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勞動法對大學生兼職
『壹』 勞動法關於大學生假期兼職(急!!!!)
只要構成勞動事實,即使沒有簽訂合同,還是應該發工資的。不過如果商家不肯發還工資,最好版是自己收集一下相關權的證據,比如說去找商家談這個問題時,手機悄悄地開錄音。然後自己套他們的話,只要套出有勞動事實就夠了,然後去找學校,學校一般會幫你維權的。
注意,最重要的是你要有構成勞動事實的有利鐵證
『貳』 新勞動法有規定大學生畢業以後就不能在公司做兼職員工嗎
勞動合同法並沒有規定兼職問題。但一般企業都有「競業規定」,就是你不能同內時從事兩個相同行容業的工作,比如你在某建材公司從事銷售工作,就不能到另一個建材公司兼職,這是企業的自我保護,此競業規定可獲得法律支持。但有個例外,比如,你在某建材公司從事銷售工作,在另一家食品公司兼職,就不會有問題。
如果貴公司沒有類似規定則另當別論,您大可兼職掙錢。
另外,兼職與否,跟是否大學畢業無關。
『叄』 大學生在兼職時是勞動者嗎,受勞動法保護嗎
兼職人員也屬於勞動者,受到法律保護,兼職屬於勞動合同法中的特別規定范圍。內
根據《容勞動合同法》
第六十八條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時計酬為主,勞動者在同一用人單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小時,每周工作時間累計不超過二十四小時的用工形式。
第六十九條非全日制用工雙方當事人可以訂立口頭協議。
從事非全日制用工的勞動者可以與一個或者一個以上用人單位訂立勞動合同;但是,後訂立的勞動合同不得影響先訂立的勞動合同的履行。
第七十條非全日制用工雙方當事人不得約定試用期。
第七十一條非全日制用工雙方當事人任何一方都可以隨時通知對方終止用工。終止用工,用人單位不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第七十二條非全日制用工小時計酬標准不得低於用人單位所在地人民政府規定的最低小時工資標准。
非全日制用工勞動報酬結算支付周期最長不得超過十五日。
『肆』 勞動法里對大學生兼職有哪些規定嗎
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其本身不算是正常勞動者,其仍屬於學校統一管理,不具有出版賣人力資源換取權報酬的資格,其兼職主要是為了增加社會實踐經驗,一般而言是不簽訂勞動合同的,只簽訂實踐用工協議或實習協議、勤工儉學協議什麼的,這是屬於勞務合同的一種,不屬於勞動法調整的范疇。對此,原勞動部頒發的《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中第12條規定:「在校生利用業余時間勤工助學,不視為就業,未建立勞動關系,可以不簽訂勞動合同。」
兼職屬於雙重勞動關系的一種。但是,由於兼職所建立的勞動關系屬次要勞動關系,與原勞動關系處於主次地位,因此並不為法律所禁止。而法律明令禁止的是,處於虛實地位的多個勞動關系。如我們常說的停薪留職,與一個單位存在名義上的勞動關系,又同時與多個單位存在事實上的勞動關系。這種行為極大地混亂了我國的勞動管理秩序,因此為法律法規所禁止。如果兼職只是向對方提供勞務,而並未劃入其編制,受其管理與約束,那麼並不成立兼職的勞動關系,而只是勞務關系,不受勞動法調整。
『伍』 大學生兼職是否遵守勞動法
大學生兼職,屬於民事勞務關系,不屬於勞動關系。所以不受勞動法調整。
『陸』 勞動法對大學生兼職沒有勞動合同怎樣維權
用人單位無法與學生簽訂勞動合同,因為勞動法不適用,如果學生需要維權就去司法所投訴。
『柒』 大學生打工是否受勞動法保護
大學生勤工來儉學不屬於勞動法調自整的對象.不構成勞動關系,而屬僱傭關系,實用合同法.
勞動部於1995年頒布的《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勞部發〔1995〕309號)第12條規定:「在校生利用業余時間勤工儉學,不視為就業,未建立勞動關系,可以不簽訂勞動合同。」
勤工儉學要注意量力而行.
『捌』 大學生在兼職時是勞動者嗎受勞動法保護嗎
兼職人員也屬於勞抄動者,受襲到法律保護,兼職屬於勞動合同法中的特別規定范圍。
根據《勞動合同法》
第六十八條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時計酬為主,勞動者在同一用人單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小時,每周工作時間累計不超過二十四小時的用工形式。
第六十九條非全日制用工雙方當事人可以訂立口頭協議。
從事非全日制用工的勞動者可以與一個或者一個以上用人單位訂立勞動合同;但是,後訂立的勞動合同不得影響先訂立的勞動合同的履行。
第七十條非全日制用工雙方當事人不得約定試用期。
第七十一條非全日制用工雙方當事人任何一方都可以隨時通知對方終止用工。終止用工,用人單位不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第七十二條非全日制用工小時計酬標准不得低於用人單位所在地人民政府規定的最低小時工資標准。
非全日制用工勞動報酬結算支付周期最長不得超過十五日。
『玖』 大學生兼職與勞動法的問題
此類兼職不適用勞動合同法,應適用一般的勞務關系。
『拾』 大學生兼職應納入勞動法有權簽勞動合同
正是由於難以簽訂書面協議,大學生兼職往往在保護自身權益上先天不足。長期關注大學生實習與就業的律師陳曦表示,由於兼職未簽訂勞動合同,也就不受勞動合同法的約束。雖然口頭協議屬於契約的一種,但遇到不良商家或中介,顯得不堪一擊。
此外,法律法規缺失也是導致大學生們權益難以受到保護的重要原因。
廣東省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副調研員謝向軍表示,廣東省在2010年出台了《廣東省高等學校學生實習與畢業生就業見習條例》,希望填補大學生實習、見習生勞動權益的法律“真空”。然而該條例雖然出台了4年時間,但法規內容卻很模糊,對於大學生兼職利益保護也未細化。
不過,針對大學生兼職受騙愈演愈烈的現象,已有不少學校通過開展講座和校友會的形式,向學生傳授實習兼職經驗及注意事項。廣東一些高校還成立了專門的校內兼職管理機構,不僅提供兼職服務,還提供正確引導與幫助。暨南大學的家教聯盟,在集納家教信息後,通過核准與篩選後提供給大學生,讓大學生的兼職多了一份保障。
有專家表示,大學生是具有完全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的公民,今後應把大學生納入勞動法的調整范圍,賦予兼職大學生簽訂勞動合同的權利。同時要求所有用人單位嚴格遵守,違法必究,通過法律的威懾和保障來執行,這是充分保障大學生實習兼職權益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