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法啞巴
⑴ 我哥哥是啞巴,現在涉嫌故意傷害罪被刑事拘留,我們沒有經濟能力請律師,怎麼辦
問:我哥哥是啞巴,現在涉嫌故意傷害罪被刑事拘留,我們沒有經濟能力請律師,怎麼辦?
答:君同法律在線咨詢為您解答
1、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刑事拘留的時間一伴為七天,特殊情況下可以再延長一至四天。
對於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刑事拘留的時間可延長至37天。
2、是否會被判刑,關健要看指控構成故意傷害罪的證據是否充足:如果指控構成故意傷害罪的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的,則會被判刑;如果指控犯罪的證據不足的,則法院會作出證據不足的無罪判決。
《刑事訴訟法》
第八十九條公安機關對被拘留的人,認為需要逮捕的,應當在拘留後的三日以內,提請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在特殊情況下,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一日至四日。
對於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至三十日。
人民檢察院應當自接到公安機關提請批准逮捕書後的七日以內,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決定。人民檢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機關應當在接到通知後立即釋放,並且將執行情況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對於需要繼續偵查,並且符合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條件的,依法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
⑵ 刑事公訴案件需不需要我們受害人自己請律師,還是法院會安排律師
刑事公訴案件,都是由檢察院來提起公訴的。受害人一般是不需要來請律師,進行辯護的。但是受害人一方,如果覺得有請律師來捍衛自己權利的必要,也是可以自己聘請律師的,法院一般是不會安排的,而且被害人一方請律師一般都是在刑事案件中的附帶民事部分為當事人維權。
另一方面在刑事案件中,法院指派律師一般都是給被告的,如被告人未成年,或者可能被判處死刑等等情況下,如果被告沒有辯護人,法院就會通知法律援助處指派律師。
(2)刑事訴訟法啞巴擴展閱讀:
相關法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三十五條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本人及其近親屬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是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第三十六條 法律援助機構可以在人民法院、看守所等場所派駐值班律師。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人,法律援助機構沒有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的,由值班律師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咨詢、程序選擇建議、申請變更強制措施、對案件處理提出意見等法律幫助。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看守所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權約見值班律師,並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約見值班律師提供便利。
第四十五條 在審判過程中,被告人可以拒絕辯護人繼續為他辯護,也可以另行委託辯護人辯護。
第四十六條 公訴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附帶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有權委託訴訟代理人。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附帶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隨時委託訴訟代理人。
人民檢察院自收到移送審查起訴的案件材料之日起三日以內,應當告知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其近親屬、附帶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委託訴訟代理人。人民法院自受理自訴案件之日起三日以內,應當告知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附帶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委託訴訟代理人。
第四十七條 委託訴訟代理人,參照本法第三十三條的規定執行。
⑶ 法律需要證據打官司也更要證據,如果兩個人單獨一起一個人打了一個人,沒有旁觀者,沒有證人就沒辦法嗎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15條規定,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不追究刑事責任,或者撤銷案件、不起訴、終止審理、宣告無罪。因此輕微傷,只能按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比如只是被打了幾拳、皮下淤血或者沒有牙齒等人體器官脫落的,無須鑒定。日常實踐中多是派出所民警責令施害者道歉,賠償醫療費等。對於輕傷以上程度的傷害,構成了公安機關偵察,檢察院提起公訴的范圍,需要依照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處理,找尋證據的責任轉移到了公安機關。此時鑒定,需要到當地公安機關指定的醫院進行。同時,如果在訴訟中被告(打人者)對於鑒定結論有異議的,還需要到省政府指定的醫院進行重新鑒定。按照我國的司法解釋,物證、書證和視聽資料的法律效力高於證人證言,所以如果有現場的錄像是最有說服力的。如果無法實現,可以徵求目擊證人。證人的選擇樓上已經有了說明,我就不多說了。祝你順利
⑷ 醉駕我兩個弟弟一個是攤子一個是啞巴能判監外治刑嗎
是不是可以監外執行是針對犯罪者的。
《刑事訴訟法》第二百六十五條規定,對被判處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暫予監外執行:
(一)有嚴重疾病需要保外就醫的;
(二)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
(三)生活不能自理,適用暫予監外執行不致危害社會的。
對被判處無期徒刑的罪犯,有前款第二項規定情形的,可以暫予監外執行。
對適用保外就醫可能有社會危險性的罪犯,或者自傷自殘的罪犯,不得保外就醫。
對罪犯確有嚴重疾病,必須保外就醫的,由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醫院診斷並開具證明文件。
所以,不會以家庭問題影響判決。
⑸ 在中國,犯罪嫌疑人有權保持緘默嗎
在我國《刑事訴訟法》中,雖然沒有直接規定犯罪嫌疑人有權保持緘默,但實際上已經執行了有限制的沉默權:
1、《刑事訴訟法》第四十九條規定,在刑事案件審理中,公訴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舉證責任由人民檢察院承擔,被告人不承擔來證明自己無罪的法律義務。
2、《刑事訴訟法》第五十條的規定: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也就是說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可以不承認自己犯罪,也可以拒絕作有罪的供述來證實自己構成了犯罪。
3、《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八條雖然規定了犯罪嫌疑人對偵查人員的提問,應當如實回答,但是對與本案無關的問題,有拒絕回答的權利。但是如果犯罪嫌疑人拒絕回答與本案有關的問題的,根據第五十條的規定,公安機關不能強制要求其回答。
《刑事訴訟法》
第四十九條 公訴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舉證責任由人民檢察院承擔,自訴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舉證責任由自訴人承擔。
第五十條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必須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夠證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無罪、犯罪情節輕重的各種證據。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證據,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必須保證一切與案件有關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觀地充分地提供證據的條件,除特殊情況外,可以吸收他們協助調查。
第一百一十八條 偵查人員在訊問犯罪嫌疑人的時候,應當首先訊問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犯罪行為,讓他陳述有罪的情節或者無罪的辯解,然後向他提出問題。犯罪嫌疑人對偵查人員的提問,應當如實回答。但是對與本案無關的問題,有拒絕回答的權利。
偵查人員在訊問犯罪嫌疑人的時候,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如實供述自己罪行可以從寬處理的法律規定。
⑹ 一個不是神經病的啞巴,如果觸犯了法律,要不要負刑事責任。
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刑法
第十八條【特殊人員的刑事責任能力】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
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第十九條【又聾又啞的人或盲人犯罪的刑事責任】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⑺ 啞巴在法律上有照顧沒有
有照顧。//
⑻ 公安局不立案怎麼辦,檢察院對公安局不立案有措施嗎
您好:
一、檢察機關肯定不予受理的案件:
1、不屬於本院管轄的案件,包括不符合職能管轄的案件(如自訴案件等)、不符合地域管轄的案件、不符合級別管轄的案件;
2、犯罪嫌疑人不在案的案件;
3、對於符合刑事訴訟法第十五條第(二)至(六)項規定情形的案件;即:(二)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 (三)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四)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4、不存在犯罪事實、犯罪事實並非嫌疑人所為或者不應當追究嫌疑人刑事責任的案件。
二、檢察機關可能不予受理的案件:
(1)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的案件;
(2)對檢察機關退回補充偵查的案件,公安機關沒有進行補充偵查,也沒有合理的理由的案件;
(3)其他不符合逮捕、起訴條件,不適宜檢察機關受理的案件。
三、檢察機關不予受理,公安怎麼辦?
1、對於檢察機關不予受理的案件,如果案件當事人或者公安機關認為檢察機關應當受理而不予受理,有權申請檢察機關進行復議,檢察機關必須更換辦案人進行復議;
2、如果當事人或者公安機關不服復議決定的,有權提請上一級檢察機關進行復核。對於經過復議復核改變原不予受理決定的,應當視為案件質量不高,存在執法過錯的,應當予以追究辦案人及有關人員的相應法律責任。
如果是屬於上述第二種:可能不免受理的案件。公安機關應當進行補充偵查,完善相關證據,然後再向檢察機關移送審查起訴。如果證據仍然不足的,只能撤銷案件了。如果屬於上述的第一種:肯定不予受理的案件。說明案子本身就不該立案,自然也只能是撤案處理了。
⑼ 啞巴犯盜竊,故意傷害罪,該怎樣罰
涉嫌盜竊犯罪和故意傷害罪,數罪並罰,啞巴犯罪沒有從輕情節,具體量刑看情節。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盜竊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13.3.8)
(2013年3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71次會議、2013年3月18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十二屆檢察委員會第1次會議通過)
為依法懲治盜竊犯罪活動,保護公私財產,根據《刑法》、《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現就辦理盜竊刑事案件適用法律的若干問題解釋如下:
第一條 盜竊公私財物價值1000元至3000元以上、3萬元至10萬元以上、30萬元至50萬元以上的,應當分別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條規定的「數額較大」、「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可以根據本地區經濟發展狀況,並考慮社會治安狀況,在前款規定的數額幅度內,確定本地區執行的具體數額標准,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批准。
在跨地區運行的公共交通工具上盜竊,盜竊地點無法查證的,盜竊數額是否達到「數額較大」、「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應當根據受理案件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確定的有關數額標准認定。
盜竊毒品等違禁品,應當按照盜竊罪處理的,根據情節輕重量刑。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故意傷害罪】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第二百六十四條【盜竊罪】盜竊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或者多次盜竊、入戶盜竊、攜帶凶器盜竊、扒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⑽ 啞巴如何付刑事責任
我國現行刑法規定了對精神病人、聾啞人與盲人的不負刑事責任或者從輕處理。根據《刑法》第18條的規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而「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刑事責任,是依據國家刑事法律規定,對犯罪分子依照刑事法律的規定追究的法律責任。刑事責任與行政責任不同之處:一是追究的違法行為不同:追究行政責任的是一般違法行為,追究刑事責任的是犯罪行為;二是追究責任的機關不同:追究行政責任由國家特定的行政機關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決定,追究刑事責任只能由司法機關依照《刑法》的規定決定;三是承擔法律責任的後果不同:追究刑事責任是最嚴厲的制裁,可以判處死刑,比追究行政責任嚴厲得多。依照中國刑法的規定,刑罰包括主刑和附加刑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