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法中拒絕作證的後果
㈠ 拒絕出庭作證有什麼後果
法律分析:新刑訴法第192條、第193條對證人拒絕出庭作證法律責任更是作出嚴厲規定,經人民法院通知,證人沒有正當理由不出庭作證的,人民法院可以強制其到庭,拒絕到庭或到庭後拒絕作證的,予以訓誡,情節嚴重的,處以十日以下的拘留。
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不能正確表達意思的人,不能作證。經人民法院通知,證人應當出庭作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人民法院許可,可以通過書面證言、視聽傳輸技術或者視聽資料等方式作證:
1、因健康原因不能出庭。
2、因路途遙遠,交通不便不能出庭。
3、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不能出庭。
4、其他有正當理由不能出庭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九十二條 公訴人、當事人或者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對證人證言有異議,且該證人證言對案件定罪量刑有重大影響,人民法院認為證人有必要出庭作證的,證人應當出庭作證。
人民警察就其執行職務時目擊的犯罪情況作為證人出庭作證,適用前款規定。
公訴人、當事人或者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對鑒定意見有異議,人民法院認為鑒定人有必要出庭的,鑒定人應當出庭作證。經人民法院通知,鑒定人拒不出庭作證的,鑒定意見不得作為定案的根據。
㈡ 證人拒絕作證其會承擔法律責任嗎
法律分析:證人拒絕作證一般不會承擔法律責任。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但證人證言對案件定罪量刑有重大影響,人民法院認為證人有必要出庭作證的,證人應當出庭作證。證人沒有正當理由拒絕出庭或者出庭後拒絕作證的,予以訓誡,情節嚴重的,經院長批准,處以十日以下的拘留。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九十三條 經人民法院通知,證人沒有正當理由不出庭作證的,人民法院可以強制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 證人沒有正當理由拒絕出庭或者出庭後拒絕作證的,予以訓誡,情節嚴重的,經院長批准,處以十日以下的拘留。被處罰人對拘留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復議。復議期間不停止執行。
㈢ 證人無正當理由拒絕作證 在刑訴中有懲罰措施 民訴中無懲罰措施 對嗎
無論是刑事案件還是民事案件的證人都有作證的義務,法律是有規定的,不可以內拒容絕,因身體原因或法定客觀原因不能出庭的,可以提供書面證詞。
但是,目前的法律對證人拒不出庭作證,只對明知他人有間諜犯罪行為,在國家安全機關向其調查有關情況,收集有關證據時,拒絕提供,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有明確的規定 。
對於普通刑事案件及時民事案件的證人拒絕作證沒有相應的法律責任規定,這是立法上的缺陷。
㈣ 刑事證人不作證會有處罰嗎
法律分析:刑事案件中的證人,經人民法院通知,沒有正當理由拒絕出庭或者出庭後不作證的,會被予以訓誡,情節嚴重的,會被拘留。根據我國法律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因此在人民法院認為證人應當出庭作證但沒有正當理由拒絕的,會被予以一定處罰。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六十二條 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的人,不能作證人。
第一百九十二條 公訴人、當事人或者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對證人證言有異議,且該證人證言對案件定罪量刑有重大影響,人民法院認為證人有必要出庭作證的,證人應當出庭作證。人民警察就其執行職務時目擊的犯罪情況作為證人出庭作證,適用前款規定。公訴人、當事人或者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對鑒定意見有異議,人民法院認為鑒定人有必要出庭的,鑒定人應當出庭作證。經人民法院通知,鑒定人拒不出庭作證的,鑒定意見不得作為定案的根據。
第一百九十三條 經人民法院通知,證人沒有正當理由不出庭作證的,人民法院可以強制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證人沒有正當理由拒絕出庭或者出庭後拒絕作證的,予以訓誡,情節嚴重的,經院長批准,處以十日以下的拘留。被處罰人對拘留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復議。復議期間不停止執行。
㈤ 刑事案件,證人不出庭作證,會有什麼後果
2012年新修改的《刑來事訴訟法》規源定了刑事案件證人出庭作證的義務,證人沒有正當理由拒絕出庭或者出庭後拒絕作證的,可以予以訓誡,如果情節嚴重的,經院長批准,可以處以十日以下的拘留。但,該法免除了近親屬出庭的義務(需要強調的是該法並未免除近親屬作證義務,只是免除出庭義務)。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參照法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八十八條
經人民法院通知,證人沒有正當理由不出庭作證的,人民法院可以強制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
證人沒有正當理由拒絕出庭或者出庭後拒絕作證的,予以訓誡,情節嚴重的,經院長批准,處以十日以下的拘留。被處罰人對拘留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復議。復議期間不停止執行。
㈥ 證件給法庭了,我不願意當證人,有什麼後果嗎
證人不到庭證言中的細節無法得到質證,無法保證最大限度還原案件事實;其次,證人證言的證明力無法保證。筆者自己辦理的案件中,就曾出現在審判階段證人書面推翻公安機關證言,並控說公安機關非法取證的情況,而這種類似的情況在現今我國的刑事案件中並不是個例。證人不願出庭,證言證明力無法保證嚴重阻礙了我國的庭審實質化進程。根據刑事訴訟法規定,經人民法院通知,證人沒有正當理由不出庭作證的,人民法院可以強制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證人沒有正當理由拒絕出庭或者出庭後拒絕作證的,法院還可以對其進行訓誡,情節嚴重的,還可以拘留。此外,根據《解釋》規定,經人民法院通知,證人沒有正當理由拒絕出庭或者出庭後拒絕作證,導致法庭對其證言的真實性無法確認的,該證人證言不得作為定案的根據。
㈦ 拒絕作證有罪嗎知情不報有罪嗎怎麼定罪
刑事案件中,證人作證是法定的義務,對於拒絕出庭作證的證人,法院可以採取拘傳措施內,強制其容出庭作證。
與拒絕作證、知情不報相對應的罪名是窩藏、包庇罪,但構成窩藏、包庇罪,需要綜合全案來判斷,只有明知是犯罪的人而為其提供隱藏處所、財物,幫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證明才構成此罪,否則不構成犯罪。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48條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智力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的人,不能作證人。經人民法院依法通知,證人應當出庭作證。證人沒有正當理由不按人民法院通知出庭作證,人民法院可以強制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
《刑法》第三百一十條 明知是犯罪的人而為其提供隱藏處所、財物,幫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證明包庇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犯前款罪,事前通謀的,以共同犯罪論處。
㈧ 刑事訴訟法證人拒絕作證拘留幾天
第一百八十八條 經人民法院通知,證人沒有正當理由不出庭作證的,人民法院可以強制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
證人沒有正當理由拒絕出庭或者出庭後拒絕作證的,予以訓誡,情節嚴重的,經院長批准,處以十日以下的拘留。被處罰人對拘留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復議。復議期間不停止執行。
㈨ 證人拒絕出庭作證的後果是什麼
法律分析:我國刑訴法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證人不出庭作證因訴訟活動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後果。民事案件中,負有作證義務的證人,未出庭接受雙方質證,其真實性對於合議庭的判斷有一定的影響,法官可以認為該證人證言真實性有問題,而不採納該份證據。而在刑事訴訟活動中,由於刑事訴訟關乎被告人的人身自由甚至生命的剝奪問題,法律對有作證義務的證人出庭作證有強制性的要求,證人拒不出庭的後果有兩個,一是證人沒有正當理由拒不出庭的,人民法院可以強制其到庭,二是予以訓誡,情節嚴重的,由院長批准,可以處10日以下拘留。需要注意的是,被告人的父母、子女、配偶有免於強制到庭的特權。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九十三條 經人民法院通知,證人沒有正當理由不出庭作證的,人民法院可以強制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 證人沒有正當理由拒絕出庭或者出庭後拒絕作證的,予以訓誡,情節嚴重的,經院長批准,處以十日以下的拘留。被處罰人對拘留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復議。復議期間不停止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