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論述行政法的實體性基本原則

論述行政法的實體性基本原則

發布時間: 2022-01-23 16:22:13

行政法基本原則分類

行政法基本原則是指導和規范行政法的立法、執法以及指導規范回行政行為的實施和答行政爭議的處理的基礎性法則,是貫穿於行政法具體規范之中,同時又高於行政法具體規范體現行政法基本價值觀念的准則。它又分為實體性基本原則和程序性基本原則.

行政法的實體性原則:
1.依法行政原則
2.尊重和保障人權原則
3.越權無效原則
4.信賴保護原則
5.比例原則
行政法的程序性原則:
1.正當法律程序原則
2.行政公開原則
3.行政公正原則
4.行政公平原則
根據國務院《依法行政實施綱要》和學者論述,行政法的基本原則包括以下四項:
合法行政原則
合理行政原則
誠信原則
高效原則

⑵ 試論述行政法的基本原則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是指貫徹於行政法之中,指導行政法的制定和實現的基本准則。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既包括行政法的實然狀態的原則,又包括行政法的應然狀態的原則。包括以下原則:行政法治原則、適度性原則、互動性原則、程序正當原則。

基本原則可以是成文的,也可以是不成文的,在法律規范空白和出現漏洞的時候,作為共同理念可以彌補法律的不足;任何行政法律規范及其實施都不得與其相抵觸。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既要體現行政法的應然狀態,又要體現行政法的實然狀態,而行政法的應然和實然不過是政府與公民關系或者說是行政機關與行政相對人的關系的理想和現實的反映,同時行政法又要承擔規范和改造現實以一步步向理想趨近的責任。

行政法基本原則的性質和功能:

第一,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是一種「基礎性規范」,是產生其他具體規則和原則的規范。

第二,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是一種高度抽象的並體現行政法的基本價值觀念的規范。

第三,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是一種普通性規范,它對行政關系進行整體的宏觀的調整、規范。

第四,行政法的基本原則不僅指導、調整整個行政執法行為,而且指導和調整行政法的整個立法行為。

第五,行政法的基本原則不僅對行政法的立法、執法起宏觀指導作用,而且在一定的場合也直接規范行政行為的實施和行政爭議的處理。

(2)論述行政法的實體性基本原則擴展閱讀:

原則理解:

(一)依法行政原則

依法行政原則,或稱合法性原則,是各國行政法的共同理念或基本原則,其基本含義在於行政機關和其他行政公務組織必須依法行使行政權或者從事行政管理活動。

(二)行政合理性原則

行政合理性原則,是指行政主體不僅應當在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范圍內實施行政行為,而且要求行政行為要客觀、適度,符合公平、正義等法律理性。

(三)程序正當原則

程序正當是指行政機關在作出影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權益的決定,尤其是不利決定時,必須遵需正當、公開的程序。

(四)誠信原則

誠實信用,基本內涵主要包括誠實守信和信賴保護兩個方面。

(五)高效便民原則

高效便民,是指行政機關應依法高效率、高效益地行使職權,最大程度地方便人民群眾,從而更好地服務於人民和實現行政管理的目標。

(六)監督與救濟原則

所謂監督原則,即監督行政的原則,是指有權國家機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或其他組織的行政活動有權進行監督與問責。

⑶ 行政法的實體性基本原則有哪些

行政法的實體性原則:1.依法行政原則.2.尊重和保障人權原則.3.越權回無效原則答. 行政法基本原則4.信賴保護原則.5.比例原則.行政法的程序性原則:1.正當法律程序原則.2.行政公開原則.3.行政公正原則.4.行政公平原則.行政法的基本原則包括以下四項1合法行政原則 2合理行政原則 3誠信原則 4高效原則

⑷ 行政法的實體性原則

有5個,依法行政原則、尊重和保障人權原則、越權無效原則、信賴保護原則、比例原則,這是高教版行政法書上的答案。

⑸ 論述行政法基本原則及其內容

我國現在的行政法 有兩大基本原則:合理性和合法性原則,由於我們國家現在還沒有統一的行政法典,具體的法律內分布在各個具體的法律規范中,所以在行政行為時既要合法又要合理。

⑹ 簡述行政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則

9、行政法概述
行政法上的「行政」指「公共行政」,指國家行政機關對國家與公共事務的決策、組織、管理和控制。
行政法的一般淵源: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單行條例;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
行政法的特殊淵源:法律解釋,有權解釋包括立法解釋、司法解釋、行政解釋、地方解釋;其他規范性文件;國際條約、慣例。
10、行政法的基本原則
行政合法性原則:行政職權必須基於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行政職權必須依據法律行使;行政授權、行政委託必須有法律依據,符合法律要求。
行政合理性原則:行政行為應符合立法目的;行政行為應建立在正當考慮的基礎上,不得考慮不相關因素;平等適用法律規范;符合自然規律;符合社會道德
行政應急性原則
11、行政行為概述
行政行為的主要特徵有:從屬法律性;裁量性;單方意志性;效力先定性;強制性。
行政行為合法的條件:A.行政行為的主體合法;B.行政行為應當符合行政主體的許可權范圍;C.行政行為的內容應當合法、適當;D.行政行為應當符合法定規定。
行政行為無效的條件:A.行政行為具有特別重大的違法情形或具有明顯的違法情形;B.行政主體不明確或明顯超越相應行政主體職權的行政行為;C.行政主體受脅迫做出的行政行為;D.行政行為的實施將導致犯罪;E.沒有可能實施的行政行為。
行政行為撤銷的條件:A.行政行為合法要件缺損;B.行政行為不適當。

⑺ 什麼是行政法的基本原則

一)合法行政原則
合法行政原則是行政法的首要原則,我國的合法行政原則包括行政機關對現行法律的遵守和依照法律授權活動兩個方面:
第一,行政機關必須遵守現行有效的法律。
1.行政機關實施的行政行為(抽象行政行為與具體行政行為)都不得與法律相抵觸;
2.行政機關負有積極執行和實施現行有效法律規定的義務。
第二,行政機關應當依照法律授權進行活動。在行政機關與相對人的關繫上:
其一,行政機關採取的行政措施必須有立法性規定的明確授權,這可稱為「職權法定」。在行政法上對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適用的規則是不同的,判斷他們違法的標准也是不同的,前者為「無法律即無行政」——後者是「法無明令禁止即自由」有著天壤之別。
其二,沒有立法性規定的授權,行政機關不得作出不利行政(以行政處罰、強制為典型代表),即剝奪相對人權利、課以義務的行政行為。
這一原則決定了在行政法領域判斷行政主體和相對人違法標準的不同。對相對人而言,違法往往是違反了強制性禁止規定;對行政主體而言,其實施的行為往往是沒有明確的法律根據即構成違法。當然,在具體行政行為違法方面還包括無相應的事實根據、違反法定程序、超越職權、濫用職權與行政處罰顯失公正。
(二)合理行政原則
主要含義是行政行為應當具有理性基礎,禁止行政主體的武斷專橫和隨意。最低限度的理性,是行政行為應當具有一個有正常理智的普通人所能達到的合理與適當,並且能夠符合科學公理和社會公德。規范的行政理性表現為以下三個原則:
第一,公平、公正原則,要平等對待行政相對人,不偏私,不歧視。違反此子原則就表現為歧視對待,相同情況,差別對待;不同情況,相同對待。
第二,考慮相關因素原則,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權時,只能考慮符合立法授權目的的各種因素,不得考慮不相關因素。違反此子原則就表現為該考慮的不考慮,考慮了不該考慮的因素。
第三,比例原則,行政機關採取的措施和手段應當是必要、適當的;應當避免採用損害行政相對人權益的方式,如果為達致行政目的必須對相對人的權益形成不利影響,那麼這種不利影響應當被限制在盡可能小的范圍和限度內,並且兩者應當處於適當的比例。違反此子原則就表現為行政機關採取的措施和手段與針對的對象不相稱,用「高射炮打小鳥」,「殺雞」用了「宰牛刀」。

熱點內容
什麼是職業道德答案 發布:2025-08-29 04:44:41 瀏覽:394
我國企業環境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29 04:44:33 瀏覽:333
杭卅拆違章條例 發布:2025-08-29 04:43:51 瀏覽:920
群體有道德 發布:2025-08-29 04:43:50 瀏覽:330
勞動法對在家辦公的規定 發布:2025-08-29 04:37:33 瀏覽:654
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全文 發布:2025-08-29 04:36:43 瀏覽:319
售假多少需要負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29 04:36:09 瀏覽:367
2017年新婚姻法關於公積金 發布:2025-08-29 04:31:44 瀏覽:109
官兵法治講堂 發布:2025-08-29 04:13:54 瀏覽:484
中國人民國合同法 發布:2025-08-29 04:09:45 瀏覽: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