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公開的應當什麼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公開的應當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1-22 08:58:00

A.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公開關於拿刀砍人怎麼追究法律責任的事項應當

法律,行政規定公開關於砍人事件追究發的信息的人。

B. 行政機關公開政府信息,應當遵循什麼原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規定了政府信息公開應當遵循公正、公平、便民的基本原則,如下:行政機關應當及時、准確地公開政府信息。行政機關公開政府信息,不得危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

國家按照「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的基本要求,大力推行政務公開工作。電子政務是信息公開的重要載體。按照「統籌規劃、資源共享、面向公眾、保障安全」的要求,在加強電子政務建設的同時,構建網上信息公開平台。

(2)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公開的應當什麼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已經2007年1月17日國務院第165次常務會議通過,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條例》從基本原則、公開的范圍、公開的方式和程序、監督和保障等方面進行明確的規定。

在200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實施後,人民法院受理的政府信息公開類型案件數量迅速上升,在部分地區甚至成為最主要的行政案件類型之一。

C. 行政處罰的什麼信息應當公開

行政機關作出行政處罰的,行政機關就行政處罰的實施機關、立案依據、實施程序和救濟渠道等信息應當公示。如果作出的行政處罰,具有一定社會影響的,行政處罰應當公開。如果行政處罰無效或者撤銷的,行政機關應當在三日內撤回行政處罰決定信息並公開說明理由。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三十九條行政處罰的實施機關、立案依據、實施程序和救濟渠道等信息應當公示。
第四十一條行政機關依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利用電子技術監控設備收集、固定違法事實的,應當經過法制和技術審核,確保電子技術監控設備符合標准、設置合理、標志明顯,設置地點應當向社會公布。電子技術監控設備記錄違法事實應當真實、清晰、完整、准確。行政機關應當審核記錄內容是否符合要求;未經審核或者經審核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作為行政處罰的證據。行政機關應當及時告知當事人違法事實,並採取信息化手段或者其他措施,為當事人查詢、陳述和申辯提供便利。不得限制或者變相限制當事人享有的陳述權、申辯權。
第四十四條行政機關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擬作出的行政處罰內容及事實、理由、依據,並告知當事人依法享有的陳述、申辯、要求聽證等權利。

D. 法律 行政法規規定公開的事項應當怎樣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公開的事項應當依法公開。
國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門主管全國的保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保密行政管理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的保密工作。國家機關和涉及國家秘密的單位以下簡稱機關、單位管理本機關和本單位的保密工作。
機關、單位應當實行保密工作責任制,健全保密管理制度,完善保密防護措施,開展保密宣傳教育,加強保密檢查。 國家對在保守、保護國家秘密以及改進保密技術、措施等方面成績顯著的單位或者個人給予獎勵。
下列涉及國家安全和利益的事項,泄露後可能損害國家在政治、經濟、國防、外交等領域的安全和利益的,應當確定為國家秘密:
1、國家事務重大決策中的秘密事項;
2、國防建設和武裝力量活動中的秘密事項;
3、外交和外事活動中的秘密事項以及對外承擔保密義務的秘密事項;
4、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秘密事項;
5、科學技術中的秘密事項;
6、維護國家安全活動和追查刑事犯罪中的秘密事項;
7、經國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門確定的其他秘密事項。
政黨的秘密事項中符合前款規定的,屬於國家秘密。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
第四條 保守國家秘密的工作(以下簡稱保密工作),實行積極防範、突出重點、依法管理的方針,既確保國家秘密安全,又便利信息資源合理利用。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公開的事項,應當依法公開。第十一條 國家秘密及其密級的具體范圍,由國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門分別會同外交、公安、國家安全和其他中央有關機關規定。
軍事方面的國家秘密及其密級的具體范圍,由中央軍事委員會規定。
國家秘密及其密級的具體范圍的規定,應當在有關范圍內公布,並根據情況變化及時調整。

E. 法律中的「應當」是什麼意思

應當,必須。「應當」與「必須」的含義沒有實質區別。法律在表述義務性規范時,一般用「應當」,不用「必須」。

示例:仲裁庭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應當進行調解。調解達成協議的,仲裁庭應當製作調解書;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作出裁決。

「應當」是和「可以」是法律上相對應的一個詞語;對於「應當」的理解就等同於「必須」,而「可以」可以理解為可為或可不為。換而言之,就是說「應當」就是強制性規范,「可以」就是選擇性或者授權性規范。

(5)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公開的應當什麼擴展閱讀

法律語言規范示例

和,以及,或者

「和」連接的並列句子成分,其前後成分無主次之分,互換位置後在語法意義上不會發生意思變化,但是在法律表述中應當根據句子成分的重要性、邏輯關系或者用語習慣排序。

示例1: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示例2:較大的車站、機場、港口、高等院校和賓館應當設置提供郵政普遍服務的郵政營業場所。

「以及」連接的並列句子成分,其前後成分有主次之分,前者為主,後者為次,前後位置不宜互換。

示例1:開庭應當公開,但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以及當事人約定不公開的除外。

示例2: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水環境保護的需要,可以規定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採取禁止或者限制使用含磷洗滌劑、化肥、農葯以及限制種植養殖等措施。

「或者」表示一種選擇關系,一般只指其所連接的成分中的某一部分。

示例: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佔、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土地的使用權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轉讓。

F.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公開的事項,應當公開嗎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公開的事項,是應當公開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回秘密答法》第四條 保守國家秘密的工作(以下簡稱保密工作),實行積極防範、突出重點、依法管理的方針,既確保國家秘密安全,又便利信息資源合理利用。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公開的事項,應當依法公開。

第二十九條 機關、單位公開發布信息以及對涉及國家秘密的工程、貨物、服務進行采購時,應當遵守保密規定。

(6)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公開的應當什麼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第十五條 國家秘密的保密期限,應當根據事項的性質和特點,按照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限定在必要的期限內;不能確定期限的,應當確定解密的條件。國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規定外,絕密級不超過三十年,機密級不超過二十年,秘密級不超過十年。

機關、單位應當根據工作需要,確定具體的保密期限、解密時間或者解密條件。機關、單位對在決定和處理有關事項工作過程中確定需要保密的事項,根據工作需要決定公開的,正式公布時即視為解密。

G. 法律,法規或者國家有關規定要求公開的是國家秘密嗎

1政務公開制度指行政機關向行政管理相對人和社會大眾公開履行行政職能的標內准、要求、程序的機關效能監察容制度。2各單位依據行政管理相對人事方便、行政要求公開透明、行政行為接受監督的基本原則實行政務公開。3各單位崗位工作人員(包括借調人員)應遵守本制度。4公開制度的基本內容和形式:一、機關工作人員的相片、名字、部門、職務、職責;二、機構設置、行政職能、位置分布;三、事程序、事許可權、事時限;四、土地、礦產業務情況及受理科室、進度、結果;五、土地、礦產業務收費依據和標准;六、其它公開內容。以上公開內容可根據通常做法用牆上懸掛、桌上擺放、佩帶身份牌、編印事服務指南、公示欄張貼、上網路公示、電子觸摸屏或滾動屏幕以及其它公眾媒體公開等形式。5效能監察領導小組每季度一次和每月不定期檢查各部門、有關單位公示制度的執行情況。6凡應該公示而沒有公示以及公示內容不規范、不標準的,效能監察領導小組書面責成限期整改,逾期不改的給予通報批評。7政務公開制度的執行情況作為單位、部門、個人的年終考核考評的一項內容,並由效能監察領導小組負責組織檢查並提出獎懲建議。

H. 公開原則要求行政處罰的依據必須公開

行政處罰的依據要公開,實施行政處罰的執法過程要公開如依法表明執法身份、公開舉行聽證會聽取意見、處罰的事實和理由公開、處罰決定公開等。
行政處罰必須遵循公開原則,公開是指作出行政處罰的規定要公開,就是說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以及依法制定的規章,凡是要公民遵守的,就要事先公布,讓人民了解,這是一條原則。
其次是行政機關依法進行管理,對違法當事人給予什麼行政處罰,行政處罰的事實、理由及依據是什麼要公開,重大的行政處罰要行政機關負責人集體作出決定,依法舉行聽證會的,除法律有特別規定的外,應當公開舉行,要對群眾公開、對社會公開,允許群眾旁聽,允許記者采訪報導,這樣便於人民群眾進行監督,也有利於對廣大公民進行教育。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依照法律、法規、規章規定,並由行政機關依照本法規定的程序實施。
行政處罰的種類如下:
1、警告、通報批評;
2、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
3、暫扣許可證件、降低資質等級、吊銷許可證件;
4、限制開展生產經營活動、責令停產停業、責令關閉、限制從業;
5、行政拘留;
6、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行政處罰。
法律對違法行為已經作出行政處罰規定,行政法規需要作出具體規定的,必須在法律規定的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種類和幅度的范圍內規定。
法律對違法行為未作出行政處罰規定,行政法規為實施法律,可以補充設定行政處罰。擬補充設定行政處罰的,應當通過聽證會、論證會等形式廣泛聽取意見,並向制定機關作出書面說明。
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五條 行政處罰遵循公正、公開的原則。
設定和實施行政處罰必須以事實為依據,與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以及社會危害程度相當。
對違法行為給予行政處罰的規定必須公布;未經公布的,不得作為行政處罰的依據。

I.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公證的事項有哪些

法律沒有規定應當公證,只是經公證的法律效力相對高。

J. 行政法規規定公開的事項有哪些

行政法規規定公開的事項有哪些

法律分析:

行政法規規定公開的事項主要有除了是涉及國家安全,國家秘密、個人隱私和商業秘密那些事項不可以公開的,其他事項一般而言都是可以公開的。我國是以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的,例如涉及到公民、法人或者是其他有關組織的切身利益的,行政機關應當主動公開信息。還要的就是有關政府信息是需要廣泛的公眾知曉或者是參與其中的,也是行政法規規定公開的內容。

法律依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法》第九條規定:行政機關對符合下列基本要求之一的政府信息應當主動公開:1、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切身利益的;2、需要社會公眾廣泛知曉或者參與的。

熱點內容
監獄法治理念 發布:2025-08-29 19:30:27 瀏覽:255
婚姻法毆打老公 發布:2025-08-29 19:09:36 瀏覽:126
司法警察轉崗 發布:2025-08-29 19:03:21 瀏覽:198
刑法研究犯罪 發布:2025-08-29 18:54:07 瀏覽:611
2018司法考試主觀題答案 發布:2025-08-29 18:37:50 瀏覽:681
合議庭有法官 發布:2025-08-29 18:36:19 瀏覽:669
蘇州市財經法律法規知識競賽答案 發布:2025-08-29 18:28:00 瀏覽:774
法律效力強度不同 發布:2025-08-29 18:26:34 瀏覽:854
浙江財經大學的法學 發布:2025-08-29 17:56:44 瀏覽:661
怎麼看待民法典 發布:2025-08-29 17:43:53 瀏覽: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