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民事訴訟法對期間的規定下列
Ⅰ 關於法律,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二條規定
被告住任丘市,按照民訴法第21條一般地域管轄,原告就被告。況且你這個情況和22條沒關系。
民訴法第28條關於侵權行為規定了可以由侵權行為地人民法院管轄。
所以,應該是可以的
Ⅱ 民事訴訟法關於「期間」的問題
比如開始那個月是1月31日,最後那個月是2月,本來一個月的話就是從1月31日到2月31日,可專是,最後那個月是2月,2月只屬有28天,不可能有31號,所以,一個月的時間就不是從1月31日到2月31日,而是從1月31日到最後一個月的最後一天,2月的最後一天是28號,所以真正的一個月期間只能是1月31日到2月28日。你的明白?
Ⅲ 民事訴訟法中期間的概念
期間是指法院或訴訟參與人進行或完成某種訴訟行為的期限和日期。狹義的期間指的是期版限,廣義的期權間包括期限和期日。
期限通常是指法院或訴訟參與人單獨完成或進行某種訴訟行為的一段時間。比如,法律規定,不服一審判決的上訴期為15天。
期日是指法院與當事人、其他訴訟參與人會合在一起進行一定訴訟活動的日期。比如,法院通知雙方當事人某年某月某日開庭
Ⅳ 《民事訴訟法》對上訴期間如何規定
當事人不抄服第一審判決的上訴襲期間為十五日,不服第一審裁定的上訴期間為十日(涉外當事人另有規定),從判決書或裁定書送達當事人之日起算。判決書或裁定書不能同時送達雙方當事人的,上訴期間從當事人各自收到判決書或裁定書之日起計算。當事人未在上訴期間內提出符合法律規定的上訴的,一審判決或裁定即發生法律效力。
Ⅳ 關於《民事訴訟法》規定的期間制度,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民事訴訟法》規定的期間制度從當事人不服第一審判決的上訴期間為專十五日,不服第一審屬裁定的上訴期間為十日(涉外當事人另有規定),從判決書或裁定書送達當事人之日起算。
判決書或裁定書不能同時送達雙方當事人的,上訴期間從當事人各自收到判決書或裁定書之日起計算。當事人未在上訴期間內提出符合法律規定的上訴的,一審判決或裁定即發生法律效力。
Ⅵ 依照《民事訴訟法》及相關司法解釋規定,以下哪些期間為不變期間
你好
最典型的就是除斥期間。
常用的幾種除斥期間
6個月《合同法》第193條繼承版人、法定代理人對贈權與的法定撤銷權 、工程款優先受償權[2]
1年《合同法》第55條;《民通意見》第73條第1款;《合同法》第192條;《合同法》第75條;《婚姻法》第11條對可撤銷合同的撤銷權、變更權;對可變更、可撤銷民事行為的變更權、撤銷權;贈與人的法定撤銷權;保全撤銷權;受脅迫一方的婚姻撤銷權
5年《合同法》第104條領取提存物的權利
5年《合同法》第75條保全撤銷權
此外就是最長訴訟時效二十年,也是不變的。
Ⅶ 33【·多選題】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下列糾紛中,當事人可以提起民事訴訟的有( )。
當事人可以提起民事訴訟的有侵害名譽權糾紛、繼承糾紛、收養糾紛和勞動合專同糾紛。
與人屬身有關的婚嫻、收養、監護、扶養、繼承糾紛,不能提請仲裁,但適用於《民事訴訟法》。
民事訴訟 (漢語注音:mínshìsùsòng 英文釋義a civil action; common pleas)是指人民法院在當事人和全體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依法審理和解決民事糾紛的活動,以及由這些活動所發生的訴訟關系。
Ⅷ 關於訴訟法里規定的期限
1)關於受理的期限規定,當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訴後,人民法院應對起訴進行審查。經審查,凡是符合起訴條件和起訴手續的案件,應在收到起訴狀次日起7日內立案受理,並在7日內通知當事人。經審查,認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7日內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5日內將起訴狀副本送達被告。原告口頭起訴的,法院應以書面或口頭方式將原告起訴的請求等告知被告。被告應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15日內提出答辯狀,人民法院在收到答辯狀之日起5日內將副本送達原告。
(2)關於第一審普通程序的期限規定。法院開庭審理一審民事案件,應在開庭3日前通知當事人以及其他訴訟參與人。法院開庭審理後,對所審理的民事案件所作的裁判應宣告判決。當庭宣判的,應在10日內向當事人發送判決書。定期宣判的,宣判後立即發給判決書。法院審理適用普通程序的第一審民事案件,應在立案之日起6個月內審理終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報請院長批准延長,最長不超過6個月,還需延長的,則報請上級法院批准,對適用簡易程序的第一審民事案件,應在立案之日起3個月內審結。
(3)關於上訴的期限規定。當事人對一審法院的判決不服提起上訴的期間是15天,不服裁定的上訴期間是10天,從裁判送達後次日起計算。原審法院收到當事人的上訴狀及其副本後,應當在5日內將上訴狀副本送達當事人,對方當事人收到上訴狀副本後,應當在15日內提出答辯狀。
二審法院審理不服判決的上訴案件,應在二審法院立案之日起3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延長的,報請本院院長批准。二審法院審理不服裁定的上訴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30日內作出終審裁定。
(4)關於再審的期限規定。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當事人申請再審,應當在判決、裁定發生法律效力後2年內提出。
(5)關於執行時效的規定。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雙方或一方當事人是公民的,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請執行的期限是1年;雙方當事人是法人或其他組織的,申請執行的期限是6個月。這個期限,從法律文書規定履行期間的最後一日起算;法律文書規定分期履行的,從規定的每次履行期間的最後一日起算。
刑事訴訟法和民事訴訟法中規定的,網址如下:
民事訴訟法http://www.dffy.com/faguixiazai/ssf/200311/20031109201543.htm
刑事訴訟法
http://www.dffy.com/faguixiazai/ssf/200311/20031109202059.htm
Ⅸ 民事訴訟法送達期間是如何規定的
第七十五條期間包括法定期間和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間。
期間以時、日、月、年計算。期間開始的時和日,不計算在期間內。
期間屆滿的最後一日是節假日的,以節假日後的第一日為期間屆滿的日期。
期間不包括在途時間,訴訟文書在期滿前交郵的,不算過期。
第七十六條當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或者其他正當理由耽誤期限的,在障礙消除後的十日內,可以申請順延期限,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決定。
第七十七條送達訴訟文書必須有送達回證,由受送達人在送達回證上記明收到日期,簽名或者蓋章。
受送達人在送達回證上的簽收日期為送達日期。
第七十八條送達訴訟文書,應當直接送交受送達人。受送達人是公民的,本人不在交他的同住成年家屬簽收;受送達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應當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其他組織的主要負責人或者該法人、組織負責收件的人簽收;受送達人有訴訟代理人的,可以送交其代理人簽收;受送達人已向人民法院指定代收人的,送交代收人簽收。
受送達人的同住成年家屬,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負責收件的人,訴訟代理人或者代收人在送達回證上簽收的日期為送達日期。
第七十九條受送達人或者他的同住成年家屬拒絕接收訴訟文書的,送達人應當邀請有關基層組織或者所在單位的代表到場,說明情況,在送達回證上記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達人、見證人簽名或者蓋章,把訴訟文書留在受送達人的住所,即視為送達。
第八十條直接送達訴訟文書有困難的,可以委託其他人民法院代為送達,或者郵寄送達。郵寄送達的,以回執上註明的收件日期為送達日期。
第八十一條受送達人是軍人的,通過其所在部隊團以上單位的政治機關轉交。
第八十二條受送達人是被監禁的,通過其所在監所或者勞動改造單位轉交。
第八十三條代為轉交的機關、單位收到訴訟文書後,必須立即交受送達人簽收,以在送達回證上的簽收日期,為送達日期。
第八十四條受送達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節規定的其他方式無法送達的,公告送達。自發出公告之日起,經過六十日,即視為送達。
公告送達,應當在案卷中記明原因和經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