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民事訴訟法第87條

民事訴訟法第87條

發布時間: 2022-01-15 23:46:55

❶ 侵權法87條關於證明責任的分配是否合理科學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第八十七條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築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除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給予補償。

二、舉證責任是民事訴訟證據制度的核心內容,即當事人對自己所主張的事實,應當提供證據加以證明,以及不能證明時可能承擔的不利後果。在證據制度的發展過程中,由於訴訟性質結構的不同,決定了證明責任的承擔者有所不同。

我國的民事訴訟法對證據方面的許多問題或是沒有規定,或是有規定的又過於原則,致使司法實踐中難以把握。

2002年4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證據規定》)對民事審判實踐中迫切需要明確的有關證據問題作出了具體規定,從而有效地保障了民事審判質量,促進了審判效率的提高。

《證據規定》第四條明確規定了侵權訴訟中的舉證責任分配問題,本文就對該條規定的理解作些淺見。

(1)民事訴訟法第87條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第八十五條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其他設施及其擱置物、懸掛物發生脫落、墜落造成他人損害,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賠償後,有其他責任人的,有權向其他責任人追償。

第八十六條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其他設施倒塌造成他人損害的,由建設單位與施工單位承擔連帶責任。建設單位、施工單位賠償後,有其他責任人的,有權向其他責任人追償。

因其他責任人的原因,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其他設施倒塌造成他人損害的,由其他責任人承擔侵權責任。

第八十八條堆放物倒塌造成他人損害,堆放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八十九條在公共道路上堆放、傾倒、遺撒妨礙通行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的,有關單位或者個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九十條因林木折斷造成他人損害,林木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九十一條在公共場所或者道路上挖坑、修繕安裝地下設施等,沒有設置明顯標志和採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損害的,施工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窨井等地下設施造成他人損害,管理人不能證明盡到管理職責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❷ 20|3年|月1日起施行的民事訴訟法第七十八條第七十九的規定

你好,這兩條是關於鑒定人出庭與專家證人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內法2013
第七十八條當事人對容鑒定意見有異議或者人民法院認為鑒定人有必要出庭的,鑒定人應當出庭作證。經人民法院通知,鑒定人拒不出庭作證的,鑒定意見不得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支付鑒定費用的當事人可以要求返還鑒定費用。
第七十九條當事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通知有專門知識的人出庭,就鑒定人作出的鑒定意見或者專業問題提出意見。

❸ 申請強制執行後被執行人收到傳票,申請人要出席嗎

可以。當事人之間達成的和解協議合法有效並已履行完畢的,人民法院作執行結案處理。
一、最高法《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第87條規定:
當事人之間達成的和解協議合法有效並已履行完畢的,人民法院作執行結案處理。
二、《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條
1、在執行中,雙方當事人自行和解達成協議的,執行員應當將協議內容記入筆錄,由雙方當事人簽名或者蓋章。
2、申請執行人因受欺詐、脅迫與被執行人達成和解協議,或者當事人不履行和解協議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當事人的申請,恢復對原生效法律文書的執行。

❹ 民事訴訟中的委託調解是訴訟調解還是非訟調解

1、
「委託調解」的法律依據是2004年11月1日生效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民事調解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簡稱《調解規定》)第3條對《民事訴訟法》第87條的解釋。
《民事訴訟法》第87條規定,人民法院進行調解,可以邀請有關單位和個人協助。被邀請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協助人民法院進行調解。《調解規定》第3條的內容是:根據民事訴訟法第87條的規定,人民法院可以邀請與當事人有特定關系或者與案件有一定聯系的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或者其他組織,和具有專門知識、特定社會經驗、與當事人有特定關系並有利於促成調解的個人協助調解工作。

2、其最大最明顯的區別,就是是否正式立案,是否有一個正式的民事審判案號,是否依照民訴法審理
3、不是一個意思。
審前調解是訴訟調解
訴前調解是非訴。

❺ 勞動糾紛

1、不符合87條規定
2、你沒簽字就不怕,公司做偽證你就按照民事訴訟法111條,刑法307條
3、考勤是公司舉證
4、同事工資與本案無關

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七條第一款第一百八十五條第一百八十六條

《中華人民共來和國民事源訴訟法》
第一百七十七條人民法院審理選民資格案件、宣告失蹤或者宣告死亡案件、認定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案件、認定財產無主案件、確認調解協議案件和實現擔保物權案件,適用本章規定。本章沒有規定的,適用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關規定。
第一百八十五條人民法院受理宣告失蹤、宣告死亡案件後,應當發出尋找下落不明人的公告。宣告失蹤的公告期間為三個月,宣告死亡的公告期間為一年。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經有關機關證明該公民不可能生存的,宣告死亡的公告期間為三個月。
公告期間屆滿,人民法院應當根據被宣告失蹤、宣告死亡的事實是否得到確認,作出宣告失蹤、宣告死亡的判決或者駁回申請的判決。
第一百八十六條被宣告失蹤、宣告死亡的公民重新出現,經本人或者利害關系人申請,人民法院應當作出新判決,撤銷原判決。

❼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七條第一款之規定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七條第一款之規定: 申請認定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由其近親屬或者其他利害關系人向該公民住所地基層人民法院提出。

❽ 法院 送達有幾種

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人民法院送達的方式有以下七種。
直接送達
直接送達又稱交付送達,是指人民法院派專人將訴訟文書直接交付給受送達人簽收的送達方式。直接送達是送達方式中最基本的方式。即是說凡是能夠直接送達的,就應當直接送達,以防止拖延訴訟,保證訴訟程序的順利進行。在一般情況下,受送達人是公民的,由該公民直接簽收。該公民不在時可交由與其同住的成年家屬簽收。但是,在離婚案件中,本人不在,如果家中沒有其他成年家屬,只有對方當事人的,不宜採用由對方當事人簽收的方法,因為雙方有利害關系;受送達人是法人的交由其法定代表人或者該法人負責收件的人簽收;受送達人是其他組織的交由其主要負責人或者該組織負責收件的人簽收;受送達人有訴訟代理人的,可以交由其簽收;受送達人已向人民法院指定代收人的,由代收人簽收。
但是,調解書應當直接送交本人,不得由別人代收。因為調解書一經接受,即發生法律效力;當事人如果不接受,即視為調解未能成立。
留置送達
指受送達人無理拒收訴訟文書時,送達人依法將訴訟文書放置在受送達人的住所並產生送達的法律效力的送達方式。《民事訴訟法》第79條規定:「受送達人或者他的同住成年家屬拒絕接受訴訟文書的。送達人應當邀請有關基層組織或者所在單位的代表到場,說明情況,在送達回證上記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達人、見證人簽名或者蓋章,把訴訟文書留在受送達人的住所,即視為送達。」根據《意見》第82、83、84條的規定,有關基層組織或所在單位的代表及其他見證人不願在送達回證上簽字或蓋章的,由送達人在送達回證上記明情況,把送達文書留在受送達人住所,即視為送達。但調解書應當直接送達當事人本人,不適用留置送達。
委託送達
指負責審理該民事案件的人民法院直接送達訴訟文書有困難時,依法委託其他人民法院代為送達。委託送達與直接送達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負責審理該民事案件的人民法院稱為委託法院,接受送達任務的法院稱為受託法院。委託送達應當出具委託函,並附相關的訴訟文書和送達回證。受送達人在送達回證上簽收的日期為送達日期。
郵寄送達
指人民法院將所送達的文書通過郵局並用掛號信寄給受送達人的方式。實踐表明,法院採用郵寄送達通常是受送達人住地離法院路途較遠,直接送達有困難時所採用的一種送達方式。根據《意見》第85條的規定,郵寄送達,應當附有送達回證。掛號信回執上註明的收件日期與送達回證上註明的收件日期不一致的,或者送達回證沒有寄回的,以掛號信回執上註明的收件日期為送達日期。
轉交送達
指人民法院將訴訟文書送交受送達人所在單位代收,然後轉交給受送達人的送達方式。轉交送達有三種情況:
(1)受送人是軍人,通過其所在部隊團以上單位的政治機關轉交;
(2)受送達人被監禁的,通過其所在監所和勞動改造單位轉交;
(3)受送達人正在被勞動教養的,通過其勞動教養單位轉交。代為轉交的機關、單位收到訴訟文書後,必須立即交受送達人簽收,並以其在送達回證上簽收的時間為送達日期。
電子送達
指法院利用傳真、電子郵件、移動通信等現代化電子手段進行的送達。根據《民事訴訟法》第87條的軌道,採用電子送達方式應依照下列條件和程序進行:
(1)必須經受送達人同意,法院不得在未經受送達人同意的情況下依照職權採用此送達方式送達。受送達人同意採用電子方式送達的,應當在送達地址確認書中予以確認。
(2)電子送達方式只適用於對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以外的訴訟文書的送達。
(3)電子送達的具體手段包括傳真、電子郵件、移動通信等及時收悉的能夠確認受送達人可以收悉的方式。
採用電子送達的,送達日期以傳真、電子郵件、移動通信等到達受送達人特定系統的日期為准。《解釋》第135條規定,到達受送達人特定系統的日期,為法院對應系統顯示發送成功的日期,但受送達人證明到達其特定系統的日期與法院對應系統顯示發送成功的日期不一致的,以受送達人證明到達其特定系統的日期為准。
公告送達
指法院在受送達人下落不明,或者以其他方式無法送達的情況下,發出公告,公告發出後經過一定的時間即視為送達的方式。
公告送達的前提條件是受送達人下落不明,或者受送達人有音訊,但行蹤不定,沒有通訊地址,無法聯系,採用其他方式均無法送達。公告送達的受送達人不包括軍人、被監禁或被採取強制性教育措施的人,因為對這些人可以委託有關機關、單位轉交送達訴訟文書、法律文書。
公告可以在法院專設的公告欄、受送達人原住所地張貼,也可以在報紙、信息網路等媒體上刊登。發出公告日期以最後張貼或刊登的日期為准。法院在受送達人住所地張貼公告的,應當採取拍照、錄像等方式記錄張貼過程。
以公告方式送達的,自公告之日起,經過60日,有關訴訟文書或法律文書即視為送達。公告送達的,應在案卷內記明公告的原因和經過。對公告送達方式有特殊要求的,應按要求的方式進行公告。公告送達起訴狀或者上訴狀副本的,應當說明起訴或者上訴要點、受送達人答辯期限以及逾期不答辯的法律後果;公告送達傳票的,應當說明出庭地點、時間以及逾期不出庭的法律後果;公告送達判決書、裁定書的,應當說明裁判的主要內容,屬於一審的,還應當說明上訴權利、上訴期限和上訴的法院。
解釋第140條規定,適用簡易程序的案件,不適用公告送達。

❾ 中華人民共和國訴訟法弟83條

我國有三大訴訟法,因此,訴訟法第83條也有三個。
刑事訴訟法第八十三條 公安機關內拘留人容的時候,必須出示拘留證。
拘留後,應當立即將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羈押,至遲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除無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通知可能有礙偵查的情形以外,應當在拘留後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有礙偵查的情形消失以後,應當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
民事訴訟法第八十三條 當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或者其他正當理由耽誤期限的,在障礙消除後的十日內,可以申請順延期限,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決定。
行政訴訟法第八十三條 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行政案件,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理,並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四十五日內審結。

❿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八條和一百七十九條的詳細內容(急)

第一百七十八條 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但不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

第一百七十九條 當事人的申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

(一)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

(二)原判決、裁定認定的基本事實缺乏證據證明的;

(三)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是偽造的;

(四)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未經質證的;

(五)對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書面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調查收集的;

(六)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

(七)違反法律規定,管轄錯誤的;

(八)審判組織的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應當迴避的審判人員沒有迴避的;

(九)無訴訟行為能力人未經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或者應當參加訴訟的當事人,因不能歸責於本人或者其訴訟代理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的;

(十)違反法律規定,剝奪當事人辯論權利的;

(十一)未經傳票傳喚,缺席判決的;

(十二)原判決、裁定遺漏或者超出訴訟請求的;

(十三)據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的。

對違反法定程序可能影響案件正確判決、裁定的情形,或者審判人員在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

熱點內容
注會經濟法需要聽網課嗎 發布:2025-09-02 12:39:53 瀏覽:855
2017年新勞動法保胎假 發布:2025-09-02 12:19:20 瀏覽:951
合同法收貨地起訴 發布:2025-09-02 12:10:06 瀏覽:894
張志勇律師 發布:2025-09-02 11:45:01 瀏覽:10
怎麼寫影響力商法筆記 發布:2025-09-02 11:43:29 瀏覽:764
鄲城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9-02 11:27:21 瀏覽:778
買賣合同的聯系人有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02 11:13:42 瀏覽:33
經濟法的思考訓練題 發布:2025-09-02 11:13:05 瀏覽:806
黨員權利保障條例體會 發布:2025-09-02 10:52:18 瀏覽:776
合同法第一百五十八條 發布:2025-09-02 10:48:09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