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訴訟法96

行政訴訟法96

發布時間: 2022-01-18 23:55:08

①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九條第八項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六十九條 行政行為證據確鑿,適用法律、法規正確,符合法定程序的,或者原告申請被告履行法定職責或者給付義務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該條並無第八項。

② 我現在才得知當年1996年監獄取消我警銜違背了上位法《警銜條例》,可以提請行政訴訟嗎

你1996年發生的事情,到今年已經24年了,怕是已超出了行政訴訟的時效,你可以到法院咨詢一下

③ 誰知道:2015年新的行政訴訟法第96條內容

修訂後的《行政訴訟法》第九十六條行政機關拒絕履行判決、裁定、調解專書的,第一審人民屬法院可以採取下列措施:
(一)對應當歸還的罰款或者應當給付的款額,通知銀行從該行政機關的賬戶內劃撥;
(二)在規定期限內不履行的,從期滿之日起,對該行政機關負責人按日處五十元至一百元的罰款;
(三)將行政機關拒絕履行的情況予以公告;
(四)向監察機關或者該行政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提出司法建議。接受司法建議的機關,根據有關規定進行處理,並將處理情況告知人民法院;
(五)拒不履行判決、裁定、調解書,社會影響惡劣的,可以對該行政機關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予以拘留;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④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69條的內容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六十九條行政行為證據確鑿,適用法律、法規正確,符合法定程序的,或者原告申請被告履行法定職責或者給付義務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⑤ 我想知道如何記住三大訴訟法

三大訴訟法的比較
關於調解
1、民事訴訟中:
(民事訴訟法)第九條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根據自願和合法的原則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判決。第八十五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根據當事人自願的原則,在事實清楚的基礎上,分清是非,進行調解。
(民訴意見)第92條.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根據自願和合法的原則進行調解。當事人一方或雙方堅持不願調解的,人民法院應當及時判決。
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應當進行調解,但不應久調不決。
結論:1)、調解在民事訴訟中是一項基本原則,在自願和合法的基礎上,只要案件性質適合調解,人民法院都可以進行調解;(注意是可以)
(2)對離婚案件,人民法院必須首先進行調解.(應理解為應當)
2,刑事訴訟中:
(刑事訴訟法)第172條:人民法院對自訴案件,可以進行調解;自訴人在宣告判決前,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訴。本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三項規定的案件不適用調解。即被害人有證據證明對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財產權利的行為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而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責任的案件。
高法解釋)第96條 審理附帶民事訴訟案件,除人民檢察院提起的以外,可以調解。調解應當在自願合法的基礎上進行。經調解達成協議的,審判人員應當及時製作調解書。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後即發生法律效力

197條 人民法院對告訴才處理和被害人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可以在查明事實、分清是非的基礎上進行調解。自訴人在宣告判決前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起訴。

結論:

(1),對附帶民事訴訟部分可以進行調解;但第三類案件除外(即檢察機關提起的)

(2),對自訴案件,可以進行調解.但第三類案件除外(即公檢應立案而沒以立案的)

(3)對公訴案件,不適用調解.

3,行政訴訟中:

(行政訴訟法)

第50條: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不適用調解。

第67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受到行政機關或者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造成損害的,有權請求賠償。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單獨就損害賠償提出請求,應當先由行政機關解決。對行政機關的處理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賠償訴訟可以適用調解。

結論:

(1),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不適用調解;

(2),人民法院審理行政賠償訴訟案件,可以適用調解.(注意是可以,不是應當,也就是說也可以不適用調解)這一點與民訴中審理離婚案件不同。

申請恢復訴訟的期日

1、民事訴訟中:

民事訴訟法第76條:當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或者其他正當理由耽誤期限的,在障礙消除後的10日內,可以申請順延期限.

2,刑事訴訟中:

刑事訴訟法第80條:當事人由於不可抗拒的原因或者其他正當理由而耽誤期限的,在障礙消除的5日以內,可以申請繼續進行應當在期滿前完成的訴訟動.

3、行政訴訟中:

行政訴訟法第40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情況耽誤法定期限的,在障礙消除後的10日內,可以申請延長期限.

說法不同,意思是一個樣,注意只有刑訴是5天。

作出判決的期限

1、行政訴訟法:

第五十七條 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作出第一審判決。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案件需要延長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第六十條 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應當在收到上訴狀之日起兩個月內作出終審判決。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需要延長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2、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六十八條 人民法院審理公訴案件,應當在受理後一個月以內宣判,至遲不得超過一個半月。有本法第一百二十六條規定情形之一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批准或者決定,可以再延長一個月。

人民法院改變管轄的案件,從改變後的人民法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計算審理期限。

人民檢察院補充偵查的案件,補充偵查完畢移送人民法院後,人民法院重新計算審理期限。

第一百七十八條 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人民法院應當在受理後二十日以內審結。

第一百九十六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受理上訴、抗訴案件,應當在一個月以內審結,至遲不得超過一個半月。有本法第一百二十六條規定情形之一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批准或者是決定,可以再延長一個月,但是最高人民法院受理的上訴、抗訴案件,由最高人民法院決定。

3、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三十五條 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六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准。

第一百四十六條 人民法院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

第一百五十九條 人民法院審理對判決的上訴案件,應當在第二審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

近親屬的范圍

1、民事訴訟中: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2條:近親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

2、刑事訴訟中:

刑事訴訟法第82條:近親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

刑訴中的近親屬往往與辯護人的資格結合在一起。比如高院解釋中規定不得為辯護人的,除前三類人外,其餘的如果是近親屬與監護人是可以擔任辯護人的。因此,法官爺爺在不是孫子監護人的情況下,是不能擔任辯護人的;而法官爸爸就可以了,不管是否為現職的。

3、行政訴訟中:

行訴解釋第11條:近親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和其他具有扶養、贍養關系的親屬.

行政訴訟中規定得最廣。在提起國家賠償中要注意。

撤訴或按撤訴處理後能否再次起訴

1、民事訴訟中:

(1),民訴意見第144條:當事人撤訴或人民法院按撤訴處理後,當事人以同一訴訟請求再次起訴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

原告撤訴或者按撤訴處理的離婚案件,沒有新情況、新理由,六個月內又起訴的,可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一條第(七)項的規定不予受理。

2、刑事訴訟中:

(1)公訴案件:(高院解釋)

第177條:在宣告判決前,人民檢察院要求撤回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審查人民檢察院撤回起訴的理由,並作出是否准許的裁定。

第117條:依照本解釋第一百七十七條規定,人民法院裁定準許人民檢察院撤訴的案件,沒有新的事實、證據,人民檢察院重新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2)除因證據不足而撤訴的以外,自訴撤訴後,就同一事實又告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2)自訴案件:第188條: 對於自訴案件,人民法院經審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說服自訴人撤回自訴,或者裁定駁回起訴。(六)除因證據不足而撤訴的以外,自訴人撤訴後,就同一事實又告訴的;

上述刑事訴訟與民事訴訟之所以會有如此不同的規定(民訴中一般受理,刑訴中一般不受理),其根本在於民訴中當事人有相當大的訴權處分權。

3、行政訴訟中:(高院解釋)

(1),第36條:人民法院裁定準許原告撤訴後,原告以同一事實和理由重新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准予撤訴的裁定確有錯誤,原告申請再審的,人民法院應當通過審判監督程序撤銷原准予撤訴的裁定,重新對案件進行審理。

(2)第37條:原告未按規定的期限預交案件受理費,又不提出緩交、減交、免交申請,或者提出申請未經批準的,按自動撤訴處理.在按撤訴處理後,原告在法定期限內再次起訴,並依法解決訴訟費預交問題的,人民法院應當予以受理

小總結:

民訴中撤訴後再起訴的,法院一般受理。刑訴中和行政訴訟中一般不受理。不過,要記住三大訴訟法各有一個例外。

二審的審理范圍

■1,民事訴訟中:

民事訴訟法第151條,第二審的審理應當圍繞當事人上訴請求的有關事實和適用法律進行審查,當事沒有提出請求的,不予審查;

最高人民法院事經濟審判方式改革問題的若干規定第35條:第二審案件的審理應當圍繞當事人上訴請求的范圍進行,當事人沒有提出請求的,不予審查。但判決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侵害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利益的除外。

2,刑事訴訟中:

刑事訴訟法第186條: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就第一審判決認定的事實和適用法律進行全面審查,不受上訴或者抗訴范圍的限制。共同犯罪的案件只有部分被告人上訴的,應當對全案進行審查,一並處理。

高法解釋第246條: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就第一審判決認定的事實和適用法律進行全面審查,不受上訴或者抗訴范圍的限制。

刑訴與民訴的一個很大的區別在於,刑訴是不受上訴或抗訴限制的全面審查,而民訴只是在一定的條件下不受上訴抗訴的限制進行全面審查。

3、行政訴訟中:

行訴解釋第67條:第二審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應當對原審人民法院的裁判和被訴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進行全面審查。

行政訴訟中也是全面審查,不過內涵不同,這里所謂的全面不僅包括對原審判決的全面審查,而且還包括對原具體行為合法性的審查。注意只是對合法性的審查,而不包括合理性。當然,也有一個例外,就是行政處罰明顯不當的!

再審的案件是否停止原裁判的執行

■1、民事訴訟中:

相關法條這里不再羅列了,請大家自己動手查一下

相關法條:民事訴訟法第183條,民訴意見第199、200條,民訴意見第206條

結論:

得看再審的原因(1),如果是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決定再審的案件,應當裁定中止原判決、裁定的執行.(2)如果當事人做出的再審申請的,須人民法院審查,認為符合應當再審的情形的,應當在立案後裁定中止原判決的執行.

.

2、刑事訴訟中:

高法解釋第307條:人民法院決定按照審判監督程序重新審判的案件,再審期間不停止原判決、裁定的執行.

3、行政訴訟中:

行訴解釋第77條: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決定再審的案件,應當裁定中止原判決的執行.

總結:1、刑事訴訟中再審是不須停止原裁判的執行的。

2、民訴中按審判監督程序提起的再審與行政訴訟中的再審,應當要停止原裁判的執行。

3、民訴中依當事人申請的再審,不一定引起原裁判的停止執行!

三大訴訟法中的強制措施不同

行訴:訓誡、責令具結悔過、罰款、拘留(訴法49條)

刑訴:拘傳、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拘留、逮逋(刑訴法50、61條)

民訴:拘傳、訓誡、責令退出法庭、罰款、拘留(民訴法100、101條)

刑事訴訟法161條:「在法庭審判過程中,如果訴訟參與人或者旁聽人員違反法庭秩序,審判長應當警告制止。對不聽制止的,可以強行帶出法庭;情節嚴重的,處以一千元以下的罰款或者十五日以下的拘留。」這是刑事訴訟中的司法拘留,不是刑事拘留。

⑥ 我在二審行政上訴中能獲勝嗎

你的勝算很大:
過了訴訟時效
符合善意第三人

⑦ 行政訴訟法解釋為何第六十九條沒見第一款(一)條

一般法律會有法律本文,就是你說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但有時高院會出台針對此法的司法解釋,你可以咨詢法院,詢問是具體哪年的司法解釋哪條條款,既可

⑧ 行政訴訟中法律沖突的種類極其選擇適用的規則

行政訴訟中法律沖突的種類: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印發《關於審理行政案件適用法內律規范問題的議會容紀要》的通知(法發[2004]96號2004年5月18日公布)中,包括1、下位法與上位法的沖突;2、地方性法規和部門規章沖突;3、規章之間的沖突;4、特別規定與一般規定的沖突。
法律沖突選擇適用的原則:
下位法與上位法沖突原則上適用上位法。
地方性法規和部門規章沖突:法律或行政法規授權部門規章作出實施性規定的,其規定優先適用;法律或行政法規授權部門地方性法規作出實施性規定的,其規定優先適用;地方性法規對屬於地方性事務的事項作出的規定,應當優先適用等。
規章沖突:法律或行政法規授權部門規章作出實施性規定的、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的,部門規章對國務院決定命令授權的事項或屬中央宏觀調控的事項需要制訂全國統一的市場活動規則及對外貿易和外商投資事項作出規定的優先適用部門規章;地方政府規章根據法律或行政法規的授權,根據本區域的實際情況作出的具體規定、對屬於本行政區域的具體行政管理事項作出的規定應當優先適用等。
特別規定與一般規定沖突的,優先適用特別規定。

⑨ 司法考試各題目分值和各法分值

每份試卷分值為150分,試卷的具體科目為:
試卷一:綜合知識。包括:法理學、法制史、憲法、經濟法、國際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法律職業道德與職業責任;
試卷二:刑事與行政法律制度。包括:刑法、刑事訴訟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試卷三:民商事法律制度。包括:民法、商法、民事訴訟法(含仲裁製度);
試卷四:實例(案例)分析、司法文書、論述。包括:試卷一、二、三所列科目。
前述試卷一、試卷二、試卷三為機讀式選擇題;試卷四為筆答式實例(案例)分析題(含法律文書寫作)。

一、法理學:

法理學還是在第一卷和第四卷論述題中進行考察,所涉題型為單選題、多選題、不定項選擇題、簡答題和論述題。

其中單選為第一卷的第1題到第7題共計考察7分、多選為第51題到第56題共計12分、不定項選擇是第91題和第92題兩題共計4分、第四卷的第1題20分、第7題論述題選作的第一問為25分,法理學在08年司法考試中合計考察68分(如果考生第四卷第7題選作第二問為43分)。

二、法制史(中國法制史和外國法制史)

法制史依然是考察分值最少的科目之一,所涉題型只有單選題和多選題兩種,其中單選是第一卷的第8題到第11題以及第13題共計考察5分、多選是第57題到第59題共計6分。法制史部分在08年司法考試中合計考察11分,是今年司法考試中考察分數最少的一科。

三、憲法

憲法同樣是考察分值比較少的科目,今年司法考試中憲法考察了單選、多選和不定項選擇三種題型,其中單選是第一卷的第12題、第14題到第18題共計6分,多選題是第60題到第65題共計12分,不定項選擇題是第93題和第94題,共計考察4分,憲法學在08年司法考試中合計考察22分。

四、經濟法

經濟法每年考察的分數不太多,屬於次重點科目,今年在考試中考察題型還是單選題、多選題和不定項選擇題,其中單選題為第一卷的第19題到第28題共計考察10分、多選題為第66題到第77題共計考察24分、不定項選擇題為第95題到第97題共計6分,經濟法部分合計考察40分,和2007年考試分值分布一模一樣。

五、三國法

三國法(國際法、國際私法和國際經濟法)在08年司法考試中共考察了44分,與往年大體相同,具體情況如下:

國際法今年在司法考試中共考察了6道單選題(第29題到第34題)共計6分、2道多選題(第78題和第79題)共計4分、1道不定項選擇題(第98題)2分,合計考察12分。

國際私法所涉題目為單選題的第35題到第40題及第46題共計7分、多選題的第80題到第82題共計6分、不定項選擇題中的第99題考察2分,合計考察了15分。

國際經濟法部分考察了5分的單選題(第41題到第45題)、10分的多選題(第83題到第87題)、1道2分的不定項選擇題(第100題),合計考察17分。

六、法律職業道德

法律職業道德考察分數歷年都是與法制史為伍,是最少的科目,08年考試一共考了13分,分值與以往基本持平,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第四卷第五題的第6問居然考到了一個法律職業道德的問題,按照案例分析題的評分標准,一個小問應該是3分左右,其他的10分就分布在第一卷的單選題和多選題中了,其中單選題第47題到第50題共考4分、多選題第88題到第90題共考6分。

七、刑法

刑法依然是司法考試中考分最多的一個科目,如果考生第四卷選作的是第七題的第二問,那麼刑法的分數就達到了103分!法律教育網輔導老師魏敬淼教授說「重者衡重、輕者衡輕」,果然如此。

2008年刑法考察的題型包括單選題、多選題、不定項選擇題、案例分析提和論述題,其中卷二單項選擇題的第1題到第20題是刑法試題,共考察20分,多選題的第51題到第65題共考察了30分,不定項選擇題的第91題到第94題共計考察8分,第四卷第二題分值為20分,第七題第二問25分,合計103分。

八、刑事訴訟法

作為傳統重點科目的刑訴法,今年考分和以往也是基本持平的,其中卷二單選題第21題到第38題共考察18分,多選第66題到第79題共考察28分,不定項選擇題的第95題到第97題,共考察6分,第四卷第三題分值為20分,刑訴法在2008年司法考試中合計考察72分。

九、行政法

行政法是許多司法考試的考生最為頭疼的一個科目,每年的分數都在50-60分,有時甚至更多,2008年司法考試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在單選題部分考察了12分(第39題到第50題),多選部分考察22分(第80題到第90題),不定項選擇題部分考察6分(第98題到第100題),第四卷的第六題分值為20分,行政法部分合計考察60分,與往年基本持平。

十、民法

民法是2008年司法考試單科分值最高的科目,達到95分(不算第四卷第七題選作第二問)!題型還是傳統的單選題、多選題、不定項選擇題和案例分析題,其中第三卷單選部分的第1題到第24題共計考察了24分,多選部分的第51題到第68題共計考察36分,不定項選擇題部分的第91題到第96題共計考察12分,第四卷第四題第1問到第5問、第7問和第8問考察了20分,第四卷第五題第1問考察3分左右,合計95分。

十一、商法

2008年司法考試商法大幅「貶值」,只有28分,甚至不如經濟法考察的分數多,導致商法分值降低的原因是第四卷根本就沒有涉及到商法的任何問題,也就是商法部分在卷四很罕見地打了一張「白板」。具體分析商法的考情,第三卷單選題第25題到32題共考8分,多選題第69題到第78題共考20分。

十二、民事訴訟法

民事訴訟法在第三卷單選題第33題到第50題共計考察18分,多選題第79題到第90題共計考察24分,不定項選擇題的第97題到第100題共考8分,第四卷第四題第6問分值約為4分,第五題第2問到第5問分值約為15分,合計考察69分。

從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司法考試的重點還是三大實體法和三大訴訟法,也就是民法、民訴、刑法、刑訴、行政法和行政訴訟法,這和法律教育網的輔導老師所對考生的提醒是一致的,「重點永遠是重點」,「得民刑者得司考」。

⑩ 什麼時候可以申請財產保全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00條、第101條的規定,財產保全分為訴訟中財產保全和訴前財產保全;此外,在知識產權法中還規定了訴前行為保全制度。

訴訟中

1.訴訟中財產保全的概念

訴訟中財產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受理案件之後、作出判決之前,對當事人的財產或者爭執標的物採取限制當事人處分的強制措施。

民事案件從人民法院受理到作出生效判決需要經過幾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法院判決生效後,如果債務人不履行義務,債權人申請強制執行又需要一段時間。在這一過程中,如果債務人隱匿、轉移或者揮霍爭議中的財產或者以後用於執行的財產而得不到制止,不僅會激化當事人雙方的矛盾,而且可能會使生效的判決不能得到執行。有些爭執標的物,如水果、水產品等,容易腐爛變質,必須及時處理,保存價款,以減少當事人的損失。

2.訴訟中財產保全的適用條件

採用訴訟中財產保全應當具備如下條件:

第一,需要對爭議的財產採取訴訟中財產保全的案件必須是給付之訴,即該案的訴訟請求具有財產給付內容。

第二,將來的生效判決因為主觀或者客觀的因素導致不能執行或者難以執行。主觀因素有,當事人有轉移、毀損、隱匿財物的行為或者可能採取這種行為;客觀因素主要是訴訟標的物是容易變質、腐爛的物品,如果不及時採取保全措施將會造成更大損失。

第三,訴訟中財產保全發生在民事案件受理後、法院尚未作出生效判決前。在一審或二審程序中,如果案件尚未審結,就可以申請財產保全。如果法院的判決已經生效,當事人可以申請強制執行,但是不得申請財產保全。

第四,訴訟中財產保全一般應當由當事人提出書面申請。當事人沒有提出申請的,人民法院在必要時也可以裁定採取財產保全措施。但是,人民法院一般很少以職權裁定財產保全,因為根據國家賠償法的規定,人民法院依職權採取財產保全或者先予執行錯誤的,應當由人民法院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五,人民法院可以責令當事人提供擔保。人民法院依據申請人的申請,在採取訴訟中財產保全措施前,可以責令申請人提供擔保。提供擔保的數額應當相當於請求保全的數額。申請人不提供擔保的,人民法院可以駁回申請。在發生訴訟中財產保全錯誤給被申請人造成損失的情況下,被申請人可以直接從申請人提供擔保的財產中得到賠償。

訴訟前

訴前財產保全,是指在緊急情況下,法院不立即採取財產保全措施,利害關系人的合法權利會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因此法律賦予利害關系人在起訴前有權申請人民法院採取財產保全措施。

訴前財產保全屬於應急性的保全措施,目的是保護利害關系人不致遭受無法彌補的損失。例如,雙方當事人簽訂購銷合同,需方按約定給付供方150萬元的預付款,事後發現供方有欺詐行為,根本沒有能力履行合同,而且所付貨款有被轉移的可能,如不及時採取強制保全措施加以控制,必將產生難以彌補的損失。由於從債權人起訴到法院受理需要一段時間,法律就有必要賦予利害關系人在情況緊急時,請求法院及時保全可能被轉移的財產的權利。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01條的規定,訴前財產保全的適用條件是:

1.需要採取訴前財產保全的申請必須具有給付內容,即申請人將來提起案件的訴訟請求具有財產給付內容。

2.情況緊急,不立即採取相應的保全措施,可能使申請人的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失。

3.由利害關系人提出訴前財產保全申請。利害關系人,即與被申請人發生爭議,或者認為權利受到被申請人侵犯的人。

4.訴前財產保全申請人必須提供擔保。申請人如不提供擔保,人民法院駁回申請人在起訴前提出的財產保全申請。

根據民事訴訟法和最高法院《民訴法適用意見》的規定,訴前財產保全和訴訟中財產保全都必須交納保全費用,並依照《人民法院訴訟收費辦法》執行。

訴前財產保全的申請人即利害關系人必須在人民法院採取保全措施後30日內提起訴訟或仲裁,使與被保全的財產的有關爭議能夠通過審判得到解決。如果利害關系人未在30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或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的,人民法院應當解除財產保全措施。

訴前財產保全與訴訟中財產保全的區別是:

1.申請的主體不同。訴前財產保全是在起訴前由利害關系人向人民法院提出;訴訟中財產保全是當事人在訴訟進行中申請財產保全。訴訟中財產保全應當由申請人提出申請,必要時人民法院可以依職權採取保全措施。訴前財產保全由利害關系人提出申請,法院不得依職權採取保全措施。

2.申請財產保全的時間不同。訴訟中財產保全應當在案件受理後、判決生效前提出申請;訴前財產保全必須在起訴前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出申請。

3.對申請人是否提供擔保的要求不同。訴訟中財產保全,人民法院責令提供擔保的,申請人必須提供擔保,不提供擔保的,駁回申請。沒有責令申請人提供擔保的,申請人可以不提供擔保,人民法院依職權採取保全措施的,有關的利害關系人也可以不提供擔保。訴前財產保全,申請人必須提供擔保,不提供擔保的,駁回申請。

訴前行為

我國專利法、商標法和著作權法等法律規定,為維護申請人的合法權益,知識產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可以在起訴前申請法院採取措施,責令被申請人停止實施有關侵犯專利權、商標權或者著作權的行為,就是「訴前停止侵權行為」,訴訟法上叫「訴前行為保全」。《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第9條、第10條規定,權利人有權對「非法綴附商標或商號」行為、「假冒原產地和生產者標記」行為、「不正當競爭的行為」採取適當的法律補救措施,以有效地制止這些非法行為,其中就包含利害關系人有申請停止訴前財產保全的權利。根據國際保護知識產權的立法和司法實踐,我國2000年修訂的《專利法》第61條規定:「專利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有證據證明他人正在實施或者即將實施侵犯專利權的行為,如不及時制止將會使其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可以在起訴前向人民法院申請採取責令停止有關行為和財產保全的措施。人民法院處理前款申請,適用《民事訴訟法》第93條至96條和第99條的規定。」最高人民法院據此於2001年頒布了《關於對訴前停止侵犯專利權行為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2001年修正的《商標法》第57條、《著作權法》第49條也有類似規定。這些規定確立了我國知識產權法的訴前財產保全制度。

熱點內容
勞保用品勞動法 發布:2025-08-31 12:41:32 瀏覽:734
北辰法律援助中心 發布:2025-08-31 12:20:01 瀏覽:82
司法考試試題答案解析 發布:2025-08-31 11:56:08 瀏覽:65
20184勞動法自考考試答案 發布:2025-08-31 11:56:07 瀏覽:267
2企業法律顧問培訓 發布:2025-08-31 11:55:00 瀏覽:737
經濟法答題如何背誦 發布:2025-08-31 11:46:37 瀏覽:151
金錢追求和道德追求能統一 發布:2025-08-31 11:36:09 瀏覽:361
善後會議條例 發布:2025-08-31 10:22:17 瀏覽:403
山亭區律師 發布:2025-08-31 10:07:47 瀏覽:604
重慶情蹤法律咨詢有限公司聯系電話 發布:2025-08-31 10:06:14 瀏覽: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