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舉行聽證

行政法舉行聽證

發布時間: 2022-01-22 10:07:23

1. 行政法的四個聽證會有哪些

行政處罰、行政許可、稅務行政處罰、稅務行政復議聽證

2.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行政處罰決定作出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的是( )

答:A
【解析】《行政處罰法》 第四十二條規定,行政機關作出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或者執照、較大數額罰款等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只有A符合。

3. 請問行政法中聽證的問題

聽證分為廣義聽證與狹義聽證,廣義聽證泛指行政機關聽取當事人意見。狹回義聽證答特指行政機關以聽證會的形式聽取當事人意見的形式,狹義聽證又稱為正式聽證或審判式聽證。
廣義聽證是行政程序的一個基本要求,沒有什麼特別需要說明的。狹義行政在我國適用范圍較窄,除了行政處罰、行政許可外,還包括政府價格決策、行政立法、城市規劃、反傾銷與反補貼、醫療事故鑒定等等。
當事人申請聽證的,各相關法規一般都規定,只要符合條件,行政機關應當組織聽證。

4.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案例分析 在作出拘留決定前,孔某是否有權要求舉行聽證

這道題嗎?某區公安局派出所突擊檢查孔某經營的娛樂城,孔某向正在賭博的人員通風報信,派出所突擊檢查一無所獲。派出所工作人員將孔某帶回調查,孔某因受到逼供而說出實情。派出所據此決定對孔某拘留10日,孔某不服提起訴訟。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 )
A.在作出拘留決定前,孔某有權要求舉行聽證
B.對孔某的拘留決定違法
C.某區公安分局派出所是本案被告
D.因孔某起訴,公安機關應暫緩執行拘留決定 《行政處罰法》第42條規定,行政機關作出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或者執照、較大數額罰款等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當事人要求聽證的,行政機關應當組織聽證。當事人不承擔行政機關組織聽證的費用。根據上述規定可知,對於行政處罰的聽證不包括行政拘留,因此A項錯誤,不選。《治安管理處罰法》第91條規定,治安管理處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機關決定;其中警告、五百元以下的罰款可以由公安派出所決定。由此可知,公安派出所僅對警告、五百元以下的罰款有處罰決定權,對行政拘留沒有決定權,因此,該派出所作出拘留決定的做法是違法的,B項說法正確,應選。《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2條第2款規定,行政機關的內設機構或者派出機構在沒有法律、法規或者規章授權的情況下,以自己的名義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當事人不服提起訴訟的,應當以該行政機關為被告。因為該派出所沒有拘留的處罰權,屬於種類越權,因此,被告應該是區公安分局,而非是該派出所,因此C項錯誤。《行政處罰法》第45條規定,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的,行政處罰不停止執行,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因此,除非有法律的特別規定,否則,孔某即使起訴,公安機關也不能停止行政處罰的執行,因此,D項錯誤。

5. 行政程序中設立行政聽證的意義是什麼在行政執法中哪些行政行為必須舉行行政聽證

行政聽證程序的意義

(一)從理論角度看行政聽證程序的意義。人們經常將權利分為兩種:公權和私權。行政權顯然是屬於公權的一種。狄驥說過「不存在一種因國家權利存在而不同於私權的所謂公法精神,法只有一種精神,那就是公平精神。」而在法律體系中,維系這種公平精神,平衡公權力與私權利的法律大體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實體法,另一類是程序法。實體法用以規范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程序法則使這種權利義務關系得以實施。一個國家即使實體法律再健全,沒有嚴格的程序予以保障也等於零。前些年,與西方國家重視法律程序的現象相比照,我國的法學家在考察法制建設時,過多地強調令行禁止,側重於法的實體性方面,而對於在現代法制中理應占據重要地位的法律程序卻缺乏應有的關注與理解。[2]

因此,行政聽證程序制度的設立,使行政相對人的權益免受侵犯。同時,也保障了行政管理目標的實現。將行政主體納入相對人監督的范圍內,以防止行政專權和武斷。最大限度的限制了行政主體公權力的濫用,在公權利與私權利之間找到了一個最佳平衡點。

(二)從經濟學角度看行政聽證程序的意義:產權經濟學家科斯認為, 生產者的目標就是試圖節省交易費用,以最低的成本換取最大的利潤。同樣,在行政法領域仍然存在著成本問題,即行政效率。行政法之所以產生,從經濟學角度講,可以歸因於理性配置社會資源。[3]行政活動的效率取決於各種因素:行政行為方式的選擇、環節的合理安排、過程的科學組合。最重要的當屬程序的設置。表面上看,行政聽證程序的設置非但沒有減少成本,反而增加了行政機關的負擔。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秩序是協商而定的,而非通過服從贏得。」[4]一項行政決定對一部分人利益的剝奪,必須得到相對人的理解和認可,使相對人在程序完成之後,能夠情願地服從決定。行政聽證程序在行政機關違法案件調查承辦人員和相對人的參加下,由行政機關對其決定的依據進行舉證,當事人質證。通過雙方舉證責任的合理分擔和當事人對其意見的陳述、申辯,進一步核實證據,查清事實。這樣,相對人可能了解到一些此前自己並不清楚的事項,對整個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合理性有了更清楚的認識。當相對人認識到自己確實違反了相關行政法律規定時,便可能放棄行政復議或訴訟,這並非意味著對相對人權利的限制,而是在保留了當事人原有的行政救濟權利的同時,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同時,由於行政機關在做出最終行政決定之前,通過聽證程序進一步查清事實,對相對人的合法權益進行事前救濟,將相對人權益的保障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也盡可能地避免了因違法行政而導致國家賠償造成的不必要的成本增加。也就是通過提前支付較少的交易成本,置換更大的因違法行政而耗費的交易成本,同時,有效的推動了行政管理目標的實現,有助於行政預期的增值。

(三)行政法律體系的角度看行政聽證的意義。整個行政法律制度大致可分為四類:行政許可制度、行政處罰制度、行政強制制度和行政程序制度。其中行政程序制度可分為行政立法程序、行政機關做出具體行政行為的程序和對行政行為的司法審查程序。行政立法程序主要由《立法法》規定;司法審查程序主要由《行政訴訟法》加以調整,而對中間的一部分具體行政行為程序的規定我國尚不健全。行政聽證程序無疑是行政程序制度的核心部分,是行政程序公開原則的具體體現。行政公開原則一般要求:(1)事前公開:即行政機關事前要公布有關的行政法規、規章以約束相對人的行為;(2)事中公開:主要就是指行政處理活動中採用的聽證程序和資信(情報)公開程序;(3)事後公開:即行政決定要向相對人和社會公眾公開。由此可見,行政聽證程序是行政程序制度中必不可少的一環,行政聽證程序的缺漏必將導致整個行政法律體系的重大破壞。

(四)從我國依法治國的角度看行政聽證程序的意義。在我國依法治國的方略中,依法行政是核心。如果抽去依法行政的內容,依法治國就會變的空洞和殘缺。有法可依固然重要,但現代法治國家,行政相對人的權益之所以能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程序法治。如果一個國家出現了「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現象,就應當認真審視其程序法治是否健全。聽證是程序民主化的產物,在沒有設立行政聽證程序之前,大部分行政處罰決定都是在行政機關調查之後直接做出,加之行政復議、行政訴訟固有的局限性,很容易導致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暗箱操作」,腐敗得以滋生。通過行政聽證程序,行政過程的公開性、透明度得以增加。在有效地保障相對人權益的同時,政府的聲譽也得到提高,在行政主體與相對人之間架構起一個雙方能夠溝通與合作、引導與接受的空間。更重要的是在依法治國的進程中,公民和行政執法人員的法律意識得到了加強。
涉及經濟社會發展、政府投資和規劃、重大建設項目等與國家和人民群眾利益相關的決策事項,行政機關作出決定前應當經過聽取公眾意見、專家論證、公開聽證和合法性論證等程序.

6. 行政法聽證參加人與參與人的區別

行政訴訟參加人是指參加行政訴訟的當事人和訴訟代理人。

行政訴訟參加回人不同於行答政訴參與人,行政訴訟參與人是指除審判人員、書記員、執行人員以外的參與行政訴訟的人。也就是說,行政訴參與人的范圍比行政訴訟參加人的范圍更廣。行政訴訟參與人除行政訴訟參加人以外,還包括證人、鑒定人和翻譯人員等。(信息來源於人大課件,版權所有,僅供學習交流)

請採納!!!

7.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在作出拘留決定前,孔某是否有權要求舉行聽證

沒權利,因為公安做出拘留決定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但是治安管理處罰法沒有規定拘留是必須聽證的。

8. 行政聽證的起源


聽證程序起源於英美法系的自然公正原則。最初它適用於司法領域,稱之為司法聽證。由於其公正性,後逐漸適用於立法領域,稱之為立法聽證。進入20世紀後,聽證程序進入了行政領域,稱之為行政聽證。行政聽證制度既是聽政制度的一個重要分類。美國是最早在法律上確立聽證制度的國家。1946年的《聯邦行政程序法》規定:凡行政機關作出涉及公民利害關系的行政決定,包括制定行政規章和行政裁決,都應當給予利害關系人陳述意見的機會,除非法律有例外的規定。該法的制定,改變了傳統以行政效率優先的行政法原則,而代之以保障公民基本權利和對行政權力的行使加以控制的行政法原則。因此,聽證程序構成了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的核心內容,並為許多國家所仿效。中國的聽證程序產生於1996年通過的《行政處罰法》,主要是在借鑒美國聽證制度的基礎上產生的。聽證程序對提高行政執法的透明度,增強行政執法的公正性,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能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由於我國行政機關在行政執法過程中,有強大的權力和優越的地位,其行政處罰的對象又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人身權和財產權,因而,如何保證他們的合法權益不受到非法侵害,如何約束行政機關公正行使權力,這就成為我國「依法治國」、「依法行政 中的一個重大問題。而聽證程序則為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充分行使和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設置了一種程序上的保障制度。在聽證程序中,當事人有權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和主張;有權為自己辯解;有權要求行政機關提供證據和處罰依據;有權與執法者進行對質和辯論。同時,聽證程序的運用,也可使行政機關在執法時,防止執法人員主觀臆斷,濫用職權。

9. 行政法:為什麼行政拘留不需要聽證呢

可以申請行政復議。不需要聽證。

熱點內容
司法警察轉崗 發布:2025-08-29 19:03:21 瀏覽:198
刑法研究犯罪 發布:2025-08-29 18:54:07 瀏覽:611
2018司法考試主觀題答案 發布:2025-08-29 18:37:50 瀏覽:681
合議庭有法官 發布:2025-08-29 18:36:19 瀏覽:669
蘇州市財經法律法規知識競賽答案 發布:2025-08-29 18:28:00 瀏覽:774
法律效力強度不同 發布:2025-08-29 18:26:34 瀏覽:854
浙江財經大學的法學 發布:2025-08-29 17:56:44 瀏覽:661
怎麼看待民法典 發布:2025-08-29 17:43:53 瀏覽:102
勞動法配套規定 發布:2025-08-29 17:38:04 瀏覽:133
簡述勞動合同法的適用的勞動關系 發布:2025-08-29 17:34:50 瀏覽: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