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環境公益訴訟法檢察院

環境公益訴訟法檢察院

發布時間: 2022-02-03 05:51:30

Ⅰ 檢察院公益訴訟包括哪些

法律分析:關於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的范圍,我國相關法律給予了明確的界定。檢察院公益訴訟包括: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葯品安全、國有財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英烈名譽等領域的案件。

法律依據:《檢察院提起公益訴訟新規》第一條 人民檢察院認為被告有污染環境、破壞生態、在食品葯品安全領域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在沒有適格主體提起訴訟或者適格主體不提起訴訟的情況下,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訴訟,符合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第二項、第三項、第四項規定的,人民法院應當登記立案。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五條 對污染環境、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檢察院在履行職責中發現破壞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葯品安全領域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在沒有前款規定的機關和組織或者前款規定的機關和組織不提起訴訟的情況下,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前款規定的機關或者組織提起訴訟的,人民檢察院可以支持起訴。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二十五條 行政行為的相對人以及其他與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權提起訴訟。

有權提起訴訟的公民死亡,其近親屬可以提起訴訟。

有權提起訴訟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承受其權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提起訴訟。

人民檢察院在履行職責中發現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葯品安全、國有財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等領域負有監督管理職責的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或者不作為,致使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應當向行政機關提出檢察建議,督促其依法履行職責。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職責的,人民檢察院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英雄烈士保護法》第二十五條 對侵害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的行為,英雄烈士的近親屬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英雄烈士沒有近親屬或者近親屬不提起訴訟的,檢察機關依法對侵害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負責英雄烈士保護工作的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在履行職責過程中發現第一款規定的行為,需要檢察機關提起訴訟的,應當向檢察機關報告。

英雄烈士近親屬依照第一款規定提起訴訟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依法提供法律援助服務。

Ⅱ 檢察機關應成為環境民事公益訴訟的主力軍嗎

不對——
從長遠來看,讓檢察機關成為環境民事公益訴訟的「主力軍」,不僅會造成司法體制上的混亂和實際運作上的困難, 也不利於建構科學理性的環境公益訴訟制度。檢察機關應當通過積極支持起訴、督促起訴、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以及作為「替補」性原告而提起環境民事公益訴訟,來參與和輔佐環境民事公益訴訟, 以實現對環境公益的維護。換言之,在根本定位上,不是檢察機關而是公眾才是。不過, 基於現實主義考慮, 在公益精神稀缺、 未來環境民事公益訴訟的「主力軍」—— 公眾的力量稚嫩的當下,還需檢察機關充當「先鋒」,以期推進我國的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早日走出當前困境,率先取得突破性進展。

Ⅲ 檢察院公益訴訟的范圍是什麼

公益訴訟包括民事公益訴訟和行政公益訴訟,這是按照適用的訴訟法的性質或者被訴對象(客體)的不同劃分的。訴訟法理論認為,利益受到了損害,受害者就有權向法院起訴,請求司法救濟。

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決定:授權最高人民檢察院在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國有資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食品葯品安全等領域開展提起公益訴訟試點。

法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十五條: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有權對損害國家利益、集體或者個人的民事行政違法行為,可以支持受損害的單位或者個人向人民法院起訴。

Ⅳ 如何提起環境公益訴訟,提起環境公益訴訟的程序是

您好!環境公益訴訟即有關環境保護方面的公益性訴訟,是指由於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的違法行為或不作為,使環境公共利益遭受侵害或即將遭受侵害時,法律允許其他的法人、自然人或社會團體為維護公共利益而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訴訟。
具體案例如下:
案例一
2003年5月9日,樂陵市人民法院根據原告樂陵市人民檢察院對被告范某通過非法渠道非法加工銷售石油製品,損害國有資源,造成環境污染,威脅人民健康,影響社會穩定提起訴訟,請求依法判令被告停止侵害、排除妨害、消除危險一案,依據《民法通則》第5條、第73條、第134條規定作出判決,責令被告范某將其所經營的金鑫化工廠,於本判決生效後的5日內自行拆除,停止對社會公共利益的侵害,排除對周圍群眾的妨礙,消除對社會存在的危險。
這起由樂陵市檢察院起訴、樂陵市法院判決的環境污染停止侵害案,是處理的一個較好的環境公益訴訟案件,無論是在程序上還是在實體上,都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2003年11月,四川省首例環境污染公益訴訟案在閬中"塵埃落定"。閬中市人民法院依法判決該市群發骨粉廠停止對環境的侵害,並在1個月內改進設備,直至排出的煙塵、雜訊、總懸浮顆粒物不超過法定濃度限值標准為止。
較長時間以來,閬中市群發骨粉廠周圍居民因長期受該廠煙塵、雜訊污染侵害,多次到環保部門投訴。該市環保局在對該廠周圍區域的空氣質量進行監測後發現,其懸浮顆粒物、雜訊等超標較嚴重。隨後,該市檢察院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法院審理後認為,群發骨粉廠排放的污染物在一定程度上對周邊群眾的工作、生活構成了侵害,並依法作出了上述判決。
折疊案例二
華清嘉園小區綠地行政訴訟案的成功,標志著中國環境公益訴訟突破固有傳統法律模式的羈絆,創造了民間與政府良性互動合作,合力對抗和規管企業的環境侵權行為的成功範例。其中,公益律師和民間環保組織發揮了主導作用,政府則從被告席上走下來,與民間環保力量傾力合作,共同推動環保事業的發展。在我國,推動環境公益訴訟的發展需要大力發展環境公民團體,特別是發展非政府組織的環境公民團體。而公益訴訟的專業性、訴訟雙方實力的不對等以及訴訟的持久性更需要律師這一法律職業人的傾情參與。能站在公共立場對社會不斷提出問題的律師被稱為"公益律師"。公益律師的參與使得公益訴訟在制度、政策的制定和運作方面的影響大大增強,公益律師的專業操作和律師在社會生活中的特殊地位和影響,有利於實現通過公益訴訟影響未來的公共決策的目的。正是通過公益律師的參與和努力,公益訴訟不僅實現了私權利的救濟,而且成為與政府和企業對話的契機和場所,成為號召民眾關注和維護自己切身利益的旗幟。民間環保組織(社團)以及公益律師必將成為建構與實踐我國環境公益訴訟制度的中堅力量,成為推動中國環境法治進程、發展中國環保事業的精英。而爭取政府力量的支持與合作,則可以使環境公益訴訟變得"輕而易舉",其公益價值也將得到最大程度的彰顯。

Ⅳ 環境公益訴訟的原告有哪些

環境公益訴訟可以由檢察院、社會公益組織、公民作為原告發起訴訟。環境公益訴訟,是保護環境的重要武器,中國現行的法律制度規定,起訴人應當與案件有直接利害關系,而公益訴訟則不要求有直接利害關系,不要求起訴人是法律關系當事人。環境公益訴訟的提起者包括社會成員,如公民、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提起環境公益訴訟的社會成員,既可以是直接的受害人,也可以是無直接利害關系的人。任何組織或個人為了維護國家、社會利益都可把侵害公共環境利益之人推上被告席。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五十五條
對污染環境、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人民檢察院在履行職責中發現破壞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葯品安全領域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在沒有前款規定的機關和組織或者前款規定的機關和組織不提起訴訟的情況下,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前款規定的機關或者組織提起訴訟的,人民檢察院可以支持起訴。

Ⅵ 關於國家教育環境方面,個人可以向檢察院法院提起公益訴訟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五條 對污染環境、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可見,個人是不能單獨提起公益訴訟的。

Ⅶ 檢察院的公益訴訟規定

檢察院公益訴訟的范圍:檢察機關不宜簡單直接提起公益訴訟,應當先通過訴前程序。提起民事公益訴訟之前,檢察機關應當依法督促或者支持法律規定的機關或有關組織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訴訟。提起行政公益訴訟之前,檢察機關應當先向相關行政機關提出檢察建議,督促其糾正違法行政行為或依法履行職責。經過訴前程序,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沒有提起民事公益訴訟,社會公共利益仍處於受侵害狀態的,檢察機關可以提起民事公益訴訟;行政機關拒不糾正違法或不履行法定職責,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仍處於受侵害狀態的,檢察機關可以提起行政公益訴訟。
【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十五條規定,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有權對損害國家利益、集體或者個人的民事行政違法行為,可以支持受損害的單位或者個人向人民法院起訴。

Ⅷ 檢察院公益訴訟案件標准

檢察院公益訴訟的范圍如下:1、經過訴前程序,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沒有提起民事公益訴訟,社會公共利益仍處於受侵害狀態的,檢察機關可以提起民事公益訴訟;2、行政機關拒不糾正違法或不履行法定職責,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仍處於受侵害狀態的,檢察機關可以提起行政公益訴訟。
【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十五條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有權對損害國家利益、集體或者個人的民事行政違法行為,可以支持受損害的單位或者個人向人民法院起訴。

Ⅸ 法律規定的提起環境公益訴訟的機關有哪些

依法治國重大決定說「探索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說「有關組織」可提起公益訴訟;民事訴訟法第55條說「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以上都是原則性規定。環保法第五十八條規定「對污染環境、破壞生態,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符合下列條件的社會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一)依法在設區的市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登記;(二)專門從事環境保護公益活動連續五年以上且無違法記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對環保法第五十八條中的」社會組織「進行了詳細解釋。2015年7月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最高人民檢察院在1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開展公益訴訟試點工作,具體見相關決定。綜上所述,可提起環境公益訴訟的主體有環保法和最高院相關司法解釋規定的社會組織,以及試點地區的檢察院。你的問題是提起環境公益訴訟的」機關「,那麼只有試點地區的檢察院了!

Ⅹ 檢察院公益訴訟案件流程

法律分析:1、審查內容。檢察機關審查行政公益訴訟案件,應當查明:行政機關的法定職責、許可權和法律依據;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或者不作為的證據;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事實及狀態;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或者不作為與損害後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其需要查明的內容。2、討論及審批程序。行政公益訴訟案件由檢察官辦案組辦理。審查終結的,應當製作《訴前審查報告》並明確提出是否發出檢察建議或終結審查的處理意見,並經集體討論。集體討論形成的意見,應當報檢察長決定。檢察長認為必要的,可以提請檢察委員會討論決定。3、審查期限。辦理行政公益訴訟案件擬作出終結審查或者提出檢察建議決定的,應當自決定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辦理終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報經檢察長決定。檢察機關辦理行政公益訴訟案件,鑒定、評估、審計期間及報送審批期間不計入審查期限。綜上所述,檢察院在平時工作中發現政府機構有違法行為,其可以提出檢查意見,如果政府機構沒有處理,在回復期滿後兩個月內,檢察院應該發起行政公益訴訟。檢察院審查的時候,重點看政府機構行為和公共利益受損之間是否有必然聯系。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二百八十五條 公益訴訟案件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但法律、司法解釋另有規定的除外。因污染海洋環境提起的公益訴訟,由污染發生地、損害結果地或者採取預防污染措施地海事法院管轄。對同一侵權行為分別向兩個以上人民法院提起公益訴訟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轄,必要時由它們的共同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

熱點內容
法官制服配發標准 發布:2025-08-23 14:34:20 瀏覽:68
關於道德高尚的作文 發布:2025-08-23 14:33:44 瀏覽:984
如何簽下企業法律顧問 發布:2025-08-23 14:25:41 瀏覽:180
長途汽車上擁擠流產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23 14:19:38 瀏覽:836
法院門口圖片 發布:2025-08-23 14:17:48 瀏覽:501
宿州勞動法病假工資規定 發布:2025-08-23 14:10:47 瀏覽:900
建立法律顧問全覆蓋 發布:2025-08-23 14:09:41 瀏覽:605
法助考法官 發布:2025-08-23 14:06:58 瀏覽:138
夢想與道德的畫 發布:2025-08-23 14:06:24 瀏覽:643
承擔教育法律責任的條件是 發布:2025-08-23 13:50:44 瀏覽: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