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職沒簽勞動法
1. 入職沒有簽訂勞動合同怎麼辦
法律分析:(1)簽訂勞動合同是法定義務,企業自用工之日起超過1個月不滿1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向勞動者每月支付兩倍工資,並與勞動者補訂書面勞動合同;
(2)企業自用工之日起滿1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自用工日起滿1個月的次日至滿1年的前一日應當向勞動者支付兩倍工資,並視為自用工之日起滿1年的當日已經與勞動者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應立即向勞動者補訂書面勞動合同;
(3)如果是勞動者不與企業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企業應當書面通知勞動者終止勞動關系,即使員工願意出具「不願意簽訂勞動合同的書面協議」也是不行的。企業都要承擔責任。
(4)建議最好在入職當天就書面訂立勞動合同,避免給企業帶來不必要的法律風險。否則決不能聘用該員工。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十條 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用工前訂立勞動合同的,勞動關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2. 入職未簽訂勞動合同
沒簽勞動合同單位違反勞動法,您書面提出離職後可以立即走人,除要求單位支付你工資、押金外,還可主張經濟補償金、上班第二個月以後的雙倍工資、補繳社保等。然後申請勞動仲裁,從你離職開始算,勞動仲裁時效為一年。
《勞動合同法》規定: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因此,如果單位沒有和勞動者簽訂書面勞動合同,勞動者要及時向用人單位提出要求,要通過書面勞動合同約定工作地點、崗位、報酬等相關信息,這樣在以後發生爭議時勞動者才能依據合同主張權利。
(2)入職沒簽勞動法擴展閱讀
【案例】2013年7月,小張被北京某律師事務所錄用為專職律師。雙方約定:小張試用期3個月,轉正後月薪3000元加提成。
工作期間,律師所只是在入職之初讓她填寫了一份《入職信息登記表》,卻始終沒有與她簽訂勞動合同,而且直到試用期滿才開始為她繳納社保。半年多後,小張向律師所提出離職,並要求律師所支付其未簽訂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差額。律師所回絕了小張的主張。
雙方的糾紛經過勞動爭議仲裁後,又訴諸法院。最終,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經審理後認定,《入職信息登記表》並不是勞動合同書,因律師所未與小張簽訂勞動合同的行為違反法律規定,故應支付雙倍工資差額。
【說法】負責辦理本案的朝陽區法院法官說,自2011年以來,該院受理涉律師行業的勞動爭議案件數量呈現逐年攀升之勢,其中2013年收案量較2012年漲幅達到160%,2014年案件數量已超過前兩年總和。究其原因:
一是律師所怠於簽訂勞動合同。年輕律師入行之初由於沒有獨立案源,需要跟隨「師父」辦案,部分律師所為降低用工成本,故意規避法律規定,以勞動者為某個律師私人聘請的「個人助理」為由,拒絕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或者以「考察」「實習」「試用」等名義拖延簽訂勞動合同。
在朝陽區法院所受理的涉律師行業的勞動爭議案件中,50%以上涉及勞動關系的確認,而律師所因無法提交書面合同,往往需要承擔支付雙倍工資的處罰。
二是社會保險繳納率偏低。律師事務所應當按照規定為聘用的律師和輔助人員辦理失業、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險。但在實際用工中,一方面一些律師所為節省開支,規避稅收,存在不繳或少繳社會保險的情形。加之律師流動性大,因此無論律師本人還是律師事務所均未對社會保險的繳納問題引起足夠的重視。
三是律師能力考評標准模糊。認定律師能否勝任工作的標准,包括訴訟代理的勝訴比例、非訴項目的成功結果、對委託人委託事項完成情況等。而部分標准依賴律師所主任、合夥人的主觀評價,缺乏客觀科學的依據導致有的律師事務所領導依個人好惡,以律師「不能勝任工作」為由,隨意與律師解除勞動合同。
3. 入職後一直沒簽勞動合同
法律分析:沒簽勞動合同單位違反勞動法,書面提出離職後可以立即走人,除要求單位支付工資、押金外,還可主張經濟補償金、上班第二個月以後的雙倍工資、補繳社保等;從離職開始算,勞動仲裁時效為一年。申請勞動仲裁很簡單:攜帶勞動仲裁申請書、身份證復印件、相關證據,然後去當地仲裁委申請立案就可以。立案後,去找新工作,不耽誤什麼。前提是有證明勞動關系的證據。比如有公司名稱的工裝、工作證或工作牌(最好蓋有公章)、工資卡、工資條、考勤記錄、社會保險繳納記錄、同事證言、錄音錄像或者其它有名字和公章的文件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十條 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用工前訂立勞動合同的,勞動關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4. 入職兩年沒有簽訂勞動合同怎麼辦
法律分析:首先可以確定的是,沒簽勞動合同單位違反勞動法,員工書面提出離職後可以立即走人,除要求單位支付你工資、押金外,還可主張經濟補償金、上班第二個月以後的雙倍工資、補繳社保等;從你離職開始算,勞動仲裁時效為一年。勞動合同,是指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十條 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用工前訂立勞動合同的,勞動關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四十七條 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5. 入職沒簽勞動合同
法律分析:一般用人單位應在一個月之內與自己簽訂勞動合同,並不是7天之內。如果超過一個月還未簽訂勞動合同,是可以要求單位進行合同的簽訂的。而且,國家對於是否與用人單位確立了事實勞動關系是有明確規定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十條 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用工前訂立勞動合同的,勞動關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6. 入職沒簽勞動合同如何賠償
入職沒簽勞動合同的賠償標准如下:
1、沒簽勞動合同,可以主張從工作的第二個月起至一年內的雙倍工資;
2、如果沒有繳社保,可以主張單位為自己補繳從工作之月起的社保;
3、提供加班不發加班工資的有效證據,要求單位按規定支付加班工資;
4、以單位不繳社保、不支付加班工資為由,以書面形式向用人單位提交辭職書,可馬上走人。並可主張單位支付(工作一年)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中心和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八十二條
【不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法律責任】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不與勞動者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自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之日起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7. 入職多久沒簽勞動合同算違法
法律分析:入職後未簽勞動合同是違法的,但是不超過一個月的話就並不違法,公司應該在員工入職一個月內與員工簽訂書面的勞動合同,並且在簽勞動合同的時候就要約定試用期。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三條 訂立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願、協商一致、誠實信用的原則。依法訂立的勞動合同具有約束力,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應當履行勞動合同約定的義務。
第十條 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用工前訂立勞動合同的,勞動關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三十六條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勞動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