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知識體系
❶ 求我國法律框架知識體系 最好是表格形式的容易一目瞭然、
2008年3月8日,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向大會作工作報告宣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基本形成。
至此,我國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以法律為主幹,包括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規范性文件在內的,由七個法律部門、三個層次法律規范構成的法律體系。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基本做到有法可依,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實現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我們走出了一條不同尋常的中國特色之路。
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之路
1978年12月22日,歷史銘記。
十一屆三中全會通過公報,將民主法治建設提到嶄新的高度: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迎來了春天。我國的民主法治建設,迎來了春天。
1982年,現行憲法通過。憲法是法治建設的基礎,是法律體系的核心和統帥,國家根本大法的通過,使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進入一個新階段。
1997年,黨的十五大確立了宏偉的目標: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到2010年形成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2002年11月14日,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李鵬指出,我國已初步形成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截至今年兩會期間,我國現行有效的法律已達229件,涵蓋憲法等七大法律部門;現行有效的行政法規近600件,地方性法規7000多件。
而此時,我們已經將目光投向更遠的2010年和2020年。2010年將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法律門類齊全;法律部門內部的法律規范齊備;法律體系內部不同的法律門類之間、不同法律規范之間、不同層次法律規范之間,邏輯嚴謹、結構合理、和諧統一。2020年較之2010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將「更加完善」。
中國特色的民主科學立法
2008年4月2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向社會全文公布食品安全法草案,徵求各方意見。至此,全國人大常委會已就16部法律草案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同一部法律,不同的社會群體有不同的訴求,向社會公布法律草案徵求意見,是立法民主化科學化的重要方式。
公民參與立法,是現代民主社會實現法治的基本原則。令人欣喜的是,徵集公眾意見、公民提出立法建議、立法聽證會等已成為民主立法、科學立法的常用方式。
2006年8月,安徽省合肥市農婦姜廣元建議加強職業技術教育立法,這一建議被列入該省2007年度地方性法規立法計劃。無獨有偶,2005年5月27日,河北省人大常委會通過《河北省土地管理條例修正案》,此次修正緣於66歲農婦王淑榮向全國人大常委會的「上書」。
對於提高立法質量,普及公民法律意識、培植法律信仰,民主立法、科學立法有著積極而深遠的意義。
2008年4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會議決定,常委會審議的法律草案,今後一般都要公開徵求意見。
以法律形式固定改革成果
改革的成果需要法律鞏固,改革的深入需要法治保障。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國成功地走出了一條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這一過程中,黨和人民的主張經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成功經驗被以法律形式固定下來,而法律的制定又進一步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全面進步。
1992年,黨的十四大確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適應市場經濟的法律體系是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迫切要求。此後,我國加快經濟立法,進一步完善民商法律,一批重要的立法項目相繼完成。
憲法是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法律根據,也是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核心和基礎。1999年3月14日,「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寫進憲法。2004年憲法修正案把「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和「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等內容寫入憲法。以制度的力量尊重與保障人權、保護私產等先進的價值觀,更加全面准確地表達了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發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建立和完善,為改革開放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規范和保障,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必將促進國家的興旺發達、長治久安。
❷ 2020年法考備考八大法應該從哪門開始,備考順序怎麼安排
「得民刑者得天下」,民法作為法考的分值擔當,一直以來就是法考的重頭戲,牽動著無數法考生的心。這兩天《民法典(草案)》全文已經出來了,許多同學都開始擔心民法的學習問題。那麼,隨著民法典的不斷修訂,法考關於民法的考查內容和形式會不會發生重大變化呢?在如此巨變下,是否應該首先復習民法呢?其他幾部法律應該做到孰輕孰重?
2020年法考備考各科的順序是什麼?
其實嚴格來說沒有什麼固定的順序,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安排。下面介紹一下大部分人比較認可的復習順序。
第一,刑法和民法,先學習刑法然後學習民法,因為刑法相對於民法結構比較完整容易建立知識體系也可以給自己增強學習的信心。
第二,刑訴和民訴,個人感覺可以先民訴後刑訴,因為民訴相比刑訴要簡單一些先易後難符合我們學習的規律。
第三,行政法和商經,因為民法中有商經的基礎內容,學完民法後學習商經會容易許多另外商經的分值也比較大記憶內容多所以可以先學習商經後復習行政法。
第四,理論法和三國法,一定要先學理論法畢竟它的分值還是很大的,因為對於其他法學的不錯的朋友放棄三國法依舊能過客觀,但是放棄理論法就很難了。
❸ 行政法好難啊,你們怎麼學習的
首先,要學會聽課:
1、有準備的去聽,也就是說聽課前要先預習,找出不懂的知識、發現問題,帶著知識點和問題去聽課會有解惑的快樂,也更聽得進去,容易掌握;
2、參與交流和互動,不要只是把自己擺在「聽」的旁觀者,而是「聽」的參與者,積極思考老師講的或提出的問題,能回答的時候積極回答(回答問題的好處不僅僅是表現,更多的是可以讓你注意力更集中)。
3、聽要結合寫和思考。純粹的聽很容易懈怠,能記住的點也很少,所以一定要學會快速的整理記憶。
4、如果你因為種種原因,出現了那些似懂非懂、不懂的知識,課上或者課後一定要花時間去弄懂。不然問題只會越積越多,最後就只能等著擁抱那「不三不四」的考試分數了。
其次,要學會記憶:
1、要學會整合知識點。把需要學習的信息、掌握的知識分類,做成思維導圖或知識點卡片,會讓你的大腦、思維條理清醒,方便記憶、溫習、掌握。同時,要學會把新知識和已學知識聯系起來,不斷糅合、完善你的知識體系。這樣能夠促進理解,加深記憶。
2、合理用腦。所謂合理,一是要交替復習不同性質的課程,如文理交叉,歷史與地理交叉,這可使大腦皮層的不同部位輪流興奮與抑制,有利於記憶能力的增強與開發;二是在最佳時間識記,一般應安排在早晨、晚上臨睡前,具體根據自己的記憶高峰期來選擇。
3、藉助高效工具。速讀記憶是一種高效的閱讀學習方法,其訓練原理就在於激活「腦、眼」潛能,培養形成眼腦直映式的閱讀學習方式,主要練習提升閱讀速度、注意力、記憶力、理解力、思維力等方面。掌握之後,在閱讀文章、材料的時候可以快速的提取重點,促進整理歸納分析,提高理解和記憶效率;同時很快的閱讀速度,還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游刃有餘的做其它事情。具體學習可以參考《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軟體》。
學習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是一種將放射性思考具體化的方法,也是高效整理,促進理解和記憶的方法。不僅在記憶上可以讓你大腦里的資料系統化、圖像化,還可以幫助你思維分析問題,統籌規劃。不過,要學好思維導圖,做到靈活運用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需要花費很多時間的。前面說的「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軟體」中也有關於思維導圖的練習和方法講解,可以參考。
最後,要學會總結:
一是要總結考試成績,通過總結學會正確地看待分數。只有正確看待分數,才不會被分數蒙住你的雙眼,而專注於學習的過程,專注於蘊藏在分數背後的秘密。二是要總結考試得失,從中找出成敗原因,這是考後總結的中心任務。學習當然貴在努力過程,但分數畢竟是知識和技能水平的象徵之一,努力過程是否合理也常常會在分數上體現出來。三是要總結、整理錯題,收集錯題,做出對應的一些解題思路(不解要知道這題怎麼解,還有知道這一類型的題要怎麼解)。四是要通過總結,確定下階段的努力方向。
❹ 大學本科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到底要學什麼
一般是先學習最為基本的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的理論,如抽象行政行為與具體行政行為。然後開始學習具體的的行政法法規,主要有行政許可法、行政處罰法、行政復議法、行政訴訟法、國家賠償法等。
❺ 司法考試行政法的學習方法
首先,宏觀指導、系統把握!
學習理論與掌握知識的中觀把握離不開宏觀指導與微觀分析,學好行政法尤其離不開宏觀指導這個服務於立足中觀的思想方法。宏觀指導在作為行政法應試復習准備中即是指頭腦中要清楚每一個具體的知識點或法條是歸屬於哪一個大問題、哪一節及哪一章的內容,其上位概念是什麼。也可稱為「菜單法」,像使用office2003word辦公軟體一樣,首層菜單的文件、編輯、視圖、插入、格式、工具、表格、窗口等即相當於輔導用書章的標題。點擊會出現下一層級的子菜單,子菜單下還會有下一級的子菜單,這就類似於書中章以下的節?大問題?小問題?知識點。子菜單之間分別隸屬於哪個上層級的菜單必須清楚、不能混淆。看書先要記住編、章乃至節的題目。
對行政法的學習而言,運用系統論、全面把握、統攬全局,有理解的高度顯得更為重要。行政法的知識體系由三部分組成:主體、行為、責任,或稱組織、行為、監督三大板塊,應當理解為什麼以此來構築行政法的體系。因為任何一個部門法都首先要靜態構築主體資格,這是法律行為的淵源和發出者,其次是探討其法律行為,最後是追究該主體違法行為之後的責任。行政法的主體部分重在探討行政一方當事人資格,所以,行政機關及其派出的組織、授權與委託的組織、公務員的知識就成為第2章要闡述的內容,此為主體論。第3-12章,分別探討抽象行政行為與具體行政行為的形式,尤其是以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為核心的具體行政行為,此為行為論。第13-24章分別闡述行政復議、行政訴訟、國家賠償三大責任制度,此為責任論,是司法考試中所考分值最高的。考生要理解三大板塊各自的功能角色,以加深理解,不至於在作具體題目時「盲人摸象」而「一葉障目」。
其次,抓綱舉目、綱舉目張!
復習時應注意行政法中前後呼應與貫通的幾條線索與脈絡:
一是概述中的六大基本原則與後邊幾大法律原則的關系。行政法的六大基本原則是對行政許可法、行政處罰法、政府采購法、行政應急(突發事件應對)、行政程序、行政復議法及行政訴訟法的原則等共有屬性的抽象、概括和總結。
二是主體,行政組織與公務員部分的內容與許可、處罰、復議、訴訟、賠償主體的一致性與差異性。其一為行政一方:行政機關、法定授權(視為機關)、行政委託,在不同的行政法制度中稱為許可機關、處罰機關、采購人、行政合同甲方、被申請人、被告、賠償義務機關等。其二為行政相對人,立法表述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不同的行政法制度中稱為申請人、被許可人或利害關系人、當事人或被處罰人、被執行人、行政合同乙方、申請人或第三人、原告或第三人、請求權人等,注意其范圍上的差異。
三是合法性標准問題,具體行政行為的一般合法要件、復議決定的種類及其適用條件(多一個合理性)、行政訴訟中合法性審查原則的標准與一審判決的種類及其適用條件四個方面的內容的內在聯系。因為具體行政行為的五項合法要件就是在行政訴訟中人民法院對其進行合法性審查的標准,也是認定其違法而將其撤銷的法定條件,這部分內容可以說是行政法最富特色的內容,是行政法的核心和精髓。有考生稱是我的「五指論」。
四是行政機關申請法院執行的脈絡,即非訴行政案件的執行問題,行政處罰法第51條、行政強制執行制度、行政復議法第33條及《行訴法解釋》第86~95條的內容都規定行政相對人對具體行政行為不服、不起訴又不履行的,由作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申請法院強制執行的問題。
以上四條主線就是行政法的「綱」,其他絕大部分知識點是依附其上的「目」。抓住這幾條線索和脈絡復習,前後呼應、融會貫通就能抓綱舉目、綱舉目張。
第三、圖表解構、勤思多練!實踐證明,圖表法是破解行政法玄機、以形象思維解讀抽象的、同時又是體系龐雜的行政法知識體系的一個有效的學習與復習方法。法|律教育網分析得出以所列圖表內容之間的從屬、並列、包容、交叉關系,形象地表達出行政法各子概念及其之間的關系,能夠迅速而有效地幫助考生掌握行政法的理論和制度。若能夠自己在復習時找出規律、列出圖表,更能幫助你牢固記憶、准確把握相關知識點。
在已進行的六屆司法考試中,共考過行政法160道題!反復作真題有助於我們感悟司法考試命題的重點和命題技術的變化,找到一種「題感」!在作真題的過程中,要勤於獨立思考,不著急先看答案、不要過度依賴他人提供的解析!把每一次作真題的過程都當作是一次模考!
復次、突出重點、抓大放小!
限於時間、精力對行政法還是應抓大放小、突出重點!據統計,司法考試行政法部分收錄的法規有32件,共1500多條,如考一個條文設置4個選項就有四個考點的計算,拋開行政法基礎理論部分,則僅法規部分就至少有6000多個考點!那麼,何為「大」與「小」、何為重點與非重點呢?如果說突出重點有什麼標準的話,那2007年司法考試行政法部分的真題,不偏不怪、中規中矩,傳統考點分布均勻、比例適當,就是我們准備2011年司法考試的「範本」。反復揣摩2010年司法考試的行政法真題即可得出行政法的重點與「大」!法|律教育網統計行政法部分所佔分值的從多到少的排序為:行政訴訟法及其司法解釋、國家賠償法及其司法解釋、立法法(含行政法規、規章制定程序條例)、行政許可法、行政處罰法、行政復議法、公務員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突發事件應對法、行政監察法、政府采購法、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信訪條例等。至於收錄於法規匯編中的其他法規可作「小」來看待和處理!所以應重點掌握上述法律法規,尤其是其中的重點法條!
最後、經緯萬端,提緯挈經。
「緯」即橫向的一般法、基本法,是抽象的,行政許可、處罰、復議、訴訟、賠償法中規定的行政機關是抽象的,即為「經」。「經」是指特別的、一般行政法下的「子法」和「部門法」,司法考試中最重要的兩個「經」即《治安管理處罰法》和《稅收徵收管理法》。考生對行政管理部門職權往往是陌生的,「經緯論」的復習方法能夠幫助考生有效地理解、解構行政法的紛紜復雜現象!
❻ 如何科學高效復習行政法
1、高效的復習,要學會梳理自身學習情況,以課本為基礎,結合自己做的筆記、試卷、掌握的薄弱環節、存在的問題等,合理的分配時間,有針對性、具體的去一點一點的去攻克、落實。哪塊內容掌握的不好就多花點時間,復習的時候要系統化,不要東一下西一下,最後啥都沒復習好。
2、可以學習掌握速讀記憶的能力,提高學習復習效率。速讀記憶是一種高效的學習、復習方法,其訓練原理就在於激活「腦、眼」潛能,培養形成眼腦直映式的閱讀、學習方式。速讀記憶的練習見《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用軟體練習,每天一個多小時,一個月的時間,可以把閱讀速度提高5、6倍,記憶力、理解力等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最終提高學習、復習效率,取得好成績。如果你的閱讀、學習效率低的話,可以好好的去練習一下。
3、要學會整合知識點。把需要學習的信息、掌握的知識分類,做成思維導圖或知識點卡片,會讓你的大腦、思維條理清醒,方便記憶、溫習、掌握。同時,要學會把新知識和已學知識聯系起來,不斷糅合、完善你的知識體系。這樣能夠促進理解,加深記憶。
4、做題的時候要學會反思、歸類、整理出對應的解題思路。遇到錯的題(粗心做錯也好、不會做也罷),最好能把這些錯題收集起來,每個科目都建立一個獨立的錯題集(錯題集要歸類),當我們進行考前復習的時候,它們是重點復習對象,保證不再同樣的問題上再出錯、再丟分。
❼ 2020年法考行政法要怎麼復習
一、行政法的考試特點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內容比較分散,許多人在學習的時候比較吃力。不過行政法的特點在於:入門比較難,入門之後學起來比較輕松,關鍵看考生如何學習。
二、行政法的重點
行政法沒有統一的行政法典,在備考中主要以單行法律的形式呈現:行政許可法、行政處罰法、行政強製法以及行政訴訟法。還包括有公務員法、國家賠償法的內容。為了避免學的知識散亂無章,需要建立一個行政法的知識體系搭建起一個學科框架,從而在復習的過程中體會到行政法學的邏輯美。
三、行政法應該如何備考?
1、第一階段:建立行政法框架
聽課,建立行政法框架,行政法既重理解又重記憶,對於2020法考的考生來說,想要熟練掌握行政法,首先需要先踏進它的門檻,在腦海中對行政法的體系有清晰的認知。
2、第二階段:熟悉考點
聽課+做題+看書,有基礎的同學可以邊聽課便看書,沒有基礎的同學建議過一遍行政法再去做題,可以將做題的時間穿插在學習其他新部門法里,這樣每天抽出1個小時做行政法題目可以靈活學習。
3、第三階段:理解背誦
理解記憶各個部門法提煉的核心內容,不要過多糾結一些考點,在背誦的基礎上理解練習進行鞏固,背誦重點把握理論、商經、三國和訴訟,背誦和理解並存,如果前期基礎打得牢,行政法也屬於「背多分」學科。
4、第四階段:查漏補缺
背誦+模擬題+筆記整理+回顧知識點
❽ 本科生法律知識體系如何記憶
好大的一個問題啊,這是法學教授也不好回答的問題。
我國法律體系可以劃分為以下基本法律部門:
1.憲法及憲法相關法
憲法相關法是指與憲法密切相關的法律和有關法律問題的決定,如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國務院組織法、立法法、民族區域自治法等。
2.民商法
民商法是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之間、法人之間、自然人和法人之間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
3.行政法
行政法是調整國家行政管理活動中形成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
4.經濟法
經濟法是調整經濟管理關系、經濟協作關系法律 教育網原創、經濟組織內部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
5.社會法
社會法是規定保護勞動者權益,提供社會保障以及對社會弱者予以救濟的法律規范的總和。
6.刑法
刑法是規定犯罪和刑罰的法律規范的總和。
7.訴訟及非訴訟程序法
訴訟及非訴訟程序法是指關於訴訟及仲裁等非訴訟程序的法律規范的總和。它要包括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仲裁法、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及行政訴訟法等。
我建議你建立一個記憶樹:由於無法繪畫,應按照樹木形狀製作。
比如:民法(樹干)
總則(共同的規則)
分則(特殊規則)
物權、債權、親屬、繼承是分則
債權法分為
債權總則
債權分則
合同、侵權行為、不當得利、無因管理是分則
合同法也分為
合同總則
合同分則
買賣合同、租賃合同等是分則
買賣合同也分為
買賣總則
買賣分則
特種買賣是分則
❾ 求行政法學習方法司法考試
聽錄音 先聽林鴻朝的 把行政法的知識框架搭建起來 因為林的特點是框專架結構好 語言屬幽默 便於初學者聽 不容易枯燥 但是具體內容細節方面有所欠缺 然後配合著做真題 看看眾和的專題 這是第一階段 目的是搭建知識體系 第二階段是找來季宏的課來聽 因為季宏是行政法中的大家 內容十分細致 但是缺點是枯燥 必須得有一定的行政法功底和知識儲備的人才能聽出他課程裡面的精髓
下一個階段還是做真題 看行政法法條 因為行政法包含內容是各法律部門裡面最為龐雜的 如果你是法本的 老師肯定也給你介紹過 所以研讀行政法的法條是十分有必要的 配合指南針法條 把行政法相關的法律 行政許可法 強製法 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等等都大概地看看 是十分有好處的
最後一個階段 畫圖
這個方式可以用於司考各個學科 你可以把行政法的各個模塊對照講義形成樹狀圖或者表格 這是一個你解構行政法知識然後再按照自己思路對其進行重構的過程 無論任何知識 只有經歷了這個階段 才會變成你自己的東西 祝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