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勞動法考試
⑴ 勞動法2020年新規定是什麼
最新《勞動法》年假規定
1、最新《勞動法》年假規定之年假計算方法:
按《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規定,職工累計工作已滿1年不滿10年的,年休假為5天;已滿10年不滿20年的,年休假為10天;已滿20年的,年休假為15天。國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計入帶薪年休假的假期。
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就不能享受當年度的年休假:
(1)職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數多於年休假天數的;
(2)職工請事假累計20天以上且單位按照規定不扣工資的;
(3)累計工作滿1年不滿10年的職工,請病假累計2個月以上的;
(4)累計工作滿10年不滿20年的職工,請病假累計3個月以上的;
(5)累計工作滿20年以上的職工,請病假累計4個月以上的。
用人單位應當根據生產、工作具體情況,並考慮職工本人意願,統籌安排職工年休假,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但一般應在1個年度內安排。
2、最新《勞動法》年假規定之工資計算:
(1)年假安排及未休年假的工資怎麼算
用人單位根據生產、工作的具體情況,並考慮職工本人意願,統籌安排年休假。用人單位確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職工年休假或者跨1個年度安排年休假的,應徵得職工本人同意。
單位確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職工休年休假的,經職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職工休年休假。職工未休年假的工資計算:對職工應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數,單位應當按照該職工日工資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資報酬。
用人單位安排職工休年休假,但是職工因本人原因且書面提出不休年休假的,用人單位可以只支付其正常工作期間的工資收入。
(1)2020春勞動法考試擴展閱讀:
《勞動法》工作時間相關規定
勞動者每天工作時間不得超過8小時,每周不得超過44小時。超過8小時的,應當支付勞動者150%的平時工資作為加班報酬,且每天最多加班不得超過3小時。
根據《勞動法》第三十六條,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
第四十一條,用人單位由於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後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一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三小時,但是每月不得超過三十六小時。
第四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准支付高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
(一)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
(二)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⑵ 202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勞動法之勞動合同法定解除情形
解除勞動合同後,法定節假日上班,用人單位應當支付3倍的工資。
1、根據《勞動法》第44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准支付高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
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2、如果在單位工作時,單位安排勞動者法定假日加班了。沒有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解除勞動者勞動合同時,支付不低於工資的300%的勞動報酬。
3、根據《勞動合同法》第38條,第46條,第47條,
因為單位沒有及時支付法定假日工資,解除勞動合同時,
應該給勞動者經濟補償。
按勞動者的工齡,每滿一年支付勞動者一個月的工資。
⑶ 最新勞動法2020用人單位考駭期有沒有工資歸
給生活費。
到期後考駭合格就轉正。
⑷ 2020山東事業單位招聘法律知識備考:勞動法之勞動時間考點
《勞動法》是事業單位招聘考試中的一個常規考點,常見於以案例的形式考察,讓考生們判斷,用人單位的做法哪些是合法的,哪些是不合法的。最近,網路上有一個熱門話題,由馬爸爸提出來的「996」即早上9點上班,晚上9點下班,一周工作六天,雖然馬爸爸給與阿里巴巴加班員工高額的加班費,但是這個做法是否符合《勞動法》要求呢?
《勞動法》第三十八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保證勞動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那雙休又是從何而來呢?是來自有國務院《關於工作時間的規定》第七條、勞動部《關於職工工作時間有關問題的復函(勞部發[1997]271號)第一條規定: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實行統一的工作時間,星期六和星期日為周休息日。因此「996」中的「6」一周工作六天是符合法律規定的。
《勞動法》第三十六條規定: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第四十一條規定:用人單位由於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後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一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三小時,但是每月不得超過三十六小時。從四十一條我們可以看出,國家允許加班,但加班時間每月最多不得超過三十六小時。「996」中的「99」朝九晚九,一天是十二小時,假設我們去掉中午午餐和休息兩小時,一天工作時間為十小時,按照國家標准八小時工作時制,加班時間為兩小時,一周加班時間為十二小時,一個月為四十八小時,大於《勞動法》規定的三十六小時,因此,哪怕發放了加班費,「99」也是不符合法律規定的。
加班已經成為現代勞動者的常態,那加班費是如何規定的呢?《勞動法》第四十四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准支付高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一)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 (二)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如果考試過程中出現了計算題,同學們就按照正常情況下1.5倍,休息日不安排補休2倍,法定節假日3倍去計算,特別需要注意的是:以十一國慶節為例,現實生活中是休息七天,但是國家規定的法定節假日是三天,其中有四天為調休的周六周日,其他法定節假日也同理,同學們要注意,不要把七天都按照3倍去計算。
⑸ 勞動法考試了,唉,重點啊!!
勞動者的義務:1勞動義務,2服從義務3、保密義務4損壞賠償義務
勞動法的作用
1、確定勞動行為的規范,保護勞動關系雙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2合理配置社會勞動力資源,組織社會勞動 3、調節勞動報酬的支付與收入,保障勞動者的基本權利 4、解決勞動爭議,維護正常的勞動秩序
35.簡述勞動關系的特徵。
答:(1)勞動關系的主體,一方是勞動者,另一方是用人單位;(2分)
(2)勞動關系必須產生於勞動過程中;(1分)
(3)勞動關系兼有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的雙重性質;(1分)
(4)勞動關系具有縱向關系和橫向關系相互交錯的特徵;(1分)
(5)勞動關系以勞動的給付為主要內容。(1分)
36.簡述確定最低工資標準的構成因素。
答:(1)維持勞動者本人最低生產的費用;(2分)(2)勞動者平均贍養人口的最低生活費用;(2分)(3)其他因素。如社會平均工資水平、勞動生產率、就業狀況、地區之間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等。(2分)
37.簡述勞動法基本原則。
答:(1)維護勞動者合法權與兼顧用人單位利益相結合的原則;(2分)
(2)實行勞動行為自主與勞動標准制約相結合的原則;(1分)
(3)堅持勞動者平等競爭與特殊勞動保護相結合的原則;(1分)
(4)貫徹按勞分配與公平救助相結合的原則;(1分)
(5)堅持法律調節與三方對話相結合的原則。(1分)
38.簡述勞動行政法律關系與勞動法律關系的區別。
答:(1)兩者主體的構成和主體之間的關系是有區別的。勞動法律關系的雙方主體是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勞動行政法律關系的雙方主體是勞動行政主體和勞動相對人;(2分)
(2)勞動法律關系貫徹自由協商原則,勞動行政法律關系在意思上具有單方性;(2分)
(3)在權利義務結構方面,勞動法律關系中的權利義務結構是對等的,勞動行政法律關系主體雙方的權利義務呈現為不對等性的特徵。(2分)
35.簡述勞動法律關系與勞動關系的區別。
答:(1)勞動法律關系既有思想意志的屬性,又有物質社會關系的部分;勞動關系則屬於社會的現實;
(2)勞動法律關系是凝結著國家意志的法律規范作用於社會生活的過程和結果,勞動關系是勞動法調整的對象;
(3)勞動法律關系是由國家強制力保障的社會秩序,一般而言,勞動關系則不具有這一強力保護的效力;
(4)勞動關系的范圍大於勞動法律關系的范圍,只有經過勞動法律規范所承認的勞動關系才可能構成勞動法律關系;
(5)勞動法律關系的成立以法律規定的形式和條件為構成要件,而勞動關系的成立條件以主體雙方的勞動合意及勞動者的實際勞動為成立要件。
36.簡述就業法律上的含義。
答:(1)就業的主體必須符合法定的就業年齡;(2)就業的主體必須具有勞動能力(3)就業必須是出自就業的主體的自願;(4)就業必須是一種能夠為社會創造財富或有益於社會的勞動;(5)就業必須使就業主體能夠獲得一定的勞動報酬或經營收入;(6)社會必須有勞動需求。
37.簡述勞動關系與勞務關系的區別。
答:(1)雙方當事人及其關系不同。勞動關系的當事人一方是勞動者,另一方是用人單位,而勞務關系的當事人一方或雙方既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其他組織,還可以是自然人;
(2)勞動過程中的關注點與要求不同。勞務關系關注的是勞動成果,勞動關系強調的是勞動過程和勞動條件;
(3)勞動風險責任承擔的主體不同。勞動關系的用人單位有義務承擔勞動風險,而勞務的提供者在勞動過程中自擔風險;
(4)勞動報酬支付方式不同。勞動關系發生的勞動報酬,勞務關系發生的是勞務費。
38.簡述確定最低工資標準的原則。
答:(1)協調原則,即最低工資標準的確定,應當與其相關因素綜合考慮,相互協調;(2)基本生活保障原則。即以保障勞動者個人及其家庭成員的基本生活需要為目標;(3)分級管理原則。現階段,我國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地區不平衡還比較突出,由此決定了難以在全國實行統一的最低工資標准。
36.簡述集體合同與勞動合同的區別。
答:集體合同與勞動合同的區別主要有:
(1) 合同的主體不同。(2) 合同的目的不同 (3) 合同的內容不同。
(4) 合同的形式不同。 (5) 合同的生效方式不同。 (6) 合同的效力不同。
37.簡述在勞動安全衛生方面,用人單位應承擔的義務。
答:(1)建立、健全勞動安全衛生制度,嚴格執行國家勞動安全衛生規程和標准。(1分)
(2)對勞動者進行勞動安全衛生教育,防止勞動過程中的事故,減少職業危害;(1分)
(3)提供符合國家規定標準的勞動安全衛生設施、條件和必要的勞動保護用品;(1分)
(4)對未年工和從事有職業危害的勞動者進行定期的健康檢查;(1分)
(5)對勞動者進行安全技術培訓;(1分)
(6)依法參加工會社會保險,為從業人員繳納保險費。(1分)
勞動就業的基本原則:
1:國家促進就業的原則 2、勞動就業的市場原則 3、平等就業原則 4、男女平等就業權利原則
用人單位哪些情況下不能解除勞動合同?
(一) 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的勞動者未進行離崗前職業健康檢查。或者疑似職業病人在診斷或者醫學觀察期間的。(二)在本單位患職業病或者因為因工負傷並被確認喪失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內的。(四)女職工在孕期、產期、哺乳期的。(五)在本單位連續工作滿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五年的。
解決勞動爭議各種方式之間關系及法律效力
可以協商解決,但協商不是處理勞動爭議的必經程序(1分);也可以直接向本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調解也不是處理勞動爭議的必經程序(1分);也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仲裁是處理勞動爭議的必經程序(2分);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在起訴前必須先經過仲裁程序。(2分)協商與調解達成協議的,雙方當事人應當自覺履行,協議沒有強制執行力;對仲裁裁決無異議的,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不起訴又不履行仲裁裁決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勞動爭議訴訟所產生的裁判,具有當然的強制執行力。(4分)
1、勞動法。狹義勞動法指國家勞動法典,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廣義是指以職業勞動關系及其附隨關系為調整對象,以保證勞動者生存利益與獨立人格為理念的法律規范的總和。是調整勞動關系和與勞動關系密切聯系的其他社會關系(2分)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3、勞動爭議: 指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因勞動關系的權利義務而發生的糾紛、爭執。
4、社會保險: 指國家依法建立的,勞動者在年老、患病、傷殘、生育和失業時,能夠從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制度。
4.勞動者 : 達到法定就業年齡,有勞動願望、勞動能力、人身自由,可以從事職業勞動的自然人。
5.勞務派遣: 勞務派遣機構與派遣勞動者簽訂派遣合同,經派遣勞動者同意,派其到被派單位在其管理下從事其指派的勞動。
2、勞動就業: 是指達到法定就業年齡,有勞動能力和就業願望,從事一定社會職業並獲得報酬或收入的狀態。
2、集體勞動合同: 集體合同又稱勞動協約、團體協約、集體協約或聯合工作合同,是企業與工會簽訂的以勞動條件為中心內容的書面集體協議。
32.集體協商是指勞動者通過自己的組織或代表(1分)與相應的僱主、僱主組織或者其代表為簽訂集體合同進行商談的行為。
勞動合同是勞動者(1分)與用人單位確立勞動關系(1分)、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
32.工資是指勞動者因履行勞動合同義務獲得的,用人單位以法定和約定的標准和形式向勞動者支付的勞動報酬。
33.勞動安全衛生基準又稱職業安全衛生基準、勞動保護制度,它是指保護勞動者在勞動或工作過程中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基準制度。
34.勞動保障監察:是指由勞動行政主管部門對發生勞動關系的用人單位、勞動才以及其他社會組織遵守勞動法律、法規、規章情況進行檢查並對違法行為予以處罰的執法活動的總稱。
31.年休假:是國家根據勞動者工作年限(1分)和勞動的繁重緊張程度(1分)每年給予的一定期間的帶薪連續休假。
⑹ 2020勞動法新規定工齡
職工發生以下情況,其前後工齡連續計算:
1、凡經企業管理機關、企業行政方面調動工作、安排下崗者,調動、下崗(與企業保持勞動關系)前後的工齡應連續計算;
2、經企業管理機關、企業行政方面調派國內外學習者,其學習期間以及調派前後的工齡應連續計算;
3、因企業停工歇業或者破產,職工經企業管理機關調派到其他企業工作者,調派前後的工齡應連續計算;
4、企業經轉讓、改組或者合並,原有職工仍留企業工作者,其轉讓、改組或者合並前後的工齡應連續計算;
5、職工在疾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停止工作醫療期間,在6個月以內者,連續計算為本企業工齡;超過6個月病癒後,仍回原企業工作者,除超過6個月的期間不算工齡以外,其前後工齡應合並計算為連續工齡;
6、因工負傷或者職業病停止工作醫療期間,應全部計算為連續工齡;
7、轉入企業工作前的專門從事革命工作的工作年限和革命軍人的軍齡,均作連續工齡計算;
8、學徒在本企業學習期間,應作本企業工齡計算,臨時工、試用人員轉為正式職工時,其本企業工齡,應自最後一次進入該企業工作之日算起。
9、原分配在國營農場,墾殖場當職工的知識青年及其在"文化大革命"期間由國家統一組織下鄉插隊的城鎮知識青年,在他們按政策離開農村、墾殖場或農村回城鎮參加工作以後,其在農場、墾殖場或農村參加勞動的時間,可以與參加工作後的時間合並計算為連續工齡;
10、歸國華僑職工,從進入本企業工作之日起計算連續工齡 。歸僑職工在國外從事革命工作,確因工作需要調回國內或受迫害回國的,如有可靠證明,報經中僑委審核屬實者,其在國外參加革命的工作時間,可計算為連續工齡。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實施細則修正草案》規定,工齡分為一般工齡和本企業工齡。一般工齡系指工人職員以工資收入為生活資料之全部或主要來源的工作時間。本企業工齡(通稱連續工齡)應以工人職員在本單位或若干個單位工作,按規定前後可以連續或合並計算的工作時間,如曾離職,應自最後一次回本企業工作之日算起。這種情況按照一般工齡計算,如認定錯誤,可以申請重新計算。
⑺ 勞動法考試
B、甲公司可抄以解除與李某的勞動合襲同
D、某俱樂部招用體操運動員
C、應當由該公司承擔賠償責任
A、一年
C、宋紅應退出房屋,並支付違約金
C、可以是主體雙方的合法行為,也可以是違法行為
C、6個月
D、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D、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
B、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