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與公司法
現行公司法148條對董事、高管人員的禁止行為進行規定,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違反法律規定實施挪用公司資金、將公司資金以其個人名義或者以其他個人名義開立賬戶存儲等行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一百四十八條
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挪用公司資金;
(二)將公司資金以其個人名義或者以其他個人名義開立賬戶存儲;
(三)違反公司章程的規定,未經股東會、股東大會或者董事會同意,將公司資金借貸給他人或者以公司財產為他人提供擔保;
(四)違反公司章程的規定或者未經股東會、股東大會同意,與本公司訂立合同或者進行交易;
(五)未經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同意,利用職務便利為自己或者他人謀取屬於公司的商業機會,自營或者為他人經營與所任職公司同類的業務;
(六)接受他人與公司交易的傭金歸為己有;
(七)擅自披露公司秘密;
(八)違反對公司忠實義務的其他行為。
董事、高級管理人員違反前款規定所得的收入應當歸公司所有。
⑵ 自學考試勞動法和公司法哪個更簡單些
勞動法(labour law),是調整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密切聯系的社會關系的法律專規范總稱。它是資本屬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而產生的法律部門;它是從民法中分離出來的法律部門;是一種獨立的法律部門。這些法律條文規管工會、僱主及雇員的關系,並保障各方面的權利及義務。
公司法是規定各類公司的設立、活動、解散及其他對外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是市場的主體法。其意義:鼓勵投資創業;強化公司的意思自治;加強對債人的保護;加強對中小股東利益的保護;強化公司社會責任和職工保護措施。
學習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法律不同,但是難易度都是一樣的,所以只要努力那個都是簡單的。
⑶ 來一個擅長勞動法和公司法的人吧,回答滿意直接100分
問題講的不是很明白,僅根據你的敘述,推斷你為公司的股東,佔13%的股權,同時為公司監事。
一、F已經轉讓了股權,只要其已經在工商局進行了變更登記,則是否簽訂了股權轉讓協議並不重要。且股權已經轉讓完了,不知道此處剩下的9個點是何意思???
二、如果你D現在不想和公司合作了,你可以把你佔有的公司13%的股份全部轉讓出去,股份可以轉讓給其他股東,也可以轉讓給股東以外的人。你即可取得相關的轉讓價款作為轉讓股權的對價。
三、你是公司的出資人之一,公司可以給你繳納保險,按照保險法的規定,保險是由公司個個人共同承擔的,你可以要求公司支付應該由公司承擔的那一部分。
四、關於加班費,你是公司的股東,按你的敘述也是公司的實際管理人,按照公司法的規定,股東享有股東分紅,這就是你作為股東資本投入而取得的相應的收入,你首先要清楚,你和公司的關系,你是公司的出資人,是公司的管理人,你不是普通的員工,你和公司之間不是《勞動法》上規定的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的勞動關系,所以不適用《勞動法》上關於加班工資的規定來調整。
五、關於工資避稅問題,公司的做法雖然不合法,但是此逃稅問題最終受益的還是公司,而你是公司的股東,說來說去,這最後的利益還是由你取得。對你而言,,沒有什麼不利的方面。
六、你是公司的股東,也是監事,如果公司的做法危害了股東的利益,股東有權利
可以書面請求董事會或者不設董事會的有限責任公司的執行董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監事會、不設監事會的有限責任公司的監事,或者董事會、執行董事收到前款規定的股東書面請求後拒絕提起訴訟,或者自收到請求之日起三十日內未提起訴訟,或者情況緊急、不立即提起訴訟將會使公司利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前款規定的股東有權為了公司的利益以自己的名義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⑷ 公司法和勞動法的問題
根據你說的情況,解答如下:
1、你說的小公司是大公司所屬子公司還是分公司性質不明確。
(所在的小公司在06.12在工商局有注冊,可以找到他的資料,小公司有自己的名稱,和大公司名稱不一樣的)這個不能說明問題,你應當看小公司營業執照上的單位性質是什麼,上面是法定代表人還是負責人,如果是法定代表人則該小公司是大公司下屬子公司,如是負責人則該小公司是大公司的分公司。
2、只有搞清楚單位的性質,你才能准確的提起仲裁。 因為子公司有獨立法人地位,獨立對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而分公司沒有獨立法人地位,其責任由總公司承擔。
搞清楚企業性質後,可以通過留言給我,做進一步答復。
⑸ 結合《公司法》和《勞動法》從企業角度談如何遵守法律
上市公司董事會秘書除需依據《勞動合同法》之外,還需遵守證券交易所的相... 《公司法》;免職後,勞動關系的處理適用《勞動法》等法律法規。
⑹ 我想知道法律效力問題,是勞動法大還是公司法大,還有勞動合同法呢
你好,《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公司法》都是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討論通過的,在效力等級上是平級的,只是適用不同的領域。
縱橫法律網 畢華寶律師
⑺ 請問有人懂勞動法、公司法、合同法、管理嗎
建議就近結合情況咨詢律師
⑻ 懂勞動法和公司法的律師來幫幫忙
你可以從公司混同方面來考慮這個問題。
第一、有沒有證據證明公司業務回混同。比如總廠和答第三方簽訂的合同,是否由分廠履行的。在貨物交接問題中,有沒有總廠和分廠的印章。
第二、財務有沒有混同。比如從會計賬簿上可以反映出資金流向問題,總廠和分廠財務賬本是否混同在一起。
第三、公司人員的混同。分廠人員是否同時是總廠工作人員,分廠領導任命是否由總廠任命。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⑼ 勞動法和公司法勞動合同默認的送達四項是什麼
摘要 一、勞動法關於辭退補償標准: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