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集體訴訟法
① 集體訴訟與集團訴訟的定義與區別
集體訴訟是中國法上的概念,也叫做代表訴訟,是指多數主體訴訟合並為一個,由選出的代表參與訴訟過程,所產生的判決對全體生效。
集團訴訟是美國法上的概念,大概類似我國的集體訴訟,但是人數更廣泛,有公益訴訟的性質。
② 新《證券法》如何探索建立中國特色證券集體訴訟制度
投資者保護機構受五十名以上投資者委託,可以作為訴訟代表人,按照「明示退出」「默示加入」的訴訟原則,依法為受害投資者提起民事損害賠償訴訟。
③ 美國證券市場「集體訴訟制」對你有何啟發
美國證券市場及其訴訟制對我們國家來說是一種借鑒,應該借鑒美國國市場制度比較完善
④ 新證券法宣傳系列之十五:揚帆起航的證券糾紛代表人訴訟
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以下簡稱新《證券法》)第95條新增了證券糾紛代表人訴訟的相關規定,對於優化證券民事賠償救濟路徑具有重大創新意義。結合最高人民法院於2020年7月31日發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證券糾紛代表人訴訟若干問題的規定》(下稱《若干規定》),一起來了解下證券糾紛代表人訴訟的主要內容。
制度銜接與規則細化
新《證券法》第95條是關於證券糾紛代表人訴訟的基礎性規范,起到了統領全局的作用。第95條共計3款,其中第1款和第2款是關於普通代表人訴訟的規定。第3款是關於特別代表人訴訟的規定,明確了「投資者保護機構受五十名以上投資者委託,可以作為代表人參加訴訟,」並且確立了投資者「默示加入、明示退出」的特殊規則,該款規定也被學界和輿論譽為「中國版證券集體訴訟」的開端。
《若干規定》是最高人民法院基於《民事訴訟法》《證券法》等法律,結合資本市場實際情況與法院審判實踐,針對證券糾紛代表人訴訟所量身打造的司法解釋。《若干規定》共計42條,針對普通代表人訴訟與特別代表人訴訟的管轄、提起條件、權利登記、訴訟開展、調解結案及執行分配等內容均作出了較為詳實的規定。正如有學者所言:「《若干規定》在程序規則上細化了新《證券法》第95條的規定,實現了新《證券法》與《民事訴訟法》的制度銜接,真正激活了中國版的證券集體訴訟。」此外,證監會於2020年7月31日發布了《關於做好投資者保護機構參加證券糾紛特別代表人訴訟相關工作的通知》。這些共同構成了證券糾紛代表人訴訟不同層級的規范,正式構建起了我國證券糾紛代表人訴訟的制度架構,增強了規則的可操作性。
證券糾紛代表人訴訟的類型
「證券糾紛代表人訴訟包括因證券市場虛假陳述、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等行為引發的普通代表人訴訟和特別代表人訴訟。」其中,兩者在一些適用規則上具有相同性,比如,《若干規定》對於特別代表人訴訟案件沒有特別規定的部分,可以「適用普通代表人訴訟中關於起訴時當事人人數尚未確定的代表人訴訟的相關規定。」至於兩者的差異性,主要如下表所示:
證券糾紛代表人訴訟的實踐與價值亮點
具體明晰的制度規則能夠指導實踐,並對實踐產生正向激勵作用。據媒體報道,「2020年8月18日,上海金融法院受理了一起多名投資者共同申請適用普通代表人訴訟程序的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案件,該案是《若干規定》出台以來全國法院首例當事人申請以普通代表人訴訟程序審理的案件,」可見開放包容、與時俱進的制度規則對實踐具有明顯的激勵作用。證券糾紛代表人訴訟已經揚帆起航,相信在不遠的將來,特別代表人訴訟也將會在實踐中嶄露頭角,這對於資本市場秩序的長期穩定繁榮以及投資者合法權益的保護都將會大有裨益。
證券糾紛代表人訴訟的最大亮點當屬特別代表人訴訟。特別代表人訴訟具有如下獨特價值:首先,有利於降低訴訟成本,高效維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特別代表人訴訟適用「默示加入、明示退出」的特殊訴訟規則,有利於克服常規訴訟所遇到的障礙,能夠更大范圍地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並且「特別代表人訴訟案件不預交案件受理費,」敗訴或者部分敗訴的原告可申請減交或者免交訴訟費,這有利於降低訴訟成本,激勵更多投資者加入到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隊伍之中。其次,特別代表人訴訟的具體開展具有高度專業性,能夠保障訴訟正義並有效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特別代表人訴訟由投資者保護機構作為代表人來參加訴訟,而且我國投資者保護機構作為以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為目標的公益機構,具有高度專業性和豐富的訴訟實踐經驗,保障了特別代表人訴訟具體開展的專業性。在具體實操層面,作為專業投資者保護機構的中證中小投資者服務中心已發布《中證中小投資者服務中心特別代表人訴訟業務規則(試行)》,以往實踐與現有具體規則相結合,能夠最大程度地保障訴訟正義並實現對投資者合法權益的保護。
⑤ 中國版集體訴訟第一案中,存在哪些法律問題
中國版的投資者集體訴訟,正式打破僵局。4月8日,中國證監會對中小投資者服務中心,公共機構在證券和金融領域的直接由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證監會),接受黃梅香等56權利人的特別授權,向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申請代表其參加訴訟。康美葯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康美葯業)的集體訴訟被提上議事日程。新修訂的《證券法》於去年生效,對投資者保護有專門章節,建立了“默示參與”和“明確退出”的訴訟機制。這將有助於克服訴訟動機不足的問題造成的大量的投資者和少量的補償的影響。
“如果根據法院公布的條件,委託我起訴的大部分股東都不符合條件。”北京德恆(寧波)律師事務所律師吳志旺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他目前代表股東提出的索賠金額約為4000萬元。此前,有媒體報道稱,近千名康美葯業投資者向李秀姣委託索賠,索賠金額從數萬元到數千萬元不等,總金額估計超過1億元。
⑥ 中國股票市場為什麼不做辨方舉證,集體訴訟的法規進行管理監管
額。。。這個問題很明顯的麽。。。
因為我們不是一個為人民服務的政府,而是統專治人民的屬政府啊。
所以,明知道對人民有好處,也不會去做啦。
採用這種監管方式,上市公司啊以及上市公司的利益相關者各級政府還有機構投資者利益受損,而這些牛XXX的部門的牛XXX的人們是統治者,是Leader,統治者怎麼會做傷害自己的事呢。
所以還是不要指望了,即使出台了這樣的法律,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也不會真正發揮作用。聽證會制度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嗎。
⑦ 證券普通代表人訴訟案件怎麼判的
2022年1月22日上午,由最高人民法院與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共同主辦的「新時代推動法治進程2021年度十大案件」評選結果揭曉。經專家委員會評選,並綜合網民投票結果,最終評選出「新時代推動法治進程2021年度十大案件」及十大提名案件。證券普通代表人訴訟第一案入選「新時代推動法治進程2021年度十大提名案件」。該案系最高人民法院發布 「代表人訴訟司法解釋」後國內普通代表人訴訟的首次全面實踐,標志著中國特色證券集體訴訟制度落地。上海金融法院積極探索機制創新,通過自主開發的代表人訴訟在線平台、中小投資者保護艙等配套機制,實現權利登記、代表人推選全流程在線,極大提高了群體性訴訟案件的審理效能,並擬定《權利登記公告》《權利義務告知書》《代表人推選通知》等系列文本,對裁判文書作出探索性嘗試,寫明權利人范圍、權利登記情況及代表人推選過程,在判決主文中首次明確損害賠償計算方法,後續訴訟可據此裁定適用。該案的成功處理,為推廣代表人訴訟制度提供了可復制的樣本,對於構建公正高效便捷的中小投資者司法保護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專家案評團認為:
證券普通代表人訴訟第一案,
保護中小投資者,護航高質量發展!
⑧ 新《證券法》在提高違法成本方面作了哪些規定
完善法律責任,提高違法成本,嚴打證券欺詐行為,是保護投資者權益、維護投資安全的基礎性制度。新《證券法》按照這一原則,全面提高了欺詐發行、虛假陳述等證券違法行為的成本。
其一,全面提高行政處罰幅度。對欺詐發行行為,最高可處罰款從原來的募集資金百分之五提高至募集資金的一倍;對於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違法行為,最高可處罰款從原來的六十萬元提高至一千萬元。對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組織、指使從事欺詐發行、虛假陳述行為的,分別處以最高二千萬元或者一千萬元的罰款。
其二,完善細化相關民事責任。明確發行人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在欺詐發行、信息披露違法中的過錯推定、連帶賠償責任,將保薦人、承銷商的責任人員也納入連帶賠償責任范圍,新增編造傳播虛假或者誤導性信息、不履行公開承諾等的民事責任制度。
其三,規定切實保障投資者獲得民事賠償的措施。創造性地引入欺詐發行上市責令購回、先行賠付和中國特色證券集體訴訟等三項有助於切實保護投資者獲得民事賠償的機制。
⑨ 新《證券法》探索建立了中國特色證券集體訴訟制度,對此,投資者需關注哪些內容
新《證券法》探索建立了中國特色的證券集體訴訟制度,以適應證券發行注冊制改革下加強投資者保護和權利救濟的需要。一是充分發揮投資者保護機構的作用,允許其接受50名以上投資者的委託作為代表人參加訴訟。二是允許投資者保護機構按照證券登記結算機構確認的權利人,向人民法院登記訴訟主體。三是建立了「默示加入」「明示退出」的訴訟機制,更便於投資者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⑩ 全國首例證券集體訴訟案一審宣判,最終的審判結果如何
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責令康美葯業賠償證券投資者因年度報告等虛假陳述侵權造成的損失24.59億元。原董事長、總經理馬興田及5名直接責任人員、正中珠江會計師事務所及直接責任人員承擔全部連帶責任,13名相關責任人員根據過錯程度承擔部分連帶責任。