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民事訴訟法惡意訴訟處罰

民事訴訟法惡意訴訟處罰

發布時間: 2022-01-18 20:45:15

① 民事起訴書上是兩原告,兩人簽名是一人所簽,按《新民事訴訟法》第112條規定,是否屬於惡意訴訟或虛假起訴

是否構成,有法院認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二條當版事人之間惡意串通,企圖通權過訴訟、調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人民法院應當駁回其請求,並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② 惡意訴訟的法律依據是什麼

目前,我國實體法上尚未對惡意訴訟侵權進行規定。從大的范圍來說,惡意訴訟侵權屬於一般侵權,但又與一般侵權在構成要件有所區別,它不僅要求侵權人主觀上具有過錯,而且要求侵權人的動機是惡意的,即其提起訴訟的動機不正當。故,成立惡意訴訟侵權的構成要件為:第一,主觀上明知自己提起的訴訟沒有事實根據或法律根據;第二,提起訴訟的目的在於獲得非法利益;第三,實施了偽造事實或提出毫無根據的訴訟的行為;第四,惡意訴訟給被侵權人造成了物質損害。惡意訴訟分為兩種情形,單方惡意訴訟和雙方惡意訴訟,單方惡意訴訟是一方為了獲得非法利益而惡意針對被告方實施的不當訴訟行為;雙方惡意訴訟是雙方當事人惡意串通規避法律或虛構事實、法律關系損害他人利益的訴訟行為,因此雙方惡意訴訟又被稱為虛假訴訟。惡意訴訟侵權的責任承擔方式一般是損害賠償和恢復原狀,如果惡意訴訟獲得了法院不公正裁判,需要通過再審程序撤銷裁判後才能提起惡意訴訟侵權訴訟。

③ 民事訴訟中故意提供虛假證據屬於什麼犯罪

民事訴訟中故意提供虛假證據涉嫌偽造證據,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一條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偽造、毀滅重要證據,妨礙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

(二)以暴力、威脅、賄買方法阻止證人作證或者指使、賄買、脅迫他人作偽證的;

(三)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已被查封、扣押的財產,或者已被清點並責令其保管的財產,轉移已被凍結的財產的;

(四)對司法工作人員、訴訟參加人、證人、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協助執行的人,進行侮辱、誹謗、誣陷、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五)以暴力、威脅或者其他方法阻礙司法工作人員執行職務的;

(六)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的。

人民法院對有前款規定的行為之一的單位,可以對其主要負責人或者直接責任人員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3)民事訴訟法惡意訴訟處罰擴展閱讀:

刑法第十四條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並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由偽證引起的司法不公正的後果是什麼,我想大家都知道。

最高人民檢察院2002年10月24日發布的司法解釋《關於通過偽造證據騙取法院民事裁判佔有他人財物的行為如何適用法律問題的答復》:

以非法佔有為目的,通過偽造證據騙取法院民事裁判佔有他人財物的行為所侵害的主要是人民法院正常的審判活動可以由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作出處理,不宜以詐騙罪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

如果行為人偽造證據時,實施了偽造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印章的行為,構成犯罪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二百八十條第二款的規定。

以偽造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印章罪追究刑事責任;如果行為人有指使他人作偽證行為,構成犯罪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三百零七條第一款的規定,以妨害作證罪追究刑事責任。

由此可見,妨害作證罪可以存在於民事訴訟中,那麼,與妨害作證罪處在同一條但不同款的幫助毀滅證據罪和幫助偽造證據罪當然也能存在於民事訴訟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④ 法律法規對虛假訴訟認定條款有哪些

虛假訴訟罪是來刑法修正案九自新增加的罪名之一。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妨害司法秩序或者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為虛假訴訟罪。捏造事實怎麼理解?所謂捏造事實,指行為人虛構、臆造根本不存在,與真實情況相悖的事實情況,既可以是完全捏造,毫無真實成分,也可以是存有部分真實成分,部分捏造。注意區分以下幾種情形:(一)罪與非罪的界限行為人主觀上沒有特定的主觀目的,不論是否謀取利益,謀取的利益是正當利益還是不正當利益的,均能構成本罪。如行為人為了要回借款,但礙於臉面不好意思開口,遂將債權虛假轉讓他人,由他人提起訴訟討還借款的。這種情況,也符合本罪所規定的客觀危害行為。(二)此罪與彼罪的界限如,虛假訴訟罪與詐騙罪、侵佔罪、偽證罪、妨害作證罪等罪名之間的的界限。(三)本罪的罪數形態實踐中,可能出現行為人以非法佔有他人財產或逃避合法債務為目的,捏造事實,提起民事訴訟,獲得有利民事裁判,嚴重妨害司法秩序的行為。根據刑法的規定,既可能符合虛假民事訴訟罪,也可能符合詐騙罪、侵佔罪等其他犯罪的犯罪構成。

⑤ 惡意訴訟應該受到什麼樣的懲罰

惡意訴訟按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二條處理
當事人之間惡意串通,企圖通過訴訟、調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人民法院應當駁回其請求,並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登記立案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十六條人民法院依法維護登記立案秩序,推進訴訟誠信建設。對干擾立案秩序、虛假訴訟的,根據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有關規定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惡意訴訟即此類。

⑥ 民事惡意訴訟在審判實踐中的常見手段有哪些

您好,
一、惡意訴訟的定義及特徵
在我國現有的法律體系中,對惡意訴訟尚無明確的定義,司法理論和實踐中也是眾說紛紜,各執一詞。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說法:
(一)惡意訴訟是指當事人濫用民事起訴權,為追求不法、不當利益或達到其他非法的目的而提起民事訴訟的違法行為或現象。
(二)惡意訴訟是當事人出於故意或者重大過失,沒有合理和合法的訴訟依據,違反訴訟目的,把訴訟作為侵犯國家、集體和他人合法權益的手段,謀求非法利益或意圖使他人受到財產和精神上的損害,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三)惡意訴訟是指故意以他人受到損害為目的,無事實根據和正當理由而提起民事訴訟,致使相對人在訴訟中遭受損失。
筆者認為,惡意訴訟是指一方或雙方當事人出於為自己謀求不正當利益或者侵害國家、集體、他人合法權益的非法目的,在訴訟或者執行程序中違背誠實信用原則,虛假陳述、偽造證據、濫用訴權、拖延訴訟、逃避執行的行為。
惡意訴訟具有如下五個方面的特徵:
(一)行為人主觀上具有惡意,即行為人主觀上具有謀求非法利益、非法佔有他人財產或者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目的。
(二)行為人通過法院的審判權或者執行權達到其非法目的。
(三)行為人在訴訟過程當中存在虛假陳述、隱瞞事實、偽造證據、濫用訴權、逃避執行等行為。
(四)惡意訴訟具有形式上的合法性,實質上卻背離了誠實信用和善良風俗的基本原則。
(五)惡意訴訟不僅浪費司法資源擾亂司法秩序,還會侵犯相對方或第三方的合法權益,造成公權利與私權利的雙重損害。
二、惡意訴訟的類型
在司法理論和實踐中,最常見的是將惡意訴訟分為單方欺詐型、原被告相互串通型、非法利用程序型和惡意代理獲利型四種。筆者認為,根據惡意訴訟的主體不同,可以將惡意訴訟分為原告惡意型、被告惡意型和原被告雙方串通型三種。
(一)原告惡意型
原告惡意型主要包括惡意起訴與訴訟欺詐。
惡意起訴是指原告沒有實體意義上的合法訴權,在缺乏事實根據和法律根據的基礎上對被告提起訴訟,以給被告造成訴訟煩累或給被告帶來名譽上的損傷的訴訟行為,在學理上被稱之為「騷擾型訴訟」。騷擾型訴訟的法律特徵是行為人在心理狀態上並不以追求勝訴的後果為目的,其目的主要在於給被告帶來訴訟中的麻煩,使被告被無謂地捲入訴訟之中,身陷訴累,為應訴答辯、舉證質證疲於奔命,空耗時間、精力與金錢,或者使被告因為訴訟而受到名譽上或商譽上的巨大損害。
訴訟欺詐是原告在捏造事實、偽造證據的基礎上提起的訴訟,其目的是藉助訴訟技能獲得法院的信賴,從而作出滿足其訴訟請求的勝訴判決。訴訟欺詐主要有三種類型:一是「無中生有」型,即原告虛構債權債務關系,偽造證據,如借條、還款協議等,並以此作為依據向法院起訴,要求被告履行「債務」;二是「死灰復燃」型,即原告以被告已經履行完畢但沒有索回或銷毀的債務文書為憑據,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被告再次履行;三是「借題發揮」型,即原告偽造有關證據,使債權的標的擴大,如篡改借據上的借款金額、傷殘鑒定書的傷殘等級結論等。
(二)被告惡意型
與原告主動起訴不同的是,被告惡意訴訟主要表現為濫用訴權拖延訴訟。
1、濫用管轄異議權。即使根據案件的性質管轄許可權非常明確或者當事人在合同中對管轄有明確約定,被告也要提出管轄異議申請,且待異議申請被法院駁回後又提起上訴。
2、濫用反訴權及增加、變更訴訟請求權。被告故意提起與本訴無關的訴訟作為反訴,並在反訴的舉證期限內反復增加或者變更訴訟請求,以獲得舉證期限,拖延本訴的訴訟時間。
3、濫用鑒定申請權。被告明知原告提交的證據是出己方,比如明知合同或者對賬單系真實的簽字或蓋章,仍提出質疑,申請鑒定,在鑒定過程中借故將鑒定申請撤回或待法院將卷宗材料移交鑒定機構後不交鑒定費用。
4、濫用上訴權。被告明知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准確,二審改判無望,仍提起上訴。在二審程序之中又通過濫用訴權阻卻判決生效或以種種理由不交納二審訴訟費用,妨礙原告合法權益及時實現。
5、濫用調查取證申請權。被告明知某證據已經滅失或者並不存在,卻聲稱某機關或某單位存有該證據,以己方無法調取為由申請法院調查取證。
6、申請延期舉證、延期開庭審理。被告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三十六條的規定在舉證期限內申請延期舉證,依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六條的規定申請延期開庭審理。
7、被告逃避傳喚,致使法院的傳票不能直接送達本人或者同住成年家屬而不得不採用公告方式進行送達;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撫恤金和婚姻案件的被告以及其他不到庭就無法查清案情的被告,經兩次傳票傳喚仍拒不到庭參加訴訟。
8、捏造案件事實,虛構法律關系,提起另一訴訟,造成本案必須以另一案件的審理結果為依據的假象,致使本案中止審理。
9、虛假調解、和解。被告以調解為名惡意與原告磋商,造成案件久調不決,或者在達成一致意見後又故意不簽調解書,致使調解功虧一簣;而在執行案件中,被執行人假借和解之名拖延執行時間,以轉移或者隱匿財產,達到逃避執行的目的。
(三)原被告雙方惡意串通型
原被告雙方惡意串通型是指原被告雙方惡意串通,虛構民事法律關系或者法律事實,通過符合程序的訴訟形式,使法院作出錯誤裁判,從而達到損害他人利益、謀取非法利益的目的的違法行為,故有學者把這種類型形象地稱之為「手牽手」型。這類訴訟的原被告之間一般具有關聯性,如雙方為親朋好友,母子公司,業務往來較多、關系較好的公司,或公司與其員工等。雙方通過不正當的磋商而相互配合,偽造事實上並不存在的證據,故意作出背離事實或歪曲事實的陳述。雙方沒有激烈的對抗或者對抗「走過場」,被告方對原告方提交的證據不提異議,對原告方主張的事實予以自認,對原告方的訴訟請求輕易認可。一方的調解願望非常強烈,甚至雙方都主動要求法院出具調解書,或雙方達成調解協議請求法院直接確認。雙方配合默契,從而騙取法院作出錯誤的法律事實認定,並做出對其有利的司法文書。
三、惡意訴訟的危害
首先,惡意訴訟損害他人的合法權益。惡意訴訟影響了他人訴權的正當行使,妨礙法律的正確適用,惡意一方非法利益的實現,必然損害對方的合法權益,雙方惡意串通,必然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的合法權益。因法院裁判具有權威性和強制力,惡意一方或雙方所主張的事實或者法律關系一旦被生效裁判所確認,受害方對於自己所遭受的物質和精神損害難以尋求救濟途徑。
其次,惡意訴訟浪費司法資源,損害司法權威。司法資源是有限的,而社會糾紛是無限的。而惡意訴訟的惡意方,因出於主觀惡意之心理,在審理中常濫用申請迴避權、申請延期舉證權等權利,從而拖延開庭時間,阻撓審理程序的正常進展,其佔用的審判資源往往比正常訴訟還多,而本身訴訟卻無任何價值。惡意訴訟案件的存在和增多,浪費了本已十分緊張的訴訟資源,干擾了正常的訴訟秩序,使人們失去了平等地尋求司法救濟途徑的機會,法院的精力被人為分散,加劇了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同時,當法治建設致力於確立司法公信力,樹立司法權威時,惡意訴訟的行為人卻把審判庭變成了侵犯他人合法權益的競技場,無時無處不在挑戰司法公信力,挑戰司法權威,使人們對訴訟制度的合理性產生信任危機,對訴訟程序產生懷疑。
再次,惡意訴訟異化訴訟功能,激化社會矛盾。惡意訴訟使訴訟成為一種當事人可利用的謀取非法利益的工具,而不是人們所依賴的解決糾紛的有效制度,同時會使無辜的公民的合法權益因此遭受不應有的損害,極大降低訴訟制度的性能和效用。惡意訴訟導致不公判決的產生,捲入惡意訴訟的訴訟主體無法在訴訟中解決糾紛,也難以使自身在糾紛中受非法侵害的利益得到回復,更不能使自己的合法利益得到承認和保護,人們只能通過其他訴求渠道解決,甚至以暴力的方式解決糾紛,從而引發社會矛盾的進一步激化。
四、惡意訴訟的規制現狀
惡意訴訟的規制可分為程序法規制和實體法規制。程序法規制符合訴訟經濟的要求,可以通過程序規制有效避免惡意訴訟的出現,將惡意訴訟消化在程序當中;而實體法規制能夠以具體明確的懲戒,對行為人產生威懾力,並能夠給受害人帶來直接的補償。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一)程序法規制基本已成體系
1、《民事訴訟法》第十三條規定了誠實信用原則,倡導誠信訴訟;
2、《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二條和第一百一十三條明確規定,當事人之間惡意串通,通過訴訟、調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人民法院應當駁回其請求,並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被執行人與他人惡意串通,通過訴訟、仲裁、調解等方式逃避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的,也應當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3、對於惡意訴訟已經結束,法院已無機會駁回訴訟請求或採取強制措施的,受侵害人可依據《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第三款的規定提起第三人撤銷之訴。 (二)實體法規制有待完善
1、惡意訴訟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實際上是一種特殊的侵權行為,但《民法通則》和《侵權責任法》對惡意訴訟侵權及其損害賠償並沒有具體明確的規定。當然,受害人可以根據《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第二款和《侵權責任法》第六條的規定要求行為人承擔侵權賠償責任。
2、除了惡意訴訟中逃避執行行為可以適用《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條規定的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外,我國《刑法》對民事訴訟中的虛假陳述、偽造證據、濫用訴權、拖延訴訟等惡意訴訟行為缺乏相應的懲罰罪名。目前,僅有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通過偽造證據騙取法院民事裁判佔有他人財物的行為如何適用法律問題的答復》對偽造證據的行為進行了規定。《答復》指出:以非法佔有為目的,通過偽造證據騙取法院民事裁判佔有他人財物的行為所侵害的主要是人民法院正常的審判活動,可以由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做出處理,不宜以詐騙罪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如果行為人偽造證據時,實施了偽造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印章的行為,構成犯罪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二百八十條第一款的規定,以偽造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印章罪追究刑事責任;如果行為人有指使他人作偽證的行為,構成犯罪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三百零七條第一款的規定,以妨害作證罪追究其刑事責任。而民事惡意訴訟大多是當事人自己作偽證,並且往往不採用暴力、威脅、賄買等手段,因而很少能夠適用妨害作證罪。
五、結語
總之,惡意訴訟的識別與遏制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課題。我們要建立誠信的社會機制,增強人們的道德修養,要提升法官隊伍的整體素質,提高法官識別惡意訴訟的能力,要加大對惡意訴訟的懲處力度,明文規定惡意訴訟為犯罪行為,只有這樣,才能使惡意訴訟無處藏身。

⑦ 什麼樣的惡意訴訟構成刑事犯罪

惡意訴訟構成刑事犯罪為虛假訴訟罪,虛假訴訟罪是刑法修正案(九)增加的罪名,是指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妨害司法秩序或者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犯虛假訴訟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虛假訴訟罪的明確規定如下:

第一條 採取偽造證據、虛假陳述等手段,實施下列行為之一,捏造民事法律關系,虛構民事糾紛,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零七條之一第一款規定的「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

(一)與夫妻一方惡意串通,捏造夫妻共同債務的;

(二)與他人惡意串通,捏造債權債務關系和以物抵債協議的;

(三)與公司、企業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監事、經理或者其他管理人員惡意串通,捏造公司、企業債務或者擔保義務的;

(四)捏造知識產權侵權關系或者不正當競爭關系的;

(五)在破產案件審理過程中申報捏造的債權的;

(六)與被執行人惡意串通,捏造債權或者對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的優先權、擔保物權的;

(七)單方或者與他人惡意串通,捏造身份、合同、侵權、繼承等民事法律關系的其他行為。

隱瞞債務已經全部清償的事實,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要求他人履行債務的,以「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論。

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基於捏造的事實作出的仲裁裁決、公證債權文書,或者在民事執行過程中以捏造的事實對執行標的提出異議、申請參與執行財產分配的,屬於刑法第三百零七條之一第一款規定的「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

第二條 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零七條之一第一款規定的「妨害司法秩序或者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

(一)致使人民法院基於捏造的事實採取財產保全或者行為保全措施的;

(二)致使人民法院開庭審理,干擾正常司法活動的;

(三)致使人民法院基於捏造的事實作出裁判文書、製作財產分配方案,或者立案執行基於捏造的事實作出的仲裁裁決、公證債權文書的;

(四)多次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的;

(五)曾因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被採取民事訴訟強制措施或者受過刑事追究的;

(六)其他妨害司法秩序或者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情形。

第三條 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零七條之一第一款規定的「情節嚴重」:

(一)有本解釋第二條第一項情形,造成他人經濟損失一百萬元以上的;

(二)有本解釋第二條第二項至第四項情形之一,嚴重干擾正常司法活動或者嚴重損害司法公信力的;

(三)致使義務人自動履行生效裁判文書確定的財產給付義務或者人民法院強制執行財產權益,數額達到一百萬元以上的;

(四)致使他人債權無法實現,數額達到一百萬元以上的;

(五)非法佔有他人財產,數額達到十萬元以上的;

(六)致使他人因為不執行人民法院基於捏造的事實作出的判決、裁定,被採取刑事拘留、逮捕措施或者受到刑事追究的;

(七)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7)民事訴訟法惡意訴訟處罰擴展閱讀:

虛假訴訟刑事案件由虛假民事訴訟案件的受理法院所在地或者執行法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有刑法第三百零七條之一第四款情形的,上級人民法院可以指定下級人民法院將案件移送其他人民法院審判。

熱點內容
北辰法律援助中心 發布:2025-08-31 12:20:01 瀏覽:82
司法考試試題答案解析 發布:2025-08-31 11:56:08 瀏覽:65
20184勞動法自考考試答案 發布:2025-08-31 11:56:07 瀏覽:267
2企業法律顧問培訓 發布:2025-08-31 11:55:00 瀏覽:737
經濟法答題如何背誦 發布:2025-08-31 11:46:37 瀏覽:151
金錢追求和道德追求能統一 發布:2025-08-31 11:36:09 瀏覽:361
善後會議條例 發布:2025-08-31 10:22:17 瀏覽:403
山亭區律師 發布:2025-08-31 10:07:47 瀏覽:604
重慶情蹤法律咨詢有限公司聯系電話 發布:2025-08-31 10:06:14 瀏覽:907
依法治國關鍵是依法執政 發布:2025-08-31 09:54:37 瀏覽: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