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勞動法97條

勞動法97條

發布時間: 2022-01-17 16:55:07

❶ 法律:勞動法第97、98條,勞動合同法86條:98條是否贅述97條是否現在多餘

事實上是很有必要的,97條規定了法律的追溯的期限和條件,98條規定的是法律實施的日期。確定的是法律適用之日。

❷ 說按勞動法47條至97條賠

《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 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❸ 新勞動法第97條之規定

如你所述,勞動局之所以支持你的二倍經濟補償金的賠償金,是因為公司裁員解除合同違法,與《 勞動法》第九十七條以及《勞動合同法》第九十七條規定無關。按《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七條和《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五條規定,用人單位違反勞動合同法的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賠償金的計算年限自用工之日起計算,標准為經濟補償金的兩倍即本單位工作年限沒奶奶兩個月本人工資。

❹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82條和勞動法第98條的規定

勞動合同法抄
第八十二條 用人單襲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不與勞動者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自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之日起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勞動法
第九十八條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的條件解除勞動合同或者故意拖延不訂立勞動合同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對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❺ 如何理解《勞動合同法》第97條分段計算經濟補償問題

《勞動合同法》第九十七條第一款規定是:2008年以後「連續訂立二次固定期限勞內動合同,且容勞動者沒有本法第三十九條和第四十條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情形,續訂勞動合同的。」開始計算次數。
《勞動合同法》第九十七條第三款規定是:2008年以後計算經濟補償按照《勞動合同法》的規定處理,包括新規定的經濟補償、加付賠償金、雙倍工資。2008年以前仍執行《勞動法》第二十八條的規定。

❻ 如何理解新勞動法第97條,存續勞動合同

《勞動法》第97條,不是關於存續勞動合同的規定,條文:「第九十七條由於用人單位的原因訂立的無效合同,對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解析:
1、由於用人單位的原因訂立無效勞動合同或訂立部分無效勞動合同,對勞動者造成損害的,用人單位應如何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違反<.勞動法>有關勞動合同規定的賠償辦法》
第二條 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對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賠償勞動者損失:
(一)用人單位故意拖延不訂立勞動合同,即招用後故意不按規定訂立勞動合同以及勞動合同到期後故意不及時續訂勞動合同的;
(二)由於用人單位的原因訂立無效勞動合同,或訂立部分無效勞動合同的;
(三)用人單位違反規定或勞動合同的約定侵害女職工或未成年工合法權益的;
(四)用人單位違反規定或勞動合同的約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第三條 本辦法第二條規定的賠償,按下列規定執行:
(一)造成勞動者工資收入損失的,按勞動者本人應得工資收入支付給勞動者,並加付應得工資收入25%的賠償費用;
(二)造成勞動者勞動保護待遇損失的,應按國家規定補足勞動者的勞動保護津貼和用品;(三)造成勞動者工傷、醫療待遇損失的,除按國家規定為勞動者提供工傷、醫療待遇外,還應支付勞動者相當於醫療費用25%的賠償費用;
(四)造成女職工和未成年工身體健康損害的,除按國家規提供治療期間的醫療待遇外,還應支付相當於其醫療費用25%的賠償費用;
(五)勞動合同約定的其他賠償費用。
2、勞動合同被確認無效後,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什麼標准支付勞動報酬?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十四條勞動合同被確認為無效後,用人單位對勞動者付出的勞動,一般可參照本單位同期、同工種、同崗位的工資標准支付勞動報酬。
根據《勞動法》第九十七條之規定,由於用人單位的原因訂立的無效合同,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比照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的支付標准,賠償勞動者因合同無效所造成的經濟損失。

❼ 高分尋問!!關於勞動法的規定.請法律界人士解答!!

在《勞動法》裡面,工作10年以上的,勞動者要求用人單位簽訂無固定期勞動合同的,用人者應該簽訂。但在《勞動合同法》里,是勞動者如果不提出要簽訂要簽訂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就要簽訂無固定期勞動合同。《勞動合同法》對勞動者的保護更強了。而你母親上一次的合同是07年簽的,當時《勞動合同法》還沒有生效,所以應適用《勞動法》規定。當時沒簽訂無固定期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也沒有違法。

第42條第5項的情形,是《勞動合同法》新規定的,《勞動法》沒有規定。因此對於這種新情形,要支付經濟補償的,只能從《勞動合同法》生效時算起,是只有半年時間。

現在你母親就快要退休了,還是建議你繼續工作到退休吧。或想辦法逼用人單位把你母親辭退,這樣才能拿到更長的經濟補償金。

還有什麼情況你可以咨詢當地勞動保障機關,以他們的意見為准。以上僅供參考。

怪不得100分都沒人回答,原來那麼復雜。我也有點迷糊,根據目前了解到的資料做答,僅供參考。

1、你看的是《勞動合同法》第97條說的是,如果按照《勞動法》不用支付經濟補償的,而按《勞動合同法》要支付經濟補償的,補償時間從08.1.1(既《勞動合同法》生效期)起算。

2、按照《勞動合同法》,在本單位連續工作滿15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齡不滿5年,即使合同期滿,也要履行至退休之日止。但勞動者提出辭職的除外。

但是按照《勞動法》,如果勞動合同期滿或者當事人約定的勞動合同終止條件出現,勞動合同即行終止。

因此,這里按《勞動合同法》要支付經濟補償的,但按照《勞動法》不用支付的,期限從08.1.1算起。

❽ 勞動合同法97條最後一段的理解

第九十七條第三款 本法施行之日存續的勞動合同在本法施行後解除或者終止,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條 規定應當支付經濟補償的,經濟補償年限自本法施行之日起計算;本法施行前按照當時有關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按照當時有關規定執行。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們對這個條款存在一些疑問是可以理解的。因為 《勞動合同法》實施後,關於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的規定確實發生了一些變化,原因就在於《勞動合同法》與 《勞動法》中相關規定的不同。根據現有規定,解除或者終止 《勞動合同法》實施之前訂立的勞動合同,從橫向看,有的情形應當支付經濟補償,有的情形不需要支付經濟補償;從縱向看,有的情形依照 《勞動合同法》的規定應當支付經濟補償,依照 《勞動法》及其配套規定則不需要支付經濟補償。具體來說,包括以下幾種情形。

第一,關於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的規定。從 《勞動合同法》第46條第2項關於用人單位依照該法第36條規定向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並與勞動者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應當支付經濟補償的規定中可以看出, 《勞動合同法》並沒有規定勞動者一方主動提出,雙方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應當支付經濟補償。也就是說,勞動者一方主動提出,雙方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要求支付經濟補償沒有法律依據。而 《勞動法》第28條並沒有像 《勞動合同法》這樣明確規定用人單位一方主動提出,雙方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才支付經濟補償。

第二,關於勞動合同期滿終止是否支付經濟補償的規定。依照 《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勞動合同期滿終止應當支付經濟補償,但是 《勞動法》對於勞動合同期滿終止是否應當支付經濟補償並沒有作出規定。實踐當中,有的地方規定勞動合同期滿終止應當支付經濟補償,多數地方並沒有這種規定。

第三,關於經濟補償的計算標准。 《勞動合同法》第47條細化了經濟補償的標准,並對高收入勞動者的經濟補償作了 「雙封頂」,即: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1年支付1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6個月以上不滿1年的,按1年計算;不滿6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3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3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12年。這里的 「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只是規定工作時間每滿1年發給相當於1個月的經濟補償,對於協商一致的工作時間不滿1年的按照1年的標准發給經濟補償,但除了經濟性裁員經濟補償不封頂之外,其他支付經濟補償的情形,不管勞動者的收入高低都有最多支付12個月經濟補償的封頂,同時規定勞動者的月平均工資低於企業月平均工資的,按照企業月平均工資標准支付經濟補償。

第四, 《勞動合同法》新增加了兩項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不需要支付經濟補償的情形:即勞動者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對完成本單位的工作任務造成嚴重影響,或者經用人單位提出,拒不改正的;因勞動者 「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的」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應當指出,實踐當中,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對計算經濟補償的工資標准往往認識不一,容易產生勞動爭議。筆者認為,計算經濟補償的工資標准應當按勞動者實際應當得到的工資計算,包括計時工資或者計件工資以及獎金、津貼和補貼等貨幣性收入。

❾ 新勞動法第97條之規定 疑惑

對的,目前的情況就是你說的這樣。現在這個問題很普遍,據說勞動合同法實施細則出來後會對這個問題進一步詳細說明,拭目以待。

❿ 新勞動法

根據你的描述,你現在的合同期是從2007年9月日(2日?)到2008年9月1日。2008年1月1日之前的時間適用現行法律,1月1日之後適用勞動合同法關於經濟補償金的規定。(依據請見《勞動合同法》第97條第三款)

按照你所說的,到2007年9月1日已經在公司工作滿5年,那麼到2007年12月31日為止,你可以獲得相當於6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2007年9月到12月這段工作時間,雖然只有4個月,按照國家規定不滿1年按一年算,所以你也可以獲得相當於1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除非你所在城市的地方規定不滿6個月的不支付經濟補償金)

然後再來看2008年1月1日之後,如果用人單位在2008年7月1日之前跟你解除勞動合同,根據《勞動合同法》規定,你可以拿到相當於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依據是勞動合同法第47條第一款,「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年限,每滿1年支付1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不滿6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如果用人單位在2008年7月1日之後到9月1日之前這段時間解除勞動合同,你可以獲得相當於1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依據出處同上「……6個月以上不滿1年的,按1年計算」。

綜上,若用人單位在2008年7月1日之前(不包括7月1日當天)解除勞動合同,你可以獲得相當於6.5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若用人單位在2008年7月1日之後到9月1日之前解除勞動合同,你可以獲得相當於7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

PS:如果用人單位沒有提前解除勞動合同(換句話說,合同在2008年9月1日到期終止),那麼2008年1月1日之前的工作時間是沒有經濟補償金的,2008年1月1日之後,根據勞動合同法的規定,你可以獲得相當於1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

熱點內容
開學第一課民法典 發布:2025-09-02 12:53:51 瀏覽:184
注會經濟法需要聽網課嗎 發布:2025-09-02 12:39:53 瀏覽:855
2017年新勞動法保胎假 發布:2025-09-02 12:19:20 瀏覽:951
合同法收貨地起訴 發布:2025-09-02 12:10:06 瀏覽:894
張志勇律師 發布:2025-09-02 11:45:01 瀏覽:10
怎麼寫影響力商法筆記 發布:2025-09-02 11:43:29 瀏覽:764
鄲城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9-02 11:27:21 瀏覽:778
買賣合同的聯系人有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02 11:13:42 瀏覽:33
經濟法的思考訓練題 發布:2025-09-02 11:13:05 瀏覽:806
黨員權利保障條例體會 發布:2025-09-02 10:52:18 瀏覽: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