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關於公司改名
1. 公司要改名,怎樣用勞動法來維護
如果只是公司名字改變,應該不影響你們之間的勞動合同。但如果工作地點變得非常遠或是有其它工作條件的變化,則你們有權選擇是繼續履行勞動合同還是解除勞動合同。在這種情況 下解除勞動合同,你們可以要求經濟補償金。
不過這只是個人觀點。
2. 公司更名社保局怎麼變更名稱
法律分析:1、繳費單位的以下社會保險登記事項之一發生變更時,應當依法向原社會保險登記機構申請辦理變更社會保險登記:(1)單位名稱;(2)住所或地址;(3)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4)單位類型;(5)組織機構統一代碼;(6)主管部門;(7)隸屬關系;(8)開戶銀行帳號。2、繳費單位應當自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辦理變更登記或有關機關批准或宣布變更之日起30日內,持相關證件和資料到原社會保險登記機構辦理變更社會保險登記。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七十條 國家發展社會保險事業,建立社會保險制度,設立社會保險基金,使勞動者在年老、患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獲得幫助和補償。
第七十四條 社會保險基金經辦機構依照法律規定收支、管理和運營社會保險基金,並負有使社會保險基金保值增值的責任。社會保險基金監督機構依照法律規定,對社會保險基金的收支、管理和運營實施監督。社會保險基金經辦機構和社會保險基金監督機構的設立和職能由法律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挪用社會保險基金。
3. 新勞動法如果本人在公司工作了12年但公司換過名稱怎麼算
按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三條規定,用人單位變更名稱並不影響勞動合同的履行。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三十三條用人單位變更名稱、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或者投資人等事項,不影響勞動合同的履行。
4. 最新勞動法公司名稱變更已有五個月,我的合同還是原來的 工作已八年,十一月到期,有補償金嗎
1、公司名稱變更不影響合同的履行。 2、合同到期如果公司不續簽,應支付經濟補償金,從08年1月1日(勞動合同法正式施行)起計算工作年限,如果11月到期,你應得3個月工資的補償。
5. 誰知道公司名稱變更,員工應受到什麼補償和影響
公司法定代表人或廠名更換或被收購,並不能影響你們的勞動合同,你們的勞動合同在更名後的公司繼續有效。如果公司名稱變更後裁員,可以按照勞動合同法相關規定,要求支付相應的經濟補償,工齡連續計算。
法律依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2012修正)規定:
1、第三十三條用人單位變更名稱、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或者投資人等事項,不影響勞動合同的履行。
2、第三十四條用人單位發生合並或者分立等情況,原勞動合同繼續有效,勞動合同由承繼其權利和義務的用人單位繼續履行。
3、第三十五條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變更勞動合同約定的內容。變更勞動合同,應當採用書面形式。變更後的勞動合同文本由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各執一份。
(5)勞動法關於公司改名擴展閱讀:
一、公司名稱變更後對於勞動者工作年限的影響:
用人單位變更名稱、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或者投資人,不影響勞動合同的履行,勞動者的工作年限應連續計算。
勞動者因上述事由要求解除勞動合同並要求用人單位(投資人)支付經濟補償的,不予支持。員工的勞動合同在新單位連續計算,同時應在新公司的勞動合同中表明原公司的工作年限,新公司要承認。
若公司法定代表人或廠名更換或被收購,公司不要員工了,員工可以要求公司賠償。每工作一年賠償你一個月工資。
二、公司名稱變更是否需要與員工協商:
公司的稱謂、居處、法定代表人等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規定的公司行使自治權的領域。
其中與職工施行作業職責並不密切相關的事項,如公司更名、法定代表人改動等,不需求事前取得職工的書面贊同,公司完全可以充分行使自治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6. 公司改名勞動法怎麼規定的,公司改名四年後,解除勞動合同;請問改名前的經濟補償有嗎、
補償年限從05年開始計算
7. 公司更名對員工的勞動合同有何影響
沒有影響,公司更名,但公司的實際主體並未變化,員工與公司形成的勞動合同仍然是很有效的。
8. 公司改名,要求員工重簽勞動合同,是否有權利拒絕重簽
可以拒簽,因為勞動合同法規定公司改名並不影響原勞動合同的繼續履行。
9. 公司改名社保應如何處理
既然公司已經交了社保費用,就不需要退還的,畢竟費用交到了當地社保局,而不是在單位處。
如果說沒有扣費交到社保局,就是單位有責任了,這種行為是違法的。
你可以跟用工單位協商解決,無果的情況下,申請勞動仲裁或向當地勞動保障部門反映並投訴,向當地法院提起訴訟等,是可以得到有效解決的。
其證據就是證明跟單位有勞動關系,比如工資條,工牌等。
一般需要補交所欠的月份.
同時,你不用擔心,可以使用法律來保護自己,根據《勞動法》的相關規定,用人單位必須跟員工簽訂勞動合同並購買保險,因此購買社保是必須的,屬於強制保險。
10. 勞動法中公司改名老職工的工齡工資怎麼算
應該合並計算。
勞動者提出解除、終止勞動合同,在計算支付經濟補償的工作年限時,勞動者可以請求把在原名稱的工作年限合並計算為新名稱的工作年限。
《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三條用人單位變更名稱、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或者投資人等事項,不影響勞動合同的履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四)》第五條勞動者非因本人原因從原用人單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單位工作,原用人單位未支付經濟補償,勞動者依照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規定與新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或者新用人單位向勞動者提出解除、終止勞動合同,在計算支付經濟補償或賠償金的工作年限時,勞動者請求把在原用人單位的工作年限合並計算為新用人單位工作年限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用人單位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屬於「勞動者非因本人原因從原用人單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單位工作」:
(一)勞動者仍在原工作場所、工作崗位工作,勞動合同主體由原用人單位變更為新用人單位;
(二)用人單位以組織委派或任命形式對勞動者進行工作調動;
(三)因用人單位合並、分立等原因導致勞動者工作調動;
(四)用人單位及其關聯企業與勞動者輪流訂立勞動合同;
(五)其他合理情形。
(10)勞動法關於公司改名擴展閱讀:
用人單位變更名稱後,與員工的勞動合同怎麼辦
《勞動合同法》第33條規定:「用人單位變更名稱、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或者投資人等事項,不影響勞動合同的履行」。可見,公司進行名稱變更,變更前後的公司在法律上仍然屬於同一個民事主體,作為勞動合同中用人單位一方的合同主體仍然是同一個,此種情況不會影響勞動合同的履行,原勞動合同繼續有效。
但是,單位名稱、法定代表人、注冊地、營業地等畢竟屬於勞動合同的必備條款,既然這些方面發生變化,在形式上,還是應該就勞動合同這些條款進行變更。一些地方性的勞動合同管理規定也對此做出明確要求,如《北京市勞動合同規定》第27條規定:「用人單位變更名稱的,應當變更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名稱」。
至於是否重新簽訂勞動合同或者變更勞動合同對雙方勞動關系並沒有關鍵性影響,並不是必然要進行的工作。從勞動者角度考慮,用人單位對其名稱進行變更一定會在工商部門登記備案,此信息從工商局可以查詢得到,並非必須重新簽訂才能保障自身合法權益。
從管理者角度看,當單位名稱變化時,可以根據公司人事部門的操作規范來調整,必要時用人單位可以向勞動者發出變更勞動合同用人單位名稱的書面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