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民事調解書
Ⅰ 民事訴訟法對調解書申訴的解釋
1、《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一條 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調解書,提出證據證明調解違反自願原則或者調解協議的內容違反法律的,可以申請再審。經人民法院審查屬實的,應當再審。
2、《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二條 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解除婚姻關系的判決、調解書,不得申請再審。
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三百八十四條 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調解書申請再審,應當在調解書發生法律效力後六個月內提出。
Ⅱ 收到法院的民事調解書後還可以上訴嗎
收到法院的民事調解書後不可以上訴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八十九條規定:調解達成協議,人民法院應當製作調解書。
調解書應當寫明訴訟請求、案件的事實和調解結果。
調解書由審判人員、書記員署名,加蓋人民法院印章,送達雙方當事人。
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後,即具有法律效力。
《新民事訴訟法解釋》第一百八十二條規定: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調解書,提出證據證明調解違反自願原則或者調解協議的內容違反法律的。
可以申請再審。
經人民法院審查屬實的,應當再審。
(2)民事訴訟法民事調解書擴展閱讀:
1、必須有合格上訴人和被上訴人
2、必須是依法允許上訴的判決裁定
3、符合法定的上訴期限。
民事訴訟法147條規定: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15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10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上訴期限應從判決書裁定書送達當事人的第二日起算。
判決書裁定書不能同時送達當事人的,上訴期限從各自收到判決書,裁定書之次日起算。
對刑事二審案件,第二審人民法院應對第一審判決認定的事實和適用法律,進行全面審查,不受上訴理由和范圍的限制。
對刑事上訴案件,第二審人民法院不得加重對被告人的處罰。
民事二審案件,二審法院應當圍繞當事人上述請求的有關事實和適用法律進行審查,當事人沒有提出請求的,不予審查;
但是一審判決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侵害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利益的除外。
在自訴案件中,被害人作為自訴人有權對人民法院的一審判決提出上訴。
根據我國法律規定,自訴案件包括三種,即告訴才處理的案件;
被害人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被害人有證據證明對被害人侵犯自己人身、財產權利的行為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而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不追究被告人刑事責任的案件。
這類自訴案件必須同時具備以下三個條件,即被告人實施了犯罪行為,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被害人有證據證明;
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不予追究,也就是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對報案、控告、檢舉不立案偵查,或者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
Ⅲ 民事調解書可以再審嗎
依據2013年1月1日起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零一條 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調解書,提出證據證明調解違反自願原則或者調解協議的內容違反法律的,可以申請再審。
經人民法院審查屬實的,應當再審。
因此,對於已經發生效力的民事調解書,如果當事人有證據 證明在調解過程中違反資源原則,或者調解協議的內容違法,可以申請再審。
人民法院查證屬實 應當再審
(3)民事訴訟法民事調解書擴展閱讀:
民事調解書,是指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的過程中,根據自願和合法的原則,在查清事實、分清是非的基礎上,通過調解促使當事人達成協議而製作的法律文書。
它是法律寫作的重要研究,也是應用寫作研究的重要文體之一 。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在堅持自願、合法的原則下,查明事實、分清是非的基礎上,採取調解方式,
促使雙方當事人互相諒解,達成協議後而寫成的文書,稱為人民法院民事調解書。
民事調解書是人民法院常用的重要的司法應用文之一,具有法律效力。
它既是當事人協商結果的記錄,又是人民法院予以批準的證明,也是當事人遵照執行的根據。
因此,製作好調解書,對於及時解決人民內部矛盾,促進安定團結,宣傳社會主義法制,預防和減少糾紛,都有重要意義。
民事調解書有一審、二審、再審調解書的不同。
Ⅳ 新民事訴訟法民事調解書申請再審有時效嗎
民事調解書申請再審的期限是調解書生效後的六個月內提出:
《中華專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屬》第二百零五條當事人申請再審,應當在判決、裁定發生法律效力後六個月內提出;有本法第二百條第一項、第三項、第十二項、第十三項規定情形的,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
Ⅳ 民事調解書生效的時間
對於需要製作調解書的案件,應當自雙方當事人簽收調解書後生效,也就是專說雙方簽收以後屬立即生效,並且具有法律效力。
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以及《調解規定》的規定,在我國,對於不需要製作調解書的案件,自雙方當事人及審判人員在協議上簽字蓋章後,調解協議立即生效。
拓展資料:
根據民訴法第九十條相關的規定: 下列案件調解達成協議,人民法院可以不製作調解書:
(一)調解和好的離婚案件不需要製作調解書;
(二)調解維持收養關系的案件;
(三)能夠即時履行的案件;
(四)其他不需要製作調解書的案件。
所謂的民事調解書,就是指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的過程中,根據自願和合法的原則,在查清事實、分清是非的基礎上,通過調解促使當事人達成協議而製作的法律文書。
Ⅵ 調解協議與民事調解書
現行相關法律規定:調解協議是指在調解人員的主持下,當事人自行判斷各自利益後,在平等自願的條件下達成的協議。
具備以下條件的調解協議有效:(1)當事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2)意思表示真實;(3)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或者社會公共利益。
《民事訴訟法》規定:《民事調解書》是指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的過程中,根據自願和合法的原則,在查清事實、分清是非的基礎上,通過調解促使當事人達成協議而製作的法律文書。具有法律效力。它既是當事人協商結果的記錄,又是人民法院予以批準的證明,也是當事人遵照執行的根據。
(6)民事訴訟法民事調解書擴展閱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簡易程序規定》第十五條:「調解達成協議並經審判人員審核後,雙方當事人同意該調解協議經雙方簽名或者捺印生效的,該調解協議自雙方簽名或者捺印之日起發生法律效力。當事人要求摘錄或者復制該調解協議的,應予准許。調解協議符合前款規定的,人民法院應當另行製作民事調解書。調解協議生效後一方拒不履行的,另一方可以持民事調解書申請強制執行。」
《簡易程序規定》第十六條:「人民法院可以當庭告知當事人到人民法院領取民事調解書的具體日期,也可以在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的次日起十日內將民事調解書發送給當事人。」
Ⅶ 民事調解書
在人民法院主持下,針對訴訟雙方的民事糾紛,原、被告自願達成調解協議,而製作的民事調解書,一經當事人簽收即發生法律效力,民事調解書與人民法院作出民事判決書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此時想推翻民事調解書所產生的法律效力,你必須根據《民事訴訟法》規定的審判監督程序的規定進行申訴,如果沒有充分的足以推翻原民事調解書的新的證據,一般情況下是得不到法律的支持的。
Ⅷ 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 民事調解書的尾部應當寫明什麼
如果雙方當事人,能夠在法院的調解寫,達成協議的。那麼,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九十七條規定, 調解達成協議,人民法院應當製作調解書。調解書應當寫明訴訟請求、案件的事實和調解結果。
調解書由審判人員、書記員署名,加蓋人民法院印章,送達雙方當事人。
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後,即具有法律效力。
同時,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九十九條規定, 調解未達成協議或者調解書送達前一方反悔的,人民法院應當及時判決。
Ⅸ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九條之規定,是否適用民事調解書
適用。
民訴法第二百二十九條的規定是對逾期履行義務的處罰性質的計息規定,唯一的前提是逾期,與是否自願無關。所以,調解書同樣適用。
Ⅹ 民事調解書的法律效力
相關法律如下:
第九十三條【調解的原則】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根據當事人自願的原則,在事實清楚的基礎上,分清是非,進行調解。
第九十四條【調解組織形式】人民法院進行調解,可以由審判員一人主持,也可以由合議庭主持,並盡可能就地進行。人民法院進行調解,可以用簡便方式通知當事人、證人到庭。
第九十五條【協助調解】人民法院進行調解,可以邀請有關單位和個人協助。被邀請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協助人民法院進行調解。
第九十六條【調解協議】調解達成協議,必須雙方自願,不得強迫。調解協議的內容不得違反法律規定。
第九十七條【調解書】調解達成協議,人民法院應當製作調解書。調解書應當寫明訴訟請求、案件的事實和調解結果。調解書由審判人員、書記員署名,加蓋人民法院印章,送達雙方當事人。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後,即具有法律效力。
第九十八條【不製作調解書】下列案件調解達成協議,人民法院可以不製作調解書:
(一)調解和好的離婚案件;
(二)調解維持收養關系的案件;
(三)能夠即時履行的案件;
(四)其他不需要製作調解書的案件。
對不需要製作調解書的協議,應當記入筆錄,由雙方當事人、審判人員、書記員簽名或者蓋章後,即具有法律效力。
(10)民事訴訟法民事調解書擴展閱讀
經過2012年對民事訴訟法的修訂,法院的調解書列入了檢察監督的范圍。根據民事訴訟法第208條的規定,檢察院應當採用抗訴或者檢察建議的方式對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發生法律效力的調解書實施監督。
對調解書的監督與對判決、裁定的監督存在多方面的差異,只有充分認知和把握兩者的區別,對民事調解書的檢察監督才能順利進行。民事訴訟法第208條中的「調解書」,從學理解釋上應包括調解筆錄、司法確認裁定書,但不包括仲裁調解書。對調解書的監督,應當採用依職權監督的方式。
授權檢察機關對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調解書進行監督的規定屬於法律中的一般性條款,檢察機關正確實施監督的關鍵在於恰當界定調解書是否損害這兩種利益。
對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應當採用目的性擴張的解釋方法,調解書違反法律的禁止性規定、嚴重違背社會公德、損害集體經濟組織利益、損害社會弱勢群體利益的,也應當視為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
基於虛假訴訟形成的調解書損害的利益類型雖然各不相同,但是虛假訴訟損害的是復雜客體,所有的虛假訴訟都損害了國家司法上的利益和社會的公序良俗,因而對第三人利益造成損害的虛假訴訟的調解書也應當屬於檢察監督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