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例屬於行政法
司法解釋是行政法的淵源。
法律解釋包括立法解釋、行政解釋、司法解釋都是行政法專的淵源。出現解釋的原因屬就在於法律條文用語本身的不確定以及出現新的情況等等。最高人民法院做出的關於行政行為(無論抽象行政行為或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等作出的解釋說明都是行政法的淵源。
法律淵源,是指那些具有發的效力作用和意義的發的外在表現形式。
行政法法律淵源包括兩類:
第一類是形式淵源,包括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規章、法律解釋(包括立法解釋、司法解釋、行政解釋等)、國家條約和慣例、行政規范性文件等。
第二類是實質淵源,包括判例、慣例、學說、行政法一般原則等。
所以從我國來講一般認為判例不是行政法的淵源 但理論上判例是行政法的實質淵源。
(1)判例屬於行政法擴展閱讀:
我國行政法的一般淵源可分為:
(1)憲法;(2)法律;(3)行政法規與部門規章;(4)地方性法規,地方規章、自治條例、單行條例
行政法的特殊淵源可分為:
(1)法律解釋;(2)其他規范性文件;(3)國際條約、慣例
② 如何看待判例在我國行政法源中的地位
中國是典型的成文法國家,判例不是法的淵源,但是行政法中的判例對行政法有推動作用。行政法判例可以體現一定的行政法趨勢,推動立法的發展。例如田永案,就推動了正當程序的發展。
③ 下列各項中( )不是行政法的淵源。 A、判例 B、規章 C、地方法規 D、司法解釋
此題如果按照一般的選擇題 選A
但如果從理論上 4個都是行政法的淵專源。
法律淵源,是指屬那些具有發的效力作用和意義的發的外在表現形式。
行政法法律淵源包括兩類:
第一類是形式淵源,包括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規章、法律解釋(包括立法解釋、司法解釋、行政解釋等)、國家條約和慣例、行政規范性文件等。
第二類是實質淵源,包括判例、慣例、學說、行政法一般原則等。
所以從我國來講一般認為判例不是行政法的淵源 但理論上判例是行政法的實質淵源。
主要參考張樹義編寫的《行政法學》一書
因為正好也在看行政法的書 呵呵 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④ 下列哪些不屬於我國行政法的法源:( )
C、最高人民法院的行政判例
D、行政法的基本原則
我國行政法法源的種內類:
1、憲法(是國家的容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法律;
3、行政法規(是國務院依憲法或法律授權制定的規范性法律文件);
4、地方性法規;
5、自治條例、單行條例(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特點,制定自 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6、部門規章(指國務院各部、委、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發布的規章);
7、地方政府規章(是指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以及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8、法律解釋;
9、條約與協定
⑤ 行政判例和行政先例的區別。
行政判例和行政先例的區別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概念不同
行政判例是人民回法院審理行政訴訟答的既往案例;行政先例是行政主體在同類行政事務上的既往做法。
二、效力
行政判例具有司法強制性,而行政先例是對某類行政事務的處理方式的反復適用而自然形成的得到社會成員普遍認可的、具有約束力的共同認識。
三、依據不同
行政判例的依據是各個國家的成文法,以我國為例,依據的是《行政法》、《行政訴訟法》;而行政先例依據的各個部門頒發的各種規章。
⑥ 判例是不是法律淵源之一
我國屬於成文法國家,判例不是法律的淵源之一。
我國法律體系中的法律部門作以下劃分:憲法及憲法相關法、刑法、行政法、民商法、經濟法、社會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等七個法律部門。
⑦ 行政法的適用范圍
所謂行政法,是指調整由於國家行政權的作用而發生的行政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
行政法法律淵源有很多,主要包括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法律解釋、國際條約、判例和指導性案例等。
行政法主要包括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行政主體法;
第二部分是行政行為法;
第三部分是行政監督法。
行政法的適用范圍:行政法的調整對象是行政法律關系。
⑧ 某區法院判決撤銷公安局的一個處罰決定屬於行政法上的行政嗎
屬於司法確權行政行為無效
行政訴訟法
第七十五條 行政行為有實施主體不具版有行政主體資格或者沒有依據權等重大且明顯違法情形,原告申請確認行政行為無效的,人民法院判決確認無效。
第七十六條 人民法院判決確認違法或者無效的,可以同時判決責令被告採取補救措施;給原告造成損失的,依法判決被告承擔賠償責任。
⑨ 行政法的淵源
涵義
行政法淵源是指行政法律規范的產生與存在形式。其應包括實質淵源與形式淵源,就法律的適用而言,通常講行政法淵源是指形式淵源,即行政法律規范的載體。凡載有行政法規范的各種法律文件或其他行政法的形式均為行政法的法源。就整個行政法的法源結構而言,包括成文法源與不成文法源兩大部分。
成文法,也稱制定法,是以成文形式出現的法律規定。一般說來,在成文法主義的大陸法系國家,成文法佔據其法體系的中心地位,特別是在行政法領域,成文法的比重更大。中國行政法的淵源是指各種成文法,全球行政法淵源通常還包括判例、行政慣例和行政法理。
淵源
中國是一個成文法國家,行政法的法源主要是成文法。包括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自治條例、單行條例、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法律解釋、國際條約與協定。
憲法: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不僅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而且是國家機關日常活動的根據
與基礎。憲法作為行政法的根本成文法源,包含的行政法規范主要有:(1) 關於國家行政機關組織、基本工作制度和職權的規范。
(2) 關於國家行政管理活動基本原則的規范。
(3) 有關公民基本權利和義務的規范以及保護外國人合法權益和關於外國人義務的規范。
(4) 有關國有經濟組織、集體經濟組織、外資或合資經濟組織以及個體勞動者在行政法律關系中的權利、義務的規范。
法律:在中國這樣一個成文法國家,在憲法之下,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制定的法律是行政法的基本成文法源。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等。
法規:行政法規是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而制定的有關行政方面的具有國家強制力的規范性法律文件。行政法規更集中地規定和表現了行政法規范的內容,例如國務院2003年5月公布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就是對具體行政管理活動的直接規范。
地方法規和自治、單行條例:地方性法規是指享有地方性法規制定權的地方國家權力機關依照法定許可權,在不同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制定的在本行政區域內實施的規范性文件。只限於民族自治地方適用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也是行政法重要的成文法源之一。
解釋:法律解釋指人們對法律規范的含義以及所使用的概念、術語、定義所作的闡釋。中國廣義的法律解釋制度分為立法解釋和具體應用解釋兩種,而《立法法》中的法律解釋實際上僅僅指立法解釋。在法律解釋中,凡涉及到行政管理領域都屬於行政法規范,屬行政法的法源。
規章:行政規章包括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前者如民政部於2003年3月發布的《台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管理暫行辦法》。後者如杭州市人民政府188號令決定2003年1月施行的《杭州市老年人優待辦法》。
實施
國家間的條約和政府間的協定時常會涉及到一國國內的行政管理,成為調整該國行政機關與公民、組織及外國人、外國組織之間行政關系的行為准則,因此條約和協定中的某些條款也是行政法的淵源,除非某一條款在中國參加該條約訂立協定時給予保留。
效力關系
各種法律形式的位階與制定主體的法律地位相適應,其明確的依據是法律規范的規定,包括《行政訴訟法》、《立法法》、《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規章制定程序條例》和《法規、規章備案規定》。
⑩ 生活中有哪些關於行政法的例子
行政法有六大原則,生活中最常見的應該是理性和合法性,比如開罰單、吊銷許可證、行政拘留等等。
對於行政法,比較普遍的觀點是,行政法可以描述但不可定義。行政法由規范行政主體和行政權設定的行政組織法、規范行政權行使的行政行為法、規范行政權運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規范行政權監督的行政監督法和行政救濟法等部分組成。
行政法是調整行政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進一步說,行政法是調整行政組織、職權,行使職權的方式、程序以及對行使行政職權的監督等行政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在我國,行政法僅在學科類別的范疇內使用,前我國尚沒有統一完整的實體行政法典。
行政法的含義
行政法淵源是指行政法律規范的產生與存在形式。其應包括實質淵源與形式淵源,就法律的適用而言,通常講行政法淵源是指形式淵源,即行政法律規范的載體。凡載有行政法規范的各種法律文件或其他行政法的形式均為行政法的法源。就整個行政法的法源結構而言,包括成文法源與不成文法源兩大部分。
成文法,也稱制定法,是以成文形式出現的法律規定。一般說來,在成文法主義的大陸法系國家,成文法佔據其法體系的中心地位,特別是在行政法領域,成文法的比重更大。中國行政法的淵源是指各種成文法,全球行政法淵源通常還包括判例、行政慣例和行政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