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的職業健康配備
A.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是屬於職業健康安全法律
勞動法是屬於職業健康安全法律的觀點不夠全面。
勞動法是為了保護勞動者和用人單位雙方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密切聯系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總稱。
勞動法是從民法中分離出來的一種獨立的法律體系。
1802年英國通過了《學徒健康和道德法》,是現代勞動立法的標志。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於1995年1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於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兩部法律不沖突,互為補充。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其內容主要包括:勞動者的主要權利和義務;勞動就業方針政策及錄用職工的規定;勞動合同的訂立、變更與解除程序的規定;集體合同的簽訂與執行辦法;工作時間與休息時間制度;勞動報酬制度;勞動衛生和安全技術規程等。規定了勞動者權利和用人單位的權利。
勞動者權利:(1)平等就業的權利;(2)選擇職業的權利;(3)取得勞動薪酬的權利;(4)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5)享有休息的權利;(6)享有社會保險的福利的權利;(7)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8)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9)法律規定的其他權利。
用人單位權利 :(1)依法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的權利;(2)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合理勞動定額的權利;(3)對勞動者進行職業技能考核的權利;(4)制定勞動安全操作規程的權利;(5)制定合法作息時間的權利(6)制定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標準的權利;(7)其他權利。
B. 國家勞動法中關於職業病是怎樣規定的
1、職業病是指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的專勞動者在職屬業活動中,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2、根據職業病防治法的規定,衛生部會同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發布了《職業病目錄》。這一目錄規定的職業病有塵肺、職業性放射性疾病、職業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職業病、生物因素所致職業病、職業性皮膚病、職業性眼病、職業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職業性腫瘤和其他職業病共10類115種疾病。
3、職業病是由於職業活動而產生的疾病,但並不是所有在工作中得的病都是職業病。職業病必須是列在《職業病目錄》中,有明確的職業相關關系,按照職業病診斷標准,由法定職業病診斷機構明確診斷的疾病。因此,在工作中得的病不一定是職業病,得了《職業病目錄》中的疾病也不一定是職業病。
4、職業性呼吸系統疾病是以矽肺、煤工塵肺等為代表的一類嚴重影響呼吸功能的職業病的統稱。http://www.lawtime.cn/
C. 勞動法所指的職業安全設施包括哪些
用人單位根據生產經營性質,以及勞動者從事的職業勞作,執行國家或行業所規定的職業安回全設施標准。答
職業安全設施,即是為保證勞動者勞作安全而採用的物質保障。因此,不同行業、不同用人單位,其勞動職業安全設施是不同的。例如,火電廠和核電廠所要求的職業安全設施,有相同又有所區別。
職業安全設施主要為以下九類:
1、防塵。如通風機械、口罩等;
2、防毒。如口罩或者防毒面具等;
3、防雜訊、振動。如消音設備、耳塞等;
4、防暑降溫、防寒、防潮。如手套、風扇等;
5、防非電離輻射。
6、防電離輻射。
7、防生物危害。
9、人機工效學。
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節錄)
第五十二條用人單位必須建立、健全勞動安全衛生制度,嚴格執行國家勞動安全衛生規程和標准,對勞動者進行勞動安全衛生教育,防止勞動過程中的事故,減少職業危害。第五十三條勞動安全衛生設施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標准。
新建、改建、擴建工程的勞動安全衛生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
第五十四條用人單位必須為勞動者提供符合國家規定的勞動安全衛生條件和必要的勞動防護用品,對從事有職業危害作業的勞動者應當定期進行健康檢查。
D. 工作場所應符合哪些職業衛生要求
(2)有與職業病危害防護相適應的設施 職業病防護設施是以消除或者降低工作場所的職業病危害因素濃度或強度,減少職業病危害因素對勞動者健康的損害或影響,達到保護勞動者健康目的的裝置,如通風、排毒、除塵、屏蔽、隔離等設施。配備哪種設施,需要根據工作場所的職業病危害情況來確定,可以單獨配備,也可以綜合配備。如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濃度較低、工人密度低,則可採用自然通風設施;如工作場所可能產生較高濃度的粉塵,則應採取系統的機械通風和除塵設施;如工作場所存在強度較高的放射線,則應採取屏蔽和隔離措施等。總之,這些設施應當能有效地消除或者降低工作場所的職業病危害因素濃度或強度,使之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准。 (3)生產布局合理,符合有害與無害作業分開的原則 這一原則規定的目的是使勞動者盡可能減少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要求生產流程、生產布局必須合理,有害作業和無害作業必須分開,確保從事無害作業的勞動者避免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另一方面也縮小了有害作業的范圍,減少了職業病防護設施的配備量,使職業衛生防護設施更加有效。既能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又能降低生產成本。 (4)有配套的更衣間、洗浴間、孕婦休息間等衛生設施 更衣間、洗浴間可以避免或降低勞動者在非工作場所繼續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危險,也可減少職業病危害因素對生活環境的影響。因此,用人單位應根據勞動者數量,配備相應數量、面積的更衣間、洗浴間。另外,用人單位還應根據勞動者人數、生活、生理需求,配置相應數量的孕婦休息間、哺乳間、食堂、飲水間、衛生間、女工沖洗器等設施。 (5)設備、工具、用具等設施符合保護勞動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 這里所規定的設備、工具、用具等設施是指在工作場所使用的生產設備、工具、用具等。這些設施必須適合勞動者的生理特點,如適當的操作高度、作業難度、精細度、勞動強度等,使勞動者能在較為舒適的體位、姿勢下作業,減少局部和全身疲勞,避免肌肉、骨骼和器官損傷;同時,勞動條件、勞動組織和作業環境還應適合勞動者的心理特點,應為勞動者創造身心愉快的作業環境,避免形成增加勞動者精神壓力的勞動條件、勞動組織和作業環境。 (6)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關於保護勞動者健康的其他要求 這一規定是對上述5項內容的補充,包含了前5項沒有涵蓋到的其他職業衛生要求,包括已頒布實施的枟勞動法枠枟母嬰保健法枠枟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放射衛生防護條例枠枟塵肺病防治條例枠枟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枠枟女職工保健管理辦法枠等和將來頒布的法律、法規的有關職業衛生要求,以及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頒布的其他要求,包括衛生規范、標准、指南、規程等的相關要求等。
E. 國家勞動法中對於職業病是怎麼規定的
關於職業病的法律,可以學習一下《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
這部法內律是2001年10月容27日通過,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的。為了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病危害,防治職業病,保護勞動者健康及其相關權益,促進經濟發展,根據憲法制定的。該法所稱職業病,是指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的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F. 勞動者享有哪些職業健康的權利
勞動者享有的職業衛生保護權利有定期進行健康檢查的權利;要求用人單位建立、健全勞動安全衛生制度的權利;以及要求其提供勞動安全衛生條件和必要的勞動防護用品的權利等。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三條
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
第五十二條
用人單位必須建立、健全勞動安全衛生制度,嚴格執行國家勞動安全衛生規程和標准,對勞動者進行勞動安全衛生教育,防止勞動過程中的事故,減少職業危害。
第五十四條
用人單位必須為勞動者提供符合國家規定的勞動安全衛生條件和必要的勞動防護用品,對從事有職業危害作業的勞動者應當定期進行健康檢查。
G. 勞動法里有什麼對職業病的規定嗎
職業病抄是指企業、事業單位和個襲體經濟組織等用人單位的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各國法律都有對於職業病預防方面的規定,一般來說,凡是符合法律規定的疾病才能稱為職業病。
在生產勞動中,接觸生產中使用或產生的有毒化學物質,粉塵氣霧,異常的氣象條件,高低氣壓,雜訊,振動,微波, X射線,γ射線,細菌,黴菌;長期強迫體位操作,局部組織器官持續受壓等,均可引起職業病,一般將這類職業病稱為廣義的職業病。對其中某些危害性較大,診斷標准明確,結合國情,由政府有關部門審定公布的職業病,稱為狹義的職業病,或稱法定(規定)職業病。
中國政府規定診斷為規定職業病的,需由診斷部門向衛生主管部門報告;規定職業病患者,在治療休息期間,以及確定為傷殘或治療無效而死亡時,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享受工傷保險待遇或職業病待遇。有的國家對職業病患者給予經濟賠償,因此,也有稱這類疾病為需賠償的疾病。職業病的診斷,一般由衛生行政部門授權的,具有一定專門條件的單位進行。
最常見的職業病有塵肺、職業中毒、職業性皮膚病等。
H. 勞動者的職業健康義務有哪些
國內的:
4.2.2勞動者的權利和義務 (1)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作業的勞動者有獲得職業健康檢查的權力,並有權了解本人健康檢查結果。 (2)勞動者有權了解所從事的工作對他們的健康可能產生的影響和危害。勞動者或其代表有權參與用人單位建立職業健康監護制度和制訂健康監護實施細則的決策過程。勞動者代表和工會組織也應與職業衛生專業人員合作,為預防職業病、促進勞動者健康發揮應有的作用。 (3)勞動者應學習和了解相關的職業衛生知識和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應掌握作業操作規程,正確使用、 維護職業病防護設備和個人使用的防護用品, 發現職業病危害事故隱患應及時報告。 (4)勞動者應參加遵照本規范指導原則、由用人單位安排的職業健康檢查,並在其實施過程中與職業衛生專業人員和用人單位合作。如果該健康檢查項目不是國家法律法規制定的強制性進行的項目,勞動者參加應本著自願的原則。 (5)勞動者有權對用人單位違反職業健康監護有關規定的行為進行投訴。 (6)勞動者若不同意職業健康檢查的結論,有權根據有關規定投訴。
國際的:
六、申明工人享有安全衛生的工作環境的權利,工人應該就安全衛生事宜接受咨詢,並應該:
· 遵循包括有關個人防護裝備如何使用在內的安全衛生指南和程序,
· 參加有關安全衛生的培訓和提高意識的活動,
· 在有關其安全衛生的各項措施方面與其僱主合作。
I. 勞動者享有的七項職業健康保護權利有那些
應該就是個人勞權中的那七權吧,這個稍微一查就知道,不必在這兒問的。不過既然問了,我也看到了,也是個緣分,就答一下:
公平就業權、勞動報酬權、休息休假權、社會保險福利權、職業安全衛生權、職業培訓權、勞動爭議提請權。
這是個人勞權,此外還有集體勞權中的四權:
團結權、民主參與權、集體談判權、集體行動權。
J. 國家勞動法關於工作中職業病是怎麼樣規定的
1、職業病是指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的勞動內者在職業活容動中,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2、根據職業病防治法的規定,衛生部會同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發布了《職業病目錄》。這一目錄規定的職業病有塵肺、職業性放射性疾病、職業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職業病、生物因素所致職業病、職業性皮膚病、職業性眼病、職業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職業性腫瘤和其他職業病共10類115種疾病。
3、職業病是由於職業活動而產生的疾病,但並不是所有在工作中得的病都是職業病。職業病必須是列在《職業病目錄》中,有明確的職業相關關系,按照職業病診斷標准,由法定職業病診斷機構明確診斷的疾病。因此,在工作中得的病不一定是職業病,得了《職業病目錄》中的疾病也不一定是職業病。
4、職業性呼吸系統疾病是以矽肺、煤工塵肺等為代表的一類嚴重影響呼吸功能的職業病的統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