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法與民法刑法關系
這個怎麼說呢,名字首先就不一樣,呵呵,總的來說,行政法和刑法是版公法,民法是私法權。幾部法律的主體不同,行政法和刑法是規范不平等主體之間的法律。而民法則是平等主體之間的法律。相同點就是都是全國人大制定的。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全國性法律。還有很多,打字太累,不說了。
B. 民法,行政法,刑法的關系
民法是調整來平等主體的自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與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
行政法的概念是指調整行政權被行使過程中所產生的社會關系以及對行政權進行規范和控制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刑法是規定犯罪和刑罰及其罪刑關系的法律。
(來源於找法網)
C. 民法與刑法,行政法的關系
民法是調整作為抄民事主題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非法人組織之間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即自然人、法人、其他非法人組織只有以民事主體的面目參與社會活動而產生的社會關系,才由民法調整。
刑法是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是掌握政權的統治階極為了維護本階級政治上的統治和經濟上的利益,根據其階級意志,規定哪些行為是犯罪並應當負刑事責任,給予犯罪人何種刑事處罰的法律。刑法有廣義刑法與狹義刑法之分。廣義刑法是指一切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規范的總和,包括刑法典、單行刑法以及非刑事法律中的刑事責任條款。狹義刑法是指刑法典。
D. 憲法和民法,刑法,行政法等法律的地位一樣,沒有高低之分嗎
有,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一切部門法的母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他的基本法不得與憲法相抵觸。憲法主要是對國家權力的實現方式、運作及公民基本權利進行規范確認。
民法、刑法、行政法都是屬於部門法,其調整的法律關系的領域不同。刑法是國家對觸犯社會公共利益或者說是國家利益的行為給予最嚴厲的制裁,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直接的權利義務關系;行政法主要是對行政權的存在及行使進行明確規定。
(4)行政法法與民法刑法關系擴展閱讀
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於1954年9月20日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通過,共4章106條。被稱為五四憲法。五四憲法是一部較為完善的憲法。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部憲法,是在對建國前夕由全國政協制定的起臨時憲法作用的《共同綱領》進行修改的基礎上制定的。
七五憲法是一部有嚴重缺點、錯誤的憲法(可參閱文化大革命)。第二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於1975年1月17日在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通過,共30條,被稱為七五憲法。 當時仍處於文化大革命時期,所以帶有比較濃重的文革色彩。
七八憲法是第三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於1978年3月5日在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通過,共4章60條。被稱為七八憲法。 八二憲法是我國當前現行憲法。
E. 環境法與民法、行政法以及刑法的關系是什麼
山東法律他們是具有相互的關聯
F. 行政法與刑法的聯系與區別
刑法抄是規定犯罪和刑罰及其罪刑關系的法律
行政法的概念是指調整行政權被行使過程中所產生的社會關系以及對行政權進行規范和控制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由於刑法學還沒有開。所以只能說得民法與行政法了。不過行政法就是民告官。行政主體就是像公安局這一類的組織。行政相對方自然就是原告了。也就是普通公民或法人。而民法則是調整公民之間、法人之間或者公民與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或者人身關系。比如像繼承權、肖像權等。
G. 憲法與刑法、行政法、民法有什麼區別舉例!!!
首先,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一切法律的淵源!沒有憲法就沒有其他法律,因為所有的法律都是根據憲法制定的。其次,刑法、民法和行政法的區分關鍵在於其調整的法律關系的領域不同。刑法是國家對觸犯社會公共利益或者說是國家利益的行為給與最嚴厲的制裁,遵循嚴格的罪刑法定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直接的權利義務關系,是何我們日常生活聯系最密切的法律行政法調整行政主體和公民的關系,如政府違法了,我們可以從行政法上判斷政府的行為的合法性,可以說是行政法讓我們老百姓和政府交涉起來有了保障!
H. 描述行政法基本原則與民法,刑法基本原則的異同
刑法、民法、行政法原則比較
一、刑法原則:
1. 罪刑法定: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
刑法第3條: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
2. 罪責刑相適應原則:指犯多大的罪,便應當承擔多大的刑事責任,就判處輕重相當的刑罰,重罪重罰,輕罪輕罰,罪刑相稱,罰當其罪法。
3.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指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法。 1、定罪平等;2、 量刑平等 ;3、 行刑平等
二、民法原則:
1. 平等原則:民法中的平等,是指主體的身份平等。
《民法通則》第3條:當事人在民事活動中地位平等。任何自然人、法人在民事法律關系中平等地享有權利,其權利平等地受到保護。
2. 自願原則:在民事活動中當事人的意思自治。即當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判斷,去從事民事活動,國家一般不幹預當事人的自由意志,充分尊重當事人的選擇。 《民法通則》第4條: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原則。
3. 公平原則:指民事主體應依據社會公認的公平觀念從事民事活動,以維持當事人之間的利益均衡。、
《民法通則》第4條: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的原則。
4. 誠信原則:
《民法通則》第4條: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
5. 守法原則:
《民法通則》第6條:民事活動必須遵守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應當遵守國家政策。
6. 公序良俗原則:
《民法通則》第7條:民事活動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擾亂社會經濟秩序。
7. 禁止權利濫用原則:是指民事主體在進行民事活動中必須正確行使民事權利,如果行使權利損害同樣受到保護的他人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時,即構成權利濫用。
三、行政法原則:
1、行政法的實體性原則:
1) 依法行政原則.
2) 尊重和保障人權原則.
3) 越權無效原則.
4) 信賴保護原則.
5) 比例原則.
2、行政法的程序性原則:
1) 正當法律程序原則.
2) 行政公開原則.
3) 行政公正原則.
4) 行政公平原則.
3.、行政法的六大基本原則 :
2004年國務院10號文件《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中是作為依法行政的六大基本要求的角度提出的
1) 合法行政原則
2) 合理行政原則
3) 程序正當原則
4) 高效便民原則
5) 誠實守信原則
6) 權責統一原則:
分為兩個子原則:第一是行政效能原則;第二是責任行政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