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勞動法出納網路被騙

勞動法出納網路被騙

發布時間: 2022-02-08 00:06:38

『壹』 出納因工作失誤被詐騙公司財產,公司要求出納全額賠付合法嗎

根據《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六條:公司要求出納全額賠付不合法。

如果員工的過錯或重大過失造成公司的損失,公司是有權要求員工進行賠償的。就你說的情況來看,公司一直使用qq群交流,而這種工作交流的方式已經成為了習慣,造成這種情況可能是出納沒預料到的,但是出納也不是沒有責任。

因為出納有義務認真確認每個工作任務的准確性(比如說打電話確認或是當面確認等),這種風險也是可以避免的,而出納未盡到這樣的義務,也應該承擔相應的責任,但不應該承擔全部責任。可以與公司協商,或是委託律師代為處理。

(1)勞動法出納網路被騙擴展閱讀

相關案例:

騙子利用電話或者QQ等聊天記錄,冒充是公司老闆,要求員工轉賬,這樣的電信詐騙屢見不鮮,經常讓一些公司損失慘重。合肥一家公司就遭遇了這樣的騙局,被騙走了100多萬。事發後,這家公司認為,公司被騙主要責任在財務總監,一紙訴狀將財務總監告上法庭,要求賠償。

近日,合肥市中院作出了終審判決,財務總監被判賠償8萬元。公司發現被騙後立刻報警求助,在警方的協助下最終追回16萬余元。去年7月2日,警方對這起電信詐騙案予以立案,但目前偵查未果。今年2月1日,該公司作出「關於對2015年6月30日QQ詐騙案的處理通報」。

作出對財務總監馬某追究法律責任、對行政主管張某某扣發尚未發放的工資2905元並解聘、對出納和會計罰款5萬、3萬元的決定。該公司將馬某告上高新區法院,要求其賠償公司損失78萬余元。高新區法院認為,馬某在公司被詐騙案件中存在一定的過失。

結合其收入標准、過錯程度以及公司對其他相關人員的處罰標准等因素,判馬某承擔8萬元損失。一審判決後,該公司和馬某均提起上訴。公司認為,馬某賠償過低。

而馬某認為,其基於對行政主管張某某的信任以及之前有通過財務出納直接與楊某某聯系轉賬的慣例,公司財務、會計制度不完善,存在內外賬混同情況及不規范操作行為,是導致公司被騙的主要原因。近日,合肥市中院終審判決,維持原判。

『貳』 剛入職出納被網路詐騙9萬,應該賠公司多少錢

【1】出納被網路詐騙9萬,應該在案發地報警。
警方會甄別後積極破案的,
【2】要是案件還沒有破,出納員應該賠償單位損失。
根據出納過錯程度來賠償單位損失。
根據《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六條,
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
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
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
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
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據此,用人單位可以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
【3】據過去有些法院判決這類案件,
判決出納賠償款在受損失款項的3分之一左右。即3萬元左右。

『叄』 出納被網路詐騙應該賠償多少公司要求賠償40%合理嗎

1、出納被網路詐騙,公司要求賠償40%不合理,也沒有法律依據。
2、如果屬於公司制定缺陷,應當公司承擔損失;如果確實是出納存在過錯,應當按照公司的規章制度,扣罰當月工資的20%,如果超過工資的20%就是違法的。

『肆』 出納被詐騙,是否承擔法律責任

法律分析:單位里的錢讓出納被人騙走了,出納要承擔玩忽職守的責任。後果嚴重的,涉嫌玩忽職守罪,要負刑事責任。

玩忽職守罪是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嚴重不負責任,不履行或不認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職責,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第一百九十二條 以非法佔有為目的,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伍』 網路詐騙 出納 會計 需要承擔什麼責任

會計、出納屬於職務行為,單位如果有相應的規章制度,可以對之進行處罰,或者解除勞動合同。如果認定會計、出納的行為屬於重大過失,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陸』 試用期出納遭遇網路詐騙,應承擔多少

你給騙子匯錢了?一般你負責

『柒』 出納受網路詐騙100多萬元錢會被開除嗎

詐騙100萬元,數額特別巨大,涉嫌詐騙罪,應當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

詐騙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通常認為,該罪的基本構造為:行為人以不法所有為目的實施欺詐行為→被害人產生錯誤認識→被害人基於錯誤認識處分財產→行為人取得財產→被害人受到財產上的損失。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11年4月8日起施行)的規定:詐騙公私財物價值三千元至一萬元以上和三萬元至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上的,應當分別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數額較大」與「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捌』 公司出納被詐騙了怎麼辦

法律分析:作為出納,沒有相應審批手續,也沒向公司相關負責人核實,就貿然付款,違反了基本的會計操作流程,具有過錯,應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八條 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四十九條 第三人實施欺詐行為,使一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對方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欺詐行為的,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五十條 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脅迫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脅迫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百九十二條 以非法佔有為目的,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玖』 公司出納被網路詐騙49萬,公司要求賠償三分之二合法嗎

摘要 您好,請問您報警立案了嗎?如果還沒有報警立案的話請盡快報警立案。公司可以追究出納承擔責任,具體承擔多少責任可由法院判決。如果簽訂的勞動合同規定了這種情形,公司可按照合同約定要求賠償,比如簽訂的勞動合同規定員工給公司造成損失要賠償三分之二那麼公司的要求就是合法的。如果沒有這么約定可以具體看法院的判決。根據《工資支付暫行規定》

『拾』 出納被網路詐騙要負民事責任嗎

法律分析:看情況。作為出納,沒有相應審批手續,也沒向公司相關負責人核實,就貿然付款,違反了基本的會計操作流程,具有過錯,應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同時,如果嚴格要求勞動者根據過錯承擔賠償責任,實質是將企業的經營風險全部轉移到勞動者身上,這對處於弱勢地位的勞動者來說,顯然有失公允。最後,酌定出納承擔公司10%的損失。

法律依據:《工資支付暫行規定》 第十六條 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熱點內容
經濟法的制定 發布:2025-08-22 08:55:34 瀏覽:370
民法典學習活動內容 發布:2025-08-22 08:41:14 瀏覽:118
法官被仇殺 發布:2025-08-22 08:34:51 瀏覽:772
安徽台胞投資條例 發布:2025-08-22 08:33:59 瀏覽:693
蔡雅奇刑法講的怎麼樣 發布:2025-08-22 08:32:39 瀏覽:452
勞務派遣公司違反勞動法 發布:2025-08-22 08:32:30 瀏覽:767
珠海法院選調 發布:2025-08-22 08:27:40 瀏覽:454
申論立法的意義 發布:2025-08-22 08:16:59 瀏覽:341
醫院合同工適用勞動法么 發布:2025-08-22 08:16:27 瀏覽:465
綿陽法院辦公室 發布:2025-08-22 08:07:48 瀏覽: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