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定簡
Ⅰ 以下哪一個不是行政處罰適用簡易程序的必備條件( )
D
依據《行政處罰來法》第五章源、第一節、簡易程序:
第三十三條 違法事實確鑿並有法定依據,對公民處以50元以下、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處以1000以下罰款或者警告的行政處罰的,可以當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當事人應當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條、第四十七、第四十八條的規定履行行政處罰決定。
由此可見,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處罰適用簡易程序的基本條件有三點:
1、違法事實確鑿;
2、有法定依據;
3、對公民處以50元以下,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處1000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的行政處罰。
Ⅱ 行政訴訟是簡單程序還是
我國《行政訴訟法》沒有關於簡易程序的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開展行政訴訟簡易程序試回點工作的答通知》與訴訟制度或者司法制度的法律保留原則不符。該通知不屬於法律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開展行政訴訟簡易程序試點工作的通知》
一、下列第一審行政案件中,基本事實清楚、法律關系簡單、權利義務明確的,可以適用簡易程序審理:
(一)涉及財產金額較小,或者屬於行政機關當場作出決定的行政徵收、行政處罰、行政給付、行政許可、行政強制等案件;
(二)行政不作為案件;
(三)當事人各方自願選擇適用簡易程序,經人民法院審查同意的案件。
發回重審、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再審的案件不適用簡易程序。
Ⅲ 行政訴訟 簡稱民告官,所謂「官」是什麼意思
政府
官員(公務員)是執行政府意志的人,只是個代表,它們的職務行為即是政府行為,此行為違法意即政府違法
所以訴訟對象是他們代表的政府結構
Ⅳ 行政公文的簡介
行政公文,是公務文書的簡稱,是人類在治理社會、管理國家的公務實踐中使用的內具有法定權威和規范格式容的應用文。作為表述國家意志、執行法律法規、規范行政執法、傳遞重要信息的最主要的載體,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公文是國家法律法規的延續和補充。 公文寫作的要求很高,尤其是要求起草者具有工作實踐的基礎,懂得工作中許多微妙的關節,而在具體起草中要求較好的文字語言工夫。公文語言總的要求是莊重、平實、概括。公文語言功夫的核心是選詞。選詞一要根據所反映的客觀實際需要,二要符合明晰、 確切、簡練的標准,三要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 為避免上下文重復而選擇不同的詞語,注意文中所涉及對象和閱讀對象。多用書面語和文書用語,少用形象和描繪性詞語和口語,不用方言土語,十分規范。
Ⅳ 行政法律是怎樣的法律怎樣算行政違法行為簡單點。最好舉個例子。謝了~~~
行政法律不是一部單一的法律,而是具有行政執法監督的政府職能部門在具體內行政事務中,執法所容依據的法律法規的統稱。例如環保部門做出的行政處罰依據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當然還有其它的環境保護相關法規可以依據),土地管理部門依據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林業部門依據的是《森林法》,金融部門依據的是《商業銀行法》、《外匯管理條例》,質量監督部門依據的《產品質量法》等等,總之,凡是具有行政執法職能的部門都有專門的行政法律作為執法依據,種類是很多的,一一列舉估計怎麼也有上百種,而且還有很多行政法規是地方性的,每個地方還存在差異性,加起來就更多不勝數了。。。
至於怎麼算是行政違法行為,我國《行政訴訟法》中第五十四條有所提及,具體包括:
1、行政處罰證據不足(例如:缺乏處罰證據,僅僅有人證,沒有抓到現行物證)
2、適用法律、法規錯誤(這種情況現實中極為常見)
3、違反程序(這要看依據的具體行政法規,裡面有詳細規定)
4、超越職權的(例如不在該部門職能管轄的)
5、濫用職權的(例如做出處罰不在其許可權范圍內)
6、行政處罰有失公正(例如同樣的案例,做出的是不同處罰結果)
Ⅵ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簡答題
(1)對於A縣政府罰款的行為,甲公司能否申請復議?為什麼?
【答案】可以申請復議。因為行政處罰屬於行政復議范圍。
【依據】《行政復議法》第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依照本法申請行政復議:
(一)對行政機關作出的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責令停產停業、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照、行政拘留等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
(二)對行政機關作出的限制人身自由或者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等行政強制措施決定不服的;
......
(2)如果甲公司能夠申請行政復議,復議機關是誰?被申請人是誰?為什麼?
【答案】復議機關是該地區行署,被申請人是A縣政府。因為對於地區行署(省、自治區的派出機關)所屬的縣級地方人民政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該地區行署申請行政復議。
【依據】《行政復議法》第十三條 對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上一級地方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
對省、自治區人民政府依法設立的派出機關所屬的縣級地方人民政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該派出機關申請行政復議。
(3)對於該地區行署所做的決定,甲公司能否提請復議機關審查,為什麼?
【答案】可以對該行署的決定一並提請審查。因為復議法規定,相對人對具體行政行為申請行政復議時,可以一並向行政復議機關申請對行政機關的部分規定進行審查。
【依據】《行政復議法》第七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的下列規定不合法,在對具體行政行為申請行政復議時,可以一並向行政復議機關提出對該規定的審查申請:
(一)國務院部門的規定;
(二)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的規定;
(三)鄉、鎮人民政府的規定。
(4)復議機關應如何處理該案?
【答案】復議機關應該受理此案,對縣政府的行政處罰行為依法進行審理並作出決定。同時,對該地區行署的決定一並進行審查並作出相應處理。
【依據】《行政復議法》第二十六條 申請人在申請行政復議時,一並提出對本法第七條所列有關規定的審查申請的,行政復議機關對該規定有權處理的,應當在三十日內依法處理;無權處理的,應當在七日內按照法定程序轉送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依法處理,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應當在六十日內依法處理。處理期間,中止對具體行政行為的審查。
Ⅶ 深化機構和行政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深化簡政放權創新監管方式,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建設人民滿意的
深化機構和行政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深化簡政放權創新監管方式,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近40年來,我國服務型政府建設在改革開放中深入推進,政府治理不斷創新、效能持續提升,使人民群眾在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中擁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升了人民群眾對黨和政府工作的滿意度。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各級政府職能加速向服務型轉變,大量減少對經濟活動的微觀管理和直接干預,更加註重加強宏觀調控、市場監管和公共服務等職能建設,有力推動改革開放向縱深發展。
(7)行政法定簡擴展閱讀
黨的十八大提出「建設職能科學、結構優化、廉潔高效、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進一步將服務型政府建設的內容具體化,服務型政府建設進入全面深化的嶄新階段。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明確把服務型政府建設作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黨的十九大提出,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在這個階段,各級政府牢牢抓住簡政放權這個「牛鼻子」,以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為引領,加強監管創新,優化政府服務,提高辦事效率,加強各類公共服務供給。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務院部門行政審批事項削減了44%,非行政許可審批徹底終結,進一步激發了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極大提高了服務型政府建設的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