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與新冠病毒
❶ 疫情期間成都法院訴訟時效怎麼算
根據法律規定,若出現權利人向義務人提出履行請求;義務人同意履行義務的,權利人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與提出訴訟或申請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會發生訴訟時效中斷。
本次疫情不符合上述的規定,因此不中斷訴訟時效。但是本次疫情可以中止訴訟時效。
什麼是中止訴訟時效?
訴訟時效中止:在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後六個月內發生了法定的不能行使權利的原因時訴訟時效暫停計算,訴訟時效中止原因消除之後,訴訟時效繼續計算滿六個月,訴訟時效期間屆滿。
根據《民法總則》第一百九十四條規定了五種可以造成訴訟時效中止的情形,其中包括①不可抗力、②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沒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喪失民事行為能力、喪失代理權;③繼承開始後未確定繼承人或者遺產管理人;④權利人被義務人或者其他人控制;⑤其他導致權利人不能行使請求權的障礙。
因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本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是否構成不可抗力,實踐中仍存在爭議,但在特定情況下必須解決新型肺炎對訴訟時效的影響,國家及各地出台了文件,基本可以認定本次疫情可以造成訴訟時效中止。
重要提示,不是所有的合同的訴訟時效或者債權的訴訟時效等,都可以中止的,必須滿足一定的條件。
因本次疫情而適用訴訟時效中止必須符合以下條件:本次疫情障礙發生在債權訴訟時效的最後六個月內;因疫情導致當事人不能及時行使權利,如當事人被確診為新型冠狀肺炎患者住院治療無法主張權利;當事人被隔離觀察無法主張權利等。當事人主張訴訟時效中止時應提供證據,如政府公告、病例等證明文件。
❷ 揚州毒老太怎麼判刑
7月29日,揚州公安局通報,毛老太因涉嫌妨害傳染病防治罪,被採取刑事拘留措施。
那麼,類似毛老太的行為會受到怎樣的法律制裁?又要承擔什麼樣的法律責任?根據法律和司法解釋,公民或組織不配合健康上報和抗疫管理的,可能要承擔相關行政、刑事和民事三種法律責任。具體承擔何種類型法律責任,要看其行為的具體情形、危害程度。
第一類、行政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五十條第一款明確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一)拒不執行人民政府在緊急狀態情況下依法發布的決定、命令的」。也就是說,在疫情期間,當政府啟動緊急狀態之時,如拒不執行相應防疫命令的,將會受到十日以下的拘留,並被處以罰款。本案中,如果毛老太的行為僅僅是不配合流調,或者抗拒隔離措施,就會受到上述行政處罰。顯然,毛老太的行為模式已經超出《治安管理處罰法》的列明情形,危害程度遠高於行政案件的范圍。
第二類、刑事責任。
對於不配合抗疫管理的行為,情節嚴重的,還可能構成妨害傳染病防治罪、妨害公務罪。
刑法第三百三十條 【妨害傳染病防治罪】明確規定:「違反傳染病防治法的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引起甲類傳染病以及依法確定採取甲類傳染病預防、控制措施的傳染病傳播或者有傳播嚴重危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後果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0年12月2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十一)》正式通過公布,修改第三百三十條妨害傳染病防治罪,明確新冠肺炎等依法確定採取甲類傳染病管理措施的傳染病屬於該罪調整范圍。
2020年2月6日,最高法、最高檢和公安部、司法部聯合制定了《關於依法懲治妨害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違法犯罪的意見》,其中明確規定:「其他拒絕執行衛生防疫機構依照傳染病防治法提出的防控措施,引起新型冠狀病毒傳播或者有傳播嚴重危險的,依照刑法第三百三十條的規定,以妨害傳染病防治罪定罪處罰。
本案中,根據現有的報道、公安部門的通報信息看,毛老太可能構成該罪。毛老太拒不執行南京市人民政府的疫情防控措施,借用他人綠碼,離開隔離居住地,前往非疫情風險地區,成為揚州地區壹號確診病例,導致他人感染新冠,符合本罪的特徵。至於後果是否構成特別嚴重,量刑達到三年以上、七年以下,還要看衛生部門最終的溯源結果,看到底有多少人員是因為毛老太的行為直接引發新冠,以及造成的損失大小來判斷是否屬於刑法上的「後果特別嚴重」情形。
如果在疫情期間,不配合防疫政策,以暴力等方法阻礙防疫的,也有可能構成妨害公務罪。兩高兩部《關於懲治妨害疫情防控違法犯罪的意見》第二條規定: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含在依照法律、法規規定行使國家有關疫情防控行政管理職權的組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在受國家機關委託代表國家機關行使疫情防控職權的組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雖未列入國家機關人員編制但在國家機關中從事疫情防控公務的人員)依法履行為防控疫情而採取的防疫、檢疫、強制隔離、隔離治療等措施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條第一款、第三款的規定,以妨害公務罪定罪處罰。
第三類、民事責任。
毛老太隱瞞行程,私自離開隔離點,拒絕透漏行程,導致揚州地區新冠疫情的傳播,其行為初步判斷,已經構成妨害傳染病防治罪。其接受刑事處罰的同時,還可能需要承擔刑事附帶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一條明確規定:「被害人由於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被害人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如果是國家財產、集體財產遭受損失的,人民檢察院在提起公訴的時候,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也就是說,被害人(即因毛老太的犯罪行為導致感染上新冠的受害人)可以在毛老太被追訴刑事犯罪時,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檢察機關也可以代表國家、集體,向毛老太主張民事賠償。
當然,被害人也可以選擇單獨提起民事賠償,而不必在刑事訴訟中一並提起民事賠償。提起民事賠償的具體法律依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第七十七條。該條規定:「單位和個人違反本法規定,導致傳染病傳播、流行,給他人人身、財產造成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❸ 新冠是自費還是公費
新冠狀病毒肺炎屬於公費。
對於確診和疑似新冠感染的肺炎患者發生的醫療費用,在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等按規定支付後,個人負擔部分由財政給予補助,實施綜合保障。
也就是說對於新冠的治療,患者不需要自費花錢,由國家補貼治療。
現在,刷醫保卡就可以結算醫療費用,許多地方也實現了異地就醫費直接結算,非常快捷方便。
按照天津市的新冠肺炎醫療報銷政策:
1、已參保人員,醫保報銷後個人負擔部分,財政會給予全額補助;
2、未參保人員,救治發生的醫療費用,全部由財政資金保障。
對於新型肺炎所產生的醫療費用,都是由地方政府解決,患者是不用承擔任何費用的。並且這不僅僅是天津和湖北這樣規定,全國各地政策都是以患者及時就醫為優先原則,不用過於擔心費用的問題,如果擔心沒有醫保無法報銷新冠肺炎,可以關注一下當地的報銷政策。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一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傳染病病人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時,應當及時向附近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或者醫療機構報告。
第三十七條 依照本法的規定負有傳染病疫情報告職責的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療機構、采供血機構及其工作人員,不得隱瞞、謊報、緩報傳染病疫情。
第七十七條 單位和個人違反本法規定,導致傳染病傳播、流行,給他人人身、財產造成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第十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一切單位和個人,必須接受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療機構有關傳染病的調查、檢驗、採集樣本、隔離治療等預防、控制措施,如實提供有關情況。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療機構不得泄露涉及個人隱私的有關信息、資料。
衛生行政部門以及其他有關部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醫療機構因違法實施行政管理或者預防、控制措施,侵犯單位和個人合法權益的,有關單位和個人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訴訟。
❹ 疫情期間的轉運時效會有影響嗎
稍微懂一點法律的朋友們都知道,法律上有一種概念叫做訴訟時效。
所謂訴訟時效,通俗地來說,就是您知道您的權益受侵害之後,在多長時間內可以起訴的制度。對於一般的民事官司來說,訴訟時效有三年的時間,在三年時間內您都可以起訴。即便超過三年,也不是絕對不能起訴,只不過對方可以用這一點來反對您的請求。
對於行政訴訟,就不一樣。按照行政對於行政官司來說,訴訟時效最長只有一年時間,如果行政機關告知了您訴訟時效,那麼訴訟時效甚至只有六個月的時間。
六個月的時間,說短不算短,但是如果有意無意地忽略掉,六個月幾乎是一晃而過。超過六個月,不好意思,按照法律的明文規定,法院甚至直接都不受理您的案子。所以,對於行政訴訟來說,時間確實是一個極為關鍵的因素。
但是在一定的情況下,訴訟時效是可以中止計算的。《行政訴訟法》四十八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不屬於其自身的原因耽誤起訴期限的,被耽誤的時間不計算在起訴期限內。」
那麼,新冠病毒疫情能夠算不可抗力嗎?如果算不可抗力,那麼能夠因此就停止計算起訴期限嗎?
民法上的不可抗力指的是不能預見、不可避免、並且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行政法上的不可抗力可以參照這個說法。2月10日,人大法工委的負責人在新聞發布會上指出,新冠病毒疫情「對於因此不能履行合同的當事人來說,屬於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不可抗力。」
所以,新冠病毒,至少可以說,在一定情況下可以算作四十八條規定的不可抗力。
然而,存在不可抗力並不直接能導致起訴期限中止計算。只有當這種不可抗力足以導致起訴期限被耽誤才能夠中止計算。
有人或許會說,疫情鬧成這樣,法院都不辦公,我都沒法起訴了,怎麼就不算訴訟時效被耽誤呢?
事實上,就各地法院發布的公告來看,各地法院已經基本實現了普遍復工,對於立案所帶來的的疫情感染風險,法院早已經有了應對之策。
2月18日發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加強和規范在線訴訟工作的通知》要求「全面開展網上立案、調解、證據交換、庭審、宣判、送達等在線訴訟活動」。各地人民法院在疫情之前基本上也已經建設了一套完整的網上立案系統。既然能夠通過網上立案,那麼法院這一面就並不存在起訴的障礙。
但是,這是否意味著說新冠病毒疫情對於起訴期限就完全不存在影響呢?
法院這邊的阻礙不存在不代表病毒對您不會造成阻礙。如果您不幸確診了新冠病毒肺炎,或者被認為是疑似患者並採取了強制措施隔離的,您這邊顯然就喪失了起訴的能力,訴訟時效自然應當中止計算。
湖北省高院發布的《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有關訴訟活動調整事宜的公告》規定訴訟時效期間計算等法律問題按照相關法律規定和最高人民法院的有關規定精神執行。雖然說最高人民法院對於新冠病毒疫情期間的訴訟時效問題並沒有規定,但是03年非典疫情期間,最高人民法院是有專門規定的。
2003年發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防治傳染性非典型肺炎期間依法做好人民法院相關審判、執行工作的通知》明確規定:「當事人因是「非典」患者、疑似「非典」患者或者被依法隔離人員,不能及時行使民事請求權的,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九條關於訴訟時效中止的規定。」雖然《通知》2013年就已經廢止,不過湖北省高院的意見強調的按照有關規定的精神執行,它仍然可以加以參照。因此,確診新冠病毒肺炎、疑似患者或者因為疫情被依法隔離的,訴訟時效有充分的理由中止計算。
所以,單純疫情並不能成為訴訟時效中止計算的事由,除非您確診了或疑似感染了新冠肺炎又或者是
❺ 被告人請求法院微信開庭合適嗎
這個是不可能的吧用微信怎麼開屏了那你得去法院咨詢
❻ 疫情期間原告可以不到場嗎
可以不到場,原告湖南某某路橋建設有限公司訴被告某某實驗林場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一案。湖南省平江縣人民法院於22年1月23日向被告送達了傳票、起訴狀、證據副本等訴訟材料,原定於2月26日開庭。開庭前,被告向法院致電,稱因疫情防控,其聘請的律師住所地仍實行交通管制,故申請延期開庭。接到被告申請後,平江縣人民法院致電原告,原告稱被告所在地已經放開防疫交通管制,若其聘請的律師住所地交通管制,被告可以更換其他律師代理案件,故不同意延期開庭審理。
平江縣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被告律師所在縣市確屬疫情防控形勢嚴峻的地區,被告律師屬於應當到庭的訴訟參與人,該案被告申請延期開庭,符合法律規定的情形。對於被告申請延期審理案件的情形,不需要徵求原告同意,由人民法院根據實際情況及相關法律規定進行決定。因此,平江縣人民法院通知原、被告本案延期開庭審理,具體開庭時間,根據實際情況另行通知。
1、申請延期開庭審理是當事人的一項訴訟權利,《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六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延期開庭審理:
(一)必須到庭的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有正當理由沒有到庭的;
(二)當事人臨時提出迴避申請的;
(三)需要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證據,重新鑒定、勘驗,或者需要補充調查的;
(四)其他應當延期的情形。
2、《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規定:「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訴訟代理人。下列人員可以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
(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故律師作為當事人一方的委託代理人,屬於訴訟參與人。聘請律師作為訴訟代理人,是當事人的一項基本權利,對保障其訴訟權益具有重大影響。本案中,被告聘請律師亦屬於必須到庭的其他訴訟參與人。此外,當事人與訴訟代理人之間除了具有相互信任的人身屬性之外,亦有合同關系,故本案中並非原告所稱的可以任意更換。
1、通常認為,必須到庭的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不能到庭的正當理由至少包括:
2、發生意外事件,如突生疾患、交通事故、遭遇劫匪等當事人難以預料的偶發事件。
3、不可抗力,如大地震、颶風、戰爭、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等人力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重大自然災害或社會變故。219年底,我國發生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這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為了保護公眾健康,政府也採取了相應疫情防控措施。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也將此次疫情定義為不可抗力。
綜上所述,被告所聘請的律師因疫情防控不能到庭,被告申請延期開庭審理,符合法律規定。故本院依法准許被告的延期開庭審理申請。
219底突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作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給社會帶來的影響是全方位的。疫情防控期間,法院應妥善處理防疫期間的各類案件。
在法院的民事案件的審理中。
❼ 仲裁書下來後我想上訴法院,但是中間有春節假期,1月28號發出30號我收到,請問我現在怎麼辦
有關規定,自收到判決書或仲裁結果書15天內可以上訴。這15日的最後一天若與國假可順延。按你的時間15天的最後一天是2月13號,農歷初十,也是法院上班時間。最好在春節前或正月初七、八(上班時間)把案立上,後在補充相關內容。若他們放假,可與他們協商立案時間。立案到開庭最快也得20天以後。
❽ 疫情期間當事人可以申請延期開庭嗎
存在下列情形的,當事人可以申請延期開庭:
1、必須到庭的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有正當理由沒有到庭的。必須到庭主要是為了查清案件事實,有些案情僅靠代理人是說不清楚的,而正當理由主要是指不可抗力或者意外事件,比如大暴雨大雪天氣道路封閉等。
2、當事人臨時提出迴避申請的。當事人提出迴避申請法院需要按照法定程序來審查當事人的迴避理由是否合理,如果當庭無法決定是否迴避的,那隻能等到是否迴避決定作出後再另行開庭,延期審理也是情理之中的時。
3、需要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證據,重新鑒定、勘驗,或者需要補充調查的。這個主要是針對案件審理過程中出現的一些新情況,必須將這些案件事實調查清楚後才能開庭,這個時候也只能延期審理了。
4、其他應當延期的情形。在疫情期間,如果當事人、訴訟代理人因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正在治療、隔離期間,或者身在受疫情影響關停交通的地區,無法參加庭審的,可以申請延期開庭審理。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延期開庭審理:(一)必須到庭的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有正當理由沒有到庭的;(二)當事人臨時提出迴避申請的;(三)需要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證據,重新鑒定、勘驗,或者需要補充調查的;(四)其他應當延期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