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務行政法律客體
A. 行政訴訟法律關系的客體是什麼
答:行政訴訟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指主體之間權利義務所指向的對象。行政訴訟法律關系的客體主要分為兩種情況:
1、人民法院同訴訟當事人之間訴訟權利和義務所指向的對象,是查明案件事實真相和解決當事人之間的行政實體和程序法律關系爭議。
查明行政案件的事實真相,是人民法院同訴訟當事人之間訴訟權利和
義務所指向的對象之一,訴訟主體進行訴訟活動、行使或履行其訴訟權利義務首先就要查明案件事實。
解決當事人之間的行政實體和程序法律關系爭議,是人民法院同訴訟當事人之間訴訟權利和義務所指向的又一個對象。行政訴訟當事人之間的行政實體和程序法律關系的爭議集中表現為對行政機關具體行政行為的爭議,因為行政訴訟當事人,即行政機關與行政相對人之間的實體和程序法律關系爭議,通常是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所引起的,行政機關具體行政行為的作出導致行政實體和程序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和消滅,由此引起行政相對人不服並形成爭議。行政訴訟的結果若維持、確認了具體行政行為,則確認、肯定了原行政法律關系;行政訴訟的結果若變更或撤銷了具體行政行為,則會變更或消滅原行政法律關系。在這個意義上,實踐中人們也直接將行政訴訟法律關系主體的權利、義務所指向的對象,簡單地表達為就是具體行政行為,即行政案件雙方當事人所爭議的具體行政行為就是行政訴訟法律關系的客體。當然,如果作更嚴謹的表述,應當說行政訴訟法律關系的客體是當事人之間所爭議的、因行政機關具體行政行為而導致的行政實體和程序法律關系。
2、人民法院同證人、鑒定人員、翻譯人員等其他訴訟參與人之間訴訟權利義務指向的對象,則僅只是案件的事實真相。因為證人、鑒定人員、翻譯人員等與訴訟當事人之間並無行政實體和程序法律關系的爭議,他們參與訴訟,行使或履行其訴訟權利和義務,只是協助人民法院查明案件的事實。因此,人民法院同其他訴訟參與人構成的訴訟法律關系,其客體只是行政案件的事實真相。
B. 行政法律關系的客體包括
行政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指行政法律關系參加者的權利、義務所指向的對象。范圍十分廣泛,概括來講可以分成這三種:物、智力成果、行為。
1、物可以是指一定的物質財富,如土地、房屋、森林、交通工具等。
2、智力成果可以是指一定形式的智力成果,如著作、專利、發明等。
3、行為是指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為一定目的的有意識的活動,可以是納稅、征地、交通肇事、打架斗毆等。但是注意一點,行為包括作為和不作為。(即納稅、不納稅等)
(2)稅務行政法律客體擴展閱讀:
行政法律關系不同於行政關系。行政關系是指行政主體行使行政職能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而與行政相對人、行政法制監督主體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行政關系構成了行政法的調整對象,主要包括四類:第一類是行政管理關系;第二類是行政法制監督關系;第三類是行政救濟關系;第四類是內部行政關系。
行政法律關系的特徵
1、在行政法律關系中,主體一方的行政機關往往可以直接運用國家強制力,強制對方當事人履行義務或者接受制裁。
2、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的一方,必定是行政機關或法律的授權代行某種行政職能的社會組織。
3、行政法律關系主體之間的爭議,通常是通過一定的行政程序予以解決。
4、行政法律關系的成立,往往是以行政機關單方面的行為為根據。
網路-行政法律關系
C. 行政法律關系的客體包括…
行政法律關系的客體,概括來講可以分成這三種:物、智力成果、行為。
行政法律關系版的客體是指行政權法律關系參加者的權利、義務所指向的對象,范圍十分廣泛。物可以是指一定的物質財富,如土地、房屋、森林、交通工具等。智力成果可以是指一定形式的智力成果,如著作、專利、發明等。行為是指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為一定目的的有意識的活動,可以是納稅、征地、交通肇事、打架斗毆等。但是注意一點,行為包括作為和不作為。(即納稅、不納稅等)
行政法律關系是指經過行政法規范所調整,由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的行政關系。
D. 行政訴訟法常識:什麼是行政法律關系客體
行政法律關系,是指受行政法律規范調控的因行政活動(權利活動內和非權利活動)而形成或產容生(引發)的各種權利義務關系。行政法律關系的主體指參加行政法律關系享有權利,承擔義務的當事人。
行政法律關系的客體指行政法律關系中當事人權利,義務所指向的對象。
這種關系既應包括在行政活動過程中所形成的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之間的行政法上的權利義務關系,也應包括因行政活動產生或引發的救濟或監督關系。
行政法律關系的客體范圍十分廣泛,概括來講可以分成這三種:物、智力成果、行為。物可以是指一定的物質財富,如土地、房屋、森林、交通工具等。智力成果可以是指一定形式的智力成果,如著作、專利、發明等。行為是指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為一定目的的有意識的活動,可以是納稅、征地、交通肇事、打架斗毆等。但是注意一點,行為包括作為和不作為。(即納稅、不納稅等)
E. 行政法律關系的客體包括哪三個
行政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指行政法律關系參加者的權利、義務所指向的對象。專范圍十分廣泛,概括來講可以屬分成這三種:物、智力成果、行為。
物可以是指一定的物質財富,如土地、房屋、森林、交通工具等。
智力成果可以是指一定形式的智力成果,如著作、專利、發明等。
行為是指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為一定目的的有意識的活動,可以是納稅、征地、交通肇事、打架斗毆等。但是注意一點,行為包括作為和不作為。(即納稅、不納稅等)
F. 稅收法律關系的客體是什麼
稅收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指徵收對象,即稅收法律關系主體的權利和義務共同指向的對象。
稅收法律關系是稅法所確認和調整的,國家與納稅人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以及各政府之間在稅收分配過程中形成的權利與義務的關系。稅收法律關系是由權利主體、權利客體、法律關系的內容構成。
稅收法律關系客體也是國家利用稅收杠桿調整和控制的目標,國家在一定時期根據客觀經濟形勢發展的需要,通過擴大或縮小征稅范圍調整征稅對象,以達到限制或鼓勵國民經濟中某些產業、行業發展的目的。
(6)稅務行政法律客體擴展閱讀
稅收法律關系的要素包括:
(1)稅收法律關系的主體,也稱為稅法主體。是指在稅收法律關系中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當事人,主要包括國家、征稅機關、納稅人和扣繳義務人。
(2)稅收法律關系的內容。是指稅收法律關系主體所享有的權利和所承擔的義務,主要包括納稅人的權利義務和征稅機關的權利義務。
(3)稅收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指稅收法律關系主體的權利義務所指向的對象,主要包括貨幣、實物和行為。
G. 稅收法律關系的客體包括
稅收法律關系的客體是稅收法律關系中各種權利和義務共同指向的內容,它聯結了整個稅收法律關系的運行,它是征稅主體和納稅主體的權利和義務得以存在的客觀基礎。
一般認為,稅收法律關系的客體就是稅收利益,包括物和行為兩大類。具體而言,在稅收征納法律關系中,稅收利益表現為納稅主體部分財產的單向轉移,同時也表現為征稅主體稅收收入的無償取得。
進一步說,納稅主體因為償付了公法上的債務——繳納稅收,從而獲得了要求並享有國家提供社會公共需要的權利。
與此同時,國家也因其實現了公法上的債權——獲得稅收,從而負有為社會提供公共產品的義務,由此,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由三方主體組成的稅收法律關系。
(7)稅務行政法律客體擴展閱讀:
稅收法律關系的主體,是指在稅收法律關系中依法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當事人。主要有三類:即國家、稅務機關、納稅人。如果按性質不同,可將其分為兩類:即征稅主體和納稅主體。
征稅主體指參加稅收法律關系,享有國家稅收征管權力和履行國家稅收征管職能,依法對納稅主體進行稅收徵收管理的當事人,從嚴格意義上講,只有國家才享有稅收的所有權,因此政府是真正的征稅主體。
但是,實際上國家總是通過法律授權的方式賦予具體的國家職能機關來代其行使征稅權力,因此,更具法律意義的征稅主體是稅務機關。
納稅主體應當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狹義上,就是通常所謂的納稅人,即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廣義上,除納稅人外,還包括扣繳義務人,即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義務的單位和個人。
不同種類的納稅主體,在稅收法律關系中享受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不盡相同。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稅收法律關系
H. 行政法律關系的客體指的是什麼有哪幾類舉出具體的行政法律關系並說明它們各自的客體是什麼
行政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指行政法權利義務的對象。大體而言分為物,行為和精神財富三種。
I. 行政法的客體
行政侵權的客體,是指行政主體在違法或不當行使行政職權時所侵害的行政相對方的「法益」。
J. 稅法的法律主體包括
稅收法律關系的客體是稅收法律關系主體的權利義務所共同指向的對象,以及征稅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