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民事訴訟法總則

民事訴訟法總則

發布時間: 2022-01-13 23:40:32

㈠ 田平安的《民事訴訟法原理》哪些章節算總則李開國張玉敏的《中國民法學》是不是一定要看

現在時間還早 你還是看吧 中國民法學寫得挺好的。田那本,只要不涉及具體審判程序版的 都要看 審判程序像一權審二審簡易程序監督程序這些最好還是看看 總則分則是一體的 掌握不好其一,都很難拿高分。當然 對於答題來說 還是側重考察理論。但是案例題里會涉及分則,最好還是看看。拜託 看到懸賞分是0,還真沒什麼積極性。

㈡ 民事訴訟法總則問題

民事訴訟法總則並不是按照民事訴訟程序安排的。第二篇審判程序才是。你仔細看下目錄就知道這點

㈢ 民事訴訟法規定民事訴訟時效是多久

《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版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權定的,依照其規定。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第一百八十九條規定,當事人約定同一債務分期履行的,訴訟時效期間自最後一期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計算。第一百九十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對其法定代理人的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該法定代理終止之日起計算。第一百九十一條規定,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受害人年滿十八周歲之日起計算。第一百九十二條規定,訴訟時效期間屆滿的,義務人可以提出不履行義務的抗辯。第一百九十三條規定,人民法院不得主動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

㈣ 民事訴訟時效法律上是怎樣規定的

民事訴訟時效是指權利人經過法定期限不行使自己的權利,依法律規定其申訴權便歸於消滅的制度。不同的案子訴訟時效期間是不一樣的。一般是三年,有的是一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對訴訟時效的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民法通則》規定,下列案件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一)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二)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三)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四)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者損毀的。提起民事訴訟的條件:1、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2、有明確的被告。3、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4、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六條下列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一) 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二) 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三) 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四) 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者損毀的。

㈤ 民事訴訟法101條第三款

大律來師網:
第一百零一條 利害關系自人因情況緊急,不立即申請保全將會使其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可以在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前向被保全財產所在地、被申請人住所地或者對案件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採取保全措施。申請人應當提供擔保,不提供擔保的,裁定駁回申請。
人民法院接受申請後,必須在四十八小時內作出裁定;裁定採取保全措施的,應當立即開始執行。
申請人在人民法院採取保全措施後三十日內不依法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人民法院應當解除保全。

㈥ 民法總則對民事訴訟法的影響有哪些

(一)一些特殊主體的當事人資格:
1.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民訴法解釋》第條規定了村民委員會和有獨立財產村民小組的當事人資格,認定其在民事訴訟中可以作為當事人。2017年《民法總則》第101條規定,居委會、村委會具有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法人資格。法人是一種基本的民事訴訟當事人,這就直接呼應了居委會、村委會的當事人資格。
2.非法人組織。《民事訴訟法》第48條規定,民事訴訟當事人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三種。「其他組織」例如不具有法人資格的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等等,具有訴訟權利能力(可成為當事人)。「其他組織」在民法上通常稱作「非法人組織」。非法人組織在舊《民法通則》中曾不具有民事主體地位,沒有民事權利能力。而2017年《民法總則》第四章專門規定了非法人組織。可見,非法人組織既具有了民事權利能力,也具有訴訟權利能力。
3.胎兒。《民法總則》第16條規定,「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娩出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此處的胎兒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也就具有民事訴訟法上的訴訟權利能力,可以成為當事人。當然,在日後的民事訴訟實踐中,民事訴訟文書中如何標注胎兒當事人的身份(畢竟尚無姓名),也是個需要解決的小問題。
(二)訴訟行為能力與民事行為能力的關系
在民法上,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分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與無民事行為能力三種情況。而在民事訴訟法上,公民當事人的訴訟行為能力則只分為有訴訟行為能力與無訴訟行為能力兩種情況。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具有訴訟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與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則無訴訟行為能力,不能親自參加民事訴訟,需要設定法定訴訟代理人。
2017年《民法總則》第19條規定:「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該條修改了無民事行為能力與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年齡界限,由原來的10周歲改為8周歲。
(三)法定訴訟代理人的確定
無訴訟行為能力的當事人,在民法活動中需要監護人,而在民事訴訟活動中需要法定訴訟代理人。監護人的確定與法定代理人的確定是一致的。
(1)監護人作為法定代理人,他們之間互相推諉代理責任的,由法院指定其中一人代為訴訟。(《民事訴訟法》第57條)
(2)事先沒有確定監護人的,可以由有監護資格的人協商確定,協商不成的,由法院在他們之間指定訴訟中的法定代理人。(《民訴解釋》第83條)
(3)沒有依法具有監護資格的人的,監護人由民政部門擔任,也可以由具備履行監護職責條件的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擔任。
(四)訴訟時效問題
《民法總則》第188條將一般訴訟時效期間由兩年改為三年。若超過訴訟時效,原告只是喪失了勝訴權(實體法),而並未喪失民事訴訟法上的起訴權,此時法院仍然應當受理案件。
《民法總則》第193條規定:「人民法院不得主動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可見,在民事訴訟過程中,即使原告超過訴訟時效,若無被告的抗辯,法院也不得主動判決原告敗訴。必須在被告抗辯原告超過訴訟時效的基礎上,法院才審查訴訟時效問題。
(五)特別程序相關問題
1.認定公民無、限制民事行為能力案件的申請主體。《民事訴訟法》第187條規定:「申請認定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由其近親屬或者其他利害關系人向該公民住所地基層人民法院提出。」而《民法總則》第24條第1款規定,申請認定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由該公民的利害關系人或有關組織向該公民住所地的基層法院提出書面申請。可見,《民法總則》將申請主體在原來「利害關系人」基礎上又增加了「有關組織」。根據《民法總則》第24條第3款規定,有關組織包括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學校、醫療機構、婦女聯合會、殘疾人聯合會、依法設立的老年人組織、民政部門等。
2.宣告失蹤與宣告死亡案件的關系。《民法總則》第47條規定,對同一公民,有的申請人申請宣告死亡,有的申請人申請宣告失蹤,符合宣告死亡條件的,法院應當宣告死亡。

㈦ 民事訴訟法

(三)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
1、民事訴訟法第十九條第(一)項規定的重大涉外案件,是指爭議標的額大,或者案情復雜,或者居住在國外的當事人人數眾多的涉外案件。
2、專利糾紛案件由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的中級人民法院管轄。
海事、海商案件由海事法院管轄。
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可以依照民事訴訟法第十九條第(二)項、第二十條的規定,從本地實際情況出發,根據案情繁簡、訴訟標的金額大小、在當地的影響等情況,對本轄區內一審案件的級別管轄提出意見,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第二十條 【高院一審管轄】高級人民法院管轄在本轄區有重大影響的第一審民事案件

第二十二條 【原告就被告原則】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同一訴訟的幾個被告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在兩個以上人民法院轄區的,各該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
4、公民的住所地是指公民的戶籍所在地;法人的住所地是指法人的主要營業地或者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
5、公民的經常居住地是指公民離開住所地至起訴時已連續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公民住院就醫的地方除外。
17、對沒有辦事機構的公民合夥、合夥型聯營體提起的訴訟,由被告注冊登記地人民法院管轄。沒有注冊登記,幾個被告又不在同一轄區的,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
27、債權人申請支付令,適用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二條規定,由債務人住所地的基層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三條 【原告就被告的例外】下列民事訴訟,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原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一)對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居住的人提起的有關身份關系的訴訟;
(二)對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蹤的人提起的有關身份關系的訴訟;
(三)對被勞動教養的人提起的訴訟;
(四)對被監禁的人提起的訴訟。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
6、被告一方被注銷城鎮戶口的,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三條規定確定管轄;雙方均被注銷城鎮戶口的,由被告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7、當事人的戶籍遷出後尚未落戶,有經常居住地的,由該地人民法院管轄。沒有經常居住地,戶籍遷出不足一年的,由其原戶籍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超過一年的,由其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8、雙方當事人都被監禁或被勞動教養的,由被告原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被監禁或被勞動教養一年以上的,由被告被監禁地或被勞動教養地人民法院管轄。
9、追索贍養費案件的幾個被告住所地不在同一轄區的,可以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10、不服指定監護或變更監護關系的案件,由被監護人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11、非軍人對軍人提出的離婚訴訟,如果軍人一方為非文職軍人,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離婚訴訟雙方當事人都是軍人的,由被告住所地或者被告所在的團級以上單位駐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12、夫妻一方離開住所地超過一年,另一方起訴離婚的案件,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夫妻雙方離開住所地超過一年,一方起訴離婚的案件,由被告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沒有經常居住地的,由原告起訴時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13、在國內結婚並定居國外的華僑,如定居國法院以離婚訴訟須由婚姻締結地法院管轄為由不予受理,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的,由婚姻締結地或一方在國內的最後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14、在國外結婚並定居國外的華僑,如定居國法院以離婚訴訟須由國籍所屬國法院管轄為由不予受理,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的,由一方原住所地或在國內的最後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15、中國公民一方居住在國外,一方居住在國內,不論哪一方向人民法院提起離婚訴

㈧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三條普通程序是什麼意思

普通程序是訴訟程序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一種程序,是訴訟程序的基礎,具有審判程序通則的功能。
與其它訴訟程序相比,普通程序具有以下特點:
普通程序具有完整性。其表現在:從體繫上看,普通程序包括了當事人起訴、法院受理、審理前准備、開庭審理、裁判等各個法定訴訟階段,每一個訴訟階段按順序相互銜接,體系完整,反映了審判活動和訴訟活動的基本規律。從內容上看,普通程序對各個訴訟環節的具體內容均作出了具體明確規定,並且對一些必要的訴訟制度也作出了規定,如撤訴、缺席判決、訴訟中止和訴訟終結等。它們不屬於某一個訴訟階段,但對於處理訴訟中可能出現的特殊問題,卻是必不可少的。
普通程序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其體現在:適用普通程序審理民事案件,除貫徹民事訴訟法總則部分的基本原理、基本制度外,不需要適用其他任何一種訴訟程序的規定,是不依賴簡易程序、第二審程序、審判監督程序的獨立的訴訟程序。法院無論是審理一般的訴訟案件,還是重大、復雜的訴訟案件,都可以只適用普通程序就將其審結。
普通程序具有廣泛的適用性。普通程序適用於各級各類法院審理訴訟案件。中級以上的法院和各專門法院審理第一審民事案件,必須適用普通程序;基層法院除審理簡單民事案件適用簡易程序和小額訴訟程序外,審理其他案件也必須適用普通程序。
同時,由於普通程序完整、系統,可廣泛適用於法院審理一審民事案件、上訴案件和再審案件。我國民事訴訟中的簡易程序、第二審程序、審判監督程序是專門用於處理簡單民事案件、上訴案件和再審案件的訴訟程序,針對性強但不系統完整,法院在審理這些案件的過程中,凡是相應的程序沒有規定的,就要適用普通程序的有關規定。普通程序的這一特點反映了普通程序和其他訴訟程序的關系,反映了訴訟程序之間的差異性和協調性。

㈨ 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抄事訴訟法》是以襲憲法為根據,結合我國民事審判工作的經驗和實際情況制定。1991年4月9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民事訴訟法原則包括以下:

(一) 當事人訴訟平等原則;

(二)同等原則和對等原則;

(三)法院調解自願和合法的原則;

(四)辯論原則;

(五)處分原則;

(六)檢查監督原則;

(七)支持起訴原則。

【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八條,民事訴訟當事人有平等的訴訟權利。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保障和便利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對當事人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㈩ 民事訴訟法時效規定

《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內利的訴訟時效容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第一百八十九條規定,當事人約定同一債務分期履行的,訴訟時效期間自最後一期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計算。第一百九十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對其法定代理人的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該法定代理終止之日起計算。第一百九十一條規定,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受害人年滿十八周歲之日起計算。第一百九十二條規定,訴訟時效期間屆滿的,義務人可以提出不履行義務的抗辯。第一百九十三條規定,人民法院不得主動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

熱點內容
勞動者簽收規章制度的文件 發布:2025-09-05 20:42:21 瀏覽:374
監督管理部門所負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05 20:37:48 瀏覽:313
會計職業道德是指 發布:2025-09-05 20:35:46 瀏覽:561
政府機關保安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05 20:18:58 瀏覽:399
諸暨律師排行 發布:2025-09-05 20:16:01 瀏覽:716
法院執行訴訟 發布:2025-09-05 20:15:57 瀏覽:311
行政訴訟法三難 發布:2025-09-05 19:43:16 瀏覽:258
康德的道德哲學 發布:2025-09-05 19:40:02 瀏覽:473
公司法定代表人的行為 發布:2025-09-05 19:11:27 瀏覽:899
2015新婚姻法首付男方出 發布:2025-09-05 19:03:45 瀏覽: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