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反訴期限
❶ 新的民事訴訟法關於反訴狀提交的期限有沒有規定多長時間內提交
在民事訴訟過程中,如果被告提出反訴,期限是必須在一審法庭辯論終結前。也就是說在法庭辯論當時就要提出反訴。請參考以下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
第二百三十二條
在案件受理後,法庭辯論結束前,原告增加訴訟請求,被告提出反訴,第三人提出與本案有關的訴訟請求,可以合並審理的,人民法院應當合並審理。
第二百三十九條
人民法院准許本訴原告撤訴的,應當對反訴繼續審理;被告申請撤回反訴的,人民法院應予准許。
(1)民事訴訟法反訴期限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同時指出關於反訴的若干問題:
第二百三十三條 反訴的當事人應當限於本訴的當事人的范圍。
反訴與本訴的訴訟請求基於相同法律關系、訴訟請求之間具有因果關系,或者反訴與本訴的訴訟請求基於相同事實的,人民法院應當合並審理。
反訴應由其他人民法院專屬管轄,或者與本訴的訴訟標的及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理由無關聯的,裁定不予受理,告知另行起訴。
第二百五十二條 再審裁定撤銷原判決、裁定發回重審的案件,當事人申請變更、增加訴訟請求或者提出反訴,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准許:
(一)原審未合法傳喚缺席判決,影響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的;
(二)追加新的訴訟當事人的;
(三)訴訟標的物滅失或者發生變化致使原訴訟請求無法實現的;
(四)當事人申請變更、增加的訴訟請求或者提出的反訴,無法通過另訴解決的。
❷ 反訴的條件法律規定
反訴的條件法律規定:反訴是相對於本訴(或稱原訴)而言的一種民事訴訟制度,是指在已經開始的訴訟過程中,本訴的被告以本訴的原告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出與本訴有聯系的獨立的反請求。反訴的目的是為了同本訴合並審理,以達到抵銷、並吞原告全部或者部分訴訟請求的目的。提起反訴必須具備下列條件::(1)反訴只能是本訴被告向本訴原告提起,而不能對原告以外其他人。
(2)反訴只能向受理本訴的法院提起。
(3)反訴與本訴必須是適用同種訴訟程序。
(4)反訴不能是其他法院專屬管轄。
(5)反訴與本訴的訴訟請求必須在事實或法律上有牽連。
(6)提起的期限。當事人增加、變更訴訟請求或者提起反訴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 法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二)有明確的被告;(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證據規定》)第34條的規定,反訴一般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以避免證據突襲和訴訟遲延。超出舉證時限提出的反訴,如果法院認為應當合並審理,須重新指定舉證期限。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二百零七條 自訴案件的被告人在訴訟過程中,可以對自訴人提起反訴。反訴適用自訴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五十一條 原告可以放棄或者變更訴訟請求。被告可以承認或者反駁訴訟請求,有權提起反訴。
❸ 民事訴訟反訴應該在什麼時候提出
民事訴訟中反訴的時間應當在證明期限屆滿之前。
一,有關法律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六條的規定,反訴的時間和訴訟請求的增加是:案件受理後,法院辯論結束。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第三十四條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第三款,反訴的時間和請求權的增加是:在證明書期滿前。
從理論上講,民事訴訟證據規則和證據規則屬於同一法律,對於同一法律,當然,新的法律優先原則和舊的法律,當然適用證據規則。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第八十二條規定:「法院過去的司法解釋與本規定的規定不一致,以本規定為准。」
二,司法實踐:
事實上,法院通常事先被告知證據的期限,證明的期限通常是在法院之前,而在訴訟期滿前提出反請求的請求。有時在法庭上作出反訴,法官也被承認。
(3)民事訴訟法反訴期限擴展閱讀:
反訴特徵
(1)當事人特定性及雙重性
由於反訴是本訴的被告向本訴的原告提出的獨立的反請求,因此反訴的原告即是本訴的被告,反訴的被告即是本訴的原告,即反訴的當事人是特定的,而且反訴的當事人在訴訟中的地位具有雙重性。
(2)請求具有獨立性
反訴具備訴成立的要件,是一種獨立的訴。反訴雖然是在本訴的訴訟程序中被告向原告提出的反請求,但是它並不因此必然地依賴本訴而存在。被告提出的反訴本身具備著起訴的要件,因此即使本訴撤回,反訴也能夠獨立存在,也能夠作為獨立的案件由法院審理裁判。
(3)目的具有對抗性
反訴的起訴能使本訴失去意義 ,吞並或抵消原告的訴訟請求。
(4)反訴的時間具有限定性
提起反訴有嚴格的時間限制。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問題的若干規定第三十四條第三款之規定,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
對於反訴,我國學者較有代表性的表述有「在已經開始的本訴的民事訴訟程序中,本訴的被告以其原告為被告,向受訴法院提出與本訴有牽連的獨立的反請求」。
「民事訴訟中的反訴,就是在已經開始的民事訴訟程序中,被告通過法院向原告提出的相反的民事權利請求」。「本訴是原告提起的訴訟,反訴是在本訴的基礎上產生的訴訟。
反訴與本訴有牽連,但與本訴不同,在已經提出的訴訟中,本訴被告以原訴(或稱本訴)原告為被告,向法院提起與原訴有直接聯系的獨立的訴訟請求,以達到抵消、動搖或吞並原訴的目的,這種反守為攻的訴訟稱之為反訴」。
❹ 如何理解新民訴法司法解釋反訴期限所舉證期限
您好,根據民訴意見第156條,反訴和增加訴訟請求的提出時間是:案件受理後,法庭辯論結束前。根據證據規定第34條第3款,反訴和增加訴訟請求的提出時間是:舉證期限屆滿前。從理論上說,民訴意見與證據規則屬於同位法,對於同位法,當然是新法優先與舊法,當然適用證據規則。
從法條上講,《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82條規定 「本院過去的司法解釋,與本規定不一致的,以本規定為准。」從現實上說,現在法院一般都事先通知舉證期限,且舉證期限通常在開庭之前,此時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反訴請求。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第三十三條 人民法院應當在送達案件受理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的同時向當事人送達舉證通知書。舉證通知書應當載明舉證責任的分配原則與要求、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調查取證的情形、人民法院根據案件情況指定的舉證期限以及逾期提供證據的法律後果。
舉證期限可以由當事人協商一致,並經人民法院認可。
由人民法院指定舉證期限的,指定的期限不得少於三十日,自當事人收到案件受理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的次日起計算。
第三十四條 當事人應當在舉證期限內向人民法院提交證據材料,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內不提交的,視為放棄舉證權利。
對於當事人逾期提交的證據材料,人民法院審理時不組織質證。但對方當事人同意質證的除外。
當事人增加、變更訴訟請求或者提起反訴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
第三十五條 訴訟過程中,當事人主張的法律關系的性質或者民事行為的效力與人民法院根據案件事實作出的認定不一致的,不受本規定第三十四條規定的限制,人民法院應當告知當事人可以變更訴訟請求。
當事人變更訴訟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重新指定舉證期限。
第三十六條 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內提交證據材料確有困難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內向人民法院申請延期舉證,經人民法院准許,可以適當延長舉證期限。當事人在延長的舉證期限內提交證據材料仍有困難的可以再次提出延期申請,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決定。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❺ 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反訴的規定有哪些
參考:《最高人民抄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百三十二條 在案件受理後,法庭辯論結束前,原告增加訴訟請求,被告提出反訴,第三人提出與本案有關的訴訟請求,可以合並審理的,人民法院應當合並審理。
第二百三十三條 反訴的當事人應當限於本訴的當事人的范圍。
反訴與本訴的訴訟請求基於相同法律關系、訴訟請求之間具有因果關系,或者反訴與本訴的訴訟請求基於相同事實的,人民法院應當合並審理。
反訴應由其他人民法院專屬管轄,或者與本訴的訴訟標的及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理由無關聯的,裁定不予受理,告知另行起訴。
❻ 反訴提出時間有規定嗎
有規定。你可以看一下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反訴指的是被告在被訴後,對原告提出的訴訟。肯定受制於原訴的審理時間。
❼ 民事訴訟法的反訴什麼時候提出
反訴一般是指在已經提起的訴訟中,被告以原訴原告為被告,向法院提起與原訴有直接聯系的獨立的訴訟請求,藉以達到抵銷、動搖或吞並原訴的目的。在民事訴訟中承認反訴機制,是為了平等地保護當事人各自的合法權益,實現訴訟經濟和避免在相關聯案件上作出相互矛盾的裁判。反訴的本質是被告依法向原告提出獨立的反請求。反訴對本訴請求有對抗性,其目的為了抵銷、吞並或推翻本訴的主張,甚至可能獲得原告的給付;反訴與本訴具有關聯性,即它們的訴訟請求存在著法律或事實上的聯系。
第一,法律性質不同。反訴屬於請求權的范疇;反駁則屬於抗辯權的范疇,如在一合同糾紛中,原告請求被告支付貨款,如被告證明原告違約,不產生付款義務則為反駁,如被告請求原告賠償因原告違約而給其帶來的經濟損失,則為反訴。
第二,獨立性不同。反訴是一種獨立的訴訟請求,反駁則不具有訴訟性質,不主張獨立的請求和權利。反駁僅是對原告請求和理由的簡單、直接否定,不構成獨立的訴,反訴與本訴既可以合並審理,也可以不合並審理而另行起訴,且即使本訴的撤回也不影響反訴部分的審理;而反駁必須依存於本訴,而且無論如何抗辯,都不能產生新的請求。
第三、提起的時間不同。反訴只能在一審舉證期限屆滿前提起;而反駁則可以在一審、二審、重審、再審的任何時候提出。
第四、對抗方法不同。反駁是直接否認對方的權利,是一種消極的防禦方法,只是證明原告的訴訟不能成立或不能全部成立,請求法院判決原告敗訴或部分敗訴,並不提出自己的訴訟請求,不對原告主張什麼權利。反訴則是一種積極的進攻方法,被告不是直接否認原告的權利而是提出了自己的訴訟,而且還要求判決自己勝訴,支持自己的訴訟。如原告要求被告承擔侵權責任,被告以原告亦有一定過錯抗辯,即為反駁。經審理屬實的,可直接從原告請求的數額中扣除。而原告要求被告承擔合同或侵權責任,被告以另一法律關系的事實和理由提出原告對被告負有債務,要求抵銷原告訴訟請求的,屬反訴。
第五、作用不同。反駁只能使原告請求全部或部分不成立而敗訴。反訴則起抵銷、吞並和推翻原告請求甚至達到反給付的作用。
第六、處理方式不同。反訴原則上應與本訴合並審理,但如合並審理不利於案件的及時處理,也可以分案審理。
❽ 反訴提出的時間是什麼
在舉證復期限屆滿前可以提出反訴。制
根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一條 :
原告可以放棄或者變更訴訟請求。被告可以承認或者反駁訴訟請求,有權提起反訴。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三十四條:
當事人應當在舉證期限內向人民法院提交證據材料,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內不提交的,視為放棄舉證權利。
對於當事人逾期提交的證據材料,人民法院審理時不組織質證。但對方當事人同意質證的除外。
當事人增加、變更訴訟請求或者提起反訴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
(8)民事訴訟法反訴期限擴展閱讀:
提起反訴的條件如下:
1、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2、有明確的被告;
3、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4、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5、反訴只能是本訴被告向本訴原告提起,而不能對原告以外其他人;
6、反訴只能向受理本訴的法院提起;
7、反訴與本訴必須是適用同種訴訟程序。
❾ 民事訴訟的反訴在什麼階段提出
民事訴訟中反訴的時間應當在證明期限屆滿之前。
一,有關法律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六條的規定,反訴的時間和訴訟請求的增加是:案件受理後,法院辯論結束。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第三十四條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第三款,反訴的時間和請求權的增加是:在證明書期滿前。
從理論上講,民事訴訟證據規則和證據規則屬於同一法律,對於同一法律,當然,新的法律優先原則和舊的法律,當然適用證據規則。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第八十二條規定:「法院過去的司法解釋與本規定的規定不一致,以本規定為准。」
二,司法實踐:
事實上,法院通常事先被告知證據的期限,證明的期限通常是在法院之前,而在訴訟期滿前提出反請求的請求。有時在法庭上作出反訴,法官也被承認。
(9)民事訴訟法反訴期限擴展閱讀:
反訴特徵
(1)當事人特定性及雙重性
由於反訴是本訴的被告向本訴的原告提出的獨立的反請求,因此反訴的原告即是本訴的被告,反訴的被告即是本訴的原告,即反訴的當事人是特定的,而且反訴的當事人在訴訟中的地位具有雙重性。
(2)請求具有獨立性
反訴具備訴成立的要件,是一種獨立的訴。反訴雖然是在本訴的訴訟程序中被告向原告提出的反請求,但是它並不因此必然地依賴本訴而存在。被告提出的反訴本身具備著起訴的要件,因此即使本訴撤回,反訴也能夠獨立存在,也能夠作為獨立的案件由法院審理裁判。
(3)目的具有對抗性
反訴的起訴能使本訴失去意義 ,吞並或抵消原告的訴訟請求。
(4)反訴的時間具有限定性
提起反訴有嚴格的時間限制。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問題的若干規定第三十四條第三款之規定,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
對於反訴,我國學者較有代表性的表述有「在已經開始的本訴的民事訴訟程序中,本訴的被告以其原告為被告,向受訴法院提出與本訴有牽連的獨立的反請求」。
「民事訴訟中的反訴,就是在已經開始的民事訴訟程序中,被告通過法院向原告提出的相反的民事權利請求」。「本訴是原告提起的訴訟,反訴是在本訴的基礎上產生的訴訟。
反訴與本訴有牽連,但與本訴不同,在已經提出的訴訟中,本訴被告以原訴(或稱本訴)原告為被告,向法院提起與原訴有直接聯系的獨立的訴訟請求,以達到抵消、動搖或吞並原訴的目的,這種反守為攻的訴訟稱之為反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