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體生意員工沒有勞動法
A. 勞動法對個體戶員工的解僱有具體規定嗎
沒有。個體戶也是有營業執照的,那它就是用人單位。
《勞動法》
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
B. 急,新勞動法對個體戶的員工社保有沒什麼規定
做法和公司一樣。
你那個算什麼個體戶,十多個人,小型公司了。
一般是企業繳2/3,員工1/3,
是強保。不繳抓到罰你。
不能轉入工資。
C. 個體商戶因為生意不好而辭退員工!並且沒有勞動合同!能不能拿到賠償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規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你可以按此規定要求用人單位支付雙倍工資。如有爭議,可向勞動仲裁委申請仲裁,依法維權。
D. 我是個體工商戶僱傭員工不懂勞動法沒有簽訂勞務合同員工突然走掉給店給店裡造成損失,我該怎樣維權
既然沒有簽勞務合同,那就不能怪員工突然走嘍!如果你跟員工之間有合同的話,那這事就是鐵板上釘釘,跑不掉的嘍。
E. 個體經營沒有勞動合同與員工之間的糾紛該怎麼解決
單位和員工出現勞動糾紛,那麼是可以申請勞動仲裁進行解決的。
依據《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的下列勞動爭議,適用本法:
(一)因確認勞動關系發生的爭議;
(二)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
(三)因除名、辭退和辭職、離職發生的爭議;
(四)因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福利、培訓以及勞動保護發生的爭議;
(五)因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等發生的爭議;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爭議。
第十條 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可以到下列調解組織申請調解:
(一)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
(二)依法設立的基層人民調解組織;
(三)在鄉鎮、街道設立的具有勞動爭議調解職能的組織。
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由職工代表和企業代表組成。職工代表由工會成員擔任或者由全體職工推舉產生,企業代表由企業負責人指定。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主任由工會成員或者雙方推舉的人員擔任。
第十一條 勞動爭議調解組織的調解員應當由公道正派、聯系群眾、熱心調解工作,並具有一定法律知識、政策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成年公民擔任。
第十二條 當事人申請勞動爭議調解可以書面申請,也可以口頭申請。口頭申請的,調解組織應當當場記錄申請人基本情況、申請調解的爭議事項、理由和時間。
第十三條 調解勞動爭議,應當充分聽取雙方當事人對事實和理由的陳述,耐心疏導,幫助其達成協議。
第二十七條 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前款規定的仲裁時效,因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或者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或者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仲裁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當理由,當事人不能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申請仲裁的,仲裁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時效期間繼續計算。
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但是,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第二十八條 申請人申請仲裁應當提交書面仲裁申請,並按照被申請人人數提交副本。
仲裁申請書應當載明下列事項:
(一)勞動者的姓名、性別、年齡、職業、工作單位和住所,用人單位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
(二)仲裁請求和所根據的事實、理由;
(三)證據和證據來源、證人姓名和住所。
書寫仲裁申請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申請,由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記入筆錄,並告知對方當事人。
F. 請問對於個體商戶,勞動法有沒規定一定要幫員工買社保嗎
社會保險屬於國家強制性保險險種,任何建立了勞動關系的單位和個人都必須參加,對此,《勞動合同法》第十七條第七款作了明確規定。因此,個體商戶也應按規定為員工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
G. 我是一個個體工商戶和員工沒有簽勞動合同,會被勞動局罰款嗎
如果被舉報或員工投訴,可能會要求你按勞動法簽訂勞動合同,並會警告你,若不簽訂勞動合同,就要面臨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