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的關系主體

行政法的關系主體

發布時間: 2022-01-30 06:51:33

⑴ 行政主體就是行政法律關系主體對嗎

不對。行政主體是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的一部分。

在中國行政法學領域,行政主體是指享版有行政職權,以自己權的名義行使行政職權並獨立承擔責任的組織。
我國行政法學界對行政主體與行政法主體、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的關系有著不同的理解,尤其是對行政法主體和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的理解存在很大的分歧。有人認為,行政法律關系主體亦稱行政法主體,或稱行政法律關系當事人,它是指在行政法律關系中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組織或個人。也有人認為,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方外,還包括監督行政法律關系中的監督主體。在這層意義上,行政法主體是指受行政法規范的調整,享有行政法上權利並承擔相應義務的組織或者個人。學術界之所以會存在對同一概念的如此分歧,主要源於各自視角不同。後者的特點在於強調了監督行政法律關系及該關系中的監督主體,雖然沒有跳出「行政法律關系」的范疇,與前者沒有本質上的差異,但從表述的角度看更為明確和全面,尤其是在探討「行政主體」這個概念時,採用後者的觀點更有利於在與行政相對方相對應的關繫上把握之。簡而言之,行政法主體中包括行政法律關系主體,行政法律關系主體中包括行政主體,行政主體是行政法律關系中的特殊的一方主體。

⑵ 行政主體與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的區別

行政主體是指享有國家行政權力,能以自己的名義從事行政管理活動並獨立承擔由此產生的法版律責任的組織。權
一般是指國家行政機關

行政法律關系是指經過行政法規范調整的,因實施國家行政權而發生的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方之間、行政主體之間的權利與義務的關系
一般既包括國家行政機關,也包括行政相對人(就是說自然人,或者一些與行政機關有法律關系的單位)

⑶ 行政法律關系主體

法律分析:行政法律關系主體包括行政相對人和行政主體。具體而言,包括依法成立的組織。該組織是由有權機關依法批准成立,包括行政組織和其他社會組織,以及具有法定的機構編制、職權與職責,同時必須在法律上擁有獨立的行政職權與職責。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七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其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在接到申請之日起兩個月內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法規對行政機關履行職責的期限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緊急情況下請求行政機關履行保護其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不履行的,提起訴訟不受前款規定期限的限制。

⑷ 行政關系的主體包括哪些

行政關系的主體包括行政機關和行政相對人。
1、行政主體。
具體說來,那些行政機關、機構、組織具有行政主體資格,我們把它分為中央機關與機構、地方機關與機構、以及非政府組織與個人
1. 中央機關與機構主要有六類:
a.國務院;
b.國務院組成部門,包括部委行署;
c.國務院直屬單位和特設機構
d.國務院組成部門管理的機構
e.授權的內設機構,原則上內設機構沒有行政職權,但有些內設機構經過法律法規特別授權而享有了一定的行政職權,考試中常見的有專利評審委員會,它是知識產權局的內設機構,商標評審委員會是工商局的內設機構,公安部下屬的公安消防局,公安交管局以及公安邊防局是公安部的內設機構。
f.授權的議事協調機構
除了以上的六類,其他的國務院辦公機構、辦事機構、未經授權的內設機構、未經授權的議事協調機構,這時中央機關與機構,地方機關與機構也分為六類:
a.各級地方人民政府,包括縣級到省級人民政府。
b.縣以上政府各工作部門、直屬機構、特設機構,這里與中央工作部門、直屬機構、特設機構是一樣的,基本上中央有什麼部門,地方也有什麼部門,這里要注意的是定語,必須是縣級以上,鄉鎮人民政府是沒有工作部門、直屬機構、特設機構的,鄉鎮人民政府沒有工作部門。
c.各種派出機關,具有準政府的地位,包括省級人民政府派出的地區行政公署,縣級人民政府派出的區公所及縣級政府或市轄區人民政府派出的街道辦事處。
d.中央機關或機構依法設立的分支機構
e.授權的派出機構、內設機構,包括派出所,公安所,稅務所,
f.一定條件下的綜合執法機構,根據行政處罰法規定和組建的綜合執法機構
除以上六類之外,其他的地方政府辦公機構、辦事機構、未經授權的內設機構、派出機構以及未經授權的議事協調機構都不具有行政主體的資格。第三大類是非政府組織和個人,非政府組織經過授權可以成為行政主體,包括四類:
a.授權的企業組織,如鐵路運輸企業,郵政企業,電信企業等公用事業企業。
b.授權的事業單位。
c.授權的社會團體,如行業協會。
d.授權的村民委員會和居民委員會。
以上四類組織可以根據授權獲得行政主體資格,這里必須是授權,僅僅委託不產生主體資格的取得。
2、行政想對人。
行政相對人,是指行政管理法律關系中與行政主體相對應的另一方當事人,即行政主體的行政行為影響其權益的個人或組織。

⑸ 行政法律關系的主體、客體、內容是什麼,取例子說明

行政法律關系的主體是行政法律關系當事人,客體是指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的權利和義務所指向的對象,內容是指行政法律關系主體在行政法律關系中享有的權利和所承擔的義務。

⑹ 求行政法主體與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的區別

簡要概括:

1、行政法主體中包括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監督行政法律關系主體;

2、行政法律關系主體: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方;

3、行政法主體包括行政主體和相對方外,還包括監督主體。

4、監督行政法律關系主體:國家有權機關與行政主體以及有關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監督主體:如法院審理行政訴訟案件時,人民法院就是行政法主體。又如行政復議中的上級行政機關等

4、行政主體:行政機關不等於行政主體,除行政機關外,一定的行政機構和其他社會組織,依照法定授權,也可以成為行政主體。公務員並不是行政主體。

一、行政的概念

指國家行政機關和其他公共行政組織對國家與公共事務的決策、組織、管理和調控。

二、行政法的概念和調整對象

1、行政法是國家重要的部門法之一,是調整行政關系以及在此基礎上產生的監督行政關系的法律規范和原則的總稱,或是調整因行政主體行使其職權而發生的各種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和原則的總稱。

兩層含義:

(一)行政法是國家一類法律規范和原則的總稱;

(二)這一系列法律規范和原則調整的對象是行政關系和監督行政關系。

2、調整對象是:行政關系和監督行政關系

三、行政法關系概念和分類

(一)行政法關系:指經過行政法(實體、程序)調整之後,具備了權利義務內容的社會關系。

(二)主要有兩類法律關系:

1、行政法律關系:指經過行政法調整之後,具備了權利義務內容的行政管理關系。

行政法律關系主體:亦稱行政法律關系當事人,指行政法律關系中權利的享有者和義務的承擔者,包括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方(人)。

2、監督行政法律關系:指在監督行政行為的過程中,國家有權機關與行政主體以及有關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之間形成的,受行政法規范調整的各種關系。

四、行政法律關系主體和行政法主體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1、行政法主體包括行政主體和相對方外,還包括監督主體。

(一)行政主體享有並行使國家行政權力,是行政法律關系中的特殊主體,在具體法律關系中佔有主導地位。

(二)行政相對方也是行政法上權力的享有者和義務的承擔者,是行政法律關系中的另一主體。

2、監督行政法律關系:指在監督行政行為的過程中,國家有權機關與行政主體以及有關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之間形成的,受行政法規范調整的各種關系。

監督行政法律關系特徵:

第一、一種多重、復雜的法律關系。

第二、包含著行政訴訟法律關系。

第三、主體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具有非對等性。行政主體在行政法律關系中享有較多的權利,承擔較少義務,而在監督行政法律關系中享有較少權利,承擔較多義務

⑺ 行政法主體包括( ) A. 行政法律關系主體 B. 行政主體 C. 行政人 D. 行政相對人

行政法的調整對象是行政關系和行政監督關系,所以選擇a

⑻ 行政訴訟的法律關系主體

行政訴訟法律復關系主體包括行制政主體和相對方外,還包括監督主體。
(一)行政主體享有並行使國家行政權力,是行政法律關系中的特殊主體,在具體法律關系中佔有主導地位。
(二)行政相對方也是行政法上權力的享有者和義務的承擔者,是行政法律關系中的另一主體。
2、監督行政法律關系:指在監督行政行為的過程中,國家有權機關與行政主體以及有關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之間形成的,受行政法規范調整的各種關系。
監督行政法律關系特徵:
第一、一種多重、復雜的法律關系。
第二、包含著行政訴訟法律關系。
第三、主體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具有非對等性。行政主體在行政法律關系中享有較多的權利,承擔較少義務,而在監督行政法律關系中享有較少權利,承擔較多義務。
行政訴訟法律關系,是指在行政訴訟主體之間存在的,根據行政訴訟法律規范發生的,以行政訴訟上的權利義務為內容的具體社會關系。行政訴訟活動是人們相互之間的一種社會活動,在這種活動中人們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社會關系。這種社會關系是受行政訴訟法律規范調整的關系,是已經法律化了的社會關系。行政訴訟社會關系與行政訴訟法律規范密切地融為—體,成為行政訴訟法律關系。

⑼ 行政法律關系主體和行政主體有什麼區別

行政法律關系主體是指行政法律關系的當事人,包括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人。行政主體主要是指國家機關(還包括法律法規授權組織),行政相對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⑽ 行政主體是行政法律關系主體正確嗎

行政法律關系主體不是行政法主體。
1、行政法主體中版包括行政法律關系主體、權監督行政法律關系主體;
2、行政法律關系主體: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方;
3、行政法主體包括行政主體和相對方外,還包括監督主體。
4、監督行政法律關系主體:國家有權機關與行政主體以及有關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監督主體:如法院審理行政訴訟案件時,人民法院就是行政法主體。又如行政復議中的上級行政機關等
4、行政主體:行政機關不等於行政主體,除行政機關外,一定的行政機構和其他社會組織,依照法定授權,也可以成為行政主體。公務員並不是行政主體。

熱點內容
法院仲和 發布:2025-08-24 19:04:01 瀏覽:473
2013河北政法幹警民法真題 發布:2025-08-24 19:02:58 瀏覽:135
口頭保證的錄音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8-24 19:01:27 瀏覽:898
建築工程行政法規 發布:2025-08-24 19:01:26 瀏覽:54
西城區人民法院執行庭 發布:2025-08-24 19:00:25 瀏覽:400
學術道德內容包括 發布:2025-08-24 18:55:30 瀏覽:562
工資協商法 發布:2025-08-24 18:55:30 瀏覽:832
刑法張宇琛幾歲了 發布:2025-08-24 18:49:54 瀏覽:722
行政法制外部監督指 發布:2025-08-24 18:47:23 瀏覽:896
機動車管理法規 發布:2025-08-24 18:29:31 瀏覽: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