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中韓行政法

中韓行政法

發布時間: 2022-01-03 14:32:29

1. 求中韓民商事司法協助條約的具體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大韓民國關於民事和商事司法協助的條約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大韓民國(以下簡稱「雙方」),
在相互尊重主權和平等互利的基礎上,為加強兩國在民事和商事方面的司法合作,
達成協議如下: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司法保護
一、一方國民在另一方境內,應當享有與另一方國民同等的司法保護,有權在與另一方國民同等的條件下,在另一方法院進行訴訟。
二、一方無正當事由,不得延誤涉及另一方國民的訴訟。
三、一方在成文法無相反規定時,該方法院對於另一方國民,不得僅僅因為該人是外國人或者在其境內沒有住所或者居所而要求該人提供訴訟費用擔保。
四、一方在成文法無相反規定時,不得僅以在其境內的另一方國民是該國法院審理案件的當事人而該案尚未審結為由,限制該人的出境。
五、除第二條外,本條約關於一方國民的規定亦適用於在該方境內依該方法律成立的法人。

第二條 法律援助
一、一方國民在另一方境內,應當有權根據該另一方的法律,獲得法律援助。
二、申請獲得第一款規定的法律援助,應當由申請人住所或者居所所在地的一方主管機關出具關於該人財產狀況的證明。如果申請人在雙方境內均無住所和居所,可以由該人國籍所屬的一方的外交或者領事官員出具或者確認有關該事項的證明。
三、負責對法律援助申請作出決定的主管機關可以要求申請人提供補充材料。

第三條 司法協助的范圍
本條約規定的民事和商事司法協助包括:
(一)送達司法文書;
(二)調查取證;
(三)承認與執行仲裁裁決;
(四)提供法律資料或司法記錄。

第四條 司法協助的聯系途徑
一、除本條約另有規定外,雙方在相互請求和提供司法協助時,應當通過各自指定的中央機關直接進行聯系。
二、本條第一款所指的中央機關,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方面為司法部,在大韓民國方面為法院行政處。
三、任何一方如果變更其對中央機關的指定,應當通過外交途徑通知另一方。

第五條 司法協助適用的法律
雙方執行司法協助請求時,適用各自的本國法,但是本條約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六條 司法協助的拒絕
一、被請求方如果認為提供司法協助將有損本國的主權、安全、公共秩序或者其他重大公共利益,或者請求的事項超出本國司法機關的主管范圍,可以拒絕提供司法協助,並應當向請求方說明拒絕理由。
二、對於送達司法文書和調查取證的司法協助請求,被請求方不得僅因為本國法院對該項訴訟標的有專屬管轄權,或者本國法律不允許進行該項請求所依據的訴訟,而拒絕提供協助。

第七條 聯絡
一、被請求方中央機關如果認為一項請求與本條約的規定不符,應當立即通知請求方中央機關並說明其異議。
二、被請求方如果認為請求方提供的材料不準確或者不足以使其根據本條約的規定處理該請求,可以就請求所提供材料的准確性進行查詢或者要求請求方提供補充材料。
三、如果請求方中央機關按照本條第一款或第二款,採取了適當的措施或者提供了准確的或者補充的材料,足以消除任何執行請求的障礙,則被請求方中央機關應當安排執行該請求。
四、請求方中央機關可向被請求方中央機關詢問有關請求的執行進度。

第八條 文字
一、司法協助請求書應當附有被請求方官方文字或英文的譯文,所附文件也應當附有被請求方文字的譯文。
二、一方中央機關發出的書面聯系,應當交給另一方中央機關,並應當附有該另一方官方文字或英文的譯文。
三、對請求的答復,包括送達司法文書的證明書,可以用被請求方的官方文字作成,不需要譯為請求方官方文字或英文。

第九條 外交途徑的權利
本條約不妨礙任何一方通過外交途徑請求司法協助。

第二章 送達司法文書

第十條 適用范圍
一方應當根據本條約的規定,執行另一方提出的向在其境內的人員送達司法文書的請求。

第十一條 請求書的形式和內容
一、送達司法文書的請求書應當根據本條約附件一規定的形式作成。
二、需要被送達的文書應當附於請求書後。

第十二條 送達請求的執行
一、根據本條約規定適當作出的請求應當得到迅速執行。
二、請求的執行應當根據被請求方法律規定的方式或者按照請求方明示要求的特殊方式送達,除非該方式與被請求方的法律相抵觸。
三、請求書中含有被送達文書摘要的部分應當同文書一起送達。
四、如果被轉交請求的機關無權執行請求,該請求應當立即被移送至有權執行的主管機關執行。

第十三條 通知送達結果
一、被請求方應當通過本條約第四條規定的聯系途徑,向請求方根據本條約附件二規定的形式出具證明書。
二、如果文書已被送達,該證明書應當註明受送達人的姓名、身份、送達日期和地點以及送達方式。
三、如果文書未被送達,該證明書應當說明妨礙送達的原因,該文書應當被退回請求方。

第十四條 送達的費用
被請求方應當負擔在本國境內執行送達請求所產生的費用。但是,請求方根據本條約第十二條第二款明示要求採用特殊方式送達所產生的費用,由請求方負擔。

第十五條 外交或領事官員送達
一、一方可以通過外交或領事官員向其在另一方境內本國國民送達司法文書,但不得違反該另一方法律,並不得採取任何強制措施。
二、根據本條第一款送達的文書不必附有另一方官方文字的譯文,除非受送達人不熟悉其國籍國一方的官方文字。

第三章 調查取證

第十六條 適用范圍
一、一方應當根據本條約的規定,執行另一方提出的在其境內調查取證的請求,包括獲取當事人陳述和證人證言、調取物證和書證、進行鑒定或者司法勘驗、委託公共機構查詢某些事實或者履行與調查取證有關的其他司法行為。
二、本條約不適用於下列情況:
(一)獲取不打算用於已經開始或者即將開始的司法程序的證據,
(二)獲取未在請求書中予以列明或者與有關訴訟程序沒有直接密切聯系的文件。

第十七條 請求書的形式和內容
一、調查取證的請求應當以書面形式提出。
二、請求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請求法院的名稱和地址;
(二)訴訟當事人的姓名、國籍以及地址,如果是法人,法人的名稱和地址;
(三)必要時,訴訟當事人代理人的姓名和地址;
(四)請求所涉及的訴訟的性質和案情摘要;
(五)需被調取證據的性質。
三、在適當情形下,請求還應當包括:
(一)需詢問人員的姓名和地址;
(二)需向被詢問人員提出的問題或對需詢問的事項的說明,
(三)需檢查的文件或其他財產的性質,無論動產或不動產;
(四)需委託公共機構查詢的事項,
(五)根據第十八條第二款需採用的任何特殊方式或程序;
(六)其他對於執行請求必要的材料。

第十八條 調查取證請求的執行
一、根據本條約規定適當提出的請求應當得到迅速執行。
二、請求的執行應當根據被請求方法律規定的方式,或者按照請求方明示要求的特殊方式或程序,除非該方式或程序與被請求方的法律相抵觸或者由於其國內慣例和程序或由於操作困難而無法執行。
三、如果被轉交請求的被請求機關無權執行請求,該請求應當立即被移送至有權執行的主管機關執行。

第十九條 出席
一、下列人員在執行請求時可以在場:
(一)有關當事人及其代理人;
(二)經被請求方事先授權,請求方的法官或者法庭官員。
二、在執行請求時,被請求方中央機關經要求,應就即將執行調查取證的時間和地點給予請求方中央機關合理的通知。
三、當事人及其代理人、法官和法庭官員在執行請求時到場,應當遵守被請求方的法律。

第二十條 強制措施
在執行請求時,被請求方機關應在其國內法為執行本國機關的決定或本國訴訟中當事人的請求而規定的相同的情況和范圍內,採取適當的強制措施。

第二十一條 拒絕作證
一、根據本條約被要求作證的人員可以拒絕作證,如果該人依請求方法律有拒絕作證的特權或義務,且此項特權或義務已在請求中列明,或者應被請求方中央機關的要求,此項特權或義務已經請求方中央機關另行確認。
二、如果被請求方法律允許根據本條約被要求作證的人員在被請求方提起的訴訟中的類似情形下不作證,該人可以拒絕作證。

第二十二條 通知執行結果
一、被請求方應當通過本條約第四條規定的聯系途徑,向請求方書面通知執行調查取證請求的結果,並轉交所取得的證據材料。
二、如果被請求方因為任何原因無法執行請求,則應當將請求書退回請求方,並說明妨礙執行的原因。

第二十三條 調查取證的費用
一、被請求方應當負擔在本國境內執行調查取證請求的費用,但請求方應當負擔下列費用:
(一)按照本條約第十八條第二款規定請求方明示提出的特殊方式或程序執行請求的費用;
(二)鑒定人的費用;
(三)口譯的費用。
二、如果執行請求明顯需要超常性質的費用,雙方應當協商決定可以執行請求的條件。
三、如果被請求方要求,請求方應當事先支付應當由其承擔的費用。

第二十四條 外交或領事官員調查取證
一方可以通過外交或者領事官員向在另一方領域內的本國國民調查取證,以協助其所代表方法院進行的訴訟,但不得違背該另一方法律,並且不得採取任何強制措施。

第四章 仲裁裁決的承認和執行

第二十五條 仲裁裁決的承認與執行
雙方應當根據一九五八年六月十日在紐約簽訂的《承認及執行外國仲裁裁決公約》,相互承認和執行在對方境內作出的仲裁裁決。本條約與前述公約不符的規定,不應當適用於仲裁裁決的承認與執行。

第五章 其他規定

第二十六條 提供法律資料或司法記錄
一、被請求方的中央機關應當根據請求,向請求方中央機關提供與請求方訴訟有關的法律、法規及司法實踐資料。
二、被請求方的中央機關應當根據請求,向請求方中央機關提供其可公開獲得的與請求方國民有關的訴訟的司法紀錄摘要。

第二十七條 認證的免除
為本條約的目的,由雙方法院或者其他主管機關製作或者證明,並且通過第四條規定的聯系途徑轉遞的文件,應當免除任何形式的認證。

第二十八條 爭議的解決
因解釋或者實施本條約所產生的任何分歧,應當通過外交途徑友好協商解決。

第二十九條 其他安排
本條約不影響締約雙方之間根據其他條約或安排等存在的義務,也不妨礙締約雙方根據其他條約或安排等相互提供或繼續提供協助。

第六章 最後條款

第三十條 生效和終止
一、本條約須經批准,批准書在漢城互換。本條約自互換批准書之日後第三十天生效。
二、本條約也適用於就本條約生效前開始的訴訟提起的請求。
三、任何一方可以隨時通過外交途徑,以書面形式通知另一方終止本條約。終止自該書面通知發出之日後第一百八十天生效。
四、即使本條約終止,在本條約終止前收到的任何請求應當根據本條約的規定繼續處理。
下列簽署人經各自政府適當授權,簽署本條約,以昭信守。
本條約於二00三年七月七日在北京簽訂,一式兩份,每份均以中文、韓文和英文製成,三種文本同等作準。如遇解釋上的分歧,以英文本為准。

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 大韓民國代表
李肇星 尹永寬

2. 中韓的國家特性是什麼

首先是關於國家特性這個概念來說,現在也沒有一個統一確定的標准。現實主義強調力量,主要是軍事實力,地緣政治學家強調地理位置和外交政策。美國學者伊斯特( East) 提出, 需要從三個方面來總體把握一個國家的基本特性:
第一,將國家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
第二,不需參考或藉助國家以外的實體就可以概括和衡量的特性;
第三, 這些特性在一定的時間內是穩定的。
根據這三個標准, 她認為一個國家特性應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 國家所擁有的資源, 包括土地面積、礦產資源、人口、地緣等。資源決定一個國家外交的基礎或潛力, 可供一個國家利用資源的多少限制著這個國家追求國家利益的手段。如果沒有這樣的基礎, 一個國家的外交如果不是不可能的話, 也將受到很大的限制。中國學者對中國定位的討論大部分是從這一點出發的。
第二, 將潛在的資源轉換為實現外交目的的現實手段或能力, 包括開發、發展、生產和轉換上述資源的能力。衡量標准如經濟發展水平、人民受教育的水平、科技發展水平、國家的組織能力等。這些因素和第一個因素一起構成國家總體的和基本的實力。資中筠先生看到有關中國定位的討論後曾撰文指出, 「要(給中國) 排名, 不能不考慮這十幾億人的生存狀況、生活質量、教育水平、精神面貌、公民意識、法制觀念、社會正義的概念等, 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國民素質」; 以及「各級政府的效能、公務員廉潔奉公的狀況、經營人才的流向、智力發展的環境、促進或禁錮創新的機制、社會正義與公平的程度, 乃至社會具有影響力的群體的道德風尚」等等。
第三, 影響國家運用這些資源和實力的傾向或手段的要素。如由歷史、社會、民族構成、宗教, 以及作為國家代表的領導人(社會) 的個性、傾向, 以及政府的性質、決策機制和決策過程等。這些層面的特性決定或影響著國家在外交中將如何運用前述資源或能力。
其餘的就自己去想想吧。

3. 中日韓 這三國的語言有些音是比較接近的,日本的韓國有的更是讀音一樣,

在世界公認的各種語系中 日語 朝鮮語 是被單獨劃分的兩個語系 日語和朝鮮語確實有淵源 但由於在歷史上一直處於東亞文化的邊緣 所以其形成和發展過程是比較復雜的 早期日語當中很多詞彙是借鑒朝鮮語的 因為封建社會早期的文化流動方向是:中原——朝鮮——日本 到了中後期 文化地勢的高低不那麼明顯了 所以就出現了兩種語言相互影響的狀況 誰的文化相對強盛 誰的文化就成為主流文化 誰的語言就流行 就像我們現在興奮地看著好萊塢原聲大片樂此不疲地學英語是一個道理 其實我個人比較傾向政治統治的解釋 我們知道 漢語屬於漢藏語系 但是在先人統一中原之前 各個地方的語言也是大不相同的 由於有了文字的統一 方言的無限制發展受到了約束 受到中原文化統治越早 時間越長的地區 其方言也就越符合漢字的發音標准 也就是說 語言和文字是相互影響的 但因為漢字是奇特的象形文字 不管你怎麼讀 它就表示那個意思 所以離中原比較遠的日韓就得以保留其以前早就已經形成的語言習慣和語法規則(事實上 日語和朝鮮語的語法規則比較像西方人的 或者可以換句話說 全世界只有中國人在說話的時候才會顛倒語序 這值得好好研究一下)

4. 韓國法律主要有哪些

韓國刑事法律研究現狀及刑法內容概述(一)
引言我國刑法學界以韓國刑事法學的研究成果較多,本文擬通過我國對韓國刑事法學法研究進行框架性綜述,同時對韓國相關刑事法律條文予以整理,以期對之作進一步研究之需。一、韓國刑法研究現狀我國目前有關韓國刑法的研究主要有京師刑事法治網的「中韓刑法學術研討會」系列研究和「中韓刑事司法理論研討會」專題研究等兩種形式。(一)中韓刑法學術研討會概況「中韓刑法學術研討會」於2002年12月在北京成立。中國刑法學研究會與韓國比較刑事法學會簽訂《學術交流合作協議》,研討會旨在加強中韓兩國刑法學界的交流與合作,了解和研究韓國刑法理論與實務的主要內容及其進展,並全面梳理與總結中國刑法學術研究,促進刑法理論發展。「中韓刑法學術研討會」目前分別在中韓兩國的北京、漢城、重慶和全州、北京和嶺南等地舉行了六屆。
第一屆「中韓刑法學術研討會」於2004年1月6日至8日在北京舉行。討論會主要對刑法立法問題、刑事政策問題、刑法總論爭議問題、特別刑法問題、刑法各論爭議問題、死刑問題、外國人犯罪問題、國際刑法問題等八個方面議題進行討論。
第二屆「中韓刑法學術研討會」於2004年8月17日至18日在韓國漢城(現首爾)舉行。研討會主題是「中韓刑事制裁的新動向研究」。
第三屆「中韓刑法學術研討會」於2005年8月21日至22日在重慶舉行。研討會主題是「中韓國際刑事司法協助」及相關犯罪研究。
第四屆「中韓刑法學研討會」於2006年8月17日至21日在韓國全州舉行。研討會主題是「中韓經濟刑法比較研究」。
第五屆「中韓刑法學研討會」於2007年8月22日至23日在北京舉行。研討會主題是「中韓死刑制度比較研究」。
第六屆「中韓刑法國際學術研討會」於2008年8月19日至20日在韓國嶺南大學舉辦。研討會的主題是「少年犯罪與少年司法」。(二)中韓刑事司法理論研討會概況2008年10月25日,西北政法大學韓國法研究中心會同中國人民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及韓國韓中刑事法律研究會聯合舉辦首屆「中韓刑事司法改革的新進展」研討會。研討會圍繞偵查程序中訊問錄音錄像制度、偵查程序中酷刑的遏制、秘密偵查的法治化、逮捕制度的改革與發展、起訴裁量權問題等五個刑事司法前沿領域展開有關韓國刑法的著作或學術研究。
第二屆「中韓刑事訴訟法理論研討會」計劃於2009年8月份在韓國東亞大

5. 中韓兩國文化的差異

韓國人習慣集體行動,認為只有在集團內才能體現自身價值並受到保護。帶著這種想法到中國餐廳吃飯的韓國人看到約40%的中國人在單獨用餐時,當然會產生「為什麼中國被孤立的人這么多」的疑問。我的輔導老師曾說,中國人並不太在意單獨吃飯,而且也不認為獨自吃飯就代表沒有朋友或很孤獨。

另一個差異是對平等思想的認識。過去,我一直認為,中韓兩國都深受儒學影響,過去的歷史文化有許多相似之處。令我震驚的是,與韓國「家長制」的「大男子主義」迥然不同,中國則更類似於「大女子主義」。韓國人認為,隱身於男人背後,一心一意相夫教子的賢妻良母才是女性典範。因此韓國一直都不太尊重女性權利。但中國男人卻和妻子一起幹家務活,而幾乎所有中國女性和男性一樣,都是上班族。中國女性普遍都有「我能行」的自立與自主精神。

中國人非常關注健康並為此投入大量精力與時間。我現在北京居住,一天傍晚,我在街上散步,突然發現很多人湧向附近的公園。最初我以為有人吵架或發生了什麼事,看到的卻是,從二十歲到七十歲不同年齡段的人,正隨著錄音機中的音樂節拍在公園里翩翩起舞。他們的舞蹈動作並不復雜,但所有人都沉醉於音樂之中。這與依賴電視和酒釋放壓力的韓國人截然不同。我認為,其他國家的人都應向中國人學習,將保護健康融入日常生活,並與周圍人和諧共處。

中國人還賦予顏色特殊含義。我有一頂非常喜歡的帽子。但有關帽子的故事卻令我哭笑不得。一天,我戴著這頂心愛的帽子去上課。但在路上,不少行人都用奇怪的眼光看著我。他們為什麼看我? 我的衣服哪兒穿得別扭? 我一邊想,一邊藉助路邊櫥窗上下打量,並未發現任何異常之處。剛一上課,老師告訴我,在中國戴綠帽子表示妻子有外遇。因此,中國人從來不戴綠色的帽子,商場也不賣這種顏色的帽子。這時我才知道,我做了回妻子有外遇的活廣告。缺乏對文化差異的了解,導致了這一讓人笑不出來的小插曲。

6. 關於中,韓行政體制的比較50!

韓國現行憲法是1987年10月全民投票通過的新憲法。新憲法規定,韓國實行三權鼎立、依法治國的體制。

根據這部新憲法,總統是國家元首和全國武裝力量司令,在政府系統和對外關系中代表整個國家。總統是內外政策的制定者,可向國會提出立法議案等;同時,總統也是國家最高行政長官 負責各項法律法規的實施。總統通過由15-30人組成並由其主持的國務會議行使行政職能
作為總統主要行政助手的國務總理由總統任命,但須經國會批准。

國務總理有權參與制定重要的國家政策。總統無權解散國會,但國會可用啟動彈劾程序的方式對總統進行制約,使其最終對國家憲法負責。

韓國實行一院制。國會是國家立法機構。憲法賦予國會的職能除制定法律外,還包括批准國家預算、外交政策、對外宣戰等國家事務,以及彈劾總統的權力。

韓國法院共分三級:大法院、高等法院和地方法院。大法院是最高法庭,負責審理對下級法院和軍事法庭作出的裁決表示不服的上訴案件。大法官由總統任命,國會批准。大法官的任期為6年,不得連任,年滿70歲必須退位。(完)(來源:新華網)

中國政治制度http://www.china.com.cn/ch-zheng/

7. 中韓專利制度中對分案申請的規定比較

在中國,一件專利申請未結案之前,申請人可以基於該專利申請提出一件或多件分案申請。同樣,韓國的專利申請中也存在分案申請,那麼中韓專利制度中的分案申請有關規定是否相同呢?下面我們就來一起了解一下中韓專利制度中對分案申請的規定比較。中韓專利制度中對分案申請的規定比較我國專利法實施細則第四十二條中規定,一件專利申請包括兩項以上發明、實用新型或者外觀設計的,申請人可以在本細則第五十四條第一款規定的期限屆滿前,向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提出分案申請;但是,專利申請已經被駁回、撤回或者視為撤回的,不能提出分案申請。第五十四條中規定,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發出授予專利權的通知後,申請人應當自收到通知之日起2個月內辦理登記手續。申請人按期辦理登記手續的,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應當授予專利權,頒發專利證書,並予以公告。也就是說,在中國,申請人要求分案,應當在專利局發出授權書之日起兩個月期限(即辦理登記手續的期限)屆滿之前,向專利局提出分案請求。需要注意的是,即使申請人在兩個月期限屆滿之前提前辦理了辦登手續,仍可以根據上述規定在辦登之後、兩個月期限屆滿之前提出分案申請,即只要專利申請處於未終止的狀態,都可以進行分案申請。專利申請已經被駁回、撤回或者視為撤回的,不能提出分案申請。而在韓國,專利申請被駁回之前的分案制度跟中國是類似的,同樣要滿足分案申請的內容不得超出原申請記載的范圍等的規定。而當韓國專利申請被駁回後,分案申請規定與中國的有所區別。從事涉韓專利代理的代理人熟知韓國專利申請被駁回後有兩種救濟途徑,一種是再審查途徑,另一種是駁回決定不服審判途徑。採用第一種途徑時,申請人必須修改權利要求來主張專利的新創性,而採取第二種途徑時,申請人無法修改權利要求,只能以當前的權利要求進行爭辯。當然,申請人採取再審查途徑主張專利的進步性後再次被駁回時,還可以採用駁回決定不服審判途徑進行爭辯。那麼,如果申請人最終採用駁回決定不服審判途徑進行爭辯後,韓國專利局審判員再次否定該專利的創造性而駁回申請人的主張時,可否進行分案申請呢?答案是否定的。也就是說韓國專利申請中可進行分案的時期僅在駁回決定不服審判的提交期限之內。關於中韓專利制度中對分案申請的規定比較,這一問題我們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果有更多關於專利的問題,大家可以繼續關注八戒知識產權,或電話聯系我們。

8. 中韓兩國開展僱傭許可制是怎麼回事

對於外國人在韓國工作,韓國的相關法律是《外國人勞動者僱傭等相關法律》、《外國人勞動者僱傭法律施行令》和《外國人勞動者僱傭法律施行規則》,這些法律標志著韓國引進、使用外國勞動力制度進入了外國人勞動者僱傭許可制度,這就是樓主說的「僱用許可制」。
在此之前,漢國實行「外國人產業研修生制度」(簡稱:研修生制),目前處於」「研修生制」和「僱用許可制」共同實施階段。

中韓兩國政府高層,一直在促進簽署中韓兩國《僱用許可制》諒解備忘錄,但卻遲遲沒有實質進展,主要的問題是,中國政府尚未決定將諒解備忘錄簽署事宜交給哪個部門負責。
中國商務部及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簡稱勞動保障部)從2004年開始圍繞由誰負責海外勞務輸出和管理業務問題,展開了激烈的斗爭。因為在每年達到1萬多人的海外勞務人員招募和輸出過程中可產生龐大的權力。
2004年修改的韓國《關於僱用外籍勞工的法律》規定,諒解備忘錄必須要與勞務人員輸出國家負責勞動行政業務的政府機關簽訂。
所以,韓國政府原計劃與中國負責勞動行政的勞動保障部簽署諒解備忘錄,但中國商務部以在2004年9月實施產業研修生制度時,商務部是主管部門為由,通過外交渠道提出反對,所以簽署諒解備忘錄事宜一直被推遲到現在。
韓國向中方通知,根據韓國法律只能與負責勞動行政的政府機關簽署備忘錄。據此,中國商務部和勞動保障部進行了協商,但未能達成協議。於是分別向韓國派出最高負責人,游說韓國政府與自己簽署諒解備忘錄。
據說,兩個部門曾威脅說:如果不與自己簽署備忘錄,在貿易和勞動等問題上將讓韓國吃到苦頭。
在中國兩個部門互不相讓的情況下,如果韓國與一個部門簽署備忘錄,有可能遭到另一個部門的「報復性措施」。如果不想成為龍虎相爭的犧牲品,在中國政府指定一個部門之前不要輕舉妄動。

所以,中韓《僱用許可制》諒解備忘錄至今沒有簽署,此事已經拖了三年了。

看了上面的情況,樓主就明白了吧?
就算中韓之間簽署了《僱傭許可制》諒解備忘錄,也只是說中國的務工人員可以合理合法地進入韓國工作,這和樓主提到的「中介代理」沒有關系。

關於樓主提到的赴韓國務工的手續費用問題,這可不好說,途經不一樣,費用自然就有天壤之別。
如果是正規的中介代理的話,赴韓國務工的手續費用是沒有多少的,一般也就是:簽證代理費、簽證辦理費、押金、必要的代理費用等等。

9. 中韓《僱傭許可制》

對於外國人在韓國工作,韓國的相關法律是《外國人勞動者僱傭等相關法律》、《外國人勞動者僱傭法律施行令》和《外國人勞動者僱傭法律施行規則》,這些法律標志著韓國引進、使用外國勞動力制度進入了外國人勞動者僱傭許可制度,這就是樓主說的「僱用許可制」。
在此之前,漢國實行「外國人產業研修生制度」(簡稱:研修生制),目前處於」「研修生制」和「僱用許可制」共同實施階段。

中韓兩國政府高層,一直在促進簽署中韓兩國《僱用許可制》諒解備忘錄,但卻遲遲沒有實質進展,主要的問題是,中國政府尚未決定將諒解備忘錄簽署事宜交給哪個部門負責。
中國商務部及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簡稱勞動保障部)從2004年開始圍繞由誰負責海外勞務輸出和管理業務問題,展開了激烈的斗爭。因為在每年達到1萬多人的海外勞務人員招募和輸出過程中可產生龐大的權力。
2004年修改的韓國《關於僱用外籍勞工的法律》規定,諒解備忘錄必須要與勞務人員輸出國家負責勞動行政業務的政府機關簽訂。
所以,韓國政府原計劃與中國負責勞動行政的勞動保障部簽署諒解備忘錄,但中國商務部以在2004年9月實施產業研修生制度時,商務部是主管部門為由,通過外交渠道提出反對,所以簽署諒解備忘錄事宜一直被推遲到現在。
韓國向中方通知,根據韓國法律只能與負責勞動行政的政府機關簽署備忘錄。據此,中國商務部和勞動保障部進行了協商,但未能達成協議。於是分別向韓國派出最高負責人,游說韓國政府與自己簽署諒解備忘錄。
據說,兩個部門曾威脅說:如果不與自己簽署備忘錄,在貿易和勞動等問題上將讓韓國吃到苦頭。
在中國兩個部門互不相讓的情況下,如果韓國與一個部門簽署備忘錄,有可能遭到另一個部門的「報復性措施」。如果不想成為龍虎相爭的犧牲品,在中國政府指定一個部門之前不要輕舉妄動。

所以,中韓《僱用許可制》諒解備忘錄至今沒有簽署,此事已經拖了三年了。

10. 中韓爭議島嶼

蘇岩礁是暗焦,在水下邊,根本就不是領土,所以說中韓根本就沒有領土爭議,中國政府也早已回答這個問題了。但是有掌控全一說。我希望提問者不要盲目給分,網路回答問題啥樣人啥樣水平都有,而且也都敢回答。真是誤導,害人。

熱點內容
簡述行政法律責任的特徵 發布:2025-09-12 06:22:08 瀏覽:665
法與社會結伴而行 發布:2025-09-12 06:22:08 瀏覽:64
網路需不需要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2 06:16:00 瀏覽:934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及司法解釋 發布:2025-09-12 05:59:37 瀏覽:631
新泰法院繼成 發布:2025-09-12 05:46:38 瀏覽:561
道德逆淘汰 發布:2025-09-12 05:37:24 瀏覽:516
2014段波民法一 發布:2025-09-12 05:37:21 瀏覽:870
中國政法大學法律碩士考妍難嗎 發布:2025-09-12 05:31:44 瀏覽:246
高敏敏法院 發布:2025-09-12 05:22:25 瀏覽:570
定西找律師 發布:2025-09-12 05:21:42 瀏覽: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