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行政法律關系的認識
㈠ 把握行政法律關系特點有何意義
行政法和私法不同,不承認私友自治原則,而確立了為實現行政目的,以多數人為相對方,統一規定其權利義務並強行實施的原則。因此,行政法所規范的,往往不是注重其對象的主觀的、內在的、實質的內容,而是主要著眼於其對象的客觀的、外在的、形式的現象。並且,行政法律規范一般都具有為實現一定結果而設置合理手段的技術法規性質。
(一)行政法的強行性
行政法是從公共利益出發,為實現一定的目的而對權利義務的統一規定,所以,原則土不因當事人的不同意思表示而排除法的適用。相對人必須服從行政法規定,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也負有依據行政法規定執行公務的義務,不得以自己的自由意志進行與行政法規定不同的行為。例如,稅務行政機關負有嚴格按照稅法規定征管稅務的義務,沒有法律根據,便不能減免納稅義務,更不能歪曲法律規定,就納稅金額進行和解⑧。在此意義上,可以說行政法具有強行法規的性質。當然,行政法律規范承認行政機關自由裁量的情形也不少,但該裁量僅限於法定范圍內的栽量。超越法定范圍,違法的栽量當然不被承認。
與上述原則相對應,有時也承認一定的例外。因為行政法是為實現一定的公共目的而作出的統一的強行規范,所以,在不姑礙該目的的實現的范圍內,也允許根據當事人的同意來規定法律關系,如行政合同。一般說來,行政合同並不一定限於有明文法律根據,只要不違反成文法規的目的和宗旨,就可以成立。
(二)行政法的外觀和形式性
由於行政法通常具有對多數人整齊劃一執行的性質,所以一般不個別考慮其規范對象的主觀的、內在的、實質的關系,傾向於注重其客觀的、外在的、形式的現象而予以統一規定。例如,土地徵用中的損失補償,關於所徵用的土地,不考慮土地使用者的主觀價值,而是從客觀上予以「適當補償」;行政土的強制及行政處罰的適用,也同樣具有依據客觀的、外在的現象來進行的傾向。所以,作為行政法的執行的行政行為,往往要求一定的固定形式,只要欠缺該形式,該行為就成為有瑕疵的行政行為,往往就難以達到其預期的法律效果;只要具備了該形式,就可以推定該行為有效。
(三)行政法的技術性和合理性
行政法律規范通常規定實現行政目的的手段,為了更加有利於該目的的實現,必須具有技米性和合理性。例如,有關土地徵用的法律,一方面要以保證對公眾有利的事業取得其所需土地為目的,另一方面又要考慮如何調整土地使用者及其他利害關系人的利害關系,其規定本身屬於技術性程序法。又如,悅法,一方面要以確實保障國家活動所必需的資財來源為目的,另一方面要按照納稅義務人的稅負承擔能力進行公平負擔,具有極強的技術性。可以說,所有行政法規都或多或少地具有這種技米性特點。各個具體行政法的目的各不相同,但作為規定行政主休和行政相對人的關系的法,總起來說都具有一方面以實現國家公共利益為目的,另一方面為維護公民的利益,減少磨擦、沖突和抵抗,公正地調整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人之間的關系的特點。
正是由於行政法或多或少地具有上述技米性,行政法表現為經常地追求合理性,並不斷地為引進更加合理的技米而努力。行政法具有作為實現某種目的的手段的技術性特盧、,關於其規定的意義的解釋運用,要求經常地與其目的相聯來來考慮。因此,行政法尤其需要進行符合目的的解釋運用。
(四)行政法的方針政策性
憲法是行政法的基本法源⑨,規定行政法的基本原則;行政法是憲法的具體化;憲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行政法根據憲法而制定。行政法是憲法的重要的實施法,是實施有關現代國家機關之間關來的憲法規范的主要法律,具有保障和監督對社會有廣泛影響的行政管理的作用,同時,是實施憲法確定的各項國家政策的主要法律。
㈡ 行政法律關系的特徵
復
行政法律關系
的特徵主要制有:
(1)行政法律關系中必有
一方
是
行政主體
。
(2)行政法律關系具有非對等性。
(3)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的權利義務一般是法定的。
(4)行政主體實體上的權利義務是重合的。
(5)大多數的行政法律關系爭議由
行政機關
或
行政裁判
機構
依照
行政程序
或准
司法程序
加以解決,只有在
法律
有規定的情況下,才由
法院
通過司法程序解決。
㈢ 簡答題 簡述行政法律關系的特點有哪些
第一: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的一方,必定是行政機關或法律的授權代行某種行政職能的社會組版織。
第二:行權政法律關系的成立,往往是以行政機關單方面的行為為根據。
第三:在行政法律關系中,主體一方的行政機關往往可以直接運用國家強制力,強制對方當事人履行義務或者接受制裁。
第四:行政法律關系主體之間的爭議,通常是通過一定的行政程序予以解決。
㈣ 什麼是行政法律關系
行政法律關系是指經過行政法規范所調整,由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的行政關系。
就行政關系與行政法律關系的關系來說,凡是涉及權利、義務的行政關系,都應當通過法律加以規范,這是行政法的一個基本要求。當然,行政關系不可能也不必要都轉化成行政法律關系。在現代行政管理過程中,因行政指導、行政建議、行政咨詢等形成的行政關系,固然產生於行政活動過程中,但由於其不具有權利、義務內容,故不宜上升為行政法律關系。
行政法律關系由行政法律關系的主體、客體、內容等要素構成。
(1)行政法律關系主體
行政法律關系主體,又稱行政法主體,指行政法權利(職權)、義務(職責)的承擔者。行政法律關系的主體由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人構成。行政主體是依法行使行政職權、並對其後果承擔責任的國家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與行政主體對應的行政相對人可以是我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也可以是在我國境內的外國組織、外國人及無國籍人。
(2)行政法律關系的客體
行政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指行政法律關系參加者的權利、義務所指向的對象。行政法律關系客體的范圍十分廣泛,但可概括為如下三種:①物。指一定的物質財富,如土地、房屋、森林、交通工具等。②智力成果。指一定形式的智力成果,如著作、專利、發明等。③行為。指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為一定目的的有意識的活動,如納稅、征地、交通肇事、打架斗毆等。行為包括作為和不作為。
(3)行政法律關系的內容
行政法律關系的內容,是指行政法上的權利(職權)和義務(職責)。當然,行政法律關系的內容還包括引起法律關系變動的原因和事實等,但核心部分是權利(職權)和義務(職責)。
㈤ 行政法律關系的特點
行政法律關系的特點:
1、主體的恆定性與不可轉化性:
(1)行政法律關系雙方中必有一方版主體是權行政主體,不以行政主體為一方當事人的法律關系不可能是行政法律關系
(2)在行政法律關系中行政主體不能由另一方當事人代替,各自的地位和法律角色是確定的。在我國的行政訴訟關系中,原告只能是行政相對人,被告只能是行政主體,他們也不能互為原被告。
2、主體資格的受限制性:
在行政法律關系中,無論是行政主體還是行政相對人都要受到一定資格和條件的限制。
3、主體地位「平等下的不對等性」
具體表現為:
(1)主體雙方各自權利義務的性質不完全相同
(2)主體雙方各自權利義務的數量不能相等,且一方所具有的權利義務是另一方不具有的。
㈥ 簡述行政法律關系的特徵
行政法抄律關系的特徵主要有:
(1)行政法律關系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體。
(2)行政法律關系具有非對等性。
(3)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的權利義務一般是法定的。
(4)行政主體實體上的權利義務是重合的。
(5)大多數的行政法律關系爭議由行政機關或行政裁判機構依照行政程序或准司法程序加以解決,只有在法律有規定的情況下,才由法院通過司法程序解決。
㈦ 行政人之間有什麼樣的行政法律關系,能具體舉個例子嗎
行政法律關系是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
比如城管局和流動商販之間的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
㈧ 行政法律關系的特點有哪些
行政法律關系抄的特點:
1、主體的恆定性與不可轉化性:
(1)行政法律關系雙方中必有一方主體是行政主體,不以行政主體為一方當事人的法律關系不可能是行政法律關系
(2)在行政法律關系中行政主體不能由另一方當事人代替,各自的地位和法律角色是確定的。在我國的行政訴訟關系中,原告只能是行政相對人,被告只能是行政主體,他們也不能互為原被告。
2、主體資格的受限制性:
在行政法律關系中,無論是行政主體還是行政相對人都要受到一定資格和條件的限制。
3、主體地位「平等下的不對等性」
具體表現為:
(1)主體雙方各自權利義務的性質不完全相同
(2)主體雙方各自權利義務的數量不能相等,且一方所具有的權利義務是另一方不具有的。
㈨ 行政法律關系的概念
行政法律關系,是指受法律規范調整的因行政權力的設定、行使以及對行版政權力行使進行監督權而形成的,在行政權力主體與其他機關及行政相對人之間構成的法律關系。
行政法律關系是行政法對行政關系進行調整的結果,其范圍小於行政關系。
參見《中國大網路全書 法學卷》第588頁。
㈩ 什麼是行政法律關系
應松年教授主編的《行政法與行政法學》
(法律出出版社2005年版P15)
認為行政回法律關系的答概念是:
行政法律關系,是指受行政法律規范調控的因行政活動
(權力活動與非權力活動)而形成或產生(引發)的各種權利義務關系。這種法律關系即應包括在行政活動過程中所形成的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之間的行政法的上的權利義務關系,也應包括因行政活動而產生或引發的救濟或監督關系。
應教授認為,行政法律關系應有以下特徵:
1.主體的恆定性與不可轉化性。2.主體資格的受限制性。
3.主體地痊「平等下的不對等性」。
本人對行政法並不如何熟悉,故只能引能應教授的觀點,目前也無法提供任何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