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底薪工資2130計算方法
㈠ 勞動法工資計算方法
工資計算公式和方法
法定假日工資=加班工資的計算基數÷21.75×內300%
雙休日加班工資=加班工資的計容算基數÷21.75×200%
工作日加班工資=加班工資的計算基數÷21.75×150%
休息及法定假日規定:每周休息2天,每年11天的法定節假日。
㈡ 2130,按勞動法算加班費怎麼算
根據《勞動法》第四十四條、勞動部《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三條規定,加班工資應當按以下方式計算:
1、工作日加班:小時加班工資標准 =勞動合同規定的月工資標准÷(月計薪天數21.75×8小時)×150%;
2、休息日加班:小時加班工資標准 = 勞動合同規定的月工資標准÷(月計薪天數21.75×8小時)×200%;
3、法定休假日;小時加班工資標准 = 勞動合同規定的月工資標准÷(月計薪天數21.75×8小時)×300%。
勞動部《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三條:用人單位在勞動者完成勞動定額或規定的工作任務後,根據實際需要安排勞動者在法定標准工作時間以外工作的,應按以下標准支付工資:
1、用人單位依法安排勞動者在日法定標准工作時間以外延長工作時間的,按照不低於勞動合同規定的勞動者本人小時工資標準的150%支付勞動者工資;2、用人單位依法安排勞動者在休息日工作,而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按照不低於勞動合同規定的勞動者本人日或小時工資標準的200%支付勞動者工資;
2、用人單位依法安排勞動者在法定休假節日工作的,按照不低於勞動合同規定的勞動者本人日或小時工資標準的300%支付勞動者工資;
3、實行計件工資的勞動者,在完成計件定額任務後,由用人單位安排延長工作時間的,應根據上述規定的原則,分別按照不低於其本人法定工作時間計件單價的150%、200%、300%支付其工資;
4、經勞動行政部門批准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其綜合計算工作時間超過法定標准工 作時間的部分,應視為延長工作時間,並應按本規定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工資。實行不定時工時制度的勞動者,不執行上述規定。
根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於職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時間和工資折算問題的通知》規定:按照《勞動法》第五十一條的規定,法定節假日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即折算日工資、小時工資時不剔除國家規定的11天法定節假日。據此,日工資、小時工資的折算為:
日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
小時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8小時);
月計薪天數=(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㈢ 勞動法2200底薪計算公式
法律分析:2200底薪,應當在扣除公司代繳的社保待遇後來計算工資,另外還可以由用人單位根據合同中約定的標准來計算獎勵工資待遇。工資是僱主或者法定用人單位依據法律規定、或行業規定、或根據與員工之間的約定,以貨幣形式對員工的勞動所支付的報酬。工資可以以時薪、月薪、年薪等不同形式計算。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四十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准支付高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一)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二)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㈣ 底薪工資怎麼算 計算公式
計算方法
1、出勤工時:為實到人數與每日標准工作時間數(8小時)之乘積
2、受援工時:為接受支援人數與實際支援時間之乘積
3、加班工時:為加班人員與加班時間之乘積
4、實勤工時:出勤工時+受援工時+加班工時
5、除外工時:為當日非發生於生產之工時
6、生產總工時:實勤工時—除外工時
7、異常工時:為當日因各種因素造成生產部無法正常生產而耗費的人工工時。
8、總標准工時:為當日生產之各產品入庫總數與各產品之單一標准工時之乘積之和。
9、異常工時:將影響當日生產所發生之狀況分別填寫實際時間
10、除外工時:將當日發生於生產中無法抗拒之工時,分別填寫實際發生之工時。
11、生產工時:為當天生產此工令所發生的實際工時。
12、差異工時:為產出標准工時與生產工時之差
生產效率=總標准工時生產總工時×100%
總標准工時=產出數×單一產品標准工時
(4)勞動法底薪工資2130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制和不定時工作制的風險
1、企業實行以上兩種工時制度,需要到當地勞動部門申請批准,否則,即便雙方在勞動合同中約定實行不定時工作制也是無效的,發生爭議,也應按照標准工時制處理,勞動者可以主張加班工資,企業的用工成本就增大。
企業如何進行審批以及需要提供哪些材料,需要到勞動行政部門去了解具體情況,或是致電12333勞動熱線咨詢。
2、實行以上兩種工時制度的職工加班費的支付問題
一般情況下,綜合計算工時制的加班只會在一定周期的工作時間超過標準的總額時,才會存在,且只能以150%的比例來計算加班費,在標准總額內的時間,即使在某天或某周來看是超過了標准工作時間但也不以加班來看。同樣在法定節假日工作還是視為加班,按法定的標准支付300%的工資。
不定時工作制不存在加班,實行不定時工時制度的勞動者,不執行上述規定。
若用人單位不按時足額支付加班費,勞動者可以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以用人單位未及時足額的支付勞動報酬為由,隨時通知解除勞動合同,並要求支付經濟補償金。
3、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制和不定時工作制的職工仍然享有法定休息的權利,這是憲法和勞動法賦予勞動者的休息權,在任何情況下用人單位都應該保護勞動者的這項權利。
而根據勞動部《關於企業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審批辦法》(勞部發[1994]503號)的第六條的規定,對於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等其他工作和休息辦法的職工。
企業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一章、第四章有關規定,在保障職工身體健康並充分聽取職工意見的基礎上,採用集中工作、集中休息、輪休調休、彈性工作時間等適當方式,確保職工的休息休假權利和生產、工作任務的完成。
因此,用人單位應當注意實行以上兩類工時制員工的休息時間安排,如果未適當安排員工休息,勞動者就可以依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以用人單位「未提供相應勞動條件」為由單方解除勞動合同,並要求用人單位支付相應的經濟補償金。
何種方式的休息時間安排才能達到法律法規的要求,需要用人單位先制定具體方案,並在報勞動行政部門審批時,由勞動行政部門審核。若通過,則按審批的方案執行即可。
㈤ 勞動法工資計算
加班費是按照底薪進行計算的
如果有證據證明單位沒有按照底薪可以去勞動監察部門舉報
主動辭職是沒有經理補償金的
㈥ 新勞動法規定月工資計算方法應該怎麼算
根據現行法律,月工資一般以勞動者實際收入為准(包括固定工資、績效收入、獎金、加班加點工資、津貼、補貼等經常性薪酬)。但是不包括福利、勞保費用和餐補等非常規性收入。
㈦ 2130的底薪按勞動法算周末,平時加班是多少1小時
按照平均每月正常上班抄小時計算,一個月平均小時為174小時。
計算平時加班時間為2130÷174×1.5=18.36元/小時
周末加班工資為2130÷174×2=24.48元/小時
法定節假期加班工資為36.72元/小時
㈧ 2130的底薪清明節上班一天多少錢啊!勞動法計算
如果底薪是2130元。那麼清明節上班八小時的話,工資是:2130元/21.75天*300%=293.79元/天。
清明節上班一天,加班工資是:293.7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