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訴訟法證據保全
① 證據保全的法律條款都有哪些什麼叫證據保全
證據保全是指在證據有可能毀損、滅失,或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人民法院採取措施對證據進行保護,以保證其證明力的一項措施。
證據保全的法律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七十四條之規定: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訴訟參加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證據保全,人民法院也可以主動採取保全措施。待保全的事實材料應當是能夠證明案件有關事實的材料,具有毀損、滅失,或以後難以取得的可能性,並且待保全的證據材料無法向法院提交。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九十二條人民法院對於可能因當事人一方的行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決不能執行或者難以執行的案件,可以根據對方當事人的申請,作出財產保全的裁定;當事人沒有提出申請的,人民法院在必要時也可以裁定採取財產保全措施。 人民法院採取財產保全措施,可以責令申請人提供擔保;申請人不提供擔保的,駁回申請。人民法院接受申請後,對情況緊急的,必須在四十八小時內作出裁定;裁定採取財產保全措施的,應當立即開始執行。
第九十三條利害關系人因情況緊急,不立即申請財產保全將會使其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可以在起訴前向人民法院申請採取財產保全措施。申請人應當提供擔保,不提供擔保的,駁回申請。人民法院接受申請後,必須在四十八小時內作出裁定;裁定採取財產保全措施的,應當立即開始執行。 申請人在人民法院採取保全措施後十五日內不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解除財產保全。
依照《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三十三條規定:人民法院應當在送達案件受理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的同時向當事人送達舉證通知書。舉證通知書應當載明舉證責任的原則與要求、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調查取證的情形、人民法院根據案件情況指定的舉證期限以及逾期提供證據的法律後果。舉證期限可以由當事人協商一致,並經人民法院認可。由人民法院指定舉證期限的,指定的期限不得少於30日,自當事人收到案件受理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的次日起計算。
② 行政訴訟證據保全的條件有哪些
行政訴訟證據保全條件:
(1)申請保全的是可能滅失或以後難以取得的證據;
(2)申請保全的證據需要與待證事實之間具有相當的關聯性;
(3)申請證據保全必須在舉證期限內以書面形式提出;
(4)如果法院認為需要提供擔保的,當事人應當提供擔保;
(5)法律司法解釋規定訴前證據保全的,從其規定。
所謂訴前證據保全,是指在起訴前,法院根據利害關系人的申請,對於可能滅失或以後難以取得的證據材料進行提取保存或者查封的一種訴訟行為。
③ 行政訴訟案證據保全範本
證據保全是指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難以取得的情況下,人 民法院依法採取措施對證據資料採取收存、保管等方法一種制度。 訴訟當事人申請證據保全,一般應在本案起訴後,法院開庭審理之前提出。當事人申請證據保全,應當向人民法院提交申請書,寫明保全證據的內容與理由等。法院在接到訴訟當事人證據保全的申請後,應當作出裁定、並立即採取相應措施。
④ 證據保全是什麼
證據保全,是指在證據有可能毀損、滅失,或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人民法院採取措施對證據進行保護,以保證其證明力的一項措施。證據保全的意義,在於保護證據的證明力,使與案件有關的事實材料不因有關情形的發生而無法取得或喪失證明作用,以此來滿足當事人證明案件事實和法院查明案件事實的需要。中國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規定,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訴訟參加人可以申請證據保全,人民法院也可以主動採取證據保全措施。中國刑事訴訟法規定,司法機關有權採取各種措施收集、調取證據,對於扣押的物品、文件要妥善保管或者封存。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八十一條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當事人可以在訴訟過程中向人民法院申請保全證據,人民法院也可以主動採取保全措施。因情況緊急,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利害關系人可以在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前向證據所在地、被申請人住所地或者對案件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保全證據。
⑤ 證據保全決定書最後寫審批意見寫同意楊證據保全是啥意思
證據保全是指在證據有可能毀損、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人民法院採取措施對證據進行保護,以保證其證明力的一項措施!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規定,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訴訟參加人可以申請證據保全,人民法院可以主動採取證據保全措施!你說的這種情況應該是訴訟參加人主動申請證據保全,法院同意你的意見!
⑥ 行政訴訟法的第四十二條申請保全證據是什麼意思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二條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訴訟參加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保全證據,人民法院也可以主動採取保全措施。 就是申請保全證據以免證據被毀滅失等情況
參考資料:
訴訟證據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受理案件後,對於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證據,根據訴訟參加人的申請或者依職權採取的調查收集和固定保護等措施。證據是人民法院查明事實、分清是非、正確處理案件的關鍵。對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證據進行固定和保管,既是保障當事人提供證據的一種補充手段,也是人民法院取得證據的一種必要方式,目的在於確保案件事實得以澄清,保證人民法院在證據充分的基礎上作出公正裁判。
證據保全具有以下特徵:
(1)在行政訴訟過程中。證據保全的申請應當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之後。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第27條規定,申請保全證據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以書面形式提出。
(2)採取證據保全措施的只能是人民法院。這和行政程序中的證據保全不同。如行政處罰法第37條第2款規定,行政機關在收集證據時,可以採取抽樣取證的方法;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經行政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記保存。在訴訟過程中,只有人民法院可以實施證據保全。
(3)目的在於防止證據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這和財產保全不同,財產保全目的是保證將來生效判決能夠得到執行而採取的強制保全措施。證據滅失是指證據不復存在,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證人因年邁或者疾病可能去世的,對其證言進行保全;二是案件涉及某些鮮活或者容易變質的食品或者其他物品,對這些物證進行保全。證據以後難以取得是指,證據雖然不至於滅失,但失去時機,將會導致證據的狀態發生改變或者在一段時間內無法取得。如證人即將長期居留國外或者對污染水的水質必須馬上取樣等。
(4)人民法院保全證據應當以裁定的方式作出。
證據保全包括依申請的證據保全和人民法院依職權的證據保全兩種。
(1)依申請的證據保全。訴訟參加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保全證據。訴訟參加人包括了原告、被告、第三人和他們的訴訟代理人等。需要注意的是,被告雖然不能自行收集證據,但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保全證據。訴訟當事人應當以書面形式提出申請。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規定,當事人申請保全證據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其提供相應的擔保。在有的情況下,證據保全會給被保全人帶來一定的影響或者損失,所謂提供相應的擔保是指人民法院在判斷是否需要提供以及提供何種擔保時要考慮證據的實際價值、存在狀況、保全難度、滅失風險等各方面的因素綜合進行確定。例如,如果申請保全的證據屬於書證、證人證言等,無須提供相應的擔保;如果保全的證據涉及他人的重大經濟利益或者其他合法權益的,如珠寶、字畫等,則須當事人提供相應的擔保。
(2)依職權的證據保全。這是指無須經訴訟參加人的申請,人民法院即可主動採取保全措施。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規定,人民法院保全證據的,可以採取查封、扣押、拍照、錄音、錄像、復制、鑒定、勘驗、製作詢問筆錄等保全措施。人民法院保全證據時,可以要求當事人或者其訴訟代理人到場。
⑦ 行政案件證據保全的法律條款
法律分析:行政訴訟法中沒有規定關於證據保全的條款,而是規定了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關於保全的規定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規定在民事訴訟法第81條當中。
法律依據:《行政訴訟法》第一百零一條,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關於期間、送達、財產保全、開庭審理、調解、中止訴訟、終結訴訟、簡易程序、執行等,以及人民檢察院對行政案件受理、審理、裁判、執行的監督,本法沒有規定的,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八十一條,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當事人可以在訴訟過程中向人民法院申請保全證據,人民法院也可以主動採取保全措施。因情況緊急,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利害關系人可以在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前向證據所在地、被申請人住所地或者對案件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保全證據。證據保全的其他程序,參照適用本法第九章保全的有關規定。
⑧ 行政訴訟法法官拒絕證據保全合法嗎
不合法。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訴訟參加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保全證據,人民法院也可以主動採取保全措施。
行政訴訟法
第四十條 人民法院有權向有關行政機關以及其他組織、公民調取證據。但是,不得為證明行政行為的合法性調取被告作出行政行為時未收集的證據。
第四十一條 與本案有關的下列證據,原告或者第三人不能自行收集的,可以申請人民法院調取:
(一)由國家機關保存而須由人民法院調取的證據;
(二)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證據;
(三)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證據。
第四十二條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訴訟參加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保全證據,人民法院也可以主動採取保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