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勞動法中經濟補償舉例

勞動法中經濟補償舉例

發布時間: 2022-01-03 06:36:53

1. 勞動法的經濟補償

你好,你應該要求公司為你父親辦理社保手續,如果公司拒絕,你們可以去當地勞動仲裁委員會提起仲裁.應該可以勝訴.

2. 新勞動合同法經濟補償

新勞動合同法關於經濟補償金的規定:

一、勞動合同法明確規定有6種情況下,勞動者有權解除勞動合同並且有權取得經濟補償金: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

(二)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

(三)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

(四)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損害勞動者權益的;

(五)因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的;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第六種情況是如果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者勞動的,或者用人單位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勞動者可以立即解除勞動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單位。

二、用人單位提出解除合同,並與勞動者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應當支付經濟補償金。

三、以下三種情況下用人單位可以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之後,解除勞動合同支付經濟補償金:

(一)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三)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

四、以下四種情況下用人單位大規模裁員(需要裁員二十人以上或者不足二十人但占企業職工總數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天向工會或者全體職工說明情況,聽取工會或者職工的意見後,裁減人員方案經過勞動行政部門報告後)還應當支付經濟補償金:

(一)依照企業破產法規定進行重整的;

(二)生產經營發生嚴重困難的;

(三)企業轉產、重大技術革新或者經營方式調整,經變更勞動合同後,仍需裁減人員的;

(四)其他因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經濟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的。

五、勞動合同期滿之後,除用人單位維持或者提高勞動合同約定條件續訂勞動合同,勞動者不同意續訂的情形外,勞動合同解除用人單位應當支付經濟補償金。 換言之,勞動合同期滿,如果勞動者在維持原勞動合同條件續訂勞動合同,用人單位不同意續訂,此時用人單位應當支付經濟補償金。

六、以下兩種情況下,致使勞動合同終止用人單位應當支付經濟補償金:

(一)用人單位被依法宣告破產的;

(二)用人單位被吊銷營業執照、責令關閉、撤銷或者用人單位決定提前解散的; 綜上所述,《勞動合同法》具體規定了17種解除勞動合同情況,用人單位應當支付經濟補償金。

當然這並不是全部,因為《勞動合同法》還有兜底條款,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勞動者可以解除合同的,勞動者也可以要求經濟補償金。

《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對此明確的規定: 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

3. 勞動法中經濟補償金如何規定

經濟補償金一般按照勞動者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確定,滿一年支付相當於本人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
縱橫法律網
袁麗萍律師

4. 勞動法 經濟補償

主動辭職是沒有賠償金的,只會付給你應得的報酬,除非是單位要和你解除勞動關系。
聰明的做法有2種 1.不要辭職,繼續干,如果你年齡不算大,社保可以不忙交,反正只要交滿15年就可以了.2 去勞動局申訴,你可能可以得到社保或者其他的一些補償,但是回到公司,立馬會和你解除合同。呵呵 所以……淡定吧,慢慢磨練自己,爭取以後去規模大的公司,你想的這些,單位的負責人早就已經想到了,他們的對策多得很。

5. 關於勞動合同法中的經濟補償的問題

2008年1月實施新勞動合同法後, 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到期後,因公司原因不能續簽也需要支付經濟補償金。

6. 勞動合同法里的經濟補償與賠償金分別指什麼

補償金是指合同期限屆滿或者是雙方協商解除勞動合同時適用,賠償金是在單位單方違法解除勞動合同時適用,此時也還有相應的補償金。經濟補償金是法定的,其構成要件主要是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賠償金的構成要件主要有四個:一是當事人違反了勞動法律、法規;二是給對方造成了實際損失;三是責任方存在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四是這種過失與損失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7. 勞動法中的經濟補償金問題

這是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規定的為了在勞動者惡意不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的專情況下,用人單位為了避屬免可能的用工風險而可以採取的一種法定事由的允許解除勞動關系的途徑。如果在1個月內勞動者不與用人單位簽訂合同是不用支付經濟補償的,超過1個月後用人單位應承擔未及時簽訂勞動合同雙倍工資的法律責任,並同時在行使解除權的時候承擔支付經濟補償的責任。

熱點內容
行政訴訟法2013年的解釋 發布:2025-09-12 06:50:07 瀏覽:439
自合同簽訂之日起什麼法律效力 發布:2025-09-12 06:27:48 瀏覽:17
簡述行政法律責任的特徵 發布:2025-09-12 06:22:08 瀏覽:665
法與社會結伴而行 發布:2025-09-12 06:22:08 瀏覽:64
網路需不需要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2 06:16:00 瀏覽:934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及司法解釋 發布:2025-09-12 05:59:37 瀏覽:631
新泰法院繼成 發布:2025-09-12 05:46:38 瀏覽:561
道德逆淘汰 發布:2025-09-12 05:37:24 瀏覽:516
2014段波民法一 發布:2025-09-12 05:37:21 瀏覽:870
中國政法大學法律碩士考妍難嗎 發布:2025-09-12 05:31:44 瀏覽: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