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民事訴訟法中的舉證規則

民事訴訟法中的舉證規則

發布時間: 2022-02-11 04:40:46

㈠ 民事訴訟法關於證據的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規定

1.證據包括:當事人的陳述、書證、物證、視聽資料、電子數據、證人證言、鑒定意見、勘驗筆錄。

2.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應當及時提供證據。

3.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主張和案件審理情況,確定當事人應當提供的證據及其期限。當事人在該期限內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延長期限,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申請適當延長。當事人逾期提供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責令其說明理由;拒不說明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根據不同情形可以不予採納該證據,或者採納該證據但予以訓誡、罰款。

4.證據應當在法庭上出示,並由當事人互相質證。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證據應當保密,需要在法庭出示的,不得在公開開庭時出示。

5.書證應當提交原件。物證應當提交原物。提交原件或者原物確有困難的,可以提交復製品、照片、副本、節錄本。提交外文書證,必須附有中文譯本。

6.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有關單位的負責人應當支持證人作證。

不能正確表達意思的人,不能作證。

7.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當事人可以在訴訟過程中向人民法院申請保全證據,人民法院也可以主動採取保全措施。

因情況緊急,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利害關系人可以在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前向證據所在地、被申請人住所地或者對案件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保全證據。

(1)民事訴訟法中的舉證規則擴展閱讀

經人民法院通知,證人應當出庭作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人民法院許可,可以通過書面證言、視聽傳輸技術或者視聽資料等方式作證:

1.因健康原因不能出庭的;

2.因路途遙遠,交通不便不能出庭的;

3.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不能出庭的;

4.其他有正當理由不能出庭的。

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偽造、毀滅重要證據,妨礙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

2.以暴力、威脅、賄買方法阻止證人作證或者指使、賄買、脅迫他人作偽證的;

3.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已被查封、扣押的財產,或者已被清點並責令其保管的財產,轉移已被凍結的財產的;

4.對司法工作人員、訴訟參加人、證人、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協助執行的人,進行侮辱、誹謗、誣陷、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5.以暴力、威脅或者其他方法阻礙司法工作人員執行職務的;

6.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的。

㈡ 民事訴訟法舉證責任的規定

法律分析: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應當提供證據加以證明。主張法律關系存在的當事人,應當對產生該法律關系的基本事實承擔舉證證明責任;主張法律關系變更、消滅或者權利受到妨害的當事人,應當對該法律關系變更、消滅或者權利受到妨害的基本事實承擔舉證證明責任。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九十條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應當提供證據加以證明,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在作出判決前,當事人未能提供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其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證明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的後果。

第九十一條 人民法院應當依照下列原則確定舉證證明責任的承擔,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一)主張法律關系存在的當事人,應當對產生該法律關系的基本事實承擔舉證證明責任;(二)主張法律關系變更、消滅或者權利受到妨害的當事人,應當對該法律關系變更、消滅或者權利受到妨害的基本事實承擔舉證證明責任。

㈢ 民事訴訟法中的證明標准

法律分析:民事訴訟的規律決定所依據的事實,除免證事實外,都有責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高度蓋然性(可能性)規則的理論,源自了民事訴訟的證明標准,只能是法律事實。高度蓋然性是證明標准,是在證據優勢基礎上法官形成的內心確信。依照民事訴訟法規定的「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反駁對方訴訟請求,主張民事案件的證明標准只須達到特定高度的蓋然性即可。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 第七十條 債務人或者債權人可以依照本法規定,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請對債務人進行重整。債權人申請對債務人進行破產清算的,在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後、宣告債務人破產前,債務人或者出資額占債務人注冊資本十分之一以上的出資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重整。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五十三條 人民法院審理案件,其中一部分事實已經清楚,可以就該部分先行判決。

㈣ 民事訴訟中,怎麼舉證

  • 1、《民事訴訟法》第64條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 2、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

㈤ 民事訴訟法的舉證原則

「民事訴訟中舉證的原則是指舉證責任在訴訟主體之間的合理分配,即舉證責任在原告、被告及第三人之間的合理配置。舉證責任的分配所要解決的問題首先是誰應就何種事實負舉證責任,以及在爭議的案件事實處於真偽不明的狀態時誰應當承受不利的訴訟後果。一般認為,舉證責任包括雙重含義,即行為責任和結果責任。行為責任注重訴訟的表象和形式,是指在具體的訴訟中,當事人為了避免承擔對其不利的後果而向法院提供證據,這種責任會在雙方當事人之間來回轉移,直到雙方無證可舉。行為責任只有先後之分,

㈥ 誰舉證的民事訴訟中的舉證責任的原則

民事訴訟中舉證責任的分配原則——「誰主張 誰舉證」的制度

1、《民事回訴訟法》第六答十四條第1款規定: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二條

第3款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

第4款規定:「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後果。」

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七條規定:

「在法律沒有具體規定,依本規定及其他司法解釋無法確定舉證責任承擔時,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綜合當事人舉證能力等因素確定舉證責任的承擔。」

以上法律法規闡明了我國訴訟中舉證責任的分配原則——「誰主張誰舉證」的制度,同時也確立了法官在審判中對舉證責任進行分配的權利。

㈦ 在民事訴訟中,舉證責任的一般規則是( )。 A.誰主張誰舉證 B.原告舉證 C.被告舉證 D.由法院確定

在民事訴訟中,舉證責任的一般規則是(A、誰主張誰舉證)
《民事訴訟法內》第六容十四條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
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觀地審查核實證據。
《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被稱之為誰主張誰舉證。

㈧ 民事訴訟法舉證責任分配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你好!

一、一般規定:誰主張,誰舉證。

1、根據《證據規定》的一般規則回,誰主張相應的答事實,誰就應當對該事實加以證明,在該事實真偽不明時,沒有能夠證明這一事實的一方就要承擔相應的法律後果。

(1)合同糾紛案件

《證據規定》第5條,在合同糾紛案件中,主張合同關系成立並生效的一方當事人對合同訂立和生效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主張合同關系變更、解除、終止、撤銷的一方當事人對引起合同關系變動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 對合同是否履行發生爭議的,由負有履行義務的當事人承擔舉證責任。 對代理權發生爭議的,由主張有代理權一方當事人承擔舉證責任。

㈨ 民事訴訟法中的舉證責任問題

誰主張誰舉證,
如果主張合同無效,當然要拿出合同文本,上面當然有簽字,所以不需要證明是否簽過這份合同
2、乙公司當然需要舉證,需要舉證這份合同符合生效要件

熱點內容
東奧經濟法誰講的有意思 發布:2025-08-21 21:15:42 瀏覽:905
條金條例 發布:2025-08-21 20:38:44 瀏覽:974
道德經第26章 發布:2025-08-21 20:09:54 瀏覽:744
法治與和諧社會論文 發布:2025-08-21 19:58:09 瀏覽:836
涉及法律知識的笑話 發布:2025-08-21 19:51:02 瀏覽:468
國家勞動法流產假期多少天 發布:2025-08-21 19:41:58 瀏覽:689
勞動法社會實踐報告 發布:2025-08-21 19:31:45 瀏覽:162
工業化強國都是法治國家 發布:2025-08-21 19:25:16 瀏覽:71
一論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發布:2025-08-21 19:24:05 瀏覽:764
經濟法慕課 發布:2025-08-21 19:17:31 瀏覽: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