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勞動法85條賠償內容細則

勞動法85條賠償內容細則

發布時間: 2022-01-13 18:56:20

勞動法85條

根據本條的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未依照本法規定向勞動者支付專經濟補償的屬,不再適用50%的額外經濟補償金。另外,在實務操作中,需注意責令用人單位按應付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標准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的前提是勞動行政部門責令用人單位限期支付而用人單位逾期不支付。勞動行政部門不能一接到投訴就直接責令用人單位按應付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標准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勞動者也不能向仲裁機構或法院主張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標準的賠償金。

② 欠薪仲裁後,企業仍不支付,可否按《勞動合同法》》85條之規定要求50%的賠償。

建新空載後企業人不知福可否按勞動合同法85條之規按要求50%賠償。

③ 勞動法47條賠償內容細則

第四十七條 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④ 勞動法第85條,如何可以適用50%~100%賠償金

勞動合同來法中第85條關於賠償金自的規定是指先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用人單位限期支付而該單位逾期不支付的情況,再由勞動行政部門作出行政處理決定,在要求用人單位支付的同時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
《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五條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或者經濟補償;勞動報酬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應當支付其差額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應付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標准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或者國家規定及時足額支付勞動者勞動報酬的;
(二)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費的;
(四)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未依照本法規定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

⑤ 勞動法里關於辭工、被炒的賠償標准。

一、自己要求辭職看這一部分:

解除勞動合同是《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七條和第三十八條法律賦予勞動者的權利,你想解除勞動合同,不需要向用人單位申請,並由用人單位批准。解除勞動合同是你的決定,你只需要依法通知用人單位,並證明你書面通知到了,那麼你解除勞動合同的程序就是符合《勞動合同法》規定的,就不會出現由你承擔《勞動合同法》第九十條規定的賠償責任。如果用人單位有《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所述的情況之一,你不僅無需提前30天,還可以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規定要求經濟補償。如果用人單位沒有侵犯你的合法權益,你提出解除勞動合同是沒有經濟補償的。只要沒有《勞動合同法》第25條的內容,約定由勞動者承擔的違約金都是不合法的。

遞交解除勞動合同的決定(或通知)後,批不批無所謂,關鍵是要有人簽收,做為依法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證明,否則不良單位會說你是自動離職,沒有交過辭職報告,把一切責任推到你身上,也為不支付你近期的工資找到借口。你提前30天(試用期提前3天,下同)提交解除勞動合同的決定或通知,如果沒人簽收,你就到郵局寄特快專遞,並在「內件品名」欄中填寫「解除勞動合同決定(或通知)」,保留好底單做為證據,外加勞動合同就夠了,如果用人單位不在工作的最後一天支付你的工資,可向當地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並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五條的規定,要求支付工資及相關經濟補償。

解除勞動合同的決定或通知內容最好明確以下內容:
1、本人因…………(如果用人單位侵犯了你的合法權益,該原因最好寫明,便於以後舉證),決定與公司解除勞動合同,最遲工作到某年某月某日;
2、請公司書面通知(該通知必須有公司印章,否則無效)本人於某年某月某日與某人交接工作,如未接到有效的書面通知,本人將視為公司無需本人交接,由此給公司造成的不便或損失,本人不承擔責任;
3、請於工作交接之日根據《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九條之規定與本人結清工資和《勞動合同法》規定的其他相關費用,並向本人出具《勞動合同法》第50條規定的解除勞動合同的證明,該證明的內容應符合《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24條的規定,否則本人保留申請仲裁或訴訟的權利。如公司無需本人交接,則於某年某月某日(最後一個工作日)某時(下班時間)前完成以上事宜。

二、被解除勞動合同看這一部分:

被用人單位辭退或解除勞動合同,除特殊情況外(如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的;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等),當然應該有經濟補償或賠償。如果符合勞動合同法和勞動合同的約定,用人單位應按勞動合同法第46、47條規定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如果違反勞動合同法和勞動合同的約定,用人單位應按勞動合同法第48、87條規定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賠償金是經濟補償的二倍。經濟補償金的計算范圍詳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27條。如果用人單位沒有提前30天書面通知勞動者,還應按勞動合同法第40條規定向勞動者額外支付一個月的工資。用人單位還應向你出具《勞動合同法》第50條規定的解除勞動合同的證明,該證明的內容應符合《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24條的規定。

三、主動解除和被動解除通用部分:

解除勞動合同時的工資支付時間詳見《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九條,經濟補償金支付時間詳見《勞動合同法》第50條。如果不按時支付,可以要求用人單位執行《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第3、10條和《勞動合同法》第85條規定。

如果你認真看一下我以上回答中書名號《》中所涉及的內容,你才能充分理解我回答的意思。網上搜索這些內容都能找到全文的。

⑥ 新勞動法賠償標准

根據國家統計局《關於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 》,上年度平均工資指的是所有工資、補貼(比如:電話補貼、交通補貼、中餐補助)和獎金的總和,不包括個人繳納的保險部分。
賠償金是否要扣稅?可參考:
個人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而取得一次性補償收入應當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
2007年10月31日
問題: 個人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而取得一次性補償收入應當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
回復:
您在我們網站上提交的納稅咨詢問題收悉,現針對您所提供的信息簡要回復如下:
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個人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征免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財稅[2001]157號】的規定,個人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而取得一次性補償收入、安置費等所得要按照以下方法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1)一次性補償收入。個人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含經濟補償金、生活補助、其他補助),其收入在當地(所在省市)上年職工平均工資3倍數額以內的部分,免繳個人所得稅;超過的部分,可視為一次取得數月的工資、薪金收入,允許在一定期限內進行平均,並按照規定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計算方法為:個人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減去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3倍數額以內的部分,再減去按國家和地方政府規定比例實際繳納的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金、基本養老保險金、失業保險費,用此余額除以個人在本企業的實際工作年限數,以其商數作為個人的月工資、薪金收入,按照工資、薪金所得項目計算出應納的個人所得稅,然後再乘以年限數,就是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個人在該企業的工作年限數按實際工作年限數計算,超過12年的按12年計算。
(2)安置費收入。對於企業依照國家有關法律規定宣告破產,企業職工從該破產企業中取得的一次性安置費收入,免納個人所得稅。
上述回復僅供參考。有關具體辦理程序方面的事宜請直接向您的主管或所在地稅務機關咨詢。
歡迎您再次提問。
國家稅務總局
2007/04/03

⑦ 勞動法賠償

1、因為訂單大量減少的原因,公司採取降薪、定期放假的措施,你應當予以一定的理解。
針對目前金融危機的嚴峻形勢,北京市2月23日出台了指導意見。《意見》中稱,面對生產經營困難,企業可圍繞保障就業、穩定勞動關系,採取多種措施調整勞動力組織,通過縮短工時、輪崗培訓、適時安排年休假、輪崗放假、協商薪酬等辦法妥善處理勞動關系矛盾,盡最大努力不裁員或少裁員。
定期放假的企業應支付員工生活費,生活費不得低於最低工資標準的70%。 你半個月的薪水是否符合這個標准呢?低於的話,你可以向公司主張權利。

2、如果你對此決定不接受的話,企業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需要按工作年限1年補1個月工資的標准向你支付經濟補償金。

3、去年勞動合同法剛實施,用人單位補簽了勞動合同的行為合法。

4、在危機面前,鼓勵職工與企業共同約定行動,同舟共濟,共謀發展。

⑧ 勞動法87條賠償內容細則

《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七條規定:「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該條規定了用人單位因違法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而應承擔的賠償責任。

「違反本法規定」:

這里的「違反本法規定」顯然是指違反《勞動合同法》中用人單位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的規定,這樣的規定很多,總體可以分為三類:一是禁止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規定;二是用人單位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的實體條件規定;三是用人單位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的程序性規定。

「違反本法規定」不應該包括違反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的程序性規定。理由如下:

第一,《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七條規定的是賠償責任,而且數額是經濟補償金的二倍,帶有明顯的懲罰性。一般來說,懲罰性質的賠償責任所對應的違法行為應該是嚴重的違法行為,至少應該是較嚴重的違法行為。

在用人單位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的三類規定中,用人單位違反任何一類規定,都是違法行為。但相比較而言,第一類規定是禁止性規定,違反該類規定無疑是嚴重的違法行為;第二類規定是關於用人單位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應該具備的實體條件規定。

如果用人單位違反該類規定,在不具備法定實體條件的情況下違法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應該是比較嚴重的違法行為;第三類規定是關於用人單位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的程序性規定,用人單位違反該類規定,只是表明用人單位在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的程序方面存在瑕疵。

但用人單位在實體上還是擁有解除權或終止權的。因此用人單位違反該類規定應該是一般違法行為,不適宜對其適用懲罰性的賠償責任。

第二,結合《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八條規定來看,勞動者原則上對用人單位違法解除或終止的勞動合同有選擇要求繼續履行的權利,只有勞動者不要求繼續履行或客觀上不能繼續履行,用人單位才應該依照第八十七條規定承擔賠償責任。

也就是說,第八十七條規定的用人單位違法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的情形必須是勞動者能夠選擇要求繼續履行的情形。在用人單位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的三類規定中,用人單位違反第一、二類規定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勞動者都有權選擇要求繼續履行,除非客觀上履行不能。

但用人單位違反第三類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勞動者無權要求繼續履行,因為用人單位可以隨時補正程序性瑕疵。如用人單位在沒有提前30天通知勞動者的情況下就解除了勞動合同,假如該勞動者主張解除行為違法並要求繼續履行合同。

用人單位大不了提前30天重新送達解除勞動合同通知,30天後該勞動合同還是要被解除的。由此可見,對於用人單位違反程序性規定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勞動者無法選擇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因此「違反本法規定」不包括違反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的程序性規定。

第三,司法實踐中,不少地方高級法院與仲裁機構聯合下發的指導意見也明確「違反本法規定」不包括違反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的程序性規定。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上海市人保局關於適用《勞動合同法》若干問題的意見(滬高法[2009]73號)第八部分「用人單位因『違法解除或終止合同』需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的適用范圍」中規定,「如果依法已經具備解除或終止的條件,只是用人單位在辦理解除或終止的程序上存在瑕疵的,不屬於本條規定的范圍。

如用人單位在已經具備解除條件的情況下,只是存在未提前30天通知勞動者等程序瑕疵的,則用人單位應當通過支付相應的『代通金』等方式加以補正,但無需支付賠償金。」

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辦公室於2009年12月14日印發的《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江蘇省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的指導意見》第十七條第二款規定,

「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本身符合法律規定,僅存在未提前三十日書面通知勞動者的程序性瑕疵,勞動者以用人單位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為由請求用人單位繼續履行勞動合同或支付賠償金的,不予支持。」

(8)勞動法85條賠償內容細則擴展閱讀:

支付賠償金的年限:

《勞動合同法》的生效時間2008年1月1日,用人單位違法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對勞動者2008年1月1日之後工作的年限支付賠償金沒有疑問,如勞動者甲從2005年1月1日起就一直在某企業工作,2008年12月31日某企業違法解除了勞動合同,該勞動者在解除勞動合同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是2000元。

某企業應該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沒問題,如果從2005年1月1日起算,則賠償年限為4年,應該賠償8個月的平均工資計16000元;如果從2008年1月1日起算,則賠償年限為1年,應該賠償2個月的平均工資計4000元。

有觀點認為賠償金的計算年限應當分段計算,如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廣東省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關於適用《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勞動合同法》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粵高法發[2008]13號)第三十條就規定,

「《勞動合同法》實施後,用人單位違法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勞動者不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或勞動合同已經不能繼續履行的,用人單位應按《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但無需另行支付經濟補償金。

該賠償金的計算年限自2008年1月1日起計算,以前的工作年限按《勞動法》的規定計算賠償金。」賠償金的計算年限應該從用工之日起計算。理由如下:第一,《勞動合同法》只規定了經濟補償金的分段計算,沒有規定賠償金的分段計算。

因此對於用人單位違法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應當支付賠償金的,賠償年限不需分段計算,應該從用工之日起合並計算。第二,賠償金的計算年限從用工之日起計算更有利於保護勞動者,同時操作起來也簡便易行。

第三,賠償金的計算年限從用工之日起計算有著明確的法律依據。《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五條規定,「賠償金的計算年限自用工之日起計算。」盡管廣東省對賠償金的計算年限規定了分段計算,但該地方性規定不得與國家行政法規相抵觸。

⑨ 請問勞動法第幾條規定非法解除需要支付賠償金

1、依據《勞動來合同法》源第87條的規定,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依照本法第47條規定的經濟補償標準的2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第四十七條的規定是,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2、經濟補償金的計算按《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五條的規定,用人單位違反勞動合同法的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七條的規定支付了賠償金的,不再支付經濟補償。賠償金的計算年限自用工之日起計算。

⑩ 請問勞動法85條

未經過勞動部門處理用下面一條,如果經過勞動部門處理逾期仍然不支付的,用勞動合同法規定。

熱點內容
勞動者簽收規章制度的文件 發布:2025-09-05 20:42:21 瀏覽:374
監督管理部門所負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05 20:37:48 瀏覽:313
會計職業道德是指 發布:2025-09-05 20:35:46 瀏覽:561
政府機關保安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05 20:18:58 瀏覽:399
諸暨律師排行 發布:2025-09-05 20:16:01 瀏覽:716
法院執行訴訟 發布:2025-09-05 20:15:57 瀏覽:311
行政訴訟法三難 發布:2025-09-05 19:43:16 瀏覽:258
康德的道德哲學 發布:2025-09-05 19:40:02 瀏覽:473
公司法定代表人的行為 發布:2025-09-05 19:11:27 瀏覽:899
2015新婚姻法首付男方出 發布:2025-09-05 19:03:45 瀏覽: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