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關於泄密的規定
A. 簡述保密協議與競業限制條款的主要規定。
保密協議跟競業限制條款會給人們帶來了模糊的認識,很多人都認為它們是同一件東西,但其實兩者是有區別的,那麼保密協議與競業限制條款的主要規定??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關法律知識,整理了相關的內容,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一、保密協議與競業限制條款的主要規定?
《勞動法》第二十三條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
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勞動法》第二十四條 競業限制的人員限於用人單位的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他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競業限制的范圍、地域、期限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的約定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
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前款規定的人員到與本單位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有競爭關系的其他用人單位,或者自己開業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競業限制期限,不得超過二年。
二、競業限制與保密協議目的
(一)在保密協議有效期限內,勞動者應嚴格遵守本企業保密制度,防止泄露企業技術秘密,不得向他人泄露企業技術秘密,非經用人單位書面同意,不得使用該商業秘密進行生產與經營活動,不得利用商業秘密進行新的研究和開發。
(二)競業限制協議是指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一定期限內,勞動者不得到與本單位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有競爭關系的其他用人單位任職,或者自己開業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的書面協議。
(三)競業限制是保密的手段,通過訂立競業限制協議,可以減少和限制商業秘密被泄露的概率。保密是競業限制的目的,訂立競業限制協議最終的目的是保護用人單位的合法權益。
三、競業限制與保密協議協議區別
(一)保密義務一般是法律的直接規定或勞動合同的隨附義務,不管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是否簽訂保密協議,勞動者均有義務保守商業秘密。而競業限制是基於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的約定產生,沒有約定的,無須承擔競業限制義務。
(二)保密義務要求保密者不得泄露商業秘密,側重的不能「說」,競業限制義務要求勞動者不能到競爭單位任職或自營競爭業務,側重的是不能「做」。
(三)保密義務勞動者承擔的義務僅限於保密,並不限制勞動者的就業權,而競業限制義務不僅僅限制勞動者泄密,還限制勞動者的就業,勞動者的負擔重很多。
(四)保密義務一般期限較長,只要商業秘密存在,勞動者的保密義務就存在,而競業限制期限較短,最長不超過二年。
以上就是為您介紹的關於的有關知識,相信通過上文的介紹,對於「保密協議與競業限制條款的主要規定?」有關的知識有了更多的了解。如果你還有其他的法律問題,請及時咨詢律師處理,
B. 請問離職員工泄露公司機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二十二條「勞動合同當事人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商業秘密的有關事項」。
按《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十條的規定支付用人單位賠償費用。
商業秘密保護方法
第一,企業內部應加強商業秘密的保護。一是加強對員工的宣傳教育,特別是那些接觸企業高端產品信息、網路管理技術人員,對這些人員進行有關的保密培訓,以強化其保密意識和保密責任。二是增強保密措施,當具有特殊工作許可權的人員離職後馬上終止其享有的一切許可權,認真審核其離職手續,不給其以可乘之機。
第二,與員工簽訂保密合同。簽訂保密協議是保護商業秘密流失的一個重要方式。對特定職位可規定脫密期或逾期違約金,昂貴的預期違約成本也對員工違約泄密的行為起到一定的震懾力。另外,對特定技術人員可以設定競業限制,但是對他們設定競業限制時要注意給予相應的經濟補償,否則該競業限制條款將可能無效。
第三,對那些為企業發展作出重要貢獻的技術人員,實行終身員工制,享受高於一般員工的工資、醫療、住房、養老、保險等方面的待遇。對於這些高知密人才,給他們應得的報酬和待遇,以控制人才外流。返聘、留用有一技之長的技術工人,以充分發揮他們的才能,他們思想和工作穩定,不容易發生人才缺失。
第四,企業可以利用法律武器保護商業秘密。
首先,當企業的商業秘密被侵犯後,應著手做好以下工作:
(1)判斷該秘密是否屬商業秘密的范圍,是否符合法定要件。
(2)調查收集證據,包括採取的保密措施,證明侵權行為成立的證據材料以及侵權行為給公司造成的損害或侵權人獲得的利潤等方面的材料。
(3)盡量減少因仲裁或訴訟而引發的信息披露可能帶來的後果。如公司就商業秘密的「不為公眾所知」聘請專家鑒定時,應與要聘請的專家簽訂保密條款或相關協議,並要求被告及其代理人書面承諾不泄露或使用庭審中所了解到的商業秘密。
如果您有什麼相關法律問題,歡迎咨詢普勝達律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