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論勞動法主體的界定

論勞動法主體的界定

發布時間: 2022-02-11 06:10:59

❶ 試論勞動法主體利益平衡原則

勞動法主體主要包括國家、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相應地,勞動法主體利益包括國家的利益、用人單位的利益和勞動者的利益。勞動法主體利益平衡就是要求盡量實現這三方利益的平衡。國家的利益是整體利益, 在勞動法上主要表現在通過保障和促進勞動關系的健康、穩定發展,實現國家政治穩定、社會安寧和經濟文化發展,從而為勞動者勞動權的實現和用人單位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只有用人單位的利益得到了保障,才能更好地改善生產條件,改進經營管理,為勞動者提供更好的勞動條件,保障勞動者勞動權的實現。勞動法的立法宗旨從根本上說就是為了實現勞動法主體三方權益的平衡,勞動法的具體條文也是在充分考慮、衡量了主體三方利益之後確定的。

❷ 勞動法的主體和客體以及主要內容是什麼

勞動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分別為勞動法律關系的主體、內容與客體。

(一)勞動法律關系的主體

勞動法律關系的主體是指依據勞動法律的規定,享有權利、承擔義務的勞動法律關系的參與者,包括企業、個體經濟組織、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等用人單位和與之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即僱主與雇員。依據我國勞動法的規定,工會是團體勞動法律關系的形式主體。

勞動者成為勞動法律關系主體的前提條件是必須具有勞動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所謂勞動權利能力是勞動法律關系主體依法享有勞動權利和承擔勞動義務的資格;行為能力是勞動法律關系主體能以自己的行為依法行使勞動權利和履行勞動義務,使勞動法律關系建立、變更和消滅的資格。依據人的年齡、健康、智力和行為自由等事實要素,法律通常將自然人分為完全勞動行為能力人、限制勞動行為能力人和無勞動行為能力人。完全勞動行為能力人是指身體健康,有完全行為自由,l8周歲以上的男性勞動者。限制勞動行為能力人同樣依據前述四個要素劃分,之所以限制勞動行為能力是為保護特定群體的特殊利益或社會公共利益的目的而不是歧視,更不是違反勞動平等的原則。限制勞動行為能力人主要包括:16~18周歲的未成年人(禁止從事特別繁重的體力勞動的工種、崗位的工作等);女性勞動者(在女職工禁忌勞動的工種或崗位被視為無勞動行為能力;在特定的生理時期,不得安排從事某些特定的生產作業);具有一定勞動能力的殘疾人(只能從事與其勞動能力相適應的職業);某些特定的疾病患者(不得從事特定的職業或崗位、工種的工作);部分被依法限制行為自由的人(因違反某些特定規則,被依法限制執業資格的人等)。無勞動行為能力人主要是指16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經過有權的機關批准,文娛、體育和特種工藝單位可以招用的未成年人除外),以及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殘疾人等。

各類用人單位包括企業、個體經濟組織、國家機關、事業組織和社會團體成為勞動法律關系主體的前提條件是必須具備用工權利能力和用工行為能力。所謂用工權利能力是指用人單位依法享有用工權利和承擔用工義務的資格;所謂用工行為能力是指用人單位依法能以自己的行為行使用工權利和承擔用工義務的資格。包括能夠提供給勞動者進行勞動的物質、技術和組織條件,其他符合國家法定最低標准以上的勞動安全衛生條件,支付勞動報酬,繳納社會保險並能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用人單位作為勞動法律關系的主體資格一般依存於它的民事主體資格,即必須有自己的名稱、住所、財產和組織機構。用人單位的用工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通常依據一定的法律程序由其職能部門代理行使。

❸ 簡述勞動法主體承擔法律責任的條件

勞動法主體承擔法律責任條件就是應該持有依法辦理的工商營業執照和稅務登記證。並具有法人資格和依法建立的企業制度供參考。

❹ 勞動法主體 客體和內容

  1. 主體:享有權利承擔義務的參與者。即勞動者和用人單位。

  2. 客體:主體權利義務所指向的事物,例如工薪、工作時間和休假等。

  3. 內容:主體依法享有權利並承擔義務。供參考。

❺ 勞動法主體是什麼

勞動者與用人單位

❻ 勞動法的適用主體有哪些哪些不適用,為什麼2

對於勞動法的適用主體,《勞動法》第二條有明確規定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回境內的企業答、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本法執行。
而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的幹部按照或者參照公務員體制進行管理,由《公務員法》進行調整。簡單地說,工人適用《勞動法》,幹部適用《公務員法》而不適用《勞動法》。
國家之所以這樣規定,是因為對與兩者勞動者(工人和幹部)的管理要求不同,他們得到的保障也是有區別的,分門別類進行管理,有利於維護工人身份勞動者的權益。

❼ 勞動法的主體是什麼

勞動者與用人單位。

❽ 比較勞動法的主體和勞動合同法的主體

勞動法的主體是勞動者,勞動合同法的主體也是勞動者。只是勞動合同法是為了完專善勞動合同制屬度,明確勞動合同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構建和發展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制定的。而勞動法,是調整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密切聯系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總稱,既包含《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也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❾ 用人單位作為勞動法的適格主體有無范圍

《勞動合同法》第二來條規定:中自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以下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依照本法執行。因此,中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是勞動合同法的自然適格主體;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主要與勞動者建立了勞動關系的,也可以成為勞動合同法的適格主體。

❿ 勞動者與勞動單位的生產資料的結合性是什麼意思 怎樣區分勞動法裡面的主體,如何界定勞動關系和僱傭關系

勞動關系三個特徵:(1)雙方主體合格;(2)勞動者接受用人單位管理;(3)勞動者從事的工作是用人單位業務的組成部分。

僱傭關系一般指個人僱傭個人,不涉及單位,主體不合格。

熱點內容
條金條例 發布:2025-08-21 20:38:44 瀏覽:974
道德經第26章 發布:2025-08-21 20:09:54 瀏覽:744
法治與和諧社會論文 發布:2025-08-21 19:58:09 瀏覽:836
涉及法律知識的笑話 發布:2025-08-21 19:51:02 瀏覽:468
國家勞動法流產假期多少天 發布:2025-08-21 19:41:58 瀏覽:689
勞動法社會實踐報告 發布:2025-08-21 19:31:45 瀏覽:162
工業化強國都是法治國家 發布:2025-08-21 19:25:16 瀏覽:71
一論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發布:2025-08-21 19:24:05 瀏覽:764
經濟法慕課 發布:2025-08-21 19:17:31 瀏覽:445
合同法解釋15條 發布:2025-08-21 18:56:41 瀏覽: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