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務關系不屬於勞動法管理依據
❶ 勞動關系不是民事法律關系嗎,兩者之間有什麼區別
勞動關系是特殊的民事法律關系,優先適用勞動法,勞動法沒有涉及的才適用民法。
樓上已經答得很詳細了。
❷ 勞動關系與勞務關系是兩種相同的法律關系,同屬於勞動法調整對嗎
根據法律規定,勞動關系與勞務關系是不同的法律關系,勞動關系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在勞動的過程中形成的社會經濟關系的總稱。法律保護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合法權益。勞務關系是指用人單位或個人與勞動者依據民事法律規范,口頭或書面約定,由勞動者向另一方提供一次性的或者是特定的勞務,另一方依約向勞動者支付勞務報酬的一種有償服務的權利義務關系。
勞動關系當事人一方勞動者必須成為用人單位中的一員,成為用人單位的員工,遵守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如考勤、考核等),雙方之間存在領導和被領導的隸屬關系,反映的是一種持續性的生產要素結合關系。勞務關系當事人一方勞務提供者不是用人單位的成員,不受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約束,雙方之間不存在領導和被領導的隸屬關系,雙方是一種平等主體之間的關系,反映的是一次性的商品交換關系。
勞動關系中產生的糾紛是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的糾紛,由勞動法來調整。基於勞動關系發生的糾紛屬於勞動爭議糾紛,由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來處理。
勞務關系中產生的糾紛是平等主體的雙方在履行合同中所產生的糾紛,由民法和合同法來調整。所發生的糾紛不屬於勞動爭議糾紛,當事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來解決。
勞動法
第一條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勞動合同法
第一條為了完善勞動合同制度,明確勞動合同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構建和發展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制定本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
第七條用人單位與其招用的已經依法享受養老保險待遇或領取退休金的人員發生用工爭議,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按勞務關系處理。
❸ 勞務關系和勞動關系有什麼區別,如何區分有何法律依據
勞動關系,是指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為其成員,勞動者在用人單位的管理下提供有報酬的勞動而產生的權利義務關系。
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法律特徵:
1、勞動關系是在現實勞動過程中所發生的關系,與勞動者有著直接的聯系。
2、勞動關系的雙方當事人特定,一方是勞動者,另一方是用人單位。
3、勞動關系具有隸屬行,即勞動者服從用人單位的管理。
勞務關系是勞動者與用工者根據口頭或書面約定,由勞動者向用工者提供一次性的或者是特定的勞動服務,用工者依約向勞動者支付勞務報酬的一種有償服務的法律關系。
1、
雙方當事人的地位平等,在人身上不具有隸屬關系。
2、
工作風險一般由提供勞務者自行承擔。但由僱工方提供工作環境和工作條件的和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3、
基於民事法律規范成立,並受民事法律規范的調整和保護。
4、
主體具有不特定性,提供勞務方和用工方都可以是自然人、法人或是其他組織。
法律依據有《勞動合同法》、《勞動法》、《合同法》。勞務關系並不是一個嚴謹的法律術語。
❹ 什麼是勞務關系有哪些法律對勞務關系作出規定和司法解釋
勞務關系是指提供勞務一方在一定或不特定的期間內,接受僱主的指揮與安排,為其提供內特定或不特容定的勞務,雇傭人接受受僱人提供的勞務並按約定給付報酬的權利義務關系。
用人單位與其招用的已經依法享受養老保險待遇或領取退休金的人員發生用工爭議,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按勞務關系處理。用人單位招用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人員,雙方形成的用工關系按僱傭關系處理。以依法享受養老保險待遇作為界定勞務關系的標准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用人單位招用年滿十六周歲的在校學生的,雙方之間的法律關系為勞務關系。
勞務派遣中,被派遣勞動者與派遣機構形成勞動關系,與用工單位無勞動關系。
❺ 勞務關系是否屬於勞動監察管轄,法律依據是什麼
勞務關系不受勞動法規調整,不受勞動監察管轄。
勞務關系是勞動者與用工者根據口頭或書面約定,由勞動者向用工者提供一次性的或者是特定的勞動服務,用工者依約向勞動者支付勞務報酬的一種有償服務的法律關系。 勞務關系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平等主體,通過勞務合同建立的一種民事權利義務關系。該合同可以是書面形式,也可以是口頭形式和其它形式。勞務關系不受勞動法規調整,適用的法律主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勞務關系不受勞動監察管轄。
《勞動法》
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
《勞動監察條例》
第一條 為了貫徹實施勞動和社會保障(以下稱勞動保障)法律、法規和規章,規范勞動保障監察工作,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根據勞動法和有關法律,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對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以下稱用人單位)進行勞動保障監察,適用本條例。
對職業介紹機構、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和職業技能考核鑒定機構進行勞動保障監察,依照本條例執行。
❻ 勞動關系和勞務關系
勞務關系是平等主體之間就勞務的提供與報酬的給付所達成的協議,遵循意思自治、合同自由和等價有償的原則,僱主與雇員之間形成的是一種債權債務關系,勞務關系不受勞動法調整,應適用民法通則、合同法的規定。
區分:
1、主體不同,勞動關系一方是符合勞動年齡並具有與履行勞動合同義務相適應能力的自然人,另一方是符合勞動法所規定條件的用人單位;而勞務關系不限於自然人與用人單位之間,還可以是單位之間,自然人之間,並且可能是兩個主體以上。
2、關系不同,勞動關系中形成的是管理與被管理、監督與被監督、指揮與被指揮的隸屬關系;勞務關系是平等主體依據雙方約定所形成的一種財產關系,不存在人身的隸屬性。
3、關系的穩定性不同,勞動關系比較穩定,反映的是一種持續的生產資料、勞動者、勞動對象之間的結合關系;而勞務關系中多為一次性或臨時性的工作,一般以完成特定工作為目的。
4、待遇不同。勞動關系中勞動者除了定期得到勞動報酬外還享有勞動法律法規所規定的各項待遇,如社會保險待遇等,而勞務關系一般只涉及勞動報酬問題,勞動報酬都是一次性或分期支付,而無社會保險等其他待遇。
❼ 如何證明是勞務關系而不是勞動關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勞務關系是勞動者與用工者根據口頭或書面約定,由勞動者向用工者提供一次性的或者是特定的勞動服務,用工者依約向勞動者支付勞務報酬的一種有償服務的法律關系。 勞務關系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平等主體,通過勞務合同建立的一種民事權利義務關系。該合同可以是書面形式,也可以是口頭形式和其它形式。其適用的法律主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勞動關系勞動關系,從法律意義上講,是指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為其成員,勞動者在用人單位的管理下提供有報酬的勞動而產生的權利義務關系
縱橫法律網 貴鑄律師
❽ 簽訂勞務合同 不能認定勞動關系嗎
勞社部發〔2005〕12號對勞動關系的確認進行了規定,即(一)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主體資格;(二)用人單位依法制定的各項勞動規章制度適用於勞動者,勞動者受用人單位的勞動管理,從事用人單位安排的有報酬的勞動;(三)勞動者提供的勞動是用人單位業務的組成部分。也就是說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是否存在勞動關系,要看用人單位對勞動者的招錄手續以及是否向勞動者支付報酬,勞動者付出勞動是否為用人單位的業務組成部分,或勞動者是否實際接受用人單位的管理,用人單位是否向勞動者發放工作證、出入證等身份證件,是否允許勞動者以用人單位員工的名義進行工作等。可見,勞動關系是處理勞動者和用人單位之間因勞動所產生一切權利義務的核心和紐帶。
判斷雙方是否存在勞動關系應從分析勞動關系的本質特徵入手,用工標準是判定存在勞動關系的有效途徑,庭審中被申請人稱與申請人屬於勞務關系並向本會提供勞務合同。但依據雙方簽訂的勞務合同,其明顯具有勞動合同的屬性,可以說其是一份以勞務合同為抬頭的勞動合同,不能掩蓋雙方勞動關系存在的本質,故仲裁委員會對用人單位的主張不予採信,認定雙方存在勞動關系。
❾ 勞動法律關系與勞務關系的區別,從二者的性質,產生的法律依據,前提條件,內容方面回答。
勞動法律關系是指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體經濟組織(統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個人之間,依法簽訂勞動合同,勞動者接受用人單位的管理,從事用人單位安排的工作,成為用人單位的成員,從用人單位領取報酬和受勞動保護所產生的法律關系。勞務關系是勞動者與用工者根據口頭或書面約定,由勞動者向用工者提供一次性的或者是特定的勞動服務,用工者依約向勞動者支付勞務報酬的一種有償服務的法律關系。 勞動關系和勞務關系主要有以下區別:1、兩者產生的依據不同。勞動關系是基於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生產要素的結合而產生的關系;勞務關系產生的依據是雙方的約定。如果雙方不存在協商訂立契約的意思表示、沒有書面協議,也不存在口頭約定,而是根據章程的規定而產生的一種用人單位和勞動者之間的具有整分合一性質的權利義務關系,一般應當認為是勞動關系而不是勞務關系。
2、適用的法律不同。勞務關系主要由民法、合同法、經濟法調整,而勞動關系則由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規范調整。
3、主體資格不同。勞動關系的主體只能一方是法人或組織,即用人單位,另一方則必須是勞動者個人,勞動關系的主體不能同時都是自然人,也不能同時都是法人或組織;勞務關系的主體雙方當事人可以同時都是法人、組織、公民,也可以是公民與法人、組織。4、主體性質及其關系不同。勞動關系的雙方主體間不僅存在著財產關系即經濟關系,還存在著人身關系,即行政隸屬關系。勞動者除提供勞動之外,還要接受用人單位的管理,服從其安排,遵守其規章制度(如考勤、考核等)等,成為用人單位的內部職工。但勞務關系的雙方主體之間只存在財產關系,即經濟關系,彼此之間無從屬性,不存在行政隸屬關系,沒有管理與被管理、支配與被支配的權利和義務,勞動者提供勞務服務,用人單位支付勞務報酬,各自獨立、地位平等。這是勞動關系與勞務關系最基本、最明顯的區別。
5、爭議的解決規則不同:勞動爭議中勞動仲裁是必經程序,而勞務爭議只需依照民訴法起訴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