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勞動法資遣費怎麼計算

勞動法資遣費怎麼計算

發布時間: 2022-01-23 14:28:05

㈠ 公司規章制度與勞動法有不符的情況是否構成違法

違反法律違抄定的話員工仍可以按襲照法律規定主張。你所說的包含兩個方面是否違法的問題:首先,不是說公司給了資譴費就可以隨意解除勞動合同,如果違法解除勞動合同,員工可以主張雙倍的經濟補償金;其次,經濟補償金是按照離職前12個月的7平均工資計算的

㈡ 台灣資遣費中平均工資如何計算評舉例說明

以下供參考
台灣資遣費中的平均工資:定義
勞工因工作而獲得之報酬;
包括工資、薪金及按計時、計日、計月、計件以現金或實物等方式給付之獎金、津貼及其他任何名義之經常性給與均屬之」。

㈢ 「資遣費」是什麼費

「資遣費」是指非自願離職時公司按照相關規定給予的一定經濟補償。如公司單方面提前解除勞動合同,則需支付員工資遣費。

㈣ 要被單位資遣了,能拿到多少遣散費呢,怎麼算

1、勞動法只是說抄 工資*(n+1),請問是基本工資呢,還是包括物價補貼、住房補貼等的工資總額呢?
該補償是你解除或終止勞動關系前12個月工資平均數,不包括物價補貼、住房補貼。

2、請問「本法施行前的有關規定」是怎樣的啊?
勞動合同法實施前,終止勞動合同的不支付補償,解除勞動合同的給經濟補償,但不同的理由給付的有所區別。

3、這1年一半是頒布前的一半是頒布後的,可怎麼算啊?
如果解除勞動合同的,按照滿1年支付1個月工資,不滿半年的支付半個月工資計算。

4、另外請問一下,這些補貼也要交稅嗎?
個人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其收入在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3倍數額以內的部分,免徵個人所得稅;超過的部分按照,計算徵收個人所得稅。」

㈤ 年資十五年,資遣費是多少

如果是解除勞動合同的話,勞動合同法明確規定按在本單位工作年限計算,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的工資做為經濟補償。

㈥ 連續曠職三日或全月累計曠職六日或一年累計曠職達十二日者,予以除名,不發給資遣費

低於勞動合同法等相關法規的規定,不合理。

㈦ 公司總經理身份又是股東,公司解散須付資遣費嗎

股東身份和公司職員身份不相關。應該發遣散費。你想想,公司要是虧損了你能因為他是因為他是員工身份不讓他承擔連帶損失責任嘛!他之所以是股東因為他出錢或者是技術了。那是你們成立公司談好的事情。要不是這個他可能都不加入這個公司。你能因為他是股東身份不給他發工資嘛!要按你這邏輯股東可以長期徵用,是免費的!這不瞎死人啊

㈧ 台灣資遣費新制計算方式

按勞工工作年資,每滿1年發給二分之一個月的平均工資,未滿1年,按比例計算。最高以發給6個月平均工資為限。

㈨ 資遣費的平均工資從哪幾個月算

遣散費是以員工的全薪前六個月的平均值計算(員工平均月工資含加班費.不扣除勞健保), 你的資遣費採用勞退新制的演算法(滿1年遣散費為0.5個月, 不滿1年以比例計)繼續工作一年以上三年未滿者,於二十日前預先告之。

㈩ 資遣費是否應繳稅

應繳稅。派遣費屬於工資薪金的組成部分,並且不屬於免稅項目,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

個人因任職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資、薪金、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以及與任職或受雇有關的其他所得都應納稅。

具體計算方式為,每月取得工資收入後,先減去個人承擔的基本養老保險金、醫療保險金、失業保險金,以及按省級政府規定標准繳納的住房公積金,再減去費用扣除額1600元/月,為應納稅所得額,按5%至45%的九級超額累進稅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10)勞動法資遣費怎麼計算擴展閱讀:

應納稅額的計算方法。

一、一般工資、薪金所得應納個人所得稅的計算。

工資、薪金所得適用九級超額累進稅率,按每月收人定額扣除5000元,就其餘額作為應納稅所得額,按適用稅率計算應納稅額。其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X適用稅率一速算扣除數

或=(每月收入額一3500元)×適用稅率一速算扣除數。

二、僱主為其雇員負擔個人所得稅額的計算。

將雇員取得的不含稅收入換算成應納稅所得額後,計算單位或個人應當代付的稅款。計算公式為:

公式1:應納稅所得額=(不含稅收入額一費用扣除標准一速算扣除數)/(1一稅率)。

公式2: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一速算扣除數。

在上式中,公式1中的稅率,是指不含稅所得按不含稅級距對應的稅率;公式2中的稅率,是指應納稅所得額按含稅級距對應的稅率。對此,在計算過程中注意,不能混淆。

熱點內容
項目經理承擔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29 04:52:37 瀏覽:162
什麼是職業道德答案 發布:2025-08-29 04:44:41 瀏覽:394
我國企業環境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29 04:44:33 瀏覽:333
杭卅拆違章條例 發布:2025-08-29 04:43:51 瀏覽:920
群體有道德 發布:2025-08-29 04:43:50 瀏覽:330
勞動法對在家辦公的規定 發布:2025-08-29 04:37:33 瀏覽:654
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全文 發布:2025-08-29 04:36:43 瀏覽:319
售假多少需要負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29 04:36:09 瀏覽:367
2017年新婚姻法關於公積金 發布:2025-08-29 04:31:44 瀏覽:109
官兵法治講堂 發布:2025-08-29 04:13:54 瀏覽: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