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出版行政法學導論筆記
1. 考復旦憲法與行政法專業研究生需要要看那些書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722法學概論
④841憲法與行政法學復試版科目:憲法學
考試方式:口試
同等學力加試科目:民權法學、行政法學
復試成績占入學考試總成績權重:50%
備註:外語口語(含聽力)為復試必考科目,思想政治品德、思維表達能力等也均為復試必須考核項目。
①《中國法律概論》張光傑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
②《民法總論》(第二版)王全弟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
③《法理學導論》張光傑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
④《行政法學》董茂雲等人民出版社2005
⑤《憲法》周葉中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⑥《外國憲法》韓大元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1
2. 《憲法學導論原理與應用》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憲法學導論》(張千帆)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
書名:憲法學導論
作者:張千帆
豆瓣評分:9.4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4-11
頁數:637
內容簡介:
作為一本法學教程,本書具有普通法律教科書的特點。由於本書把憲法嚴格作為一門法律來對待,因此它在風格上和民法、刑法或行政法沒有根本區別。全書將憲法學原理與案例分析相結合,介紹與比較中國和其它國家的憲法制度。
在內容上,本書分三大部分,共八章。第一部分是概論,其中包括憲法學的基本概念,憲法的形成、發展及其思想淵源,以及憲法審查機制三章。之所以將審查機製作為概論部分,是因為發達國家的憲政經驗普遍表明,憲政審查是憲法效力的必要保障;沒有某種形式的憲政審查,憲法就失去了實際效力,憲法學也就成為沒有意義的空頭理論。因此,和前兩章一樣,這部分內容具有基本與普遍意義。第二與第三部分是關於憲法學實體理論。第二部分介紹國家機構,包括國家權力結構的劃分,政府組織結構以及政府產生的方式三章。第三部分討論公民權利,包括權利的基本概念和憲法保障兩章。之所以把公民權利放在國家機構的後面,部分是出於循序漸進的考慮,因為「憲法」(constitution)的原始含義畢竟是指政府的組織法;部分則是因為國家權力的合理分配是保障公民權利的前提——我們所說的憲法保障,實際上是指通過政府有關部門依據憲法對公民權利實施的保障。
在形式上,本書將結合理論敘述和實際案例,並在適當的地方穿插「評注」(對概念或理論的說明)、「探討」(對某些有爭議問題的討論)、「案例」(各國著名或典型判例)、動態(中外憲政的最新進展)與「思考」(對讀者提出的問題)。需要強調的是,本書所注重的是有說服力的推理,而不是「正確答案」;事實上,大多數有價值的法律問題是不存在正確答案的。政府可以基於對社會影響的考慮而限制你的言論自由嗎?官員可以反訴侵犯他名譽的公民嗎?最高法院是否應收回對死刑的核准權?(見本書第七章)憲法是否要求私有財產受到徵用時獲得公正補償?如何衡量補償是否「公正」?對這些問題的爭議本身表明,正確答案是很難發現甚至不存在的。如果你有志於憲法學,那麼你所能做的只是從你對公共利益的理解出發,盡可能為某種答案提供有力論據。當然,別人可能會有不同意見。這是為什麼辯論在法律中如此重要,也是為什麼我們需要一個法院去評判與解決包括憲法在內的法律爭議。
為了便於閱讀,本書用腳注表示一般較長的案例名稱,一般文獻則用「()」夾注的形式,表明作者、年代和頁碼,並在全書最後附以參考文獻。 對案例的原文有修改的,一律甩「[]」表示。除非特別說明,美國「憲法」是指其聯邦憲法,「最高法院」是指聯邦最高法院,德國的「憲政法院」一般是指聯邦憲政法院。
作者簡介:
張千帆,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政府學博士,曾任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南京大學法律評論》主編,現任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憲法學會副會長、北京大學憲法與行政法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以及北大法學院人大與議會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中外憲政,並在相關領域出版專著和主編教材近20部,發表論文120餘篇、評論240餘篇。
3. 我是大三黨一枚 想報考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憲法與行政法研究生 求初試專業考試參考書
專業課一(605)就只有《法學通論》(法學理論和憲法學部分),吳漢東主編,北京回大學出版社
專業課二(810)
1.《中答國憲法導論》劉茂林著,北京大學出版社
2.《中國憲法》胡錦光,韓大元著,法律出版社
3.《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方世榮,石佑啟著,北京大學出版社
4.《論行政相對人》方世榮著,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5.《論公共行政與行政法學範式轉換》石佑啟著,北大出版社
我也想考這個專業,哥們,加油吧!
4. 華東理工大學行政法概論題目求大神,好的加分
11、a。消協是群眾性社團組織。
12、b。行政機關行使職權時是行政機關單方面意思表專示,不需徵求相對人同屬意;監督形式還有如群眾監督等。
13、a。行政處罰法第四十二條 行政機關作出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或者執照、較大數額罰款等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可見行政拘留不在聽證條件之列。
14、d。行政機關的考核結果不是行政處罰。某種意義上的行政處分,因此對考核結果的有服,因此應當按照相關規定提出申訴。
15、c。
16、b。
17、b。
18、d。
19、d。
20、a。
5. 法學導論的內容簡介
《法學導論》一書分為3個部分:第一部分是關於法律的基本理論的論述;第二部分是對國家法和私法的論述;第三部分是對部門法及法學基本方法的論述,包括商法、經濟法與勞動法、刑法、法院組織法、程序法、行政法、教會法、國際法等。
在第一部分中,拉德布魯赫對於法律的基本理論進行了論述。首先,他論述了法律、道德、習慣之間的關系。他說:「規定我們的意願和行為的倫理上的應然法則乃有3種:道德、習慣以及法律,它們相應提供了善良的、應有的、公正的行為標准。在歷史上,首先產生的是其中的習慣,然後才由習慣分離出法律,最後又出現道德。與此歷史的先後順序相對應,是一種對客觀實際愈來愈分明的背離和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不斷增大。」
隨著社會的發展,道德、習慣與法律逐漸分離,並且不應該混為一談,他指出:「即使道德和習慣也是我們意願和行為的文化法則,如今也應該和法律區分開來。」道德和法律的區別在於「道德法則適用於實際或意識上的具體化個人,而法律適用於共同生活的、人的共同體的人類」。其次,拉德布魯赫在法治國家、文化國家、權力國家三個層面上闡述了法律的目的,並指出了自然法學派的弊端。他認為:「事實表明,除了通過列舉各種各樣的派別觀點來回答法律的目的這個問題以外,似乎別無可能,即使在同一時代、同一民族,就已反映出對這種目的及由此決定的對法律秩序構造的截然不同的看法……於是自然法思想就曾是一個錯誤而且是能夠想像到的最富有成果的錯誤。這是一部古老的『世界史心計』。」再次,他認為合法性也是一種公正。他說:「法律命令的效力僅源於法律設置意志的力量,故法律效力和道德約束之間通過法律秩序的道德目的而迂迴取得了關系,似乎就又無可挽救地脫離。於是,法律規則的法律效力就不依據其內容的公正性;一項被接受者認為不公正的法律效力就不依據其內容的公正性;一項被接受者認為不公正的法律規則,對他於是就只像是一項不具道德上拘束力的絕對命令。」「並非只有公正才是一種道德價值,合法性亦然,即使是就一項不公正的法律而言……強調公正對法律安全的無條件有限,摒棄制定法和立法的力量,會導致無政府主義的立場。」由此,他進一步論證並重申了法律安全的優先性:「公正是法律的重要使命,但首先是法律安全,即安寧。」
在第二部分中,拉德布魯赫首先論述了國家法的起源和意義。他認為:「事實上,國家和國家法並不是兩類不同的事物,就像一種有機物與其有機體一樣,難以彼此分離……如同雅典娜帶上鎧甲逃避宙斯一樣,國家一開始就披著國家法這個甲胄從歷史生活的現實里探出頭來,以便給其他所有法律賦予生命。」憲法經歷了等級的、專制的、立憲的發展史。他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之際,差不多整個非德意志世界,不管是表現為共和國形態,還是以議會君主制形式出現,均為民主的統治,而幾乎只有在德意志才能繼續存在著具有君主立憲形式的極權國家的君主立憲原則。」
以國家法為基礎,拉德布魯赫引入了私法的概念。並對公法和私法進行了區分。他認為:「如果一項義務產生於一個命令,而這一命令又以另一命令為基礎,那麼正常情況下,這項義務就屬於公法,而私法義務正常情況下乃產生於義務人的自我服從。」在對權利的論述中,拉德布魯赫認為,與羅馬法的個人主義——利己特點相一致,「權利」這個概念構成了這個概念世界的核心。通過對法人、物法與債法、財產法、家庭法的介紹,拉德布魯赫總結道:「法律不是針對善,而是針對惡制定的。一項法律越是在它的接受者那裡以惡行為前提,那麼它本身就越好。考慮到人,立法者必須是悲觀者,而且一個現代立法者將很難做到恰如其分。」
在第三部分中,拉德布魯赫非常重視商法的作用。在拉德布魯赫看來,商法「是基於個人主義的私法本質,為那些精於識別自己的利益並且毫無顧忌地追求自身利益的極端自私和聰明的人而設計的。」商法的特徵即:「只要不與強制性法律相悖,商人就可以依據自身力量和需要,用約定的交易條款形式設定他的法律關系。如果這種交易條款已成為一般慣例,即使在個別法律條款中因缺乏對該條款明示合意而產生疑問,仍視其已得到默示承認。」商法相較於其他法律:「更能體現出法律與利益之間的較量以及利益對法律的影響,對此事實予以規范的有限力量和這一事實最終規范性——簡而言之,表現了經濟歷史觀對經濟與法律關系的解釋。」關於經濟法與勞動法的關系,拉德布魯赫認為:「如果說,經濟法是從國民經濟生產率的角度觀察經濟關系,勞動法則是針對經濟強者,以保護經濟弱者的角度考察經濟關系。前者多傾向於企業主的觀點,後者則側重於勞動者的利益。」
拉德布魯赫是以刑法的研究為基礎進行法哲學理論探討的,因此,關於刑法學的論述也較多。在他看來,刑法存在著不公:「自從社會劃分為階級以來,最好的刑法也不過是相對公正的刑法,刑法本身的公正與平等不可避免的正如阿納托里·弗蘭斯所描述的那樣:這種法律以庄嚴的平等性,既禁止富人也禁止窮人露宿橋下,行乞街頭及偷竊麵包,對這種平等性和刑法一針見血的批評莫過於:您使窮人有罪,您就給了他痛苦!」隨後,他對於當時的刑法改革涉及的四個方面:刑罰體系、量刑學說、保安措施以及根據刑法草案改變了的刑事法官地位進行了論述。最後,拉德布魯赫對罪犯的類型進行了劃分並主張分別採取不同的懲罰措施。他指出:「未來刑法就具體案件提供給法官的,不再只是一種或數種刑罰。而是可為之所支配的處治手段的大軍械庫。它將比今天的僵硬刑法富有彈性。」
在法院組織法一章中,拉德布魯赫根據孟德斯鳩的分權理論,認為司法與行政分離、司法不依賴行政、法官的獨立性保障、明確規定管轄權、合議庭的不可變動性是司法的重要原則。他特別強調公眾對於法律信任的重要性,指出:「今天有相當一部分人對司法不再信任,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這種不信任起源於一個極小,同時也是司法中最重要的部分:對政治案件的刑公正、安全是法律的重要使命,因為司法依賴於民眾的信賴而生存。任何司法的公正性,在客觀上與可撤銷性方面的價值觀,絕不能與司法的信任相悖!」
在程序法一章中,拉德布魯赫提出了程序法的幾項原則:糾問(調查)原則、自由心證原則、控告原則、言辭審理和公開原則、處分原則,並提出進行程序法的改革。「賦予法官有利主持程序的更多可能性……與強化法官主動性相關的是,合議庭案件判決的准備,有時甚至判決本身,都歸由有裁判能力的獨任法官做出。已變得過於空洞,拘泥於形式的言辭性也要破除。最重要的是將會規定,在提起基層法院訴訟之前,有關案件必須首先經過在法院的勞工調解程序,或由司法行政所確認類似法律咨詢機構的調解機構予以處理。」同時,他又重申了法律安全的重要性:「法律安寧的建立比任何訴訟改革都更重要。」
拉德布魯赫還特別關注行政法的功能和方向。在闡述行政法的作用時,他分別從行政的概念、行政法的產生、行政司法管轄權、自治方面來說明。他指出:「行政實現的是公共利益。」「自治行政,行政訴訟的審判——也就是行政法,系19世紀的產物,與任何新生事物一樣,它是最具生命力的法律領域,可稱之為『擴大的國家活動的法律』。」「行政法是社會的法律,在將來社會主義的福利國家中,如我們所料,民法可能完全融合在行政法之中。」
在關於教會法的論述中,拉德布魯赫對教會法和國家法之間的關系、天主教會法、新教教會法、國家教會法進行了闡述和分析。
6. 華東理工大學行政法概論題目求大神,好的加分33
1、d
2、a
3、c
4、b
5、d
6、b
7、d
8、c
9、b
10、b
7. 姜曉萍的主要作品
專著教材
1、《行政法學導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年5月
2、《創建服務型政府與完善地方公共服務體系》中央編譯出版社 2015年4月
3、《四川省社會治理發展報告》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4年12月
4、《地方社會管理創新——突破和諧發展的行政障礙》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4年5月
5、《四川省社會管理創新發展報告》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3年12月
6、《地方政府流程再造》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2年9月
7、《行政法學》四川大學出版社2009年9月
8、《薪酬管理》四川大學出版社2007年9月
9、《走向有限政府:中國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研究》四川科技出版社 2006年1月
10、《公共管理學》四川大學出版社 2004年7月
11、《環境社會學》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0年3月
主持科研項目
1、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子課題;
2、主持教育部規劃項目:《我國地方政府服務流程再造的理論與實踐探索》;
3、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面向西部旅遊經濟與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低碳景區集成管理模式研究》子課題;
4、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建設服務型政府與完善地方公共服務體系》;
5、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年度項目:《構建和諧社會中的行政障礙與地方政府制度創新》;
6、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年度項目:《WTO西部地方政府行政審批制度改革》;
7、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項目:《政府服務流程再造的理論與實踐》;
8、主持教育部哲社發展報告建設(培育)項目:《成渝統籌城鄉國家綜合配套改革實驗區發展報告》;
9、主持國務院辦公廳委託項目:《省級政府政務公開與管理創新》;
10、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研究專項:《西部地區社會和諧發展與社會風險控制研究》;
11、主持四川省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構建和諧四川進程中的行政障礙與制度創新研究》;
12、主持四川省社科基金項目:《SARS與地方政府危機管理》;
13、主持四川省「十一五」人才規劃基礎項目:《四川省人才市場機制的構建與政府服務》;
14、主持四川省軟科學項目:《四川省人才市場發展的現狀、問題與對策》;
15、主持四川省學術帶頭人、後備人選資助項目:《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體制創新——公務員績效考核研究》;
16、主持四川省政府項目:《行政改革與政府服務中心建設》;
17、主持中國行政管理學會課題:《四川省中介組織發展的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
18、主持中國行政管理學會重點項目:《地方政府服務流程再造的理論與實踐》;
19、主持四川大學新世紀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一般研究項目:《公共管理專業科研、教學互助關系研究與實踐》;
20、主持成都科學發展研究院招標項目:《成都市統籌城鄉年度報告》;
21、主持成都科學發展研究院招標項目:《統籌城鄉背景下的規范化服務型政府建設方案》;
22、主持成都市政府招標項目:《成都市村級公共服務與社會管理改革研究》;
23、主持成都市「十一五」規劃項目《成都市政府管理體制創新》;
24、主持成都市政府項目:《領導幹部素質培養》;
25、主持成都市政府項目:《成都市幹部創新能力研究》;
26、主持成都市政府項目:《成都科學發展研究》;
27、主持成都市政府項目:《成都市統籌城鄉研究》;
28、主持成都市政府項目:《鄉鎮機構改革研究》;
29、主持成都市政府委託項目:《規范化、服務型政府試點工作方案》;
30、主持成都市政府委託項目:《成都市行政審批程序與前置條件的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
31、主持成都市政府委託項目:《電子政務與地方政府管理創新》;
32、主持成都市政府委託項目:《服務型政府建設的理論與實踐》;
33、主持成都市政府委託項目:《城市房地產管理體制改革》;
34、主持成都市房管局委託項目:《成都市房管局規范化服務型政府建設方案》;
35、主持成都市工商局委託項目:《成都市工商局規范化服務型政府》;
36、主持成都高新區管委會委託項目:《成都高新區規范化服務型政府建設方案》;
37、主持成都市工商局委託項目:《工商管理幹部行政能力提升與培訓》;
38、主持彭州市政府委託項目:《彭州市政府職能配製》;
39、主持四川省政府辦公廳委託項目:《政務公開與政府管理創新》;
40、主持成華區政府委託項目:《老工業基地改造振興的成都模式---成都東郊工業區結構調整與惠民工程研究報告》;
41、主持綿竹市政府委託項目:《規范化責任性政府建設》;
42、主持成都市新都區項目:《政府服務流程再造》;
43、主持成都市金堂縣委託項目:《金堂縣人員編制「總量控制、動態管理」科學化研究》;
44、主持成都市青羊區委託項目:《青羊區深化規范化服務型政府建設研究》;
45、主持成都市溫江區項目:《溫江區城鄉一體行政管理體制研究》;
46、主持成都市人事局委託項目:《成都市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總體方案》;
47、主持成都市新都區紀委監察局委託項目:《成都市新都區行政效能評估(2009年度)》;
48、主持成都市新都區紀委監察局委託項目:《成都市新都區行政效能評估(2008年度)》;
49、主持雙流縣項目:《成都市雙流縣投資軟環境評估與規劃》;
50、主持龍泉驛區人民政府委託項目:《龍泉驛區深化規范化服務型政府建設的創新研究》;
51、主持成都市溫江區項目:《溫江區人力資源市場優化與再造》;
52、主持新津縣編辦委託項目:《花源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究》;
53、主持德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委託項目:《德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社會管理創新方案研究》
54、主持金堂縣竹篙鎮委託項目:《金堂縣竹篙鎮產城互動中的城鄉群眾共創共享機制研究》。
論文
《城市空氣污染防治中的政府責任缺失與履職能力提升》,姜曉萍、張亞珠,《社會科學研究》,2015年第1期
2、《我國社會焦慮問題研究述評》,姜曉萍、郭兵兵,《行政論壇》,2014年第5期
3、《國內公共服務體系研究的知識圖譜》,姜曉萍、蘇楠,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14年第3期
4、《國內服務型政府研究的知識圖譜》,姜曉萍、蘇楠,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2期
5、《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中的社會治理體制創新》,姜曉萍,《中國行政管理》,2014年第2期
6、《基於價值取向的公共服務績效評價體系研究》,姜曉萍、郭金雲,《行政論壇》,2013年第6期
7、《構建城鄉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的制度體系:以成都試驗區為例》,姜曉萍、黃靜,《中國行政管理》,2013年第6期
8、《我國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的共同趨勢與地區差異——基於國家和地方基本公共服務十二五規劃的比較》,姜曉萍、陳朝兵,《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13年第6期
9、《統籌城鄉中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研究》,姜曉萍,《社會科學研究》,2012年第6期,人大復印資料《公共行政》2013年第2期轉載
10、《當前我國幹部退出機制存在的問題與對策論析》,姜曉萍、史雲貴,2012第5期,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共產黨》2013年第2期全文轉載
11、《國內外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研究綜述》,姜曉萍、吳菁,《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12年第5期 《新華文摘》2013年1期
12、《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編制管理再造:機理與策略》,姜曉萍、范逢春,《中國行政管理》,2012年第9期 人大復印資料《公共行政》2012年11期
13、《論城市房屋徵收之被徵收人權利保護》,姜曉萍,陳叢刊,《理論與改革》,2012年第2期
14、《農村土地使用權流轉中農民權利保障機制研究》,姜曉萍、衡霞,《政治學研究》,2011年第6期
15、《還權賦能:治理制度轉型的成都經驗》,姜曉萍、黃靜,《公共行政評論》,2011年第6期
16、《農村土地流轉風險的形成機理及外部性研究》,姜曉萍、衡霞,《農村經濟》2011年11期
17、《加強農村土地流轉中農民權利保障的對策建議》,姜曉萍,《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要成果專報》,2011年第17期
18、《建議解決農村土地流轉中存在的四個問題》,姜曉萍,中國行政管理學會《專家建言》,2011年第9期
19、《統籌城鄉發展須保障農民權益》,姜曉萍,《四川日報》,2010年11月24日第7版
20、《汲取養分的不竭源泉 奉獻社會的重要舞台》,姜曉萍,《中國行政管理》,2010年12期
21、《國外政府流程再造的核心問題與啟示》,姜曉萍、汪夢,《社會科學研究》,2009年6期,《新華文摘》全文轉載
22、《中國公共服務30年的制度變遷與發展趨勢》,姜曉萍、鄧寒竹,《公共行政》,2009年7期全文轉載
23、《中國公共服務30年的制度變遷與發展趨勢》,姜曉萍、鄧寒竹,《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1期
24、《我國政府流程再造的公共需求與可行性分析》,姜曉萍,《理論與改革》,2009年4期
25、《四川地震災區受災群眾需求調查與潛在社會風險分析》,姜曉萍、李文星、夏志強,中央黨校《思想理論內參》,2008年30-31期
26、《中國公共服務體制改革30年》,姜曉萍,《中國行政管理》,2008年12期
27、《地震災區居民住宅重建的幾點建議》姜曉萍《成都行政學院學報》,2008年3期
28、《公民行政參與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有效途徑》,姜曉萍、郭金雲,《新視野》,2008年3期
29、《統籌城鄉發展中的行政障礙與地方政府治理》,姜曉萍,《理論月刊》,2008年4期
30、《構建服務型政府進程中的公民參與》,姜曉萍,《新華文摘》,2007年21期轉載3254個字
31、《行政問責的體系構建與制度保障》,姜曉萍,《政治學研究》,2007年3月
32、《構建服務型政府進程中的公民參與》,姜曉萍,《公共行政》,2007年11期全文轉載
33、《構建服務型政府進程中的公民參與》,姜曉萍,《社會科學研究》,2007年4期
34、《我國行政服務中心的發展障礙與對策思考》,姜曉萍、蘭旭凌,《中國行政管理》,2007年10期
35、《我國人才市場機制構建中的障礙與對策探討》,姜曉萍、侯軍幫,《公共行政》,2007年1期全文轉載
36、《社區治理中的公民參與》,姜曉萍、衡霞,《湖南社會科學》,2007年1期
37、《我國人才市場發展中的政府職能轉變與制度創新》,姜曉萍,《新視野》,2006年5期
38、《我國省級政務公開探析》,姜曉萍、姜潔,《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8期
39、《政府流程再造的基礎理論與現實意義》,姜曉萍,《新華文摘》,2006年第15期
40、《政府流程再造的基礎理論與現實意義》,姜曉萍,《中國行政管理》,2006年第5期
41、《我國省級政務公開的現狀調查與問題分析》,姜曉萍,《社會科學研究》,2006年第4期
42、《我國人才市場機制構建中的障礙與對策探討》,姜曉萍、 侯軍幫 ,《四川大學學報》,2006年第4期
43、《透視地方政府引進ISO9000》,姜曉萍、郭金雲,《決策》,2006年第7期
44、《從兩次「井噴」事故看政府危機管理》,姜曉萍、陳進,《決策》,2006年第5期(人大復印資料C3《管理科學》2006年8期全文轉載)
45、《以政府制度創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姜曉萍,《社科論壇》,2006年3期
46、《我國公務員績效考核的困境及其對策分析》,姜曉萍、馬凱利,《社會科學研究》,2005年第1期 (人大復印資料《公共行政》2005年3期)
47、《地方政府建立行政決策專家咨詢制度的探索與創新》,姜曉萍、范逢春,《中國行政管理》,2005年第2期
48、《提高政府采購效率二有效途徑》,姜曉萍、陳偉,《西北民族大學學報》,2005年1期
49、《地方可持續發展與規范化服務型政府建設》,姜曉萍、姜潔,《四川大學學報》,2005年第4期
50、《地方政府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個案研究——以四川省成都市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為例》,姜曉萍、 郭金雲,《中國軟科學》,2004年第7期
51、《港台地區網上申報與審批的經驗及啟示》,姜曉萍、 滕賦騁,《中國行政管理》,2004年2期
52、《完善行政服務中心,深化審批制度改革》,姜曉萍、唐冉熊,《湖南社會科學》,2004年2期
53、《成都市規范化服務型政府建設》,姜曉萍,《中國行政管理》,2004年11期
54、《我國政府部門實施質量管理體系的探索》,姜曉萍、 郭金雲,《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04年2期
55、《從SARS看我國地方政府的危機管理》,姜曉萍、范逢春,《四川大學學報》(哲社版)2004年2期
56、《論服務型政府的基本內涵》,姜曉萍,《四川行政學院學報》,2004年2期
57、《我國行政審批范圍的規范化》,姜曉萍、吳軍飛,《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03年2期
58、《建設服務型政府的思路和對策》,姜曉萍、劉漢固,《四川大學學報》,2003年4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3年6期
59、《轉變政府職能 建設服務型政府》,姜曉萍,《四川政報》,2003年11、12期
60、《香港特區顧客導向型政府之構建及其啟示》,何水、姜曉萍,《人文雜志》,2003年第6期
61、《地方政府行政審批程序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姜曉萍、李文星,《河北學刊》2002年4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3年1期
62、《施韋策詰難和道教生態倫理》,姜曉萍、曹玉華,《西南師大學報》,2002年5期
63、《論地方政府財政能力的支持系統》,李文星、姜曉萍,《華東經濟管理》,2001年4期
64、《西南民族地區的居住模式與婚姻、家庭的變遷》,姜曉萍,《西南民院學報》,2001年3期
65、《朱元璋法律意識二重性心理探析》,姜曉萍,《史學集刊》,1996年第5期
66、《明代的司法制度與君主專制》,姜曉萍,《西南師范大學學報》,1992年第4期
67、《「擊鼓鳴冤」的由來》,姜曉萍,《法學雜志》,1992年第4期
68、《明代的立法及特色》,姜曉萍,《文史知識》,1991年第1期
69、《中國古代居室建築中的「家」的觀念》,姜曉萍,《文化史知識》,1994年第7期
8. 中國人大民商法考研需要看哪些參考書目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碩士初試科目:憲法(分)、法理(40分)、民法(50分)、刑法(50分)、民訴(25分)、刑訴(25分)、行政法(30分)、三國法(40分)分為綜合一(憲法(40分)、法理(40分)、行政法(30分)、三國法(40分))和綜合二(民法(50分)、刑法(50分)、民訴(25分)、刑訴(25分))。教材如下:
《法理學導論》第二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1月份舒國瀅主編
《憲法學》北京大學出版社第四版 焦洪昌主編
《國際法》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 2008年 周忠海主編
《國際私法》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 2011年 第三版 趙相林主編
《國際經濟法》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008年9月版 莫世健主編
《行政法學》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2年版 張樹義主編
《行政訴訟法學》第二版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8年版 馬懷德主編
《民法學》第二版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1年最新版 江平主編
來源茂名律師網頁鏈接
《民事訴訟法學》(第二版)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1年3月第一版 宋朝武主編
《刑事訴訟法學》(第三版) 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陳光中主編 (5月底出新版)
《刑法學》 (第四版)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1年7月版 曲新久主編
9.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本科行政法學課本是哪本
810 憲法與行政法
1、《中國憲法導論》,劉茂林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2、《中國憲法》,胡錦光、韓大元著,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或以後各版本)。
3、《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方世榮、石佑啟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4、《論行政相對人》,方世榮著,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或以後各版本)。
5、《論公共行政與行政法學範式轉換》,石佑啟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第1版;2005年第2次印刷。
中南的憲法和行政法一起考,你可以上一下濃情中南論壇,我想考民法,有空交流一下吧,我qq:1147101622
10. 行政法概論
14.D.被動性
15.A.行政主體一般獨立承擔自己行為產生後果
16.B.稅務所
17.D.行政法規不是我國行政法的重要法律淵源
18.D(必須是非國家機關)
20.C
11.B
12.A
13.C
21.AC(涉及釣魚執法)
28.BC
29.ABD
30.ABCD
27.BCD
25.BD(感覺上這兩個肯定是程序法,另處的不能確定)
26.BCD
22.bcd
23.ABD
24.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