每郡下設若干縣,縣置縣令(長)、縣丞和縣尉,他們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縣以下有鄉、里等基層機構,鄉有鄉吏,里有里典。皇帝的命令通過三公九卿、經由郡、縣,再通過鄉、里,可以直達全國百姓。

特點:郡縣制是在分封制瓦解的過程中形成的,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利於地主階級的統治;與分封制不同的是,郡縣長官完全由皇帝任免,他們負責管理人民、徵收賦稅、征發兵役、徭役等。

(5)秦朝中央行政法律制度擴展閱讀:

歷史意義:

1、政治方面:確立至高無上的皇權;確立從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在中央,設丞相輔助皇帝處理國家大事,設御史大夫執掌群臣奏章和監察事務,設太尉管理軍事,以下設九卿,在地方,郡、縣的長官直接由皇帝任命;頒布通行全國的《秦律》。

2、經濟方面:確立土地私有制度,統一秦國的度量衡,統一貨幣,統一車軌,修馳道;

3、文化方面:書同文,統一文字,焚書坑儒,以法為教,以吏為師。

歷史影響:加強了地主階級的專制統治,加重了人民的苦難;但有利於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發展。

歷史地位:

秦朝的建立,在中國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存在的時間雖然很短,但由此開始的政治、經濟制度在以後二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由秦代開創的各種制度以及遼闊的疆域、高度的物質和精神文明,對古代世界的影響也是巨大的。

所以,「秦人」同後來的「漢人」、「唐人」一樣,成了世界各國對中國人民的代稱,歐洲人至今仍稱中國為China,日本人稱中國為「支那」(日本侵華期間此稱呼是種蔑稱,為避嫌,現在一般日本人忌稱此名),就是由「秦」演變來的。

作為秦朝創始者的秦始皇,順應歷史潮流,完成統一事業,建立了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這就決定了他在中國歷史上的突出地位。

⑥ 秦朝中央官制的內容及作用

朝的中央行政機關實行三公九卿制。皇帝之下設三公,三公為:

(1)丞相,承受皇帝之命,輔助皇帝掌管天下的行政的官;

(2)太尉,掌管軍事的最高官吏;

(3)御史大夫,主要管理記事,其地位相當於副丞相,主要職責是管理圖籍、奏章,監察文武百官。御史大夫下設御史中丞,掌管圖書秘籍,同時監察文武官吏;侍御史,掌管文書;監御史,中央派到地方各郡負責監督郡守的御史。

三公之下設九卿,作為中央行政機關分掌具體行政事務,如祭祀、禮儀、軍事、行政、司法、文化教育等。包括:

(1)奉常,掌管宗廟禮儀,地位很高,屬九卿之首;

(2)郎中令,掌管宮殿警衛;

(3)衛尉,掌管宮門警衛;

(4)太僕,掌管宮廷御馬和國家馬政;

(5)廷尉,掌管司法審判;

(6)典客,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務;

(7)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務;

(8)治粟內史,掌管租稅錢谷和財政收支;

(9)少府,掌管專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澤之稅。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創立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即皇帝制、中央官制和郡縣制,為我國延續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選擇了政治體制的基本模式。西漢王朝建立後,漢承秦制,有所變化,後來的封建王朝雖然進行了多次改革,不斷加強和完善,但其基本原則沒有發生根本變化,影響深遠,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⑦ 簡述秦朝到宋朝中央行政制度的演變

秦朝到宋朝的中央行政制度的演變:步步加強中央集權。

創立──秦朝:
①內容: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地方郡縣制、頒秦律、焚書坑儒等。
②特點:把專制主義的決策方式和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有機地結合起來。
③意義:客觀上適應了封建地主階級在政治上、經濟上的需要,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

鞏固──西漢:
①內容:推行郡縣封國並行制,導致王國勢力膨脹。漢武帝頒布推恩令,解除王國的威脅;思想上實行「大一統」(即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②特點:重新加強中央對地方的直接統治;將儒家思想改造為適應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需要的指導思想

完善──隋唐:
①內容:隋首創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唐朝繼承並完備;創立和完善科舉制。
②特點:分散了丞相和中央機構的權力。三省的長官都是丞相,把秦朝以來的丞相職權一分為三,互相牽制,又把最高行政機構尚書省的權力分給六部,防止專權。科舉制使官員選拔規范化、制度化,其機構運轉更加靈活。

加強──北宋:
解除朝中大將和地方節度使的兵權;派文臣到各地做知州,派轉運使管理地方財政;組建禁軍並由皇帝直接控制。其特點是削弱地方權力和剝奪大將的兵權,財權、行政權和兵權收歸中央,由皇帝直接控制。

中央集權:
指中央與地方的關系,中央集權指全國各種軍、政、財權歸屬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充分執行中央的政令。

特點:
(1)皇權的至高無上和不可分割;
(2)帝位終身制和皇位世襲制;
(3)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官吏一律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襲;
(4)皇帝從決策到行使立法、行政、司法等權力具有獨斷性和隨意性;
(5)皇權藉助於神權,宣揚「君權神授」等理論;
(6)以文化專制鞏固政洽專制;
(7)中央和地方、君權與相權的矛盾伴隨中央集權制度發展的始終;
(8)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在明清時期登峰造極,並走向反動。

⑧ 秦朝在中央和地方行政制度上各有何舉措

秦在中央設三公:丞相(為輔政最高長官),御史大夫(主管彈劾),太尉(最高軍事長官)及九卿,

地方上為郡縣制,長官由皇帝任命。漢沿其制,

1、政治制度的基本內容

秦朝一方面創設了皇帝制度,在中央設立三公九卿制,在地方推廣郡縣制;另一方面,又採取了一系列鞏固中央集權的措施,如:統一文字、度量衡及貨幣,銷毀兵器,決通川防,廣修馳道以及「焚書坑儒」等等。隨著進一步北征匈奴、南服百越等措施的實行,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獨裁國家形成。 另一方面,秦朝的統治極其殘暴,無休止的兵役、徭役以及暴虐的刑罰,給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和痛苦。特別是到秦二世當政時期,其統治更加黑暗。於是,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大起義終於將秦朝推向滅亡之路。

2、歷史影響

秦朝立的中央集權制度在中國歷史上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它是中國歷史上一次重要的轉折點,它結束了「百家爭鳴」的春秋戰國,以高壓政治和殘酷的刑法為主實行集權制度,從此將中華民族帶入了兩千多年血與淚的黑暗中。

⑨ 秦朝中央的行政制度是什麼

秦朝中央的行政制度是三公九卿制,三公為虛銜,九卿為具體職能官員。

⑩ 秦朝在中央實行什麼制度,在地方又實行什麼制度

秦朝在中央實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則推行郡縣制。

三公九卿制度,三公即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協助皇帝管理行政、立法司法、軍事事務,互不統屬,互相制衡。三公之下設立九卿,分管國家和皇家各項具體事務。

郡縣制度。為了管理東臨大海,西至隴西,北至長城,南達南海,幅員遼闊的大帝國,將全國分為四十餘郡,每郡又設若干縣,縣下設鄉。仿效三公制度,郡一級有郡守、郡丞、郡尉,縣一級設縣令、縣丞、縣尉,鄉一級也有三老等基礎官員。

最初將全國分為三十六個郡,後來增加至四十六個。

(10)秦朝中央行政法律制度擴展閱讀

秦始皇首創皇帝制度

為了確立秦作為王朝的至高無上地位,嬴政先到泰山封禪,祭告天地,宣布秦為秦王朝,定咸陽(今陝西咸陽市秦都區)為首都。接著嬴政把「王」的稱號改掉,他認為自己功業空前,遠超五帝,「王」根本無法彰顯自己的功德和權威,就取了「三皇」與「五帝」中的「皇」和「帝」,國君就稱為「皇帝」。

他又自稱「朕」,並把「朕」「制」「詔」作為皇帝的專用語,其他人不得使用。確立至高無上的皇權。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凡行政、軍事、經濟等一切大權,均由皇帝總攬。

熱點內容
因糾紛企業停產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2 20:00:48 瀏覽:189
民事訴訟法中的近親屬 發布:2025-09-12 19:56:20 瀏覽:355
自家狗咬傷別人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2 19:42:38 瀏覽:322
行政訴訟法合議庭人數 發布:2025-09-12 19:36:45 瀏覽:545
復旦的法律碩士學費多少 發布:2025-09-12 19:18:19 瀏覽:497
李昌麒經濟法pdf 發布:2025-09-12 19:18:06 瀏覽:312
2016林鴻潮行政法講義 發布:2025-09-12 19:15:30 瀏覽:549
刑事訴訟法自首加立功 發布:2025-09-12 18:43:32 瀏覽:907
法官檢察官警察哪個職業好 發布:2025-09-12 18:07:07 瀏覽:166
道德經前提 發布:2025-09-12 17:49:39 瀏覽: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