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訴訟法被告舉證期限規定
① 行政訴訟法中如何確定舉證期限
被告的舉證期限為自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十五日。根據《行政訴訟法》的相關規定,被告對作出的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應當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並提出答辯狀。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三十四條
被告對作出的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應當提供作出該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
被告不提供或者無正當理由逾期提供證據,視為沒有相應證據。但是,被訴行政行為涉及第三人合法權益,第三人提供證據的除外。
② 行政訴訟案的舉證期多長時間
被告在行政訴訟案件的舉證期限為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內。根據《行政訴訟法》的相關規定,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被告應當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並提出答辯狀。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七條
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被告應當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並提出答辯狀。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答辯狀之日起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發送原告。
被告不提出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
③ 行政訴訟的舉證期限是多久
行政訴訟的舉證期間是十日。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被告,需要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十日內,提供據以作出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的全部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一條
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二條和第四十三條的規定,被告對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應當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十日內,提供據以作出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的全部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被告不提供或者無正當理由逾期提供證據的,視為被訴具體行政行為沒有相應的證據。
被告因不可抗力或者客觀上不能控制的其他正當事由,不能在前款規定的期限內提供證據的,應當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十日內向人民法院提出延期提供證據的書面申請。人民法院准許延期提供的,被告應當在正當事由消除後十日內提供證據。逾期提供的,視為被訴具體行政行為沒有相應的證據。
④ 刑事訴訟的被告舉證期限為幾天(相應法規是什麼)
你這個問題有問題。
因為在刑事訴訟中,根據無罪推定的原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主張自己無罪,不負舉證責任,司法機關不能因為其對無罪主張舉證不能或舉證不足,使其承擔有罪的裁判後果。
但在實踐中對於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負一定程度的舉證責任的例外規定。但是在這種案件中,司法機關應首先以確實、充分的證據,證明被追訴人是國家工作人員,其財產或支出明顯超過合法收入,差額巨大,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證明責任僅限於說明其來源是合法的。否則要承擔刑事責任。
另,你想問的是不是行政訴訟的被告的舉證期限。
我國《行政訴訟法》第32條規定:「被告對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2002年7月24日)
第一條 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二條和第哼十三條_的規定,被告對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應當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10日內,提供據以作出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的全部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被告不提供或者無正當理由逾期提供證據的,視為被訴具體行政行為沒有相應的證據。
⑤ (判斷題)在行政訴訟中,被告向人民法院舉證的期限為10日以內。是對還是錯呢~~
是對的,行政訴訟程序上基本適用民事訴訟法的規定,民訴上被告就是10天的答辯期版間,所以10日沒權有錯,而且補充兩點:
1、如果民事訴訟10日內被告不舉證還不一定敗訴,比如原告本身提供的證據就不足或者互相矛盾;但是行政訴訟如果被告10日內不舉證直接導致敗訴。(行政行為被判無效、撤銷或者確認違法)
2、如果遇到不可抗力可以於收到起訴狀副本10日內向法院申請延期提供證據的書面申請,經法院准許後,可以在正當事由消除後10日內提供證據。
(5)行政訴訟法被告舉證期限規定擴展閱讀:
提舉新證據的時限規定
1、當事人在一審程序中提供新的證據的,應當在一審開庭前或者開庭審理時提出。當事人在二審程序中提供新的證據的,應當在二審開庭前或者開庭審理時提出;二審不需要開庭審理的,應當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內提出。
2、一方當事人提出新的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對方當事人在合理期限內提出意見或者舉證。
舉證期限的意義:
1,可以防止當事人隨時提出證據,或者在庭審中搞突然襲擊,造成案件爭議無法確定,法院重復開庭,程序動盪不定的後果。
2,可以調動當事人提交證據的主動性,促使其積極履行舉證義務,以利於案件的審理。
⑥ 行政訴訟舉證期限多長
行政訴訟舉證期限: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內。根據相關法律規定,被告對作出的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應當提供作出該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且應當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交。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三十四條被告對作出的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應當提供作出該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被告不提供或者無正當理由逾期提供證據,視為沒有相應證據。但是,被訴行政行為涉及第三人合法權益,第三人提供證據的除外。第六十七條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被告應當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並提出答辯狀。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答辯狀之日起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發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
⑦ 行政訴訟中被告的舉證期限是多長
行政訴訟中被告的舉證期限是十五日。被告申請延期提供證據的,應當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內以書面方式向人民法院提出。人民法院准許延期提供的,被告應當在正當事由消除後十五日內提供證據。如果逾期提供的,會視為被訴行政行為沒有相應的證據。
【法律依據】
《行政訴訟法》第三十六條
被告在作出行政行為時已經收集了證據,但因不可抗力等正當事由不能提供的,經人民法院准許,可以延期提供。
原告或者第三人提出了其在行政處理程序中沒有提出的理由或者證據的,經人民法院准許,被告可以補充證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的解釋》第三十四條
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三十六條第一款的規定,被告申請延期提供證據的,應當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內以書面方式向人民法院提出。人民法院准許延期提供的,被告應當在正當事由消除後十五日內提供證據。逾期提供的,視為被訴行政行為沒有相應的證據。
⑧ 行政訴訟中的被告的舉證期限是多久
行政訴訟中被告的舉證期限: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十日內。
1、《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三條規定:「被告應當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十日內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有關材料,並提出答辯狀。」
上述條款明確規定了被告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十日內為其舉證期限。
2、上述條款沒有規定被告不舉證或逾期舉證的法律後果。在審判中,不利於操作,鑒於此,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3月10日起頒布施行的,《若干解釋》第二十六條第二款規定:
「被告應當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10日內提交答辯狀,並提供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的證據、依據;被告不提供或者無正當理由逾期提供的,應當認定該具體行政行為沒有證據、依據。」該解釋明確了被告不舉證或者超過舉證期限舉證的不利法律後果為被訴具體行政行為沒有證據、依據。
3、上述解釋對「正當理由」的規定過於籠統,無形中給被告逾期提供證據的理由增加了自由解釋的權利。人民法院對此也不好把握。在具體操作上也缺乏法律依據。
故在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的《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一條進一步規定:「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二條和第四十三條的規定,被告對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應當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十日內,提供據以作出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的全部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被告不提供或者無正當理由逾期提供證據的,視為被訴具體行政行為沒有相應的證據。」
第二款規定,「被告因不可抗力或者客觀上不能控制的其他正當事由,不能在前款規定的期限內提供證據的,應當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十日內向人民法院提出延期提供證據的書面申請。人民法院准許延期提供的,被告應當在正當事由消除後十日內提供證據。逾期提供的,視為被訴具體行政行為沒有相應的證據。」
根據上述規定,被告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的舉證時限,應當是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十日內提供證據,因不可抗力或者客觀上不能控制的其他正當事由,而需要逾期提供證據的,應當向人民法院提出延期提供證據的書面申請,經人民法院准許後,方能逾期提供證據,在逾期提供證據的正當事由消除後的十日內,被告應當向人民法院提供證據,如果不能提供的,將視為被訴具體行政行為沒有相應的證據。
⑨ 行政訴訟法中被告和原告的舉證期限有何區別
一般是在庭審前。
⑩ 在行政訴訟中,被告向人民法院舉證的期限是什麼
沒有具體的規抄定了舉證期限,只規定了被告的舉證責任,具體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三十四條 被告對作出的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應當提供作出該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
被告不提供或者無正當理由逾期提供證據,視為沒有相應證據。但是,被訴行政行為涉及第三人合法權益,第三人提供證據的除外。
第三十七條 原告可以提供證明行政行為違法的證據。原告提供的證據不成立的,不免除被告的舉證責任。
第三十八條 在起訴被告不履行法定職責的案件中,原告應當提供其向被告提出申請的證據。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被告應當依職權主動履行法定職責的;
(二)原告因正當理由不能提供證據的。
在行政賠償、補償的案件中,原告應當對行政行為造成的損害提供證據。因被告的原因導致原告無法舉證的,由被告承擔舉證責任。
(10)行政訴訟法被告舉證期限規定擴展閱讀:
行政訴訟中證據的類型: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三十三條 證據包括:
(一)書證;
(二)物證;
(三)視聽資料;
(四)電子數據;
(五)證人證言;
(六)當事人的陳述;
(七)鑒定意見;
(八)勘驗筆錄、現場筆錄。
以上證據經法庭審查屬實,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