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法的非法方法收集證據
『壹』 《刑事訴訟法》第五十四條規定:「採取刑訊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
法律後果,指法律規則中規定人們在作出符合或不符合行為模式的要求時應承擔相應的結果的部分,是法律規則對人們具有法律意義的行為的態度。該條文沒有規定法律後果
『貳』 《刑事訴訟法》規定,嚴禁什麼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證據
刑法第32條規定:「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利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證據」
『叄』 新刑事訴訟法證據收集是怎樣規定的
1.
嚴禁採用刑訊逼供、引誘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言詞證據,應當對證人和被害人講明作偽證和虛假陳述應負的法律責任,告知其有義務如實提供證據;
2.
應當及時收集言詞證據,特別是對於年老、重病、重傷等人員,更應當及時收集;
3.
針對言詞證據易變性、可塑性較大的特點,應當十分注意固定程序,對陳述要全面、如實地進行記錄,並依法核對和簽名,予以固定;
4.
審查、判斷言詞證據,應當特別注意陳述主體的個人情況,與案件的關系,感知、記憶、陳述的能力和條件,以及有無外界社會因素的影響等;
『肆』 簡述《刑事訴訟法》中關於非法證據排除范圍的有關規定。
具體規定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五十六條 採用刑訊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採用暴力、威脅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應當予以排除。收集物證、書證不符合法定程序;
可能嚴重影響司法公正的,應當予以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不能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的,對該證據應當予以排除。
在偵查、審查起訴、審判時發現有應當排除的證據的,應當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為起訴意見、起訴決定和判決的依據。
第五十七條 人民檢察院接到報案、控告、舉報或者發現偵查人員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的,應當進行調查核實。對於確有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情形的,應當提出糾正意見;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八條 法庭審理過程中,審判人員認為可能存在本法第五十六條規定的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情形的,應當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進行法庭調查。
當事人及其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有權申請人民法院對以非法方法收集的證據依法予以排除。申請排除以非法方法收集的證據的,應當提供相關線索或者材料。
第五十九條 在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進行法庭調查的過程中,人民檢察院應當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加以證明。
現有證據材料不能證明證據收集的合法性的,人民檢察院可以提請人民法院通知有關偵查人員或者其他人員出庭說明情況;人民法院可以通知有關偵查人員或者其他人員出庭說明情況。有關偵查人員或者其他人員也可以要求出庭說明情況。經人民法院通知,有關人員應當出庭。
第六十條 對於經過法庭審理,確認或者不能排除存在本法第五十六條規定的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情形的,對有關證據應當予以排除。
(4)刑事訴訟法的非法方法收集證據擴展閱讀:
非法證據的排除原則:
《五部門關於辦理刑事案件嚴格排除非法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一條 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證據,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對一切案件的判處都要重證據,重調查研究,不輕信口供。
第二條 採取毆打、違法使用戒具等暴力方法或者變相肉刑的惡劣手段,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遭受難以忍受的痛苦而違背意願作出的供述,應當予以排除。
第三條 採用以暴力或者嚴重損害本人及其近親屬合法權益等進行威脅的方法,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遭受難以忍受的痛苦而違背意願作出的供述,應當予以排除。
第四條 採用非法拘禁等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應當予以排除。
第五條 採用刑訊逼供方法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作出供述,之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受該刑訊逼供行為影響而作出的與該供述相同的重復性供述,應當一並排除,但下列情形除外:
(一)偵查期間,根據控告、舉報或者自己發現等,偵查機關確認或者不能排除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而更換偵查人員,其他偵查人員再次訊問時告知訴訟權利和認罪的法律後果,犯罪嫌疑人自願供述的;
(二)審查逮捕、審查起訴和審判期間,檢察人員、審判人員訊問時告知訴訟權利和認罪的法律後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願供述的。
第六條 採用暴力、威脅以及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應當予以排除。
第七條 收集物證、書證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嚴重影響司法公正的,應當予以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不能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的,對有關證據應當予以排除。
『伍』 以非法方法收集的證據能用嗎
法律分析:根據法理學理論,非法手段取得的證據是不能作為證據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五十二條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必須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夠證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無罪、犯罪情節輕重的各種證據。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證據,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必須保證一切與案件有關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觀地充分地提供證據的條件,除特殊情況外,可以吸收他們協助調查。
『陸』 刑事訴訟法非法言詞證據
非法言詞證據的排除,直接關繫到刑事審判實踐中證據合法性的認定。我國立法和司法解釋在立足當今我國司法現狀的前提下,借鑒域外法治國家有益的理論和實踐成果,制定出適合我國自身需要的非法言詞證據排除范圍。
違反程序收集的言詞證據予以「強制排除」
2012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的解釋》(以下簡稱《刑訴法解釋》)作出了相應規定:一定情形下因被告人供述、證人證言的獲取違反法定取證程序,予以「強制排除」。《刑訴法解釋》嚴格按照《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條「犯罪嫌疑人承認筆錄沒有錯誤後,應當簽名或者蓋章」的要求將「沒有經被告人核對確認」的詢問筆錄作為非法證據。一方面,從法理上看是為了確保犯罪嫌疑人核對過該筆錄並且記錄的事實與其供述的無異,保證該筆錄的客觀真實性;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防止辦案人員虛假作出犯罪嫌疑人供述的筆錄,造成錯誤追究的冤案錯案。聾啞人或不通曉當地通用語言、文字的犯罪嫌疑人若沒有翻譯人員的協助就無法接受辦案人員的訊問,也就無法作出供述和辯解,在這種情形下作出的詢問筆錄的客觀真實性自然會受到質疑。為上述人員提供翻譯等輔助人員是《刑事訴訟法》第九條規定的法定訴訟權利。因此,對於證據收集違反法定程序並可能產生嚴重後果的,從保障犯罪嫌疑人基本訴訟權利角度來看,是應當予以嚴格排除的。關於詢問證人「沒有個別進行而取得的證人證言」,《刑訴法解釋》將其歸入了非法言詞證據的排除范圍。
程序上有瑕疵的言詞證據應「補正排除」
《刑訴法解釋》對程序上有瑕疵的言詞證據也作出了相應規定:在收集程序上對於有瑕疵的詢問筆錄、證人證言可以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的「補正排除」。由於證據收集存在一些技術性瑕疵,但在實質上並沒有影響證據的真實有效性,司法解釋將此種情形下收集的證據賦予可補正或可合理解釋的資格,以體現「瑕疵證據」與「非法證據」的區分。
與程序上嚴重違法而收集的言詞證據不同,瑕疵的言詞證據,在收集程序上並沒有剝奪或限制當事人法定的訴訟權利,也不會對證據的真實性產生實質性影響,若僅僅是因為程序上有技術性失誤就將其認定為非法證據加以排除,顯然與刑事訴訟追訴犯罪的基本價值理念背道而馳,有矯枉過正之嫌。但是,對於瑕疵言詞證據,並非因其僅有輕微的瑕疵就將其與非法證據完全隔離開來。此種情形實際是,法律規范給予瑕疵言詞證據兩次評價。當證據收集程序有技術性偏差的時候,法律規范給予其第一次「評價」,即通過賦予辦案人員自行補正或作出合理解釋的形式,將瑕疵言詞證據的真實性、證據能力加強,使對該證據的質疑降低或消除,從而扭轉為合法言詞證據。但是,若當法律給予第二次「評價」的時候,瑕疵言詞證據的命運就會有質的變化,法律規范的態度會從支持到否定,瑕疵言詞證據就會被認定為非法言詞證據,從而加以排除。
非法收集的言詞證據堅決排除
我國法律對於非法方法收集的言詞證據一直以來都是採取嚴格禁止的態度。2012年,《刑事訴訟法》將「採用刑訊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予以嚴格的排除。新的《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不僅規定了將刑訊逼供收集的非法言詞證據排除,還細化了其他非法方法、即「違法程度和對犯罪嫌疑人的強迫程度與刑訊逼供或者暴力、威脅相當而迫使其違背意願供述的方法」。
從證據能力上看,由刑訊逼供等獲取的口供並非出於犯罪嫌疑人自由意志的表達,那麼,其供述的客觀真實性就會受到極大地質疑。盡管司法實踐中,不乏經過刑訊逼供獲取到與案件主要事實基本相符的證據,但並不能消除人們對這種證據的質疑。此外,將採用刑訊逼供等方法獲取的言詞證據作為非法證據,也與刑事訴訟的基本理念相符合。
以威脅、引誘、欺騙等方法收集的言詞證據視情而定
為何新修訂的《刑事訴訟法》第五十條中將「威脅、引誘、欺騙」含括於非法方法之中,卻在其後的第五十四條中未將此類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置於排除之列?筆者認為,法律將「威脅、引誘、欺騙」列為非法方法的同時,並不絕對排除由此取得的一切言詞證據,其實也是賦予辦案機關一種適當的自由裁量權。另外,「威脅、引誘、欺騙」的標准難以界定,從氣勢上壓倒犯罪嫌疑人的心理防線,算不算是一種威脅?若算是的話,將會導致大量的犯罪嫌疑人供述被排除。因此,將非法方法的界定放置於具體案件之中,交由辦案人員裁量、權衡後決定,在當前形勢下應該不失為一種權宜之計。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註:http://china.findlaw.cn/
『柒』 刑事訴訟法》規定,嚴禁什麼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證據
《刑事訴訟法》第五十四條規定:
採用刑訊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採用暴力、威脅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應當予以排除。收集物證、書證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嚴重影響司法公正的,應當予以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不能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的,對該證據應當予以排除。
在偵查、審查起訴、審判時發現有應當排除的證據的,應當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為起訴意見、起訴決定和判決的依據。
『捌』 以非法手段獲取的證據能否作為定案的證據。謝謝
不可以。
根據《刑事訴訟法》
第五十六條採用刑訊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採用暴力、威脅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應當予以排除。收集物證、書證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嚴重影響司法公正的,應當予以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不能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的,對該證據應當予以排除。
在偵查、審查起訴、審判時發現有應當排除的證據的,應當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為起訴意見、起訴決定和判決的依據。
(8)刑事訴訟法的非法方法收集證據擴展閱讀
根據《刑事訴訟法》
第五十五條對一切案件的判處都要重證據,重調查研究,不輕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沒有其他證據的,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沒有被告人供述,證據確實、充分的,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
證據確實、充分,應當符合以下條件:
(一)定罪量刑的事實都有證據證明;
(二)據以定案的證據均經法定程序查證屬實;
(三)綜合全案證據,對所認定事實已排除合理懷疑。
『玖』 監察法規定以非法方法收集的證據是有效的么
答:非法方法收集的證據是無效的。
法律依據: 《刑事訴訟法》第五十四條,採用刑訊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採用暴力、威脅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應當予以排除。收集物證、書證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嚴重影響司法公正的,應當予以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不能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的,對該證據應當予以排除。在偵查、審查起訴、審判時發現有應當排除的證據的,應當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為起訴意見、起訴決定和判決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